研究生: |
高毓婷 |
---|---|
論文名稱: |
多元評量對國中數學學習的影響與研究 |
指導教授: | 曹博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多元評量 、實作評量 、卷宗評量 、數學成就 、數學態度 、數學能力 、評價 、國中數學學習 |
英文關鍵詞: |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ortfolio assessment, matheatical attitud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8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國中數學科教學融入多元的評量方式,對學生成就、能力及態度上的影響;並且調查學生對多元評量方式的看法及評價。本研究所指的多元評量,包括傳統紙筆測驗、實作評量、卷宗評量、課間反應評量。
研究樣本為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39位,使用的研究工具有數學能力測驗、數學態度問卷、多元評量看法問卷、實作作業單、卷宗評量表等。進行為期一學期多元化評量的教學實驗;期末進行多元評量看法問卷調查,及數學能力、數學態度後測。輔以訪談、課堂觀察紀錄及學生的評量結果,加以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多元評量在數學成就上的影響:基本計算能力偏弱、偵測的習慣與能力仍顯不足、說理溝通與推理解題能力。
(二)多元評量在數學成就上的影響:課間評量、實作評量可以看到學生「概念建構」、「基本運算」、「推理思考」等能力的展現及發展;相對的,卷宗評量對這些能力的發展幫助有限。
(三)多元評量在數學態度的影響:多元評量方式未能達到增加學生數學探究動機的幫助;多元評量方式對學生數學焦慮的增加,有減緩的幫助。
(四)學生對多元評量方式均持正面評價,無性別上的顯著差異,高起始成就組學生的評價均顯著高於低起始成就組。對多元評量評價的不同,會影響其數學能力改變的的程度,但數學態度改變則不受影響。多數學生認為多元評量方式可以提昇數學能力,但低能力學生認為多元評量方式「很無聊」。
(五) 多數學生認同課間評量「可以讓大家都有加分的機會」,且有助於「讓我知道如何思考數學」。學生很重視實作評量的趣味性及挑戰性;不同探究動機組學生對於實作評量的評價,有顯著差異。有半數學生認為整理卷宗可以對自己的學習作回顧;也有近半數學生認為製作數學卷宗是「很麻煩」的。
本研究因受限於研究時間短促及研究工具的編製,以至於結果有未盡理想之處,後續研究者可就個別評量方式、設立對照組等方法,做更深入的相關研究。根據本研究的結論,建議教師使用多元評量可漸進實施,以便有效執行,且著重其學習成份;設計實作評量試題,應注重與課程良好結合及趣味性;要讓學生為自己做卷宗;成熟的反思自省需要時間發展,教師必須有耐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Thomas Armstrong (1994) 經營多元智慧(李平譯,1997)。台北:遠流。
Linda,Bruce, & Dee (1996)多元智慧的教與學(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台北:遠流。
Skemp, R.R (1987) 數學學習心理學(陳澤民譯,1995)。台北:九章。
George Polya (1957) 怎樣解題(閻育蘇譯,1993)。台北:九章。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6) 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未來。海闊天空-教育台灣,天下雜誌1996年度特刊,50-63。台北市:天下雜誌社。
王樹文 (1999) 年度綜合整理,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研究報告,21-22。台北市:台灣師大科較中心。
王樹文 (2000a) 數學教學活動中的評量心得,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16-18。台北市:台灣師大科較中心。
王樹文 (2000b) 數學多元評量心得,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研究報告,19-20。台北市:台灣師大科較中心。
王樹文 (2000c) 數學多元化評量心得,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研究報告,.21-23。台北市:台灣師大科教中心。
台灣省立桃園啟智學校(2000) 社區實作示例一:陽明公園工作隊.Internet. 2000. Available:http://www.shps.kh.edu.tw/阿寶的天空
朱建正 (2000) 數學領域之教學評量。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研習會數學學習領域研習手冊,28-34。臺北:翰林。
朱綺鴻 (1989) 國中數學學習成就優異學生數學能力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文慈 (1998) 一個新評量理念的探討:多元智力取向的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20,6-12。
何義清 (1987) 國中學生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171-217。
克魯切茨基 (1993) 中小學生數學能力心理學。台北:九章。
吳清山、林天祐 (1997) 卷宗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
吳清山、林天祐 (1997) 實作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
吳毓瑩 (1996) 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論思考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2-15。
吳毓瑩 (1998) 我看、我畫、我說、我演、我想、我是誰呀?: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0,13-17。
呂金燮等合著 (1999) 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五南。
李坤崇 (1999) 多元化的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虎雄、張敏雪 (1999) 由學力測驗方法談實作評量之功能。教師天地,99, 61-66。
狄英 (1996) 海闊天空-教育台灣,天下雜誌1996年度特刊,2-25。
辛慶偉 (1998) 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校度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微 (2001)實作評量在數學教學上的應用。Internet. 2001/2/24. Available:http://epnet1.ecpsy.ntnu.edu.tw/學理/%B9%EA%A7@%B5%FB%B6q.htm
林清江 (1998)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柳賢 陳英娥 (1994) 臺灣地區國一學生數學焦慮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5,316-295。
洪碧霞 (1995) 發展教學評量工具時的相關思考。教育研究,45,5-6。
桂怡芬 (1997) 自然科實作評量的效度探討。教育測驗新近展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50。
基隆市立太平國民小學 基隆市立太平國民小學評量多元化實施辦法
張美玉 (1996) 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構教學之應用:一個科學的實徵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27,31-46。
張美玉 (2000a) 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231,58-63。
張美玉、羅美惠 (2000b) 國小實習教師歷程當按評量工具發展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3),225-249。
張振成 (1997) 教學評量的新趨勢-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中等教育,48(6),90-94。
張敏雪 (1997) 實作評量的本質及國民中小學數理科教師對實作評量的態度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敏雪 (1998) 教室內的實作評量。教育資料文摘,41(6),70-73。
張清濱 (1996) 多元化的教學評量。研習資訊,13(3),1-10。
張靜嚳 (1995) 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彰化:彰師大科教中心。
教育部 (1985)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1995)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1999) 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考察辦法。台北:教育部。
曹博盛 (1999) 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莊宗憲 (1996) 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海闊天空-教育台灣,天下雜誌1996年度特刊,100-105。
莊明貞 (1998) 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20,19-23。
連瑞琦 (1999) 實作評量對國小學生數學成就與態度的影響。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 (1995) 追求彈性及人性化的學習評量。教育研究,45,7-8。
陳怡如 (1999) 實作評量在國小數學科之應用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玉 (1998a) 教室觀察(上)---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研習資訊,15(5),48-54。
陳美玉 (1998b) 教室觀察(下)---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研習資訊,15(6),60-69。
單文經 (1998) 評介二種多元評量:真實評量與實作評量。北縣教育,25, 46-52。
彭珊珊 (1998) 另類評量。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研究報告,p29。
彭森明 (1996) 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理論與實際。教育資料與研究,9,44-48。
鄒慧英 (2000) 檔案於國語科教學評量之應用。Internet.2000/4/20.Available:http://www.nknu.edu.tw/~edu/item4-article19.htm
鄒慧英 (1997) 實作型評量的品管議題--兼談檔案評量隻應用。教育測驗新進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73-84。
劉淑雯 (1996) 平面與立體的歷程:兩性平等教育之卷宗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3,50-54。
數學科研究小組 (1999)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草案--數學學習領域,台北:
歐滄和 (1998) 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20。
蔡宜娟 (1998a) 另類評量報告。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研究報告,p67。台北市:台灣師大科較中心。
蔡宜娟 (1998b) 實施實作反應的心得與疑問。出自曹博盛編國民數學與自然科學另類評量研究計劃數學科研究報告,pp.61-62。台北市:台灣師大科較中心。
鄭君文、張恩華 (1996) 數學學習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鄭富森 (1999) 目前教學評量之醒思與改進之道。教師天地,99。
盧雪梅 (1998) 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1-5。
賴羿蓉 (1998) 簡介真實評量。台灣師範大學科教人,第二期。 Internet ,Available:http://gopher.ntnu.edu.tw/gise/journal/2/issue-lai.htm
謝豐瑞、屠耀華、洪有情(1999) 國中數學科基本能力測驗研究計劃第二年報告,台北:台灣師大科教中心。
簡茂發 (1995) 學習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雙月刊,45,9-13。
簡茂發等(1994) 教育部八十三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研究,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簡茂發等(1996) 教育部八十五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研究,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二、英文部分
Albert Oosterhof (1999). Developing and Using Classroom Assessments (2nd.), NJ: Prentice Hall.
Arter, Judith A. and others (1995). Portfolio for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NC: ERIC Clearinghouse on Counseling and Student Services Greensboro (ED388890)
Brosnan, Patricia A. - Hartog, Martin D. (1993) Approaching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 Assessment. OH: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umbus. (ED359069)
Burch C. B. (1999). Inside the portfolio experience: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English education 32(1), 34-49.
Cole, D. J., Ryan, C.W., Kick, F. (1995) Portfolios Across the Curriculum and Beyond, CA: Corwin Press Inc.
Columba, L., and Dolgos, K.A. (1995).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Reading Improvement, 32 (3), 174-176.
Desmond L.Nuttall. (1992).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 Message from Engl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54-57.
Donita Robinson. (1998). Student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91(4), 318-325.
Educators in Connecticut's Pomperaug Regional School District. (1996). A Teacher's Guide Performance-based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lizabeth A.Hebert (1992). Portfolios Invite Reflection--from Students and Staf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58-61.
Fennema, E. & Sherman, J. (1977)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affective factors.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4(1), 51-71.
Frechtling, J. A. (1991).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onstruck or the real thing?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10(4), 23-25.
Greenwood, J. J. (1993). On The Nature of Teaching and Assessing "Mathematical Power" 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Arithmetic Teacher, 41(3), 144-152.
Grondlund, N.E. (1998).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6 ed.), MA: Allyn and Bason.
Joy A. Frechtling (1991).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onstruck or the Real Thing?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10(4), 23-25.
Khattri, Nidhi; And Others (1995). How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Affect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 (3), 80-83.
Knight, P. (1992). How I use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71-72.
Koca, S. Asli-Lee, Hea-Jin (1998).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OH: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umbus. (ED434802)
Linn, R.L and Grondlund, N.E.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7t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 Hall.
Margaret E. Gredler (1999) 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US: Longman.
Moss, P.A. (1994) Can there be validity without reliability?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3, 5-12.
Nidhi Khattri, Michael B. Kane, and Alison L. Reeve (1995) How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affect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 (3), 80-83.
Nuttall, D.L. (1992).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 message form Engl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54-57.
O'Neil, J. (1992). Putt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 the tes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14-19.
Paulson, F. L, Paulson, P.R & Meyer, C.A. (1991). 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60-63.
Robinson. D. (1998). Student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91(4), 318-325.
Stenmark, J. K. (1991). Mathematics Assessment: Myths, Model, Good Questions,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Reston, VA.
Stiggins, R. J. (1987).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6(3), 33-42.
Stiggins, R. J. (1991).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a new era ofeducational assessment.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4(4), 263-273.
Szetela, W. & Nicol, C. (1992). Evaluating problem solving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42-45.
Thomas J. Cooney, Karen Bell, Diane Fisher-Cauble, and Wendy B. Sanchez. (1996). The Demands of Alternative Assessment: What Teachers Say.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89(6), 484-487.
Thomas M.Dana, Anthony W. Lorsbach, Karl Hook, & Carol Briscoe (1991) Students Showing What They Know: A Look at Alternative assessments. In Kulm, G. & Malcom, S. M. (Eds.) Science Assessment of Service of Reform. Washington DC.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Virginia, Stallings. and Carol, Tascione. (1996). Student Self-Assessment and Self-Evaluation.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89(7), 548-554.
Worthen Blaine R. (1993) Critical Issues That Will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Alternative Assessment. PHI DELTA KAPPAN, Feb, 44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