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婉菱
論文名稱: 鄉土劇不鄉土?-《天下父母心》邊拍邊播的產製策略和網路迷群文化
指導教授: 胡綺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鄉土劇《天下父母心》批踢踢邊拍邊播網路迷群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鄉土劇」乃是一種以台語為主要發音的戲劇類型;首播時段在晚間八點,播出時間從原本的一小時延伸至兩小時,播出集數通常超過百集,普遍來說高達二、三百集;而戲劇的內容通常以家庭成員發生的故事為主軸,融合了婆媳衝突、夫妻外遇…等家庭倫理的戲碼,近年來商業鬥爭或是新聞時事也成為鄉土劇常見的故事題材。

    「鄉土劇」的收視觀眾雖以中高年齡層為大宗,但許多年輕人也相當熱衷於收看鄉土劇,喜愛程度與討論情形甚至超越四、五十歲的收視群眾。鄉土劇邊拍邊播的產製模式,讓觀眾試圖左右劇情走向,網路平台成為鄉土劇年輕觀眾發表對編劇的意見、改編台詞和情節,甚至預測結局的討論空間;也因為鄉土劇角色愛恨分明、劇情高潮迭起、台詞大膽直接,網友發表的言論往往針針見血、迅速直接,宛如受到鄉土劇影響而「鄉土劇化」。而在批踢踢、官方部落格和臉書的網路社群當中,又以批踢踢三立板的討論情形最為熱烈,高人次的瀏覽紀錄甚至被三立電視台當作宣傳工具。

    本研究選定三立台灣台的八點檔《天下父母心》為研究對象。發現其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多所著墨,吸引許多網路迷群熱烈聲援,甚至企圖操控收視率來影響演員的戲份,其引發的討論熱潮甚至塑造鄉土劇演員「偶像化」的現象,扮演鄉土劇「偶像劇化」的重要轉捩點。而觀看鄉土劇的網路迷群已無法用主動/被動、生產/消費這樣單純的二分法來加以劃分歸類,在網路空間中,更多時候他們的角色和狀態是模糊的。這些鄉民看似一群無償勞動者,但部份鄉土劇迷群認為他們在網路空間掌握發言權,哪怕這些意見對於戲劇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迷群來說,在批踢踢三立板瀏覽文章或發言本身就是一件愉悅的事。

    第一章 前言………………………………………………………………………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2 壹、何謂「鄉土劇」…………………………………………………………02 貳、簡介三立台灣台八點檔《天下父母心》………………………………07 参、鄉土劇的網路社群文化…………………………………………………09 第二節 研究動機………………………………………………………………11 壹、研究者位置………………………………………………………………11 貳、問題意識 ………………………………………………………………14 第二章 鄉土劇的歷史沿革………………………………………………………17 第一節 華視《愛》─鄉土劇之濫觴 …………………………………………17 第二節 語言政治決定時期……………………………………………………18 第三節 民視─開啟鄉土劇的光輝時代 ………………………………………20 第四節 三立─引領鄉土劇轉型 ………………………………………………21 第三章 文獻探討…………………………………………………………………26 第一節 宛如實境節目的鄉土劇─客製化商品 ………………………………26 壹、披著分享操控權糖衣的參與式投降……………………………………26 貳、透過簡訊投票打造開放式的媒體商品…………………………………27 参、自發性的無償勞動………………………………………………………28 第二節 肥皂劇的翻版─極盡聳動之能事 ……………………………………29 壹、以家庭為核心的腥羶色情節……………………………………………29 貳、八卦化、小報化的宣傳手法……………………………………………30 第三節 迷群現象及其虛擬社群………………………………………………32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訪談法…………………………………………………………………35 第二節 參與觀察法……………………………………………………………37 第五章 《天下父母心》邊拍邊播收編觀眾……………………………………39 第一節 鄉土劇編劇現身說法…………………………………………………39 壹、邊拍邊播發揮最大經濟效益……………………………………………39 貳、對抗又共謀的網友與編劇………………………………………………41 参、同中求異的三立鄉土劇…………………………………………………43 第二節 透過簡訊投票機制營造公眾審議的氛圍……………………………45 第三節 鄉土劇和現實生活的界線混淆………………………………………48 壹、從煽情的角色到八卦化的演員…………………………………………48 貳、虛實交錯的行銷手法……………………………………………………52 第六章 台灣鄉土劇的網路迷群文化……………………………………………53 第一節 小心上癮!─鄉土劇的致命吸引力 …………………………………53 壹、來自鄉村走向都會的鄉土劇……………………………………………53 貳、重覆的敘事類型帶給觀眾安全感………………………………………57 参、緩緩流動的故事文本……………………………………………………60 肆、肥皂劇化的愛恨情仇……………………………………………………61 第二節 從「龍慧戀」來看鄉土劇偶像劇化…………………………………62 壹、偶像劇般的浪漫情節、演員待粉絲如友………………………………63 貳、主動的閱聽人─「龍慧迷」操控收視率 ………………………………64 参、讓粉絲無法拒絕─恩威並重的「神秘集團」 …………………………68 第三節 批踢踢三立板與鄉土劇相依共生……………………………………69 壹、邊看鄉土劇邊上批踢踢三立板…………………………………………69 貳、觀展/表演的批踢踢網友 ………………………………………………74 参、編劇上批踢踢測劇情風向………………………………………………8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84 第一節 研究發現………………………………………………………………84 壹、即時性的鄉土劇生產模式………………………………………………84 貳、電視台、編劇與批踢踢網友的角力……………………………………85 參、八卦化的宣傳策略………………………………………………………87 肆、偶像劇式的鄉土劇文本…………………………………………………8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87 壹、訪問更多鄉土劇產製端人員……………………………………………87 貳、鄉土劇的閱聽情境差異產生的收視反應………………………………88 參考書目 …………………………………………………………………………89 附錄 附錄一 約訪板友之信件內容 …………………………………………………94 附錄二 訪談板友之訪談大綱 …………………………………………………95 附錄三 約訪編劇之信件內容 …………………………………………………96 附錄四 訪談編劇的訪談大綱 …………………………………………………96 附錄五 參加「天下父母心」見面會心得………………………………………98 附錄六 首次在三立板發文………………………………………………………98 附錄七 蘆葦編劇在批踢踢的發文 ……………………………………………102 表目錄 表一 民視八點檔 …………………………………………………………………5 表二 三立八點檔 …………………………………………………………………6 表三《天下父母心》與《娘家》五週的收視率調查表…………………………9 表四 三立電視台創建歷程………………………………………………………22 表五 受訪者一覽表………………………………………………………………36 圖目錄 圖一 「天下父母心─永恆不朽龍慧戀」 ………………………………………8 圖二 《愛》劇演員合照…………………………………………………………18 圖三 「天下父母心 全民大投票」 ……………………………………………47 圖四 《天下父母心》演員為雞湯宣傳…………………………………………52 圖五 《天下父母心》官網底圖…………………………………………………60

    三立官方網站(2010)。上網日期:2011年3月18日,取自http://www.
    iset.com.tw/portal/about.php
    《天下父母心》官方網站。上網日期:2011年11月10日,取自http://
    beta.iset.com.tw/event/sms/parentslove/a/
    民視(2009)。上網日期:2011年2月20 日,取自http://www.
    ftv.com.tw/
    宋志民(2009.12.27)。〈韓瑜墜崖身上沒傷 網友轟被騙〉,《中時電子
    報》。上網日期:2009年12月29日,取自http://news.
    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
    cnt/0,5020,100102+112009122700010,00.htm
    李勤岸(2003)。《語言政策kap語言政治》。台南市:真平企業。
    批踢踢實業坊(2010)。上網日期:2010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
    Ptt.cc/index.html
    宏將媒體週報(Media Drive Bulletin)。
    林文婷(2010)。〈批踢踢,踢中文化生產的小腿骨─學術生產中的Ptt現
    象〉,《文化研究月報》,109。
    林奇伯(2000)。〈電視八點檔流行風─愛恨交織鄉土劇〉,《台灣光華雜
    誌》,2000年1月號,頁86-93。
    林惠珊(2003)。《民視「日正當中」行銷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娟(2010.01.04)。〈韓瑜假髮太假 網友喊換〉,《中時電子報》。上
    網日期:2010年1月4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
    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5020,
    110511+112010010400008,00.html
    林淑娟(2011.12.29)。〈韓瑜情義挺《牽手》修好三立〉,《中時電子
    報》。上網日期:2012年1月2日,取自http://showbiz.
    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
    cnt/0,5020,110511+112011122900033,00.html
    吳素柔(2002.07.22)。〈台灣霹靂火狂燒 娛樂過頭後有許多省思間〉,
    《大紀元》。上網日期:2011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
    epochtimes.com/b5/3/7/22/n346608.htm
    周君蘭(2001)。《電視收視與價值觀認同之關連性分析--以「飛龍在天」為
    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國偉(1996)。〈張榮華靠鄉土綜藝賺大錢—三立想賣股份蓋電視大樓〉,
    《財訊》,168: 302-305。
    岳明熹(2011)。《反迷閱聽人的論述攻防:批踢踢吐槽板之「反韓」論述分
    析》。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綺珍( 2009)。〈中國字幕組與新自由主義的工作倫理〉,《新聞學研
    究》,期101,頁177-214。
    柯尹喬(2010)。《台灣偶像劇品牌建構要素之初探性研究 ─以三立偶像劇為
    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柯裕棻(2006)。柯裕棻(主編),《批判的連結》,頁135-175。台北:唐
    山。
    徐玉青(2006)。《台灣電視連續劇評估準則之研究—從編劇及製作人角度分
    析》。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鉅昌(2001)。《電視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徐啟智(2002)。《有線電視頻道區隔定位與整合行銷傳播運用之研究--以三
    立電視台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佩君(2011.03.02)。〈5檔連續劇 台連續劇星走紅〉,《中央社》。上網
    日期:2011年3月3日,取自http://www.cna.com.tw/ShowNews/
    Detail.aspx?pNewsID=201103030107&pType0=aMOV&pTypeSel=0
    陳世昌、唐秋霜(2005)。〈第六章 母語與多元文化〉,《台灣的多元文
    化》。台北:五南圖書。
    張玉佩(2005)。〈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
    研究》,82期,頁41-85。
    張濪勻(2011.04.02)。〈韓瑜嫌《家和》戲髒又變態 編劇砲轟:寫的人才
    想靠腰〉,《今日新聞網》。上網日期:2011年4月3日,取自
    http://www.nownews.com/2011/04/02/340-2701796.htm
    黃秀玲(2003)。《全球化趨勢下台灣本土文化電視節目的產製、接收與文
    本》。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程紹淳(2010)。《媒體市場區域化下被錯置的文化消費與生產?:以民視的
    「鄉土劇」《意難忘》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嘉義,
    中正大學。
    曾柏升(2003)。《台灣衛星電視頻道經營之垂直整合效益研究:以東森與三
    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樂(2011.03.02)。〈「娘家的故事3」繼續婆媳大戰 馬雅舒人氣看漲〉,
    《北京新浪網》。上網日期:2011年3月3日,取自http://news.
    sina.com.tw/article/20110302/4231450.html
    華視台史館(2011)。上網日期:2011年3月1 日,取自http://www.cts.
    com.tw/ctsmuseum/c1.htm
    彭芸,鍾起惠,陳一香(1999)。《由節目評鑑看電視節目品質標準的建
    立》,頁60-61。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
    黃秀玲(2003)。《全球化趨勢下台灣本土文化電視節目的產製、接收與文
    本》。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雷庚玲(1996)。《國內八點檔國語連續劇所顯示的親子互動模式》。台北:
    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葉婉如(2009.12.17)。〈《父母心》半小時內10巴掌 狗血狂灑被譏《巴掌
    心》〉,《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0年6月22日,取自http:
    //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167167/Is sueID/20091217
    葉婉如(2010.8.22)。蘋果日報。
    葉鳳英(2010.09.25)。三立電視台編劇,個人訪談。
    葉欣怡、林俊甫、王雅瑩譯(2004)。《肥皂劇》。臺北:弘智文化。(原書
    Dorothy Hobson [2003]. Soap Opera.)
    楊乃女(2009)。〈互卸、BBS 與「鄉土劇」的流行:以《天下第一味》為
    例〉,《高雄師大學報》,26: 27-47。
    楊勁祐(2005)。《虛擬社群人際互動之探討-以民視的「網友聊電視」為
    例》。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楊起鳳(2009.10.28)。聯合報。
    維基百科(2011.1.23)。阿扁與阿珍。上網日期:2011年2月20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9%81%E8%88%
    87%E9%98%BF%E7%8F%8D
    維基百科(2009.4.20)。民視電視劇。上網日期:2011年2月20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6%B0%91%E8%A6%
    96%E9%9B%BB%E8%A6%96%E5%8A%87
    管中祥(2003.06.20)。〈我也是觀眾〉,《媒體小鋪電子報》,72。上網日
    期:2010年6月3日,取自http://enews.url.com.tw/enews/20126
    趙珊(2009.11.19)。〈《娘家的故事》官網啟動 慶安徽台搜狐合作週
    年〉,《搜狐娛樂》。上網日期:2010年5月20日,取自
    http://yule.sohu.com/20091119/ n268336180.shtml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蔡琰(1998)。《鄉土劇性別及族群刻板意識分析》。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
    員會。
    劉宜(2009.10.30)。中國時報。
    劉培玉(2008)。《消費者對戲劇節目中商品置入接受度之研究-以民視娘家
    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毓雯(2005.08.29)。〈他靠本土劇讓民視每年賺兩億〉,《商業週刊》,
    927期。上網日期:2010年 12 月 10 日,取自http://www.
    businessweekly.com.tw/webfineprint.php?id=20917
    賴彥如(2005)。《解讀、觀展/表演與文化資本:探討「台灣龍捲風」網路社
    群的差異》。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佳凌(2001)。《電視劇迷在虛擬社群中的交談意義》。國立政治大學廣播
    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光萍、吳怡萱譯(2006)。《電腦中介傳播:人際互動與網際網路》。台
    北:韋柏文化。(原書Thurlow, C.,Lengel, L. and Tomic, A.
    [2004].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g Internet. London: Sage.)
    魏玓(2003.06.20)。〈燒不完的霹歷火〉,《媒體小鋪電子報》,72。上網
    日期:2010年6月3日,取自http://enews.url.com.tw/enews/
    20126
    顏甫珉(2010.05.12)。〈「月之戀人」首播 日本也愛林志玲 收視飆高〉,
    《聯合報》,A5。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胡幼慧(主編)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
    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蘋果日報(2011.4.25)。《少女溺水昏迷 瀕死15天突甦醒 張眼第一句話
    「要看夜市人生」》。上網日期:2011年11月19日,取自http://
    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
    33342243/IssueID/20110425
    盧嵐蘭(1996)。《國內八點檔國語連續劇與社群意識:一個理論層面的探
    討》。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Andrejevic, Mark(2006).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New Media &
    Television, 9(1), 24-46.
    Ang, Ien (1996). Feminist desire and female pleasure in Janice Radway’s Reading the Romance .Living Room Wars:
    Rethinking Media Audience for a Postmodern
    World, 98-108.
    Brown, Mary Ellen(1994).Soap opera and women's talk: the
    pleasure of resistance.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Fiske, John (1992).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
    30-49.
    Hine, Christine (2000). Internet as culture and cultural
    artifact. Virtual Ethnography, 14-66.
    Hills, Matt (2002).Fan Cultur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Jenkins, Henry (2006a).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 and Lond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Jenkins, Henry (2006b). Spoiling survivor: the anatomy of a
    knowledge community.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25-58.
    Jian, Miao-ju and Liu, Chang-de (2009). Democratic
    entertainment, commodity and unpaid labor of reality
    TV: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hina’s Supergirl .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10(4), 548-567.
    Ko, Yu-Fen (1999).N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A case
    study on Taiwanese primetime televisio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Lazzarato, Maurizio (2006). Immaterial labor. In P. Virno &
    M. Hardt (Eds.),Radical thought in Italy: A potential
    politics ,133-147.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ancy K. Baym (2000).Tune in, log on: Soaps, fandom, and
    online community. London: Sage.
    Senft, Teresa, M. (2008). I am a network: from ‘friends’
    to friends. Camgirls: Celebrity and Community in the
    Age of Social Networks, 97-114.
    Yang, Fang-Chih Irene (2008). The generation of “Korean
    Drama” in Taiwan. China Information: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Special Issue on Gender
    and Sexuality) Vo. XXII No. 2, 277-30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