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修弘 Lin, Xiou-Hong |
---|---|
論文名稱: |
梁武帝形象於後世的流傳與發展 The Passing dow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of Emperor Wu of Liang in the Later Ages |
指導教授: |
呂春盛
Leu, Chuen-Shan |
口試委員: |
陳俊強
Chan, Chun-keung 陳健文 Chen, Chien-wen 呂春盛 Leu, Chuen-Shan |
口試日期: | 2023/07/2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5 |
中文關鍵詞: | 崇佛毀國 、金陵會晤 、梁武帝 、羅漢 、朝鮮 |
研究方法: | 個案研究法 、 主題分析 、 歷史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66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8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梁武帝蕭衍(464-549)及其統治的時代皆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梁武帝在位期間(502-549)受菩薩戒並大力推行它,並弘揚菩薩思想,深深影響往後南朝陳、隋、唐等時代的帝王,甚至是往後的千年,直到近日台灣社會舉辦「梁皇寶懺消災法會」仍然盛況空前,深為臺灣民眾所參與。雖然他當政以來締造江南社會一段穩定的長治久安,使得江南境內經濟發展與文化一時達到鼎盛,但歷代對他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有佛教徒的推崇之至,還有士大夫的「崇佛毀國」,甚至遠在東國的「朝鮮」都有對他的議論之聲。
是故,本研究旨在探討梁武帝身後的形象,並將南北朝、隋唐、明清、朝鮮等對梁武帝的評價與討論進行整理,此外,本文也將佛教界的討論加入其中,透過禪宗的「金陵會晤」對於梁武帝的指責、迴避,到佛家論著《佛祖統紀》對於梁武帝形象的接納,都是說明中國佛教界在漫長歷史中對其形象的吸收與接納,到明清時代,梁武帝形象能一躍成為小說中的羅漢、菩薩等神格化人物,成為現今社會佛教的代表人物。
一、文獻史料
1.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收入《知不足齋書》(清乾隆鮑廷博校刊本)
3.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4. (北齊)顏之推,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 (唐)令狐德棻,《周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
6. (唐)李百藥,《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2008。
7. (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2012。
8.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2012。
9. (唐)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83。
10. (唐)姚思廉,《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11.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12. (唐)道宣,鞏本棟釋譯,《廣弘明集》,台北:佛光出版社,1999。
13. (唐)張鷟撰;趙守儼點校,《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79。
14. (唐)李冗,《獨異志》(明萬曆中會稽半埜堂商濬校刊稗海本)
15.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
16. (宋)李昉,《太平御覽》,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17.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
18. (宋)朱熹,《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
19. (宋)張敦頤編;(明)吳琯校,《六朝事跡編類》(明吳琯校刊逸史本)
20. (南宋)釋志磐,《佛祖統紀》,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
21.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北京:中華書局,2007。
22. (明)馮夢龍,《梁武帝累修歸極樂》,收入《諭世明言》,台北:鼎文書局,1980。
23. (明)清溪道人,《掃魅敦倫東度記》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4. (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25. (明)朱開泰,《達摩出身傳燈傳》,收入《明清善本小說叢刊 初編》,第四輯,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
26. (明)朱星祚,《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7. (清)天花藏主人,《梁武帝西來演義》,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8. (清)嚴可均,《全隋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
29. (清)董誥,《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
30. (民國)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
31. (民國)楊曾文,《六祖壇經(敦煌新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32. (韓) 金富軾,《三國史記》,首爾:東國,1978。
33. (韓) 釋一然,《三國遺事》,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
34. (韓) 鄭麟趾,《高麗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
35. (韓) 鄭道傳,《三峯集》,收入《韓國歷代文集叢書102》,首爾:景仁文化社,1998。
36. (韓) 金宗瑞等撰,《高麗史節要》收入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37. (韓) 金時習《梅月堂文集》,收入《韓國歷代文集叢書67》,首爾:景仁文化社,1998。
38. (韓)國史編纂委員會編,《朝鮮王朝實錄》,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68。
39. (韓)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承政院日記》,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64。
40. (韓)首爾大學古典刊行會編,《日省錄》,首爾:首爾大學古典刊行會,1972-1974。
41. (韓)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備邊司謄錄》,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59。
42. (韓)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編,《經國大典》,京城府:朝鮮總督府中樞院,1934。
43. (韓) 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首爾:東國大學出版部,2001。
44. (韓)成海應編,《研經齋全集》,首爾:旿晨社,1982,據高麗大學校中央圖書館所藏影印。
45. (韓)宋時烈,《宋子大全》,收入《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景仁文化社,1993。
二、近人專書
1.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 何勁松,《韓國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3. 李曉虹,《圓融二諦:梁武帝思想研究》,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4. 洪淑苓,《關羽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北: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5。
5. 森三樹三郎,《梁の武帝 仏教王朝の悲劇》,京都:平樂寺書店,1969。
6.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7. 張錦輝,《唐代文人禪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8. 張火慶,《達摩與梁武帝——相關小說研究》,臺北:秀威資訊,2006。
9. 黃懷華,《中國佛教史》,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
10. 陳翔華,《諸葛亮形象史研究》,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11. 陳清香,《羅漢圖像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12. 陳啟仁,《南朝陶淵明形象的建構與重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6。
13. 孫衛國,《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
14. 楊恩玉,《治世盛衰:「元嘉之治」與「梁武帝之治」初探》,濟南:齊魯出版社,2009。
15. 趙以武,《梁武帝及其時代》,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16. 顏尚文,《梁武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17. 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18. 邢麗菊,《韓國儒學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9. (韓)李丙燾,《韓國儒學史略》,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86。
20. (韓)金忠烈,《高麗儒學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
21. (韓)林熒澤,〈매월당의 사상과 문학 : 매월당의 문학의 성격 -방외인문학의 세계와 현실주의 정신-〉(梅月堂文學之性格),《大東文化研究》第13輯,首爾: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研究院,1987。
22. (韓)金永植,《중국과 조선,그리고 중화—조선 후기 중국 인식의 전개와 중화 사상의 굴절》,首爾:아카넷,2018。
23. (韓)朝鮮社會研究會著,游芯歆譯,《朝鮮王朝面面觀》,臺北:永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
24. (韓)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25. (韓)崔南善,《한국사(근세후기편)》首爾:震壇學會出版社,1959。
26. (韓)崔根德,《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三、 近人論文
1. 呂春盛,〈梁武帝的功臣集團與梁初的權力結構〉,收入,《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6期,2011年12月。
2. 任洧廷,《朝鮮前期「闢佛論」研究——朱熹思想的受容與變容》,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20。
3. 李玉珍,〈《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與羅漢信仰:文字與圖像敘述〉收入《臺灣宗教研究》,卷8第一期,2009.08。
4. 吳海勇、陳道貴,〈梁武帝神異故事的佛經來源〉,收入陳允吉主編,《佛經文學研究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5. 紀德君,〈百年來《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的回顧與思考〉,收入,《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5年6月。
6. 林明濬,〈《三國演義》丞相形象研究——以曹操、諸葛亮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
7. 陳敬介,〈陽玠松《談藪》初探〉收入《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四期。
8. 顏尚文,〈梁武帝「皇帝菩薩」理念的形成及政策的推展〉,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88。
9. 權五榮,〈朝鮮儒家倫常的推移及其特性〉,收入於潘朝陽編,《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上)》,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頁213-230。
10. Mark Strange,〈Representations of Liang Emperor Wu as a Buddhist Ruler in Sixth- and Seventh-century〉,《Asia Major》第24輯,No.2,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1。
11. Rostislav Berezkin,〈Narrative of Salv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Wife of Emperor Wu of Liang in the Baojuan Texts of the Sixteenth-Nineteenth Centuries〉(救度的故事——梁武帝皇后的故事在十六至十九世紀寶卷文獻中流傳演變),《漢學研究》第37卷第4期,2019。
四、 工具書
1. 慈怡編,《佛光大辭典》,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