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易霖 Lin Yi Lin |
---|---|
論文名稱: |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選手參賽滿意度之研究─以跆拳道公開組選手為例 |
指導教授: | 蔡禎雄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1 |
中文關鍵詞: | 大運會 、跆拳道參賽選手 、滿意度 |
英文關鍵詞: | University, taekwondo athletes, satisfac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94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調查「中華民國98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跆拳道參賽選手對於賽會滿意度之觀感為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為參加中華民國98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跆拳道公開組之參賽選手。研究針對不同性別,探討98年大運會跆拳道參賽選手對於賽會中「藝文與宣傳活動」、「運動設施」、「賽程編排與進行」、「選手榮耀表徵」、「人員服務」及「裁判判決」六個因素之滿意度差異。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法,共發出 230份問卷,回收168 份樣本,回收率為73.0%。回收問卷後利用信效度分析、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式,歸納出幾點結論:
一、 98年大運會跆拳道參賽選手整體滿意度為M=3.59,對於各構面滿意度以「人員服務」構面滿意度最高,「運動設施」構面滿意度最低。
二、 就「藝文與宣傳活動」、「運動設施」、「賽程編排與進行」、「選手榮耀 表徵」、「人員服務」構面,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間並無存在顯著差異。
三、 就「裁判判決」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存在顯著差異。
本研究建議為下列幾點:
一、 對大運會跆拳道項目主辦單位之建議:辦理藝文與宣傳活動須強化宣導及結合選手實際需求、賽程提早公佈。
二、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建議未來後續研究可輔以質性訪談,以及將籌備單位的行政人員、場館維護人員,或各隊的領隊、教練及管理人員等變項列為滿意度研究之範疇,或許能獲得更多、更深入的相關資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evel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nts in the 2009 Intercollegiate Taekwondo tournament through surveys. Today, Tae Kwon Do is a vey popular domestic sport in Taiwan.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aimed at Taekwondo athletes participat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09 Annual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Games". The athletes studied as examples, were varied by different genders. These athletes were questioned regarding the 2009 Intercollegiate Games in the areas of “cultural promotional activities,” “quality of athletic facilities,” “scheduling of matches,” “exhibition of sportsmanship,” “staff service,” and “referee bias.” These were the six factors and areas used in the satisfaction surveys.In this study, the survey method used was an issuing of a total of 230 questionnaires. Of the 230 questionnaires issued, 168 samples were recovered resulting in a recovery rate of 73.0%. After recovering the questionnaire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item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means, were used to summarize a few conclusions:
1. For the 2009 Intercollegiate Tae Kwon Do Tournamen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from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general dimensions was M=3.59. Of all the dimensions of satisfaction inquired about, “staff service” received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feedback and "quality of athletic facilities" received the lowest satisfaction ratings.
2. In the categories of "cultural and promotional activities", "sports facilities", "scheduling of matches," "exhibition of sportsmanship", and "staff servic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tween the two gende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splay in differences of opinions.
3. Regarding the category of "referee bia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in opinions between the genders.
Advice:
Early announcement of schedule plan, and gathering actual demand of contestant will support proceeding advertisement activities and artistry.
一、中文部分
大專體總(2009)。2009年全國大專運動大會技術手冊。臺北市:大專體總。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編(1991)。中華民國跆拳道手冊。臺北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1996)。蔣經國先生創始跆拳道運動紀要。臺北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2006)。競賽規則與解釋說明。臺北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世界跆拳道聯盟(2003)。跆拳道競賽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呂文玲(2006)。運動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探討 ,中華體育季刊,20(4),68-77。
呂銀益(2000)。業餘運動賽會管理之探討,台北市:華泰書局。
李至彬(2002)。九十一年全國運動會游泳比賽賽程時間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淑玲(1999)。運動賽會的管理學探討。體育與運動,79,93-99。
周振雄(1996)。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運動贊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桂名(2000)。跆拳道競賽中裁判判分差異性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報,(8),53-64。
周桂名(2005)。跆拳道新國際規則實施對台灣跆拳道比賽訓練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俊宏(1976)。跆拳道在我國民間的發展史。跆拳道季刊,7(8),2-4。
林楨喬(2002)。不同媒介之廣告效果比較研究—以92 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廣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聖峰、鄭富吉、張惠麟(2004)。邁向全國大專運動會的金牌之路以S.W.O.T.來分析文化大學保齡球代表隊的衛冕之途。文化體育學刊,8(4),68-77。
林孟蓁(2008)。中華職棒現場各球團現場促銷活動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共鉦(2004)。2004年奧運會跆拳道金牌選手技術分析- 朱木炎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邱秀霞、盧俊宏(2002)。運動員主客觀成敗對其歸因差異之研究-以九十學年度大專運動會桌球賽選手為例。大專體育學刊,11(4),56-57。
邱皓政(19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板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洪嘉文(2002)。學校體育經營管理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
范智明(1998)。台北市健康休閒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秦玉芳(1997)。跆拳道運動。國立體育學院技術報告書。
馬上閔(2001)。運動賽會參與者對承辦單位觀光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許夆池、蔡明志、陳靜玲(2004)。跆拳道運動專項體能訓練方法探討,大專跆拳道學刊,1(5),121-129。
許政智(2000)。臺北市國小校園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及滿意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樹淵(1992)。田徑論。臺北市:偉彬體育研究社。
許樹淵(1999)。如何提昇大專學生競技運動能力水準。大專體育雙月刊,43,7-11。
許樹淵(2000)。大專運動會田徑賽的分組和項目的回顧。大專體育學刊,21(1),22-25。
張震宇(2008)。改制後首屆九十七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賽會滿意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教育部(2001)。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舉辦準則。臺北市:教育部。
陳金樹(1991)。競技運動與國際交流。體育與運動,74,5-8。
陳金盈(2000)。落實體育運動普及發展改善國民體質與建立體育新秩序。台灣體育,108,4-8。
陳維智(2003)。賽會管理入門。載於彭小惠(主編),運動管理學(頁13-1-13-27)。台中市:華格那。
彭小惠(2005)。運動賽會經理人所需具備之專業能力。國民體育季刊,145,37-43。
黃士魁(1999) 。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曾湘雯(2006)。國際運動賽會資訊系統需求分析與建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志顯(1997)。運動場館之整建與經營管理。國民體育季刊,78(3),107- 114。
楊宗文(2000)。學校體育的安全管理。 國民體育季刊,83(1),119-126。
葉霄翔(1999)。跆拳道運動在臺灣發展過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程紹同(2004)。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劉昭晴、相子元(1997)。跆拳道比賽男、女得分動作之成績分析。中華體育季刊,11,88-96。
劉照金、葉公鼎(2003)。91年度全國大專運動會賽會期間外地參與者之消費對高雄地區的經濟影響評估。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2,14-30。
蔡明志(2004)。2004奧運女子跆拳道第一量級精英與重點培訓選手比賽攻擊型態之攻擊數與得分數及得分成功率分析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135-148。
蔡明志、邱共鉦(2004)。跆拳道協會經營策略與奧運奪金團隊成功運作模式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43。
臺灣省政府(2002)。全國大專運動會。2006年1月22日,取自台灣省政府台灣地區大型活動資料庫,台灣省政府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tpg.gov.tw/a-administrator/3-intro/society/resource/data/search/view.asp?id=174
鄭志富、錢紀明(1999)。我國運動場地設施的現況及發展策略。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蕭淑萍(2005)。跆拳道兩種空中兩腳旋踢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嘉惠(1999)。花蓮師院運動代表隊對第廿九屆大專運動會贊助效果之認同情形分析。花蓮師院學報1999。
錢紀明(1993)。跆拳道發生發展簡史。體育與運動,84,102-103。
謝清秀、高三福(2004)。九十二年全國運動會參賽選手滿意度之研究。九十三年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謝鎮偉、陳鴻雁(2000)。89年大專院校跆拳道錦標賽參賽選手滿意度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八十九年度論文發表會。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謝鎮偉、陳鴻雁(2001)。第三十一屆大專院校運動會參賽選手滿意度之研究。大專院校九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顏君彰(2006)。我國大專校院運動賽會贊助發展指標建構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簡英智(2006)。大專羽球選手參賽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曜輝(1991)。提昇大專體育運動風氣。大專體育,1(2),1-2。
體育大辭典(1986)。運動賽會的定義。臺北市:商務。
二、英文部分
Ammon, R. Jr.(1998). Sport event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Cambridge: Polity Press.
Coakley, J. J. (1994). Sport in society :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NY: Wiley.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84). Consumer behavior,6th ed. Illinois: Hort; Rinehart and Winston.
Getz, J. M., & Campbell, R. F. (1968). Managing individual group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Kolt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e-Hall: pp. 433-437.
Knowle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ndragogy versus 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Exami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9(4), 365-375.
Price. (1972). The Study of Turnover.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Tough. (1982). The Adult Learning Projects (2nd ed.). Ontari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Engel, J. E,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Chicago: Dryden Press.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5, 1-21.
Riemer, H. A. (1995).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London: Sage.
Shone, A., & Parry, B. (2001). Successful event management. NY: Continuum.
Zeithaml, V. A. & Mary J. B. (2003), Services Marketing:Integrating Customer Focus Across the Firm (3rd ed.). Boston: Mcgraw-Hill/Ir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