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容崴
Jung-Wei Yang
論文名稱: 高中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與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On the Exercise Value and Exercise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運動自我效能運動參與行為
英文關鍵詞: Exercise self-efficacy, Exercise particip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5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資優班學生參與運動的現況,及對運動價值觀的和運動行為的看法,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之差異情形以及相關情形。本研究以九十八學年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男女生錄取分數前五名學校之數理及語文資優班學生作為抽樣標準,共發出問卷526名,回收之有效問卷452份。根據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及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資料處理,得到結果發現:

一、高中資優班學生普遍有運動參與的習慣,交叉比對規律運動比例為
32.1%,且男生高於女生。另與98學年度教育部運動參與調查報告書高中
職學生做比較,資優班學生在每天運動累積30分鐘以上及每週運動天數超
過三天的比例皆高於臺灣高中職學生。
二、高中資優班學生對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信念皆表認同,對運動價值觀態
度以道德價值構面最高,以社會目的價值最低;而運動行為則以內在因
素略高於外在因素。
三、「班別」的不同則在運動價值觀上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運動習慣確會
影響國立高中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自我效能的認同,有參與
運動的學生在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自我效能看法皆高於不運動的學生。
四、高中資優班學生在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自我效能概念成中度相關,表示學生
運動價值觀越高則會影響運動自我效能越高。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how the high school Gifted and Talented (G/T)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exercise, as well as their attitude toward Exercise Value and Exercise Behavior. By cross-validating the given demographical variations such as sex, class, and exercise habi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f Exercise Value and Exercise Behavior, and how it effects the exercise habit of G/T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tart, I distributed 526 surveys to G/T students in public high schools that provide both Mathematic and Science G/T class an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T class. These sample schools are the best five ranking by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2009. 452 valid surveys are taken and analyzed methodically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method,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amined result, four findings uncovered:
1.G/T students in public high school generally participate in exercise. The ratio of weekly exercising duration and frequency is 32.1%. Male rates higher than female. Compared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xercise participa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98 school year, the gifted students in daily exercise a total of more than 30 minutes and weekly exercise days over three days were higher than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2.The feedback of the belief of Exercise Value and Exercise Behavior are mostly positive. The Moral Aspect is rated highest when valuing the purpose of exercising. The lowest is Social Purpose Aspect. The inner factors for example, mental and physical, etc take charges in Exercise Behavior, slightly higher than external factors, say environment and weather, etc.
3.Different exercise habits from group to group, however, effect the result.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score higher in Exercise Value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over those who do not participate.
4.The Exercise Value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are moderate correlated, means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Exercise Value, the higher Exercise Self-efficacy takes charg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高中資優生身心發展理論…………………………………… 8 第二節 價值觀相關理論……………………………………………… 13 第三節 運動價值觀相關理論………………………………………… 21 第四節 運動行為相關理論……………………………………………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3 第五節 資料分析處理………………………………………………… 54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55 第一節 高中資優班學生背景變項結構特色………………………… 55 第二節 高中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特性分析………… 61 第三節 人口背景變項對運動價值觀與運動自我效能之差異情形… 66 第四節 高中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與運動自我效能之相關情形…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2 第一節 結論…………………………………………………………… 82 第二節 建議…………………………………………………………… 85 參考文獻…………………………………………………………………………87 中文部分……………………………………………………………………… 87 英文部份……………………………………………………………………… 93 附錄 附錄一 公立高級中學同時附設數理資優班及語文資優班之學校一覽表 95 附錄二 九十八學年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男女生錄取分數前五名學校… 95 附錄三 正式問卷………………………………………………………… 96

一、中文部分
王宗吉(1999)。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縣:銀禾文化出版社。
王宗吉(譯)(2001)。運動社會學(A sociology of sport)。臺北市。洪葉文化。
王淑棻(2009)。資優生情意特質的一體兩面。國小特殊教育,48,100-110。
王振宇(2009)。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方進隆(1999)。體適能推展策略與未來研究方向。中華體育,12(3)。
宇炫明(2007)。南投縣高中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書良(2002)。台北縣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奎延(2005)。臺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李蘭(1993)。運動行為改變理論。國民體育季刊,22(2),32-38。
李慈梅(2002)。我國報紙運動新聞之運動價值觀分析研究-以民生報、中國時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德高(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書局。
李彩華(1998)。台北市國中生身體活動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偉清(2007)。國中小資優生與普通生休閒生活現況與關聯模式之比較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7)。統計應用學習實務。新北市:加樺國際。
吳佳玟(2008)。臺北市國小足球參與者運動價值觀及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清(1983)。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昆壽(1999)。資賦優異兒童教育。臺南:國立臺南師院特教中心印行。
吳金鳳(1998)。大專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之迴歸分析-以運動價值觀為預測變項。大專體育, 38, 94-100。
卓俊伶(2005)。美國政府對身體活動促進的觀點與做法。國民體育季刊, 34(1),76-81。
林靜宜(1998)。專科學生工作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俊傑(2007)。國小學童內外控信念、人格特質、運動價值觀與運動參與行為相關之研究─以台中市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林靖斌(2001)。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文化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金城(2005)。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柯孟君(2005)。國中生體育價值觀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唐宏貴(1996)。體育價值觀念的嬗變與發展。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 9-12。
徐慶帆(2007)。軍事院校學生運動支持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
高儷萍、劉欣惠(2009)。面具後的真相-談資優生的自我發展與輔導。國小特殊教育, 47, 97-106。
孫沁光(2001)。從價值觀觀點探討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價值觀契合與個人效能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桃園縣。
郭靜姿(2000)。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資優教育季刊, 75, 1-6。
教育部統計處(2009)。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
翁敏哲(2005)。明道終身學習網,取自:http://www.mingdao.edu.tw/rd/
莊國上,莊政典,林銘祥(2008):新竹市高中職學生運動態度、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體育學刊, 7, 74-83。
莊立中(2005)。台北縣新莊地區國中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
章宏智(2007)。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選手運動社會支持因素對運動價值觀之影響。北體學報, 15, 29-39。
章宏智、李佩樺(2007)。國小學童社會支持對運動價值觀之影響-以公館國小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 2(4), 192-204。
陳律盛(2008)。大學生運動價值觀之研究-以元智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陳芮淇(2000)。新竹市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素娥(2007)。國中生課後運動參與行為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文長 (1997)。德國慕尼黑大學生運動價值觀念之研究。大專體育, 29, 33-37。
陳其昌(2009)。大學運動員的運動價值觀、運動目標取向與運動團隊規範對運動道德判斷的影響。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秉璋、陳信木(1993)。價值社會學。臺北:桂冠。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登聰(2006)。運動價值觀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以醒吾技術學院學生為例。醒吾學報, 31, 87-115。
張彩秀、姜逸群(1995)。國人運動行為、體適能及主觀健康狀況之研究。學校衛生,26, 2-10。
教育部(2008)。資優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快活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98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臺北市:教育部。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9)。運動城市調查。臺北市:教育部。
曾瑞怡(2005)。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畢富國(2007)。臺北市高中學術性資優生焦慮及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明玉(1991)。我國高中學生體育運動價值觀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壬要(2003)。苗栗縣高中學生課後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薇如(2005)。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坤宏(2002)。彰化縣國中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劉俊宏、劉淑燕(2008)。資優班的國中生不運動嗎?。中正教育研究, 7(1), 63-84。
盧俊宏(2002)。規律運動、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國民體育季刊, 31(1), 60-73。
賴溢宏(2005)。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志強(1997)。體育價值觀與體育教學。大專體育, 29, 75-79。
鍾東蓉(2000)。台北市立高中導師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良全(2003)。台北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發展中心(2009)。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學生運動參與調查。學校體育, 8, 35-40。
魏展聘(2006)。臺北市國小資賦優異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建文(1994)。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二、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ing theory. NJ: Prentice-Hall.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1).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FL:Harcourt, P.71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 100(2) 126-131.

Dishman, R.K.(1991). Increasing & maintaining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Therapy, 22, 345-378.

Ginzberg, E., Ginzbe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 L (195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Gross, M. U. M. (2002). Social and emotional issues for exceptionally intellectually gifted students. In M. Neihart, S. M. Reis, N. M. Robinson, & S. M. Moon (Eds.), The schoo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gifted children: What do we know? (pp. 19-29). Washington, DC: Prufrock.

Lee, M.J., & Whitehead, J., & Balchin, N. (2000). The measurement of values in youth sport:Development of youth sport values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2,307-326.

McAuley, E., Coumeya, K. S., & Lettunich, J. (1991). Effect of acute and long-term exercise on self -efficacy responses in secondary, middle-aged males and females. The Gerontologist, 31, 534-542.

McAuley, E., & Jacobson, L. (1991). Self-efficacy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in sedentary adult females.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5(3),185-191.

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Rokeach, M. (1980). The role of values in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44, 518-529.

Rogers (1951). Client-centered therap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ress.

Strecher, V. J., DeVellis, B. M., Becker, M. H., & Rosenstock, I. M. (1986).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achiev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3(1),73-92.

Silverman, L. K. (1993). A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counseling the gifted. In L. K. Silverman (Ed.), Counseling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pp. 51-78). Denver: Love.

Silverblatt , A. & Eliceri E.M.E. (1997). Dictionary of Media Literacy. Westport :Green wood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Obesity and overweight. Retrieved May 23, 2006, from WHO Web Site: 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media/en/gsfs_obesity.pdf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