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耀焜
YANG,Yaw-Kun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教科書中生活科技課程之內容分析
A Study of the Living Technology Textbooks
指導教授: 饒達欽
Rau, Dar-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教科書生活科技
英文關鍵詞: Textbooks, Living Techn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分析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各版本生活科技內容之主題概念、特色及與課程綱要之關係。
    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以了解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形成背景與特色及生活科技的課程內涵;再發展教科書評鑑與分析的架構,據以研訂教科書內容分析類目及「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生活科技內容分析表」,並針對九十四學年度前審定通過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科書,共四個版本24冊,進行生活科技內容之分析。
    主要結論如下:(1)育成、翰林與康軒三個版本生活科技內容之主題概念分佈以「營建與製造」主題最多,而南一版生活科技內容之主題概念分佈以「能源與運輸」主題最多;(2)此四個版本共有之特色:內容與生活相結合,文字敘述均明確可讀,圖表、科技活動、問題與討論等呈現豐富;(3)各版本大都符合課程綱要中的生活科技教材主題;(4)內容偏向以自然學科為本位,發現有重自然而輕生活科技的取向;(5)各版本生活科技章節的主題安排與以前課程標準之主題概念雷同,可惜的是生活科技的內容並未與自然學科主題相統整。根據研究發現,各版本所呈現的教科書章節內容,仍明顯是採行分科(生物、理化、地球科學與生活科技)教學的編排方式,與教改之目的與精神並非契合,可再做進一步的探討。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textbook contents of Living Technology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s.The main focus was concerning its thematic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offci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First, this study conducted a literature review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and features of Living Technology(LT), as well as the course of LT. Secondly, this study developed a framework of textbook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which was further transformed to content categories tables. After that, 24 volumes of NS< textbooks, published by the from 4 presses,
    ie, Uchen(育成), Han Lin(翰林), Kang Hsuan(康軒), and Nani(南一), and which are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2005 school year,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content of LT.
    Finally, 5 main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ematic concepts in all the textbooks is varied. Th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Uchen(育成),Han Lin(翰林),and Kang Hsuan(康軒) have the most topics of “construction and manufacture,” while those by Nani(南一)have the most topics of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2)The content in all the textbooks concerning the part of LT is well-matched to the daily life. The Contents are all easy to read. Besides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all book are full of pictures, graphics, and activities.(3)Most content in all the textbooks is well related to the topics conformed with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4)However, most of the contents tend to put more emphasis on Natural Science than on Living Technology.(5)The arrangement of each chapter in all the textbooks concerning the topics of L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evious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content of LT is not integrated with the topics of NS, i.e, each book contains Biology, Physics, Chemistry, Earth Science, and Living Technology, but they are still not integrated as a whole.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yllabus in each subject, apparently, is separated individually in all the textbooks.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目次 IV 圖目次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編輯的依據 11 第二節 生活科技課程的內涵 20 第三節 教科書的評鑑與分析 36 第四節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內容分析之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各版本教科書生活科技內容所佔之比重 59 第二節 各版本教科書生活科技之內容分析與比較 67 第三節 各版本教科書生活科技內容與課程綱要之關係 92 第四節 各版本教科書生活科技內容之特色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 論 133 第二節 建 議 135 參考文獻(中文) 139 參考文獻(英文) 143

    參考文獻(中文)

    王石番(民80)。傳播內容分析:實證與理論(第二版)。台北:幼獅文化
    事業公司。
    王美芬、熊召弟(民84)。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澄霞(民86),STS教師的專業成長。科學教育學刊,(5)1,24-56。
    朱耀明(民93),科技教育與教育科技之關係。生活科技教育月刊(電子
    版),三十七卷 第六期。民國94年10月28日,
    取自:http://www.ite.ntnu.edu.tw/06/index.htm
    李大偉、林義夫、林薇、余鑑、方崇雄、黃能堂、蔡錫濤、游光昭、楊錦
    心、周麗端等(民 88),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策略研究(二),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劃。
    李錫津(民83),教科書的重要性和影響性。職教園地,5,8-9。
    李隆盛(民81),技學的定義。載於張一蕃等,技術科學素養教育重點規
    劃,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劃。
    李隆盛(民85)。國中生活科技的教學活動與設備規劃。生活科技教育月
    刊,二十九卷 第四期,2。
    李隆盛(民87a),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景 。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民87b),高中生活科技教科用書的編審。國立編譯館通訊,11(4),29-34。
    李隆盛(民88)。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的規劃與實施。民國94年10月28日取自 http://www.ite.ntnu.edu.tw/~ TandC/ref7.html
    吳天方(民86),我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生問題解決和學習風格之相關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俊憲、黃政傑(民92)。健全教科書發展的機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周水珍(民83)。海峽兩岸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的取向分析。初等教育學報。4,頁39-40。
    周淑卿(民92)。論中小學教科書評鑑機制建立的必要性。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侯世光(民86)。工藝/科技教育改革。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頁29-43。高雄:復文圖書。
    麥昌仁(民93),國小數學教科書評鑑研究-以九年一貫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素芬(民83),國民小學教科書科技素養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文典(民88),「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課程。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
    張永宗、魏炎順(民93),臺灣與英國中小學階段科技教育課程之比較,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電子版)三十七卷 第三期。民國94年10月25
    日,取自:http://www.ite.ntnu.edu.tw/06/index.htm
    曾郁庭(民93),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能堂(民93),澳洲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月刊(電子版),第三十七卷 第三期。民國94年10月25日,
    取自:http://www.ite.ntnu.edu.tw/06/index.htm
    黃政傑(民83a),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定制度審查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民83b),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瓊瑱(民85),我國國小自然科教科書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民80),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蔡錫濤(民84),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內涵及教學策略探討。中學工藝教育月刊,28(1),頁10-15。
    楊玉林(民93),現行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楊遵榮(民90),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理念與教材編輯。民國94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7-2.htm
    楊孝濚(民78)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
    簡茂發、黃光雄(民80),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民84),國中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92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綱要暨實施要點。
    教育部(民92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評鑑指標。
    郭怡立(民91),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文基(民76),培養科技素養的工藝教育理念之剖析。中學工藝教育月刊,20(1), 2-10。

    參考文獻(英文)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1989).Project 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Washington,D.C.:Autho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1999).A
    benchmarks-based approach to textbook evaluation. D.C.:Author
    DeBoer, G. E. (1991). A history of ideas in science education. Albany,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DeVore, P. W.(1980).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IC No . ED 265407.
    Duke,C.R.(1985).A look at current state-wide textbook adoption proced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English spring conference ,March 28-30,Houston,TX.
    Ferre, F.(1988).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Englewood Cliffis NJ:Prentice Hall , Inc.
    ITEA(2000). Standards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 Content for the Study of Technology. Retrieved October 24,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iteawww.org/TAA/PDFs/xstnd.pdf
    Mesthene, R .E .(1978).What is technology?In Durbin , P. T.(ED.)
    Researc in philosophy & technology. Vol .I , Greenwich, CT.JAI
    press,inc,pp.179-197.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1982).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science education for the 1980's. Washing, DC. : Author.

    Schon, D. A.(1967).Technology and Change. New York:Delacort.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1993). Mass media research. Belmont, CA Wadsorth.
    Wright, T & Lauda, D. (1993).Technology Education A Position tatement. The technology teacher, 52(4),3-5.
    Yager, R. E. & Roy, R.(1994). STS:Most pervasive and Most Radical
    of Reform Approaches to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STS).
    Approach in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