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筠庭
LIN,CHUN-TING
論文名稱: 中國五行意象之圖案紋飾創作研究
Creative Research of Five phas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on Pattern Design
指導教授: 李新富
Lee, Shin-Fu
許和捷
Hsu, Ho-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重複性五行圖案紋飾視覺傳達設計
英文關鍵詞: Repetition, Five phas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Pattern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五行之表現方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種,從以象形圖案、靈獸、形狀、數字、顏色等表現手法,大量運用於華人文化區的日常生活中。今日隨著全球化(Globalization)無國界之時代到來,各國都朝向將自身文化加以創新或造形化、符碼化,以方便將其文化特色形成一種更方便運用於產業的文化資產。本研究即是以重覆性造形圖案紋飾構成分析研究,進而運用於中國五行意象圖案紋飾造形開發來論述、創作及探討,面對五行文化運用於圖案紋飾造形以及相關之附加產品開發、展覽空間設計或是其它媒介時,該如何以較清楚且富含五行意象並配合設計相關原理之手法展現,即是本次研究以及作品創作之目標。
    本論透過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探討重複性(Repetition)造形原理之設計發展、相關歷史演進以及其邏輯規則面貌。尋求重複性造形創作運用之可能性,並透過相關分析研究,將重複性造形之組合方法進行分類,並運用於本次中國五行意象圖案紋飾創作與設計開發。
    透過實際創作開發之印證,獲得中國五行傳統文化元素重新設計與結合的成果。有鑑於本次所呈現出重複性造型圖案紋飾構成之邏輯,並加以開拓展新的設計作品,將傳統文化與自然植物、生物相互接軌,並結合美學、設計、產業以及文化之案例,能夠豐富其設計元素,最終體現本研究之目標,並期望本次創作論述能在全球化無國界之時代中,將我國五行傳統文化加以創新運用於現今的文創產業,並為台灣帶來些許的文化資產。

    Five phas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have been expressed in many ways since ancient time, such as pictographic patterns, sacred animals, forms, numbers and colors etc., which are abundant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Chinese culture circle. With the coming of the time of globalization without boarders, all countries make efforts to innovate, formalize and symbolize their culture so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ulture assets can be used in industry more conveniently.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nstitution of repetitive pictographic pattern design.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patterns of five phas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how to integrat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express the five phases in clearer way was elaborated, and studied when five phases are used in pattern design and related value-added products, space design of exhibition or other media. This is also the goal of this study and work creation.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ated literature, the principle of repetitive patter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evolution of related history and its logics and principles were explored. The utilization possibilities of the repetitive pattern design were sought. Through related analysis and study, the combination methods of repetitive patterns were classified and used i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patterns of five phas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By the verification of practical creative development, results of re-design and re-combination of the five phas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were achieved. Based on the logics displayed by the repetitive pattern design, new designs were developed this tim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combined with natural plants, animals as well as aesthetics, design, industry and related cultural cases, the design elements were enriched, and finally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achiev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creation research can innovate the five phase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be used in curren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generating some culture assets for Taiwan in the time of globalization without borders.

    謝志…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名詞釋義…4 第四節: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中國五行意象概念…8 一、五形造形之象形演化…8 二、五形造形應用…9 三、五形造形應用案例分析…12 第二節:重複性造形構成原理…14 第三節:重複性造形圖紋相關案例分析…18 一、中華文化與重複性造形圖紋…18 二、阿拉伯式花紋與重複性造形圖紋…21 三、威廉∙莫里斯與重複性造形圖紋…26 第四節:重複性造形紋飾相關開發案例分析…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29 第二節:五行意象圖形分析…31 第三節:五行意象圖形創作工具與資料分析…37 一、白虎與梔榆…37 二、朱雀與梅棗…39 三、玄武與竹檜…42 四、青龍與桃柳…44 五、麒麟與銀杏、黃槐 …46 第四節:五行意象圖形與視覺傳達理念分析…48 第四章創作理念與歷程…50 第一節:創作歷程與理念說明…50 一、整體創作說明…50 二、創作發展歷程與內容…52 三、各系列作品技法與表現方式…57 第二節:展覽整體設計規劃…67 一、平面展品內容說明…67 二、相關設計開發展品說明…72 三、展場相關設計及規劃說明…79 第五章 結論…86 第一節:創作研究結論…86 第二節:相關建議與後續研究建議…89 參考文獻…91

    專書:
    王無邪, (1974),《平面設計原理》,臺北,雄獅圖書。
    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臺北,藝術家出版。
    王建柱,(2003),《包浩斯》,臺北,藝風堂出版。
    甘偉松,(1969),《藥用植物學》,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李薦宏,賴一輝 ,(1973)《造形原理》,臺北,大聖書局。
    邢濤,紀江紅,(2003)《動物世界百科全書》,北京,北京出版社。
    呂清夫譯、嘉門安雄編 (1979),《西洋美術史》,臺北,大陸書店。
    呂清夫, (1984),《造形原理》,臺北,藝風堂出版。
    呂勝瑛與翁淑緣 譯,(1994),《創造與人生》,臺北,遠流出版。
    何政廣 (2008),《歐美現代美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品章,(1990),《基礎設計教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俊寬,(1992),《道家陽宅學新講》,臺北,國際道家學術基金會出版。
    林俊寬,(2001),《台灣風水景觀之旅》,臺北,沈氏藝術出版。
    牧野富太郎,(1975),《牧野日本植物圖鑑》,東京,圖鑑的北隆館 株式會社。
    芭芭拉.泰勒文、肯尼斯.利里圖,(1993)《圖繪動物地圖集》,臺北,台灣英文雜誌社有限公司。
    芭芭拉.泰勒文、理查.奧爾圖,(1994)《圖繪鳥類地圖集》,臺北,台灣英文雜誌社有限公司。
    張國恩、林磐聳 (2010),《全人教育百寶箱 美術卷》,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高燦榮,(1989),《燕尾 馬背 瓦鎮》,臺北,南天書局出版。
    陳盈珊,(2004),《威廉.莫里斯與工藝美術特展》,臺北,時藝多媒體出版。
    康丁斯基著、吳瑪俐譯,(1985),《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
    康台生 (2001),《基本設計》,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許鐘榮,(1990)《中國全紀錄》,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光男,(1998)《西漢南越王墓文物特展圖錄》,臺北,沈氏藝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葉國松、張輝明 (1991),《平面設計之構成基礎》,臺北,藝風堂出版。
    鈴木理藻,(1958),《いけばな花材百科》,東京,マコー社 株式會社。
    鄭國裕、林磐聳,(1987),《色彩計畫》,臺北,藝風堂出版。
    劉棠瑞,(1960),《臺灣木本植物圖誌》卷上,臺北,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
    戴國良,(2002),《行銷策略-分析與實務》,臺北,五南。
    鑑和田務、李新富審定,(1991),《設計史》,臺北,藝風堂出版。
    E.H.Gombrich,雨云譯,(2005),《藝術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
    Nickolaus pevsner、王申祐譯,(1994) ,《Pioneers of Modern Design-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臺北,建築與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Norman,D.A、翁鶴嵐、鄭玉屏、張志傑譯,(2005),《情感設計》,臺北,田園城市。
    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1976),《藝術與視覺心理學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臺北,雄獅圖書。
    Willi Kunz (2005) ,《版面構成》,臺北,龍溪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期刊:
    1. 文建會,(2005),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2. 文建會,(2009),《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 年》。
    3. 亞洲基礎造型教育論壇,(2009),中華民國基礎造型學會ISBN:978-957-29374-36-3 ,P223-231。
    4. 亞洲基礎造型教育論壇,(2009),中華民國基礎造型學會ISBN:978-957-29374-36-3,P85-89。
    5. 行政院,(201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施行細則草案總說明》。
    6. 行政院,(201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華總一義字第09900022451號。
    7. 行政院委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
    8. 蘇文清,(2005),一種改變、一點冒險—從威廉.莫里斯談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彰化藝文,第二十八期,P46-51。
    論文:
    1. 李尉郎,(2004),圖像文字中圖像意涵與替換位置對視認性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呂曉君,(2011),異想世界-以都市生活療傷系為主題之繪本(酷卡)設計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 郭文軒,(2006),以漢字形、音、義形成簡化字體的法則研究-探討視覺設計元素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 馮議徹,(2007),漢字的筆劃特徵與風格意象,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5. 程蘭萱,(2007),台灣生態藝術設計應用之研究-以武陵生態導覽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