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子瑄
Kuo, Tzu-Hsuan
論文名稱: 空間視域中的《金瓶梅》敘事研究
An analysis on the narrative of Jing Ping Mei in Spatial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李志宏
Li, Chi-Hung
口試委員: 李志宏
Li, Chi-Hung
胡衍南
Hu, Yan-Nan
林偉淑
Lin, Wei-Shu
口試日期: 2023/12/1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9
中文關鍵詞: 金瓶梅詞話結構空間現實空間虛幻空間
英文關鍵詞: Jing Ping Mei, Structural Space, Real Space, Virtual Space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文件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31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1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過去研究常將小說視為是「時間藝術」的載體,然而小說不僅只有時間的線性結構,還有文本空間、人物的活動空間與心理空間等空間結構。本文期望透過各式空間的梳理,了解寫作者如何運用各式空間去形塑文本結構、人物關係、家庭文化,和反映內在心理,將過去被忽略、誤讀的空間做重新的詮釋。本論文主要將《金瓶梅》分為「結構空間」、「現實空間」和「虛幻空間」三個部分做探討。
    《金瓶梅》作為典型的空間性文本,其敘事結構也呈現空間化的特性。「結構空間」一章主要立足在浦安迪(Andrew H. Plaks)「十個十回」的觀點,分析其對文本架構與形式。此外,筆者也根據敘事節奏、節日對文本空間密度的影響,將小說分為數個敘事單元。無論是外部結構的對稱,或是內部結構的起伏,透過對結構空間的分析,可更深入掌握文本寓意。
    《金瓶梅》的空間性也體現在廣大又細緻的現實空間。「現實空間」主要以西門府為主要研究對象,旁及妓院、西門慶偷情的「外宅」所構成的風月空間,以及玉皇廟、永福寺和報恩寺三座寺廟空間。家宅空間的擴張,與財產、人口同步增加,也是西門慶實力的見證,相較於禮制嚴格的後院,獨立的花園則上演了一場場財、色交易。圍繞在身邊的女性以「色」事人,從行為動機也可看出舊時代女性透過身體爭取更大的生存權利;寺院中宗教儀式隆重與否,也與西門府的家勢相互對應。看似背景化的空間描寫,府內與府外的空間實是一種意味深長的對比。
    最後主要關注小說「虛幻空間」中的奇異現象,即人物在睡夢或半夢半醒間,因精神意識的流動,突破了現實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產生幻境與夢境,使敘事空間得以擴展。「虛幻空間」也刻意模仿真實世界,凸顯人物複雜的內在情感,暗示後文命運,或作為現實世界的映襯與補償,形成小說情節的另一條暗線。

    Fictions were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carrier s of "the art of time." However, fictions are not only the linear structure of time, but also a spatial structure, including textual space, the spatiality of the characters’ activities, and psychology.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author utilized various spaces to portray textual structures, character relationships, family culture, and reflect inner psychology. Reinterpreting the spaces that have been neglected or misinterpreted in the past. The paper will divide Jing Ping Mei into three main parts, "Structural Space," "Real Space," and "Imaginary Space" for further discussion.
    First of all, Jing Ping Mei as a typical spatial novel, its narrative structure also exhib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ndrew H. Plaks' “Ten Chapters” perspective, the chapter of “Structural Space” provides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n the text's structure and form. In addition, I will also divide the novel into several narrative units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narrative rhythm, festivals and the density of textual spaces. Whether it is external symmetries or the ups and downs in intern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pace readers can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s meaning.
    Except for textual structure, I argue that the spatiality of Jing Ping Mei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vast but intricate real spaces. The chapter “Real Space” primarily focused on Ximen Mansion, including the spaces of the Jade Emperor Temple, Yongfu Temple, and Bao'en Temple, as well as the numerous brothels and mistress’ house mentioned in the streets.
    Firstly, the expansion of the home's space, in tandem with the increase in property and population, is a testament to Ximen Qing 's strength. Compared to a backyard with strict etiquette, several financial and sexual exchange happened in the garden. The women around Ximen Qing use "sex" as a means of dealing with others,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eir behavior also shows that women in the old days fought for a greater right to live through their bodies. Readers can see that the grandeur of religious ceremonies in the temples were, the wealthier the Ximen was, revealing that within seemingly background spatial descriptions, the spa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usehold are a profound and contrasting juxtaposition.
    The last chapter focuses on peculiar phenomena in the “Virtual Space” in Jing Ping Mei that characters experienced hallucinations and dreams while in a state of sleep or half-wakefulness. The flow of mental consciousness transcends the constraints of real time and space, allowing the narrative space to expand. The virtual space deliberately imitating the real world to highlight the complexity of characters' inner emotions, implying their destinies or as a reflection and compensation for the real world, forming another hidden line in the nove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一、《金瓶梅》結構空間研究 5 二、《金瓶梅》現實空間研究 7 三、《金瓶梅》虛幻空間研究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1 一、研究範圍 11 二、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金瓶梅》結構空間 17 第一節 情節布局空間 17 一、十個十回 18 二、逢七而轉、逢九高潮、逢十間歇 20 三、二十——六十——二十 24 第二節 敘事節奏下的三個單位 27  一、第一個敘事單位:第一回至第八回 30 二、第二個敘事單位:第九回至第七十九回 31 三、第三個敘事單位: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 33 第三節 歲時節日形成的敘事框架 34 一、歲時節日的敘事意義 35 二、歲時節日描寫:元宵與清明 36 第三章 《金瓶梅》現實空間 43 第一節 家宅空間 43 一、前廳 44 二、後院 47 三、花園 51 第二節 風月空間 56 一、妓院 57 二、偷情的「外宅」 62 第三節 寺廟空間 67 一、玉皇廟:生子加官、寄名打醮的熱盛之所 68 二、永福寺:官場迎送、喪葬贖罪的死寂之地 70 三、報恩寺:報應循環、善惡終始見證之處 73 第四章 《金瓶梅》虛幻空間 77 第一節 夢境空間 77 一、思緒之夢 78 二、果報之夢 81 三、預示之夢 83 四、貫串前因後果的過渡之夢 86 第二節 幻境空間 88 一、魂魄訴冤的詭譎幻境 88 二、超越因果的輪迴度化 92 第五章 結論 95 參考書目 99

    [周]尹喜:《關尹子》,《四部備要.子部》,北京:中華書局,1936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第12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漢〕鄭玄注:《禮記注疏.內則》,收錄於《十三經注疏本》卷27,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
    [漢]王充著,張宗祥校注,鄭紹昌標點:《論衡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朱熹集註:《詩經集註》,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元]陳澔注:《禮記集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明太祖敕撰,懷效鋒點校:《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卷八,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明]蘭陵笑笑生原著,梅節校訂,陳詔、黃霖注釋:《金瓶梅詞話》(夢梅館校本),台北:里仁書局,2020年。
    [清]張竹坡評點,王汝梅、李昭峋、于風樹校點:《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山東:齊魯書社,1987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美)史梅蕊(Mary Scott):〈金瓶梅與紅樓夢中的花園意象〉,收錄於徐碩方編選校閱,沈亨壽等翻譯:《金瓶梅西方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美)韓南(Patrick Hanan)著,王秋桂等譯:〈《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收錄於《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荷)米克.巴爾(Bal Mieke)著,譚君強譯:《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明]謝肇淛:〈金瓶梅跋〉,收錄於黃霖:《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清]張竹坡著,劉輝、吳敢輯校:〈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收錄於《會評會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
    王汝梅:〈曹雪芹之前的明清作家評《金瓶梅》〉,收錄於《金瓶梅文化研究》第五輯,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年。
    杜正勝〈內外與八方:中國傳統居室空間的倫理觀與宇宙觀〉,收錄於黃應貴編:《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95年。
    尚杰:〈時間與敘事〉,收錄於《法國當代哲學論綱》,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年。
    胡厚宣:〈殷人占夢考〉,收錄於《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台北:大通書局,1972年)。
    陳建華:〈欲的凝視:《金瓶梅詞話》的敘述方式、視覺與性別〉,收錄於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年。
    楚愛華:〈西門慶父親隱退的文化寓意及深刻內涵〉,收錄於《女性視角下的明清小說》,山東:齊魯書社,2009年。
    楚愛華:〈試論西門建築及其對小說敘事的意義〉,收錄於《女性視角下的明清小說》,山東:齊魯書社,2009年。
    (法)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著,張逸婧譯:《空間的詩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 Bruhl)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台北:台灣商務,2001年。
    (法)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著,顧嘉琛譯:《文學空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俄)巴赫金(M.M. Bakhtin)著,白春仁、曉河、周起超等譯:《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
    (美)約瑟夫.弗蘭克(Josef Frank)著,秦林芳譯:《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劉倩等譯:《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美)愛德華.W.蘇賈(Edward William Soja)著,王文斌譯:《後現代地理學——重申批判社會理論中的空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英)邁克.克朗(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
    (奧)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吳康譯:《精神分析引論新講》,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奧)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90年。
    Gabriel Zoran, “Towards a Theory of Space in Narrative, Poetics Today,”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Fiction, Vol. 5, No. 2 (1984),pp. 309-335.
    丁敏:《佛教神通:漢譯佛典神通故事敘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7年。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王佩琴:《《紅樓夢》夢幻世界解析》,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敘事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啟忠:《《金瓶梅》價值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王景琳、徐匋:《《金瓶梅》中的佛蹤道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
    田曉菲:《秋水堂論金瓶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典到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朱一玄:《金瓶梅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
    吳敢:《金瓶梅研究史》,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李志宏:《《金瓶梅》演義——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李鵬飛:《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周中明:《金瓶梅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孟超:《金瓶梅人物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
    胡衍南:《蘭陵笑笑生與《金瓶梅》》,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冥飛:《古今小說評林》,上海:民權出版部,1919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
    夏鑄久、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9年。
    孫志剛:《《金瓶梅》敘事型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孫述宇:《《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孫述宇:《《金瓶梅》的藝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徐碩方:《論《金瓶梅》的成書及其他.評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
    格非:《小說敘事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格非:《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冊),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台北:麥田出版社,1900年。
    張世君:《《紅樓夢》的空間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梁曉萍:《明清家族小說的文化與敘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
    許建平、郝志祥主編:《中國傳統文學與經濟生活》,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陳耀庭:《道教禮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傅正谷:《中國夢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傅正谷:《中國夢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年。
    黃吉昌:《《金瓶梅》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黃衛總著,張蘊爽譯:《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敘述》,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黃霖、李桂奎、韓曉、鄧百意:《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黃霖:《金瓶梅考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
    黃霖:《黃霖說金瓶梅》,台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
    管慕寧:《金瓶梅中的青樓與妓女》,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年。
    劉文英:《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蔡國梁:《金瓶梅考證與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蔣玉斌:《明代中晚期小說與士人心態》,四川:巴蜀書社,2010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魯德才:《古典白話小說型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魏子雲:《金瓶梅研究二十年》,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魏子雲:《金瓶梅散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魏子雲:《金瓶梅箚記》,台北:巨流出版社,1983年。
    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 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丁乃非著,蔡秀枝、奚修君合譯:〈鞦韆.腳帶.紅睡鞋〉,《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頁26-54。
    大塚秀高著,柯凌旭譯:〈從玉皇廟到永福寺——《金瓶梅》的構思〉(續),《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2001年,頁92-114。
    孔繁華:〈《金瓶梅》與宗教〉,《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10期,1999年,頁74-77。
    王一雯:〈真幻流轉:《聊齋誌異》的壁間世界及佛道之思〉,《聊齋誌異》研究,2017年,頁95-106。
    王其鈞:〈傳統民居的廳堂禁忌〉《南方建築》,1996年,頁62-63。
    王雪卿:〈狂歡與哀感:《金瓶梅》的節日書寫〉,《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27期,2020年,頁463-500。
    王齊洲:〈西門慶的商業頭腦與商業道德〉,《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03年,頁49-54。
    王慶華:〈論張竹坡對《金瓶梅》結構型態的解讀——一種被遮蔽的傳統小說文體結構觀〉,《蘭州學刊》,2017年,頁13-19。
    田曉菲:〈世間兩部金瓶梅〉,《讀書》第12期,2012年,頁59-68。
    朱全福:〈明代中葉社會風習與《金瓶梅》的俗——以西門慶作為考察對象〉,《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第26卷第2期,2009年,頁46-50。
    余新明:〈小說敘事研究的新視野——空間敘事〉,《瀋陽大學學報》第20卷第2期,2008年,頁79-82。
    呂素瑞:〈《西遊記》之敘事空間研究〉,《淡江中文學報》第16期,2007年,頁123-152。
    李延賀:〈蘭陵笑笑生的時間觀——漫談《金瓶梅》的敘事時間〉,《遼寧大學學報》第1期,1997年,頁75-77。
    李芳:〈中國古典小說空間性敘事特徵研究〉,《今古文創》,2023年,頁48-50。
    李豐楙:〈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第22卷第3期,1993年,頁116-150。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元宵節〉,《關東學刊》總第二十五期,2018年,頁44-59。
    林偉淑:〈《金瓶梅》家庭宅院的空間隱喻〉,《輔仁國文學報》第30期,2010年4月,頁249-270。
    林偉淑:〈《金瓶梅》時空敘事所展現的抒情視域〉,《東亞漢學研究》,2012年,頁12-22。
    林偉淑:〈試論《林蘭香》家庭宅院的空間隱喻〉,《東亞漢學研究》,2011年,頁145-155。
    金健人:〈小說的空間構成〉,《杭州大學學報》第2期,1987年,頁77-85。
    施曄:〈玉皇廟、永福寺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及其宗教文化因緣〉,《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3期,2006年,頁54-58。
    胡衍南:〈兩部《金瓶梅》——詞話本與繡像本對照研究,《中國學術年刊》第29期春季號,2007年,頁115-144。
    孫丘克:〈論《金瓶梅》的意象群敘事結構〉,《閱江學刊》第6期,2014年,頁109-119。
    馬征:〈從《金瓶梅》看大運河文化的特色與侷限〉,《社會科學輯刊》第1期,1992年,頁133-139。
    高子倩:〈論《金瓶梅詞話》中的時間停滯感〉,《東莞理工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20年,頁28-33。
    張世君:〈小說敘事空間結構概念:間架〉,《東方叢刊》第二輯,2002年,頁93-100。
    張世君:〈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空間敘事理論探微〉,《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第15卷第7期,2001年,頁17-21。
    張巧:〈論《金瓶梅》中僧道在民間喪葬俗儀中的介入〉,《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3期,2018年,頁79-86。
    張石川:〈《金瓶梅詞話》敘事時間的若干問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期,2017年,頁65-71。
    張春歌、張玉玲:〈空間隱喻與當代知識分子的生存境遇:評小說《活著之上》〉,《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8年,頁87-90。
    張軍、沈怡:〈《金瓶梅》與《紅樓夢》時空敘事藝術比較〉,《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3期,2002年,頁30-33。
    張進德、胡艷平:〈《金瓶梅詞話》的回目設置與空間描寫〉,《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2020年,頁106-120。
    張進德、張翠麗:〈論《金瓶梅詞話》的酒宴描寫〉,《河南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9卷第1期,2009年,頁106-111。
    張瑞:〈《金瓶梅》節日描寫與敘事框架〉,《青年文學家》,2011年,頁40-43。
    張瑞:〈論《金瓶梅》中的節日意象——以元宵節意象為中心〉,《蘭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7卷第5期,2011年,頁15-17。
    張錦池:〈《金瓶梅》的結構方式與思想層面〉,《求是學刊》第1期,2001年,頁76-86。
    張錦池:〈從《金瓶梅詞話》的命名說開去——《金瓶梅》主體結構和主題思想論綱〉,《北方論叢》第5期,1999年,頁3-9。
    許建平:〈《臨清州志》與《金瓶梅》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2008年,頁261-272。
    許建平:〈試論《金瓶梅》藝術結構在中國長篇小說發展史上的意義〉,《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0年,頁7-12。
    陳東有:〈《金瓶梅詞話》中的空間敘事〉,《江西社會科學報》第9期,2016年,頁91-95。
    陳洪:〈《金瓶梅》人物三論〉,《文學與文化》第1期,2010年,頁4-14。
    麥永雄:〈當代空間詩學語境:巴赫金理論話語探頤〉,《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9卷第5期,2009年,頁73-78。
    曾慶雨:〈灰色空間:明清小說府邸類敘事功能分析——以《金瓶梅》《紅樓夢》為中心〉,《紅樓夢學刊》第6期,2019年,頁74-88。
    曾慶雨:〈論《金瓶梅》的敘事建構與敘說特徵〉,《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9年,頁134-137。
    賀根民:〈《金瓶梅》評點的空間敘事探賾〉,《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1期,2011年,頁67-71。
    馮陽:〈論《金瓶梅》中的夢幻奇異現象〉,《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5期,2009年,頁97-102。
    黃惠玲:〈論《金瓶梅詞話》中道德與情欲之流動——以「簾」之物象為考察中心〉,《中國文學研究》第50期,2020年,頁135-172。
    楚愛華:〈從房屋建築透視西門慶的家庭文化信息〉,《東岳論叢》第28卷第2期,2007年,頁120-122。
    葉慶炳:〈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89年,頁7-28。
    葛永海、張莉:〈明清小說庭園敘事的空間解讀——以《金瓶梅》與《紅樓夢》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2017年,頁36-52。
    葛永海:〈營構生命之幻——《紅樓夢》與《金瓶梅》夢幻描寫之比較〉,《紅樓夢學刊》第二輯,2000年,頁334-344。
    詹丹:〈城市娛樂和《金瓶梅》中的元宵節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5期,2008年,頁86-92。
    劉孝嚴:〈社會、家庭和人生的全景觀照〉,《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2003年,頁106-117。
    劉書成:〈論中國古代小說的時空模糊敘事框架〉,《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5年,頁24-30。
    諸葛淨:〈上房:性別空間與私的概念——居住:從中國傳統城市住宅到相關問題系列研究之三〉,《建築歷史與理論》第5期,2016年,頁90-97。
    諸葛淨:〈花園:曖昧之地——居住:從中國傳統城市住宅到相關問題系列研究之五〉,《古典園林研究》第1期,2017年,頁93-98。
    諸葛淨:〈廳:身分、空間、城市——居住:從中國傳統住宅到相關問題系列研究之一〉,《建築學》第3期,2016年,頁72-79。
    鄭莉:〈《紅樓夢》和《金瓶梅》結構藝術的比較〉,《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8期,2006年,頁11-13。
    賴素玫:〈兆示與應驗:論夢兆類故事的敘事模式與應驗心理——以《太平廣記》「夢」類故事為主〉,《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020年,頁45-67。
    龍迪勇:〈空間形式:現代小說的敘事結構〉,《思想戰線》第31卷第6期,2005年,頁102-109。
    龍迪勇:〈空間問題的凸顯與空間敘事學的興起〉,《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頁64-71。
    龍迪勇:〈敘事學研究的空間轉向〉,《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頁61-72。
    龍迪勇:〈尋找失去的時間——試論敘事的本質〉,《江西社會科學》第9期,2000年,頁48-53。
    龍迪勇:〈論現代小說的空間敘事〉,《江西社會科學》第10期,2003年,頁15-22。
    薛蕾:〈現實主義力作中的「幻境」設置——《金瓶梅》「幻境」描寫藝術爭議〉,《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2009年,頁164-178。
    韓石:〈中國古典家庭小說的諸種空間形式及其意義〉,《廣西社會科學》第1期,2008年,頁138-141。
    韓玲:〈空間布局的魅力——《金瓶梅》的空間居所安排解讀〉《邢臺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7年,頁42-45。
    謬樸:〈傳統的本質——中國傳統建築的十三個特點〉,《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5期,1990年,頁57-72。
    魏子雲:〈從《金瓶梅》例說小說的史地問題〉,《書目季刊》第30卷第1期,1996年,頁17-30。
    魏遠征:〈歲時節日在《金瓶梅》中的敘事意義〉,《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6期,2004年,頁86-90。
    王佩琴:《說園:從《金瓶梅》到《紅樓夢》,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王偉:《《金瓶梅》商業文化透析》,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申明秀:《明清世俗小說雅俗流變及地域性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李欣倫:《金瓶梅之身體感知與性別辯證:一個跨文本與漢字閱讀觀的建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孟欣譽:《《金瓶梅詞話》府邸空間敘事研究》,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
    官懿君:《《金瓶梅》身體敘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林真瑜:《「三言」他界書寫的時空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偉淑:《明清家庭小說的時間研究——以《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紅樓夢》為對象》,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9年。
    林淑慧:《從「性別文化」看《金瓶梅》中的「情」與「義」》,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祝慶科:《《金瓶梅》中時間與事件設置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高瑜爽:《《金瓶梅》空間敘事研究》,中國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婁嘯宇:《《金瓶梅》中的僧道形象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8年。
    張軍:〈《金瓶梅》與《紅樓夢》敘事藝術比較〉,西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張莉:《明清小說中的庭園敘事研究》,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張瀚云:《閨人的異境——論《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中的花園》,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馨:《《金瓶梅》女性與家庭探析》,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郭玉雯:《聊齋誌異中他界故事之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陳春妙:《《聊齋誌異》他界書寫之承衍研究——以《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三話》為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雅詩:《《金瓶梅詞話》宗教人物敘事功能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9年。
    陳靜:《從《金瓶梅詞話》看晚明娼妓生活》,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彭錦堂:《金瓶梅研究:物質敘事與世界觀》,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葉怡麟:《人格與環境:《金瓶梅》西門慶與眾妻妾的人際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趙嘉鴻:《敘事學視域中的《金瓶梅》》,雲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5年。
    歐陽立中:《「三言二拍」舟船空間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潘家雯:《金瓶梅人物論》,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鄭媛元:《《金瓶梅》敘事藝術》,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賴彥伶:《《金瓶梅》空間書寫中的性別權力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他界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