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駱怡靜
論文名稱: 女性資深導師工作經驗之敘說研究--以北部公立國中四位教師為例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the Work Experiences of Senior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A Case Study on Four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orthern Taiwan
指導教授: 鄔佩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導師女性工作經驗工作適應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 female, work experience, work adjust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之工作經驗,希望藉由研究結果瞭解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的工作信念及調適狀況,並找出其因應壓力的方式。
    本研究採質化取向的敘說研究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首先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收集四位女性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的工作經驗的自我敘說,之後將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再以敘說分析方法中的「整體-內容」取向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寫出研究參與者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期間的經驗故事。
    本研究所發現之影響國民中學女性導師工作適應的因素,依以下三項內容說明如下:
    一、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期間對自我的反思,包含:(1)國民中學導師的個人背景經驗會影響工作信念,(2)國民中學導師在校園情境之專業成長。
    二、因應工作壓力的支持系統,包含個人的信念、配偶、家人、親友、學校組織成員,以及工作條件上的彈性選擇。
    三、於教育現場的因應策略方面,包含:(1)尋求有效策略提昇工作效能,(2)尋求方式提昇工作滿足感,(3)調整個人的工作信念,其中有導師工作也是一種專業呈現,需要不斷地學習與調整;導師工作首要注意的是維護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接納自己的限制,並且正面解讀導師工作;以更大的「彈性」來因應不斷變動的學生狀況;相信自己具有幫助學生成長的影響力;用陪伴和支持的態度跟家長溝通孩子的狀況;「與人為善」的人際原則。
    本研究也針對上述的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國民中學女性導師及與其相關之工作夥伴提出建議。最後並依據研究過程與結果,對未來相關研究之方向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work experiences of senior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ttempts were made to understand their work beliefs and adjustments, and to find out their ways of coping with stress.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adopted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Firstly, a semi-structural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in the interviews with the four participants of the research to collect their self-narratives on their work experiences as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n the narratives of the interviews were transcribed, and were analyzed with the “holistic-content” approach of narrative analysis. Finally, the participants’ experience stories as homeroom teachers were written ou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ork adjustment of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which were found in this research,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self-reflections in the duration when they worked as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cluding: (1) The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can influence their work beliefs; (2)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in school settings.
    2. The support systems for coping with work stress, including personal beliefs, spouse, families, friends, members in their schools, and the alternative choices in their working conditions.
    3. Regarding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there are (1) seek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ir work efficiency; (2) seeking ways to enhance their job satisfaction; (3) adjustments of their work beliefs. The work beliefs include: regarding the work of a homeroom teacher as a presentation of their expertise, which requires constant learning and adjusting; the primary concern of a homeroom teacher is keeping students safe and sound; accepting one’s own limitations, and interpret the work of a homeroom teacher in a positive way; coping with the capricious situations of the students with more “elasticity”; believing that she has the power for helping students grow; communicating students’ conditions with the parents in a supporting and empathetic way; the principle of “doing good to others”.
    The research goes beyond the above result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female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artners related to their work. Last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in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 few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future researches.

    致謝詞…………………………………………………………………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內近二十年以國民中學導師為對象的研究………… 7 第二節 教師的壓力來源及適應狀況……………………………11 第三節 女性工作者的壓力及因應………………………………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取向的選擇…………………………………………23 第二節 研究者……………………………………………………26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31 第五節 研究歷程…………………………………………………34 第六節 研究倫理…………………………………………………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49 第一節 美女老師的工作經驗敘說………………………………49 第二節 西瓜老師的工作經驗敘說………………………………65 第三節 蘋果老師的工作經驗敘說………………………………81 第四節 草莓老師的工作經驗敘說………………………………101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117 第一節 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在工作中的反思經驗…………117 第二節 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因應工作壓力的支持系統……120 第三節 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於教育現場的因應……………127 第六章 研究省思與研究建議………………………………………141 第一節 研究省思…………………………………………………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4 參考文獻………………………………………………………………149 中文部分…………………………………………………………149 西文部分…………………………………………………………156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163 附錄二 研究邀請函…………………………………………………165 附錄三 轉錄保密同意書……………………………………………167 附錄四 研究參與檢核函……………………………………………168

    中文部分
    丁淑萍(2006)。台北市國中教師自覺疲勞感與職業壓力、健康生活形態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丁興祥(1999)。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態度與創造性教學行為之反思與行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8-2413-H-030-013-F15),未出版。
    王秀玲、林新發(2004)。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教學創新行為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3-2413-H-003-013),未出版。
    王淑英、張盈堃(1999)。托育工作女性化與相關政策檢視。婦女與兩性學刊,10,167-194。臺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王錦鈴(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對班級經營策略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叢桂(1997)。父職與母職認知基模及其與生涯承諾的關係的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6-2413-H-031-001),未出版。
    內政部統計處(2007)。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內政部。
    行政院主計處(2011)。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台北市:主計處。
    田秀蘭(2006)。雙生涯夫妻對工作與家庭之衝突、平衡、及滿意與幸福感之探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5-2413-H-003-028-SSS),未出版。
    田秀蘭(2007)。敘事治療對中小學教師生涯幸福感的實施成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6-2413-H-003-015),未出版。
    江筱帆(2006)。存在的真實樣貌:一個新手教師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石麗秀(2009)。變與不變之間──教師角色認同之敘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若梅(2007)。臺北縣國中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經營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幸珠(2008)。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秀鸞(2006)。國民中學導師信念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編著)(2008)。孩子,一個都不放棄。臺北市:圓神。
    李建智(2005)。國中教師對學生問題的容忍度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惠茹(2002)。臺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雅玲(2009)。彰化縣國中教師睡眠品質與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家瑩(1999)。一個夢之追尋:建構植基於教育實踐者經驗之教育學體系。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頁205-241)。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健豪(2010)。零體罰立法後臺北縣國中教師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佑吉(2009)。國民中學導師領導行為、工作動機與工作壓力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宜靜(2002)。影響國中導師尋求輔導諮詢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臺北市:中國輔導學會。
    林家鈺(2009)。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桓立(2006)。國民中學導師溝通型態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麗文(2005)。國中導師的領導行為與班級氣氛及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武佩文(2008)。國民中學導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之關係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周孟樺(2009)。國民中學導師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周淑瓊(1999)。國中專家/新手導師班級經營的信念、認知、行動策略與其班級經營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洪惠芬(2003)。「照顧者正義」:性別正義不只是法律平等。台灣社會研究期刊,51,95-142。
    柯斯媛(2009)。國中初任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忠義(2007)。任重而道遠──四名國中導師壓力因應的故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宗國(1993)。女人和男人的工作與家庭──攸關時間。婦女與兩性學刊,4,175-206。臺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高紹勛(2007)。國民中學導師領導型態、班級氣氛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莊惠敏(2003)。雙生涯家庭婦女角色衝突、工作負荷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景惠(2005)。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碧倩(2010)。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親師衝突原因及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2011)。教育部99年度各級學校校園事件統計分析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臺北市:女書文化。
    莊光明(2005)。國民中學導師情緒智慧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許育齡(2005)。教師學習團體發展與運作歷程的紮根分析暨教師學習團體回饋系統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正馨(2008)。一位教育工作者自我蛻變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怡臻(2006)。國民中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其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心理。
    陳美環(2007)。台北縣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皎眉、陳彰儀(2005)。當性別遇上權力──女性領導者之壓力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3-2413-H-004-013),未出版。
    陳敏瑜(2007)。國中教師管教信念、管教目標與管教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瑋婷(2010)。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相關性之後設分析:多向度觀點。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3(1),1-20。
    黃怡瑾(2003)。九年一貫教改中國小女性教師的衝擊與成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1-2412-H-024-001),未出版。
    黃松峰(2009)。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公立國民中學為例。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迺毓(2001)。兩性與家庭中夫妻之家庭價值觀、家務分工、親職角色、婚姻滿意度之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003-064),未出版。
    黃夢涵(2007)。國民中學專家/生手導師之教師信念與班級氣氛關係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寶園(2005)。不同職業類別人員職業倦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4-2413-H-166-001),未出版。
    黃寶園(2009)。工作壓力為工作滿足、職業倦怠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取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0(3),439-462。
    楊巧玲(2007)。學校中的性別政權:學生校園生活與教師工作文化之性別分析。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國樞(1999)。社會科學研究的本土化與國際化。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頁3-28)。臺北市:揚智文化。
    鄭石岩(2002)。覺‧教導的智慧:清楚的覺察,成功的教導。臺北市:遠流。
    潘慧玲(2000)。性別視域的教師生涯。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頁223-24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永慧(2009)。台北縣國民中學導師轉型領導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宏鈺(2002)。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歷程與經驗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芳助(1998)。誰來照顧這群隱形的病人──被遺忘的女性家庭照顧者。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毓秀(1997)。父權國家,媽媽政府。載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頁1-12)。臺北:女書出版。
    蔡育吟(200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賴妏甄(2009)。台北縣國中導師家長式領導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賴政宏(2005)。班級氣氛對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賴豐美(1995)。女性照顧者對居家失能病患照顧情境之經驗。國立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州融(1984)。國民中學導師角色的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
    謝宜君(2005)。國中導師之教師專業倫理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簡聿悊(200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對其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教師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芳達(2009)。國民中學導師轉型領導、班級經營系統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簡驪潔(2007)。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研究-以三鶯地區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瑋瑩(2008)。新竹市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魏方亭(2001)。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及工作壓力與任教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韓玉芬(2004)。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歷程之質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ELIZA MAI(2011年9月)。ELLE女人幸福大調查。她雜誌(ELLE TAIWAN),240,186-194。

    西文部分
    Abel, M. H., & Sewell, J. (1999). Stress and burnout in rural and urba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tional Research, 92, 287-293.
    Addi-Raccah, A. (2005). Gender and teacher’s attrition : The occupational destination of former teachers. Sex Roles, 53(9/10), 739-752.
    Astin, A. W. (1984). Student involvement :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5), 297-308.
    Ayera, W. (2001). To Teach : the Journey of a Teacher. NY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陳正乾(譯)(2006)。教學:一位老師的心路歷程。臺北市:文景。
    Bacik, I., & Drew, E. (2006). Struggling with juggling : Gender and work/life balance in the legal professions.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29, 136-146.
    Bany, M. A. & Johnson, L. V. (1975). Educational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 Macmillan.
    Bell, J. S. (2002). Narrative inquivy : more than just telling stories. TESOL Quarterly, 36, 207-213.
    Belker, L. B., & Topchik, G. S. (2005). The First-time Manager. New York : AMACOM.
    李明軒(譯)(2007)。新手經理人聖經 : 經理人的第一本必備祕笈。台北市:大塊文化。
    Betz, N. E., & Fitzgerald, L. F. (1987). The career psychology of women. Orlando: Academic Press.
    Bradshaw, C., Kahn, A. S. & Saville, B. K. (2010). To Hook UP or Date : Which Gender Benefits? Sex Roles, 62, 661-669.
    Brewer, E. W., & McMahan, J. (2003).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Teacher Educato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28(2), 125-140.
    Chen, Z., Fiske, S. T., & Lee, T. L. (2009). Ambivalent Sexism and Power-Related Gender-role Ideology in Marriage. Sex Roles, 60, 765-778.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心理。
    Creswell, J. W. (2008). Educational research :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Curtis, A. J.(2000). Health Psychology. Boston: Routledge.
    游恆山(譯)(2002)。健康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Dominicé, P. (2000). Learning from our lives: Using educational biographies with adul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llison, C. G. (1998). Introduction to the symposium : Religion, health, and well-being.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r Religion, 37, 692-694.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s, Intention, and Behavior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 Addison Wesley.
    Glasgow, N. A., & Hicks, C. D. (2002). What Successful Teachers Do:91 Research-Based Classroom Strategies for New and Veteran Teachers. CA : Sage.
    杜宜展(譯)(2008)。如何成為成功的教師:以研究為基礎的91個班級經營策略。台北市:心理。
    Goodnow, J. J., & Collins, W. A. (1990).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parents : The natur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parents’ ideas. Hove, U. K.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ammer, L. B., Allen, E., & Grigsby, T. D. (1997). Work-family conflict in dual-earner couples : Within-individual and crossover effects of work and famil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0(2), 185-203.
    Jean, E. R., & Paul, M. C., & Michael, M., & Sarah, R. L. (2009).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climate though tescher-centered change.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37(6), 711-724.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CA : Sage.
    吳芝儀(譯)(2007)。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濤石文化。
    Linden, W. (2004). Strees Management : From Basic to Better Practice. CA : Sage.
    黃珮書(譯)(2006)。壓力調適與管理。臺北市:華騰文化。
    Livingston, B. A., & Judge, T. A. (2008). Emotional responses to work-family conflict: An examination of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among working men and wome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3, 207-216.
    Lott, B. (1994). Women’s Lives Themes and Variations in Gender Learning. CA : Brooks/Cole.
    危芷芬、陳瑞雲(譯)(1996)。女性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Lu, Y. H. (1993). Sex-role Attitudes and the Employment of Married Women—A Detroit Area Study. Journal of Women and Gender Studies, 4,137-174. Taipei : Women’s Research Program, 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NTU.
    Marks, J. L., & Lam, C. B., & McHale, S. M. (2009). Family Patterns of Gender Role Attitudes. Sex Roles, 61, 221-234.
    Martínez, P., Carrasco, M. J., Aza, G., Blanco, A., & Espinar, I. (2011). Family Gender Role and Guilt in Spanish Dual-Earner Families. Sex Roles, 65, 813-826.
    Maxwell, J. C. (1993). Developing The Leaders Within You. TN : Thomas Nelson.
    林憲正(譯)(1997)。領導EQ。台北市:昭文社。
    McClure, R. F., Loden, M. (1982). Religious activity, denomination membership and life satisfaction. Psychology, A Quarterly Journal of Human Behavior, 19, 13-17.
    Mearns, J., & Cains, J. E. (200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their burnout and distress : roles of coping and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 16 (1), 71-82.
    Meisenbach, R. J. (2010). The Female Breadwinner : Phenomenological Experience and Gendered Identity in Work/Family Spaces. Sex Roles, 62, 2-19.
    Miles, M. S., Funk. S. G., & Kasper. M. A. (1992). The stress response of mothers and fathers of preterm infants.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15, 261-269.
    Netemeyer, R.G., Boles, J. S., McMurrian, R.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mily-work conflict scal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4), 400-410.
    Nieto, S. (2003). What Keeps Teachers Going ? NY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陳佩正(譯)(2007)。教師 生命 自傳。臺北市:心理。
    Palmer, P. J. (2007). The Courage to Teach : Exploring the Inner Landscape of a Teacher’s Life. Chichester : John Wiley & Sons.
    藍雲,陳世佳(譯)(2009)。教學的勇氣一探索教師生命的內在視界。臺北市,心理。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CA : Sage.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縣:桂冠。
    Polasky, L. J. (1997). Coping with interrole conflict in professional married women with children : the influence of self-discrepancies in the maternal role, typ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attitudes about nonmaternal car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A, 57(9-A),3831.
    Riessman, C.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CA : Sage.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
    Ritchie, J. S., & Welson, D. E. (2000). Teacher narrative as critical inquiry : rewriting the script. NY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解志強等(譯)(2007)。以教師敘事進行質疑性探索重寫劇本。臺北市:文景。
    Rokeach, M. (1972). 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s:a theory of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Sachs, W. (2005). How She Really Does it : Secrets of Successl from Stay-at-work Moms. London : Perseus Books Group.
    余欲弟(譯)(2006)。三頭六臂靚媽咪。臺北市:新手父母出版。
    Seferoğlu, G., Korkmazgil, S., & Ölçü, Z., (2009). Gaining insights into teachers’ ways of thinking via metaphors. Educational Studies, 35(3), 323-335.
    Smith J. A. (2003). Qualitative Psychology : A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 Methods. CA : Sage.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譯)(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臺北市:遠流。
    Spencer, D. A. (1984). The home and school lives of women teach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3), 283-298.
    Templar, R. (2005). The Rules of Management :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Managerial Success. UK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王永年(譯)(2007)。主管就要懂管理:管理高手的黃金準則。臺北市:久石文化。
    Wilk, R. L. (2003). The First Day of Class : a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CA : Corwin Press.
    陳佩正(譯)(2006)。初任教師手冊。臺北市:心理。
    Wong, H. K., & Wong, R. T. (1998).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 :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Mountain View, CA : Harry K. Wong.
    Wood, T., & McCarthy, C. (2002).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teacher burnout. Washington, DC : ERIC Clearinghouse 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Zunker, V. G. (1994). Career Counseling : 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 CA : Brooks/Cole.
    吳芝儀(譯)(1996)。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