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宜倩 |
---|---|
論文名稱: |
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論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之原住民族群內容 |
指導教授: | 洪泉湖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9 |
中文關鍵詞: | 原住民內容 、教科書 、內容分析 |
英文關鍵詞: | Aboriginal content, Textbook, Content analysi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25 下載:6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科書市場開放後,九年一貫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在原住民文化內涵上的呈現情形,透過內容分析法與訪談法,瞭解目前各校使用率較高的三個版本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原住民教材的呈現情況。
研究者參考文獻,改編學者陳枝烈、呂枝益、游進昌等之研究分析架構,製成「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原住民內涵主題類目表」與「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原住民內涵主角類目表」,分別以課文「段落」以及圖片「幅」為單位進行分析,範圍包括了南一版、康軒版、和翰林版等三個版本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一到六冊,共計18冊。研究結果如下:
壹、在課程設計取向與原住民教材比重上
一、各版本教科書原住民教材之課程設計採「附加模式」
二、原住民教材佔教科書的比重,各版本皆達1%以上
貳、在主題類目上
一、各版本教科書於四大主題類目的呈現略有不同
二、各版本教科書於各主題類目上的分佈情形不一
三、各版本於各主題類目上之綜合比較各有特性,各有不足
四、整體教科書偏重某些主題,教材集中在一年級
參、在主角類目上
統計結果發現,現今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仍是以傳統九族出現的次數為多,新增列的太魯閣族、邵族和噶瑪蘭族比例很低。
肆、在訪談分析上
本研究對教科書進行內容檢視時發現,現今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有關原住民相關內容的設計上,仍有一些問題可以改進,將研究發現陳述如下:
一、消失不見:原住民族之人物楷模僅有莫那魯道;而事蹟只有抗日。
二、過濾與不均衡:文化接觸以漢族為主軸;台灣開發過程中原住民族扮演配角。
三、支離破碎與孤立:原住民族之文化內涵展現表淺;祭典呈現,流於走馬看花。
四、違反真實:族群歷史未能反映真實衝突;未見對原住民社會困境之分析。
五、其他:原住民族十二族群,未能皆提及;教材內容,集中於歷史科目。
六、經由訪談後,發現教科書會呈現上述問題之因,歸納有以下幾點:
(一)缺少原住民相關史料
(二)受限於編輯方式
(三)避免爭議的心態
(四)不自知的漢族立場價值判斷
(五)侷限人口比例的思維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壹、對未來教科書編寫原住民相關教材之建議
一、善用多元化的編撰技巧
二、依據各科性質匯入適合主題
三、課程目標應與多元文化教育做結合
四、加入以往較少論述的題材
五、建立編輯原住民題材資料庫
六、定期檢視教科書並修正
七、對本研究之發現加以改善
貳、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
(一)後續研究者可對國小加國中的部分進行探究,以達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並可擴大研究範圍,使教材分析更加完整。
(二)後續研究者亦可對其他的學習領域,進行研究;或是探討多元文化教育的其他主題。
二、研究方法
後續研究者可以運用其他研究方法,以進一步瞭解教科書實際運用層面的相關問題。
三、研究工具
可擴大相關文獻的分析,邀請學者專家參與討論,研發更為完整詳細的類目表,使教科書的分析能更趨於客觀與周延。
壹、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秀玲(1996)。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德隆(1998)。國民中小學多元文化教育之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大學報,9,187-205。
四一○教育改革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革藍圖。台北:時報。
白亦方(1997)。尋覓國小原住民社會科之課程與教學。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頁59-80)。台北:師大書苑。
石計生(1995)。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台北:前衛。
牟中原、汪幼絨(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江雪齡(1996)。邁向廿一世紀的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沈六(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理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47-70)。台北:台灣書店。
李壬癸(1998)。導論。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上冊
(頁1-35)。台北:國立編譯館。
李壬癸(1999)。台灣原住民史:語言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呂枝益(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原住民內涵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吳宗立(2003)。社會學習領域之批判思考教學研究。國民教育研究,7,134-150。
吳俊憲(200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承傑(1992)。加拿大原住民教育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本(1981)。現代的理想中學課程。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林君穎(1998)。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青青(1997)。國中「認識臺灣-社會篇」課程之分析-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清江(1997)。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改革。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31)。
官孟璋(2003)。原住民班級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調適-以花蓮海星中學「原住民音樂與文化專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胡育仁(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泉湖(1996)。台灣原住民教育的現況與展望。載於洪泉湖(主編),兩岸少數民族問題(頁371-391)。台北:文史哲。
洪泉湖(1999a)。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論公民養成。公民訓育學報,8,167-179。
洪泉湖(1999b)。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師資問題。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53-70)。台北:師大書苑。
洪泉湖等(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
孫大川(1994)。族群觀。載於吳密察、江文瑜(主編),體檢國小教科書(頁179-186)。台北:前衛。
孫大川(2000)。夾縫中建構的族群。台北:聯合文學。
浦忠成(2001)。原住民族語文教學。載於高強華、戴維揚(主編),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原住民教育文化(頁75-109)。台北:師大。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89-117)。台北:揚智。
秦葆琪(2000)。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設計探討。研習資訊,17(4),12-24。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作者。
莊秀鳳(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明貞(1993)。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與實施。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225-249)。台北:台灣書店。
張建成(2000)。文化與課程。研習資訊,17(2),20-28。
陳正芬(2004)。臺灣遊戲童謠在國小多元文化音樂課程中之研究與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1994a)。從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小學社會科原住民文化內涵。教師天地,70,67-73。
陳枝烈(1994b)。排灣族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研究,40,52-63。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1998)。國定本與審定本國小教科書原住民文化內涵之比較。載於教育部教研會(主編),八十六學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153-174)。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陳枝烈(1999)。多元文化教育。高雄:復文。
陳延輝(2001)。國小社會科教材編輯的探討。三民主義學報,22,1-38。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熹(1996)。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浙雲(2001)。學習,從生命開始-九年一貫課程中生命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237-263。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
陳新轉(2002)。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評析與建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25-44。
陳黎珍(2002)。國民中學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康瓊文(1999)。國小音樂教科書各族群歌曲內涵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火城(1997)。教科書評鑑規準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6),9-24。
湯仁燕(2001)。差異、認同與多元。載於高強華、戴維揚(主編),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原住民教育文化(頁43-74)。台北:師大。
黃政傑(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途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 元文化教育(頁343-373)。台北:台灣書店。
黃政傑(1994)。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宣範(199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振球(1996)。談學校如何遴選教科書。臺灣教育,543,12-15。
黃博仁(2001)。社會科教些什麼?。國教世紀,194,5-12。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
黃鴻文(1989)。教科書之成見。現代教育,13,55-71。
游恆山(譯)(1990)。Philip G. Zimbardo著。心理學。台北:五南。
游家政(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發展。載於黃政傑(主編),台灣教改1999下篇(頁12-19)。台北:漢文。
游進昌(2000)。國小教科書原住民教材之回顧-以美國及台灣為例。師友,394,25-29。
游進昌(2000)。國小兒童圖畫書原住民內容之分析及國小非原住民學生的原住民知識與原住民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809-931)。台北:東華。
鼎茂(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鼎茂。
詹志禹(1999)。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草案背後的哲學觀。教育研究雙月刊,66,54-60。
詹棟樑(1993)。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探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21-46)。台北:台灣書店。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91-125。
歐用生(1989a)。國民小學生活與倫理教科書的檢討與改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209-240)。台北:台灣書店。
歐用生(1989b)。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4)。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2)。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鄭培凱(1991)。多元文化真難。當代,66,24-35。
劉蔚之(1992)。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蔚之(1998)。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之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71-99)。台北:台灣書店。
劉德勝(1987)。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與內涵。台北:復文。
賴秀智(1998)。我國多元文化教育之現況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2),95-118。
賴淑梅(1992)。國小教科用書中族群、性別偏見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富美(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
瞿立鶴(1979)。社會科課程結構之變遷。國民中學社會科課程結構之研究報告(頁13-2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部委託研究)。
簡良平(1991)。國小教科書中「漢族中心」意識型態之批判。現代教育,6(4),153-162。
簡炯仁(1995)。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空中大學。
貳、英文部分
Arries, J. F. (1988). Ideology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used in the education of
Hispanic-Americans.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Ph. D.
Baker, S. (1996). Jesse Olney’s innovative geography text of 1828 for common
schools. Journal of Geography, 98(1), 32-38.
Banks, J. A. (1985). Cultural pluralism and the schools. In J. M. Rich (Eds.),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ers and their critics (4th ed., pp. 196-199).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198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its critics: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S. Modgil, G. Verma, K. Mallick, & C. Modgil (E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interminable debate (pp. 221-231).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Banks, J. A. (1988).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Lond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1989).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with ethic content: Approaches and
guidelines. In J. Banks & C.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pp. 189-207).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1993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pp. 3-2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1993b). Approach to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reform.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pp. 195-214).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ennett, C. I. (1990).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roudy, H. S. (1985). Cultural pluralism: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In J. M. Rich (Ed.),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ers and their critics (4th ed., pp. 200-204).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pe, B. (1987). Racism, popular culture and Australian identity in transition: A case
study of change in school textbooks since 1945.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9056)
Cruz, B. C., & Groendal-Cobb J. L. (1998). Incorporating women’s voices into the
middle and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Social studies, 89(6), 271-275.
Ferguson, M. J., & Fleming, D. B. (1984). Native Americans in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Journal of American Education, 23(2), 10-15.
Garcia, J. (1980). The American Indian: No longer a forgotten American in U. S.
history texts published in the 1970s. Social Education, 44(2), 148-152.
Garcia, J., & Tanner, D. E. (1985). The portrayal of black American in U. S. history
textbook. Social Studies, 75(5), 200-204.
Giroux, H. A. (1988).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Granby, MA: Bergin and Garvey.
Gollnike, D. M. & Chinn, P. C. (199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London: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Gollnike, D. M. (1995). National and state initiativ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Banks, J. A. and Banks, C. A. M.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 44-64). New York: Macmillan.
Grant, C. A., & Sleeter, C. E. (1985). The literature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Review and analysis. Education Review, 37(2), 97-118.
Grant, C. A., & Sleeter, C. E. (1994).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ive approaches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2nd ed.). New York: Merrill.
Kenway, J., & Modra, H. (1992). Feminist pedagogy and emancipatory possibilities.
In C. Luke & J. Gore (Eds.), Feminisms and critical pedagogy (pp. 138-166). New York: Routledge.
Klein, G. (1986). Resour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R. Arora & C. Duncan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owards good practice (pp. 147-160). London: Rouledge & Kegan Paul.
Lamott, S. (1988). Bias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06163)
Martorella, P. H. (2001).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 (3r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oore, R. B. (1975). Two history texts: A study in contras, a study guide a lesson pla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64209)
Reagan, T. (1984). Multiculturalis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Studies,
15(2), 101-107.
Sadker, M., & Sadker, D. (1978). The teacher educator’s role. In S. McCune & M.
Mattews (Eds.), Implementing title ix and attaining sex equality: A workshop package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ors. Washington, D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adker, M. Sadker, D. & Long, L. (1993). Gender and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 Needhan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Sleeter, C. E., & Grant, C. A. (1997). Race, class, gender and disability in current
textbooks. New York: Routledge.
Tetreault, M. K. T. (1993). Classrooms for diversity: Rethinking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n Banks, J. A. & Banks, C. A. M.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pp. 129-14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iedt, P. L., & Tiedt, I. M. (1990).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Young, M. J., & Riegeluth, C. M. (1988). Improving the textbook selection proc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99699)
Zimmerman, R. (1975).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still neglect racial minorities and
women, and shortchange children. The Negro Educational Review, 26(243), 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