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鴻綺
論文名稱: 貿易與政治:台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以台灣所藏外交部檔案等為中心之探討
指導教授: 林滿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台日貿易貿易外交貿易談判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3下載:1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的時間是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一年,此段時期的台日貿易與一九六一年以後的台日貿易,呈現出迥然不同的貿易形態,不僅進出口貿易趨向平衡,且此時期的台日貿易是由政府主導的計畫性貿易,而一九六一年後則是由商人主導的非計畫性貿易。
    所謂由政府主導的計畫性貿易形態,是指在這十二年裡,台日的貿易是由雙方主政者派員舉行貿易談判,在一九五○年簽訂台日貿易協定及一九五三年簽訂中日貿易辦法後,雙方採行專戶記帳制度與年度貿易計畫,不論是公營或民營貿易商皆依據貿易計畫與對方相關單位進行交涉,買賣的有形與無形的貿易金額皆記入專戶內,用記帳抵銷的辦法。因貿易計畫具有年度性,所以雙方政府每年再派遣代表舉行貿易談判來商訂新計畫。而這種由政府主導的計畫性貿易形態在一九六一年的貿易談判會議上決議廢止,自此之後,台日貿易改由商人主導,不再遵由貿易計畫行事。
    本論文在章節安排上,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為三章。第二章說明台日貿易外交的開始與形態的確立。台日貿易外交開始於一九五○年、一九五三年貿易談判後簽訂的台日貿易協定與中日貿易辦法,依據中日貿易辦法的規定,確立了每年召開貿易談判商訂新年度的貿易計畫的貿易外交形態,故本章第一節便敘述此貿易協定與辦法的內容。第二節則是在分析貿易協定與辦法簽訂的背景,亦即討論台日貿易外交開啟的背景,分別由國際與國內兩方面來論述,並概述戰後至台日貿易外交正式開啟時,台灣對日購料的途徑。
    第三章則說明台日貿易外交展開過程中,影響台日貿易談判的因素,此即在討論國際與國內的權力關係,亦是本論文所探討的重點。第一節先就國際因素分析,即討論盟總與中共在台日貿易外交上扮演的角色,在台日貿易外交上盟總扮演助力的角色;中共則扮演阻礙的角色。第二節則探討國內因素,主要是論述處理台日貿易外交的權責問題。外交部於談判中扮演的角色從配角到主角;在談判流程中,尹仲容與李連春雖非談判代表團的主要成員,但是具有決策、關鍵的地位。
    第四章說明逐年貿易談判的貿易外交形態的結束。逐年貿易談判之所以會結束,是因年度貿易計畫制度的取消,取消貿易計畫是在廢止記帳制度的同時決定的,故第一節在敘述廢止記帳制度與貿易計畫的過程;第二節則論述它們廢止的背景,以台日貿易情況的變化來看,說明記帳制度與貿易計畫的廢止是一不可避免的趨勢。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逐年貿易談判協定之型塑(1950-1953) 第一節 台日貿易協定與中日貿易辦法的簽訂 一、台日貿易協定(1950) 二、中日貿易辦法(1953) 第二節 簽訂的背景 一、國內外政經情形 二、台灣對日購料的途徑 第三章 影響逐年貿易談判之因素 第一節 國際因素 一、盟總的協助 二、中共的阻礙 第二節 國內因素 一、外交部從談判配角到主角 二、非常態的貿易談判方式 第四章 逐年貿易談判之結束 (記帳制度與貿易計畫之廢止) 第一節 廢止的過程 一、日本主動提出廢止記帳制度 二、各方對廢止記帳制度的看法 三、貿易計畫隨記帳制度廢止-逐年貿易談判結束 第二節 廢止的背景 一、輸日物資集中在少數商品 二、台糖輸日獲得保障-長期合約的商訂 三、台米輸日與日肥需要的減少 第五章 結論 附錄 徵引書目

    徵引書目
    一、 檔案
    (一) 外交部檔案
    外交部所藏
    《台日財務貿易協定》第一冊至第六冊,檔號:032.1。
    《中日貿易》第一冊至第十六冊,檔號:032.2。
    《中日貿易會議》第一冊至第四冊,檔號:032.2。
    《中日商務貿易》第一冊至第六冊,檔號:032.2。
    《日本政治經濟週報》,檔號:001.2。
    《日本擴展外交權及設置駐台事務所》,檔號:012.6。
    《中日和約資料》檔號:600.143。
    《有關中日合作》第一冊,檔號:013.3。
    《日匪貿易》,檔號:617。
    《中日韓關係》,檔號:013.2。
    國史館所藏
    〈糖業在台灣〉,民國39年10月,《台灣經濟產業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5。
    〈日本現行之貿易與財務協定〉,駐日大使館代電,日使(45)經字第1608號,民國45年6月23日,《日本經濟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4。
    駐日大使館商務參事處編擬,〈論日本手工藝品發達之原因暨我應參考之處所〉,駐日大使館代電,日使(45)經字第1807號,民國45年7月21日,《日本經濟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4。
    詹明星,〈日本之修改獨佔禁止法問題〉,中華民國駐大阪總領事館代電外交部,大字0094號,民國42年1月17日,《日本經濟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4。
    詹明星,〈一九五二年日本對外收支情形〉,中華民國駐大阪總領事館代電,大字第320號之專題報告,民國42年2月5日,收於《日本經濟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4。
    詹明星,〈日本恢復軍工業之過程〉,中華民國駐大阪總領事館代電,大字320號之專題報告,民國42年2月5日,《日本經濟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4。
    詹明星,〈日本軍需工業之虧本投標問題(上)〉,《日本經濟資料》,目錄:172-1,案卷號:1314。
    (二) 日賠會檔案
    《台日貿易協定》,宗號:574。
    《台灣對日貿易協定》,宗號:580。
    《台日貿易促進委員會會議紀錄》,宗號:581。
    《台日貿易協定資料》,宗號:583。
    《台日貿易資料》,宗號:586。
    《國營台日貿易鹽、糖、米及肥料》,宗號:589。
    《中日貿易問題》,宗號:590。
    《日本與其他國家貿易協定》,宗號:665。
    (三)生管會檔案
    《本會尹副主委出國請發護照》,函號:020,卷號:064.2/3,宗號:1。
    《中日貿易》,函號:107,卷號:487.1/2,宗號:1。
    《中日貿易》,函號:107,卷號:487.1/2,宗號:3。
    《中日貿易帳戶》,函號:107,卷號:487.1/4,宗號:1。
    《中日貿易帳戶》,函號:107,卷號:487.1/4,宗號:2。
    《對日貿易舊欠清償》,函號:107,卷號:487.1/5,宗號:1。
    (四)經安會檔案
    《中日貿易指導小組》,函號:045,文件:02.000。
    (五)外貿會檔案
    〈普通輸入審核組為對日採購案處理情形〉,《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59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29,民國47年4月11日。
    〈准外交部葉部長函為中日貿易恢復正常狀態〉,《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59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30,民國47年4月11日。
    〈奉院令為日本民間與匪簽訂貿易協定事,現日本岸信介首相及愛知官房長官之聲明,以保證尊重與我國之關係,飭配合外交情勢對於中日貿易事宜妥商恢復一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60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13,民國47年4月28日。
    〈准經濟部抄送四十七年度中日貿易計畫商談草案一種〉,《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65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32,民國47年5月23日。
    〈經濟部函為平衡中日貿易帳戶,在糖米未能大量輸出前,建議暫予減少向日購買貨品一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75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28,民國47年8月1日。
    〈台灣青果運銷聯合社電請施行香蕉內外銷統一檢驗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86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45,民國47年10月24日。
    〈關於中日貿易對日欠款日漸增加凡屬外購物資不得指定日本以免增加外匯調度上之困難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86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46,民國47年10月24日。
    〈行政院秘書處函為平衡中日貿易帳戶差額處理經會商獲致結論一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92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2,民國47年12月5日。
    〈台灣銀行函為中日貿易帳戶超差額部分第二次付款,已於本月十五日付訖一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99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12,民國48年1月30日。
    〈台灣銀行函為中日貿易帳戶超差額部分第三次付款已於二月十六日付現經日方收訖一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204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12,民國48年3月13日。
    〈關於日本政府第二次放寬進口貿易與外匯管制報告摘要〉,《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246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3,民國49年1月8日。
    〈匯款組為關於清結中日貿易專戶事〉,《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331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21,民國50年9月22日。
    〈中日貿易記帳我方積欠日方餘數經已撥還並結清中日貿易專戶〉,《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359次會議決議紀錄》,案號:26,民國51年4月20日。
    二、 專書
    高橋龜吉,《日本經濟將來景氣動向》,東京:中央經濟社,昭和27(1952)年10月。
    李連春,《十年來的台灣糧政》,民國44年10月25日印行。
    汪漁洋,《日本戰後經濟》,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5年8月。
    周憲文,《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47年8月。
    尹仲容,《台灣經濟十年來的發展之檢討與展望》,美援運用委員會經濟叢刊之十八,民國49年9月。
    梅汝璇,《台灣對外貿易研究》,台北市:世界書局,民國50年5月。
    中山伊知郎編,《戰後經濟史》(總觀編),東京都:大藏省,昭和32(1957)年3月15日。
    李厚高,《國際貿易與外匯》,台北市:三民,民國55年3月,初版。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統計月報》,第1期,民國55年。
    葉萬安,《二十年來之台灣經濟》,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56年9月。
    張道行、陳劍橫,《外交研究》,台灣:商務,民國57年。
    松井清編著,《日本貿易讀本》,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昭和44(1969)年4月10日。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統計月報》,第67期,民國60年。
    沈雲龍,《尹仲容先生年譜初搞》,台北市:傳記文學,民國61年12月26日。
    姚玉璋,《台灣貿易史》,台北市:三民,民國66年6月。
    司馬桑敦,《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台北市:聯經,民國67年2月,初版。
    施嘉明,《戰後日本政治外交簡史-戰敗至越戰》,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10月。
    潘志奇,《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市:聯經,民國69年,中華民國經濟發展策略叢書,李國鼎主編。
    劉鳳文,《外匯貿易政策與貿易擴展》,台北市:聯經,民國69年9月,初版。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統計月報》,第184期,民國70年。
    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七十年統計提要》,民國71年10月。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台北市:中日關係研究會,民國73年,初版。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56)》,台北市:自立晚報,民國79年1月,第一版。
    日本經濟新聞社著,陳合良、康彩華、洪順良譯,《日本之產業-昭和時代之回顧》(原書名:日本產業),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發行,民國80年3月20日。
    劉泰英,《對日貿易問題研究》,台北市:台灣經濟研究所,民國67年5月。
    武冠雄,《日本經貿資料與中日貿易問題研析》,台北市: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民國70年12月。
    Michael Schaller(邁可‧沙勒) 著,郭俊鉌譯,《亞洲冷戰與日本復興》,台北:金禾出版社,民國81年1月,初版。
    段承璞,《台灣戰後經濟》,台北市:人間,1994年,一版二刷。
    正村公宏,《戰後日本經濟政治史》,台北市:桂冠,1994年,初版。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市:風雲,民國84年3月,再版。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市:人間,民國84年。
    戴天昭,《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市:前衛,1996年,初版。
    張錦源,《貿易契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三民,民國86年10月。
    臧士俊,《戰後日、中、台三角關係》,台北市:前衛,1997年。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市:聯經,1998年,初版。
    水谷允著,張文海譯,《戰後日本經濟史:生產、流通、消費結構之變化》,台北市:編譯館,民國87年。
    邱賜程,《台灣對外貿易》,台中市:捷太出版社,民國87年,初版。
    李文環,《高雄海關史》,高雄市:財政部高雄關稅局,1999年12月,初版。
    陳金滿,《台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國家與社會關係之一探討》,台北:稻鄉,民國89年2月,初版。
    三、 書報期刊論文
    孫鐵齋,〈台灣之糖〉,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台灣之糖》,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39年2月,第24-43頁。
    潘志奇,〈從世界糖業看台糖-世界砂糖獨占之發展〉,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台灣之糖》(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39年2月),第44-56頁。
    台糖公司,〈台灣糖業有限公司概況〉,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台灣之糖》(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39年2月),第57-66頁。
    〈新中日貿易協定本月內可簽訂〉,《新生報》,民國39年 8月6日,第五版。
    〈中日貿易協定短期內簽字〉,《中央日報》,民國39年8月17日,第六版。
    〈日肥七萬七千噸今年內運台〉,《中央日報》,民國39年11月15日,第三版。
    〈台日間貿易協定明日在東京簽字我通知日方停止購肥〉,《中央日報》,民國41年2月24日,第五版。
    台糖公司,〈台灣糖業產銷概況〉,收於經濟部編印,《經濟參考資料》,第52期,民國42年1月20日。
    崔永楫,〈當前的米糧輸出問題〉,《徵信新聞》,民國42年4月20日,第一版。
    社論,〈甘薯代米問題〉,《徵信新聞》,民國42年4月21日,第一版。
    江夏生,〈世界食米生產以及貿易近況〉,《徵信新聞》,民國42年4月27日,第三版。
    〈行政院長陳院長誠施政報告〉(民國42年4月28日,立法院第十一會期第十五次會議報告),《立法院公報》,第十一會期第六期,第53頁。
    楊繼曾,〈國際砂糖協定簽訂的經過及其內容-九月二十五日向新聞界及公司同仁報告〉,《台糖通訊》,第13卷第9期,民國42年,第5-10頁。
    〈國際糖業協定〉,《立法院公報》,第12會期第8期,民國42年12月31日,第71-87頁。
    趙璋,〈從國際糖協談到今後台糖的外銷問題〉,《台糖通訊》第13卷第8期,第2-6頁。
    經濟部編印,〈國際糖業協定簽訂之經過〉,《經濟參考資料》,第76期,台北市:經濟部,民國43年1月30日,第1-17頁。
    尤鍵,〈台灣對外貿易之分析〉,《台灣銀行季刊》,第六卷第三期,民國43年3月,第26-53頁。
    台灣省糧食局,〈台灣四十三年度糧食生產計畫〉,經濟部編印,《經濟參考資料》,第77期,民國43年2月15日,第1-10頁。
    張心洽,〈我國四年來的對外貿易〉《國際貿易月刊》,創刊號,民國45年1月20日,第4-8頁
    趙璋,〈台糖外銷與國際糖協〉,《國際貿易月刊》,創刊號,台北市: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編印,民國45年1月20日,第14-15頁。
    何顯重,〈最近各國對外匯貿易管制的趨勢〉,《國際貿易月刊》,創刊號,民國45年1月20日, 第11-13頁。
    國際貿易月刊資料室,〈中日貿易歷年之統計及分析〉,《國際貿易月刊》第四期,民國45年4月20日,第53-63頁。
    王撫洲,〈中日貿易會議談判的經過〉,《國際貿易月刊》,第六期,民國45年6月20日,第1-2頁。
    經濟部編印,〈戰後中日貿易協定的簽訂及其進展〉,《經濟參考資料》,第123期,民國46年6月15日,第1-14頁。
    姚玉璋,〈中日貿易之回顧與展望〉,《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1期,民國46年1月20日,第35-38頁。
    張乃旦,〈台灣的肥料配銷與糧食增產〉,《中國糧政》,第2期,民國46年3月24日,第33頁。
    張光圮,〈戰後十年世界稻米生產與貿易(下)〉,《中國糧政》,第2期,民國46年3月24日,第41-58頁。
    唐功楷,〈從國際砂糖產銷看糖價前途〉,《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5期,民國46年5月20日,第18頁。
    王景陽,〈今年度世界食米的生產〉,《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7期,民國46年7月20日,第23頁。
    李連春,〈中日食米之貿易〉,《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8期,民國46年8月20日,第2頁。
    嚴壽萱,〈中日貿易談判〉,《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9期,民國46年9月20日,第4-6頁。
    經濟部編印,〈民國四十六年度中日貿易計劃的簽訂及其展望〉,《經濟參考資料》第135期,民國46年9月16日,第1-7頁。
    李福生,〈台灣米穀消費之估計〉,《中國糧政》,第4期,民國46年10月10日,第28頁。
    高炳泰,〈我國與已簽貿易協定國家之貿易檢討〉,《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10期,民國46年10月20日,第6-10頁。
    洪其琛,〈論台灣人口壓力和糧食供需的關係〉,《中國糧政》,第11期,民國48年7月7日,第6-8頁。
    〈台米銷日五萬噸合約昨簽訂〉,《新生報》,民國48年10月18日,第五版。
    經濟部編印,〈從兩期四年計畫看台灣米穀生產〉,《經濟參考資料》,第150期,民國47年4月30日,第1-6頁。
    經濟部編印,〈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中日貿易計劃的簽訂〉,《經濟參考資料》,第153期,民國47年6月16日,第1-5頁。
    〈記帳制度勢必廢止〉,《聯合報》,民國50年3月12日,第五版。
    〈中日貿易記帳辦法廢止問題〉,《聯合報》,民國50年3月20日,第五版。
    〈中日貿易記帳制度制如取消將用借款方式平衡差距〉,《新生報》,民國50年3月16日,第五版。
    〈記帳制度廢除以後中日貿易並無影響〉,《中央日報》,1961年3月16日,第六版。
    〈日仍須購台米我應輸彼易取肥料〉,《聯合報》,民國50年4月5日,第五版。
    〈台糖按年大量輸日〉,《中央日報》,民國50年1月27日,第六版。
    中日簽訂售糖協定我年供45萬噸〉,《中央日報》,民國50年2月25日,第六版。
    〈中日長期售糖協定雷寶華說很有價值〉,《聯合報》,民國50年2月25日,第五版。
    卓然,〈看中日一億元砂糖長期合約〉,《中央日報》,民國50年9月14日,第五版。
    瞿荊洲〈台灣之對日本貿易〉,《台灣之對外貿易》,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53年12月,第41-84頁。
    林立鑫,〈台灣之對外貿易〉,《台灣之對外貿易》,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53年12月。
    楊乃藩,〈台灣之製糖工業〉,《台灣之食品工業》(台北市:台灣銀行,民國55年6月),第1-26頁。
    陳月娥,〈十六年來台灣之農業〉,《台灣經濟發展之研究》第二冊,民國59年5月,台北市:台銀,第320-397頁。
    周宜魁、黃明詳,〈台灣對外貿易流量模型之探討〉,《台灣對外貿易會議》上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國70年8月,第29-77頁。
    劉泰英,〈從中日產業關連論貿易平衡之途徑〉,《台灣對外貿易會議》下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國70年8月,第585-617頁。
    張旭成,〈台美外交之歷史與研究〉,《台灣史與台灣史料》,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1995年9月,第一版,第二冊,。
    涂照彥,〈在國際經濟演變中的台灣經貿關係〉,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六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0),民國86年3月,第551-592頁。
    古田和子,〈大阪財界中國貿易論-50年代初期-〉,中村隆英、宮崎正康,《過渡期1950年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年9月30日,初版。
    魏正岳,〈訪李連春-談台灣省糧食局〉,《台灣文獻》,第48卷第3期,民國86年9月,第129-147頁。
    林滿紅,〈「黑朝文明經濟圈」的歷史與文化:台日關係篇〉,許光泰編,《亞洲共同課題的挑戰》(台北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8年1月。
    張建俅,〈二次大戰台灣遭受戰害之研究〉,《台灣史研究》第四卷第一期,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88年4月,第149-196頁。
    吳榮義,〈日本經濟發展的回顧〉,張清溪編《東亞經濟發展之回顧與展望》,台灣大學經濟學系,1999年,第121-138頁。
    西川博史,〈美國對日占領政策與亞洲經濟的重組〉,民國88年5月4日中央研究院「日本與東亞經濟關係的歷史性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第1-14頁。
    四、學位論文
    林猛雄,〈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之研析一九四九-一九七○〉,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0年6月。
    莊朝陽,〈佐藤時期對華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1年6月。
    楊坤松,〈戰後中日經濟關係之研究-兼論戰後日本經濟發展概況〉,中國文化學院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5年5月。
    鍾從定,〈美日戰略關係與東亞安全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林世棟,〈韓戰後中美關係發展之研究〉,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廖本萬,〈戰後中日韓關係研究〉,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6月。
    蔡翠蓉,〈中華民國對中日、中美關係改變之因應態度研究〉,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7月。
    張珮雲,〈美國對中華民國發展經驗的看法〉,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7月。
    1. 周昌葉,〈戰後日本的經濟外交〉,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12月26日。
    王文玲,〈台灣地區經濟政策之政經分析〉,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顏維欽,〈美日關係之研究:一九四五至一九六○〉,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10日。
    陳兆偉,〈國民政府與台灣糖業(1945-1953)〉,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賴金城,〈台灣經濟國際化與海外華人〉,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29日。
    劉榕樺,〈尹仲容與台灣之工業化(1949-1963)〉,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盧世宏,〈美日新伙伴關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石原忠浩,〈中共與日本關係之間的台灣因素〉,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7月。
    何思慎,〈戰後日本對華政策之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九七〉,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3月。
    張棋安,〈日治時代台灣蓬萊種與在來種稻作之比較-蓬萊種稻作之推廣普及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