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成琇
論文名稱: 母體、母性 女性「生育體驗」之繪畫創作研究
Mother and Maternity – The study on creation of painting related to female’s “giving birth” experience
指導教授: 程代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母體母性陰性空間生殖崇拜特殊技法
英文關鍵詞: mother, maternity, maternal space, reproduction symbols, specific skil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0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自身懷孕之經驗出發,以生物學、社會心理學探究母性,展現創作的多面向表現形式,接著將女神信仰與先民的生殖崇拜符號帶入創作中,研究內容專注於主題觀念與隱語符號代表意義上力求相輔相成,再藉由美學理論與西洋女性藝術家卡莎特、卡蘿與臺灣女性藝術創作者謝鴻均的創作中去剖析對自身創作的影響與關連性。
    題材立意帶動情感依據,作品的內容及形式方能有所依據、有所歸趨。美學架構是創作內涵的語彙,是自身生命經驗美感的返照。構圖與經營位置影響創作整體的氣氛營造,決定創作者內心意象的鋪陳。空間布白的運用可以是一種色彩的運作,也可以是空間與時間轉換的關鍵。用色則能成就作品的完整也可以形成關鍵性的焦點。水墨材質肌裡與皴法的再探是此研究的另一要點,嘗試融合傳統筆墨變化與特殊技法,去拓展另一種皴法肌裡的可能性。

    On the basis of bi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study the maternity with personal giving birth experience to show various creating styles.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complement of symbol meanings to the theme idea following with integrating the belief in goodness and ancient reproduction symbols into art creations. Through the aesthetic theory and the study on creation works of western female artists Cassette and Carol and Taiwanese female artist Hsieh Hung Chun,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impact on creators themselves.

    The aesthetic framework of creation reflects the creator’s life experience and beauty. Likewise, the subject matter drives the feeling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nt for creation. The design and placement of the painting foreshadow the creator’s imaginary and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atmosphere of art creations. The manipulation of white space is deemed a color application and the key to switch spaces and times. In addition, the coloring is a crucial factor to create an attractive art piece.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xture of ink painting material and wrinkle technique is another point for this study. The creator attempts to combine traditional method of ink painting with specific skills to develop a new wrinkle technique.

    第一章、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8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9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 …………………………………………11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13 第一節 以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母性…………………………………..13 第二節 以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母性…………………..14 第三節 廣泛的探討母性特徵的意涵-以宗教信仰論述…………18 一、慈悲的母親-菩薩………………………………………………19 二、完美的母性-聖母馬利亞………………………………………21 三、民間信仰-生殖崇拜與陰陽哲學………………………………23 第三章、母性的圖像表現與意涵…………………………………………27 第一節 彩繪親情-卡莎特…………………………………………27 第二節 生命之花-卡蘿……………………………………………29 第三節 原好-謝鴻均………………………………………………31 第四節 母性藝術—中國民俗剪紙…………………………………33 第四章 、創作表現形式與材料、技法之探討…………………………..37 第一節 題材立意與美學架構………………………………………38 第二節 構圖與經營位置……………………………………………40 第三節 色彩運用與媒材研究………………………………………43 第四節 水墨材質肌理與皴法的再探………………………………46 第五章 、作品分析……………………………………………………….50 第六章、 結論…………………………………………………………….66 參考文獻……………………………………………………………………68

    一 叢書
    1、于安瀾編(1984):《畫論叢刊(下)》。臺北:華正書局。
    2、漢聲雜誌社(1998):《中國女紅──母親的藝術》。臺北:漢聲文化。
    3、漢聲雜誌社(1998):《瓜瓞綿綿》。臺北:漢聲文化。
    4、漢聲雜誌社(1998):《曹雪芹紮燕風箏圖譜、考工志》。臺北:漢聲文化。

    二 專書
    1、王定理(1993):《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2、石海軍(2008):《愛欲正見:印度文化中的豔欲主義》。重慶出版社。
    3、朱光潛(1984):《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
    4、何政廣(1999):《卡莎特》。臺北:藝術家。
    5、何恭上(2000):《聖母瑪利亞》。臺北:藝術圖書。
    6、何懷碩(1998):《創作的狂狷》。臺北:立緒文化。
    7、何懷碩(2003):《給未來的藝術家》。臺北:立緒文化。
    8、吳承燕(1965):《中國畫論》。臺北:臺灣書店。
    9、呂清夫(1993):《後現代的造型思考》。臺北:漢文書局。
    10、周晉編(2002):《國畫人物起步》。浙江:浙江少年兒童出版。
    11、俞昆著(1984):《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
    12、柯綉雪(1994):《妊娠.育兒百科全書》。臺北:鐘文。
    13、奚淞(1991):《封神榜裡的哪吒》。臺北:東潤。
    14、秦小淇(2004):《畫布上的母親》。臺北:好讀。
    15、張春興等編著(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二版)》。臺北:東華。
    16、陳兆復(1988):《中國畫研究》。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17、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臺北:五南圖書。
    18、楊培中(2001):《藝術大師世紀藝廊 墨西哥的生命之花 卡蘿》。臺北:閣林。
    19、劉其偉(1993):《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獅。
    20、蔣勳(1993):《中國美術史》。臺北:臺灣東華。
    21、鄭明(1987):《中國山水技法》。臺北:藝風堂。
    22、鄭惠美(2004):《空間.造境.陳其寬》。臺北:雄師。
    23、謝鴻均(2006):《原好》。臺北: 臺灣商務。
    24、顏素慧編著(2001):《觀音小百科》。臺北:橡樹文化。

    三 譯文書
    1、Bates Lowry著(1976):《視覺經驗(The visual experience)》,杜若州譯,臺北:雄獅。
    2、安海姆著(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雄獅。
    3、珍妮特.榭爾絲(Janet Sayers)著(2001):《母性精神分析(Mothers of
    Psychoanalysis)》,劉慧卿譯,臺北:心靈工坊。
    4、莎拉.布萊弗.赫迪(Sarah Blaffer Hrdy)著(2004):《母性(Mother Nature)》,薛絢譯,臺北:新手父母。
    5、Chodorow Nancy著(2003):《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張君玫譯,臺北:群學。
    6、Rosemarie Tong著(1998):《女性主義思潮(Feminist Thought: second edition)》,刁筱華譯,臺北:時報出版。
    7、紀伯倫著(Gibran,k.)(2000):《先知(The prophet)》,張言譯,臺北:格林文化。
    8、喬.安娜.伊莎克(Jo Anna Isaak)著(2000):《女性笑聲的革命性力量》,陳淑珍譯,臺北:遠流出版。
    9、蘇非亞.波卡(Sophia Phoca)著,Rebecca Wright繪畫(1999):《後女性主義》,謝小芩譯,臺北:立緒出版。

    四 期刊
    1、于君方,〈中國的慈悲女神-觀音〉,《香光莊嚴雜誌》第58期,(2000)。
    2、王正華,〈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2期,(2001)。
    3、張省卿,〈藝術史學科的創立—德國藝術史學巨擘瓦堡〉,《藝術家》第265期,(1997)。
    4、蔡秀枝,〈克莉絲特娃對母子關係中「陰性」空間的看法〉,《中外文學》第9期,第21卷,(1993)。

    五 論文研究
    1、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院 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產後初期母嬰互動中之母性行為〉(2001.6)研究生;胡毓雯 指導教授:余玉眉 博士
    2、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論文 〈母性意象 構築孕育的形體〉(2003.2)研究生;劉丹宴 指導教授:張正仁教授
    3、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在職專班美術組碩士論文 〈探討中國繪畫的形色觀對創作之影響〉(2003)研究生;熊碧梧 指導教授:孫家勤 博士
    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在職進修創作組碩士論文〈山水皴法的變奏〉(2004.6)研究生;盧錫炯 指導教授:曾肅良 博士
    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水墨創作組碩士論文 〈集聚.等待 —蔡維玲都市群像彩墨探討〉(2005.6)研究生;蔡維玲 指導教授:李振明教授
    6、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凝視孕育的生命-蔡文珮水墨畫創作研究〉(2005.7) 研究生;蔡文珮 指導教授:王源東教授
    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在職進修美術教學組碩士論文 〈孕與昇之繪畫創作研究〉(2006.7)研究生;閻永瑛 指導教授:王瓊麗教授

    六 外文書籍
    1、Ludington-Hoe(1977).Postpartum development of matermicity A.J.N.,77.pp.1171-1174.
    2、Mercer,R.T(1995),Becoming a mother:research on matermal role identity from Rubin to the present.NY:Sptinger.
    3、Montagu,A.(1986).Touching:the human singnificance of the skin,.New Your:Harper&Row,Pow. 3rd ed.,pp.69-95.
    4、Rubin,R(1961).Basic materiall behaveior.Nursing Outlook.9(11)pp.683-686.
    5、Rubin,R(1984).Maternal identity and maternall experience,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七 網路資料
    1、吳瑪悧,《媽祖與蛇髮女妖》 https://www.ylib.com/art/artist/200403/artist03-02.html,(97.11.17)。
    2、剪紙人生,《剪紙與女性符號》http://www.cnjianzhi.cn/zhishi/others/200606/614.html(97.11.17)。

    (以上書目依照筆劃多寡排列)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