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曉玫
Peng Hsiao Mei
論文名稱: 探索桃園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休閒農業資源進行環境教育之研究
The Study of How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 Yuan Manipulate Agri-leisure Resour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指導教授: 張子超
Chang, Tzu-Cha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休閒農場環境教育資源校外教學
英文關鍵詞: Leisure far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ources, Field trip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休閒農場校外教學的現況,並探索環境教育在休閒農場的發展情況。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針對桃園地區,曾經參與環境教育研習的242位教師為研究對象,並發放問卷,有效回收178份,回收率為74%。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教師的背景變項方面,僅有教師兼任職務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有顯著的差異,顯示休閒農場的校外教學,已經受到學校行政主管校長以及主任的關注,並且實際參與過。
    二、目前教師利用休閒農場進行的校外教學,以一日遊的校外參觀教學型式為主,校外教學的主導者有七成九是農場人員,校外教學活動內容有七成七是手工藝品製作。
    三、從教師對休閒農場環境資源的認知,以及教師選擇至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的原因,可以發現教師對休閒農場的教育資源是抱持肯定的態度,而其運用的方式則傾向於把休閒農場的環境資源,當作是課程活動的學習材料。
    四、從教師需要休閒農場以及學校與教育行政主管單位提供的環境教育協助,可以發現環境教育的專業人員以及提供人員(老師、家長、志工)協助,是教師利用休閒農場進行環境教育最主要的需求。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eld trips held in leisure farms, and how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in leisure farm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focusing on 242 teachers in Tao Yuan country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orkshops. 17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the retrieve rate being 74 perce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1. Investigating background variables, only two varian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 subject holds, and whether or not the subject had experience of holding field trips at leisure farms. This evidence shows that school administration managers such as the principle and directors have taken notice of leisure farm field trips, and have actually participated in them.
    2. For the time being, most field trips held in leisure farms are designed as one-day courses. 79 percent of the main guides are staff of the farms, and 77 percent of field trip activities are hand-craft making
    3. By examining the cognition of subjects toward leisure far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reasons subjects choose to hold field trips at leisure farms, this study found that subjec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using leisure farms as educational resource, and tend to use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of leisure farms as material of course activities.
    4. The fact that teachers need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leisure farm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s that the main demand of teachers for using leisure farms to proce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assistance fro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and human resource (such as teachers, parents and volunteers).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Ⅴ 表目次 Ⅶ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園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界定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教育 7 第二節 校外教學 17 第三節 休閒農業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46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休閒農場環境資源利用於環境教育 55 第二節 國小教師利用休閒農場進行環境教育的現況 66 第三節 教師對休閒農場環境教育資源的認知 89 第四節 教師利用休閒農場進行環境教育之合作需求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0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審查專家名單 119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20 附錄三 放式填答題記錄 129 表目次 頁數 表2-1 農業三生資源多樣化之教育機會發展 36 表3-1 94年度第一學期桃園縣環境教育類研習課程 47 表4-1 教師基本資料 67 表4-2教師兼任職務與曾經利用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的卡方檢定 73 表4-3參觀當季作物與校外教學主導者的卡方檢定 79 表4-4教師認為學童在休閒農場的環境學習答題統計與分數表 87 表4-5教師對休閒農場環境教育資源的認知 90 表4-6教師對休閒農場環境教育資源認知的獨立樣本檢定表 92 表4-7休閒農場應提供教師那些環境教育的協助 94 表4-8教師服務學校與教育行政主管單位應提供那些環境教育協助 96 表4-9 休閒農場的環境教育活動與資訊應採用的傳播方式 98 圖目次 頁數 圖2-1 環境教育教學模式 9圖2-2 戶外教育與環境教育方法學上的關係 15 圖2-3 環境學習中心構成要素圖 23 圖2-4 三生一體的休閒農場 35 圖3-1 研究架構圖 44 圖3-2 研究流程圖 47 圖4-1 教師性別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69 圖4-2 教師年齡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70 圖4-3 教師年資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71 圖4-4 教師任教的年級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72 圖4-5 教師兼任職務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73 圖4-6 教師任教的學區型態與是否利用過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74 圖4-7 教師利用過那些地區的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 76 圖4-8 休閒農場的區位與校外教學活動的時間 77 圖4-9 在休閒農場主導校外教學活動者 78 圖4-10 休閒農場的校外教學內容 79 圖4-11 參觀當季作物與校外教學主導者 80 圖4-12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所採用的教學方法 81 圖4-13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最常配合實施的學習領域 82 圖4-14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的型式 83 圖4-15 辦理休閒農場校外教學的方式 84 圖4-16 休閒農場校外教學的時間 85 圖4-17 一次校外教學的班級數 86 圖4-18 選擇至休閒農場進行校外教學的原因 87

    參考文獻
    中文
    王育英、梁曉鶯編譯(2000) 體驗行銷 (Bernd H. Schmitt 著)。台北: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王春熙、 江榮吉(2002) 加入WTO後台灣休閒農業經營管理之研究。第二屆21世紀產業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王順美(1998)戶外教學活動的類別及目的。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師資養成輔助教材。台北市: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初等教育研究,(3),363-396。
    王寶勛(2003)多元智能融入國小戶外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鑫(1995) 戶外教學發展史及思想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計畫(NSC84-2511-S-002-002-Z)。
    王鑫(1989) 自然資源保育,環境教育季刊,1,18-28。
    毛連塭(1990) 台北縣、基隆市環境教育教學資源調查與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江榮吉(2002) 休閒農業整體規劃與開發,農業經營管理會訊,24期。
    李家若(1998) 地球科學校外鄉土教學。科學教育月刊,208, 24-25。
    李崑山(1992)教師怎樣指導校外教學活動。市師環教季刊,5,48-51。
    李晶(2000) 休閒農場對國小校外教學的貢獻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調查報告書(計畫編號:NSC 89-2413-H-003-052-S)。
    邱詩揚(1990)台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余宗翰(2000) 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六 (1997) 台灣省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台中:台灣省政教育廳,1-46 。
    周儒(2001)尋找一個環境教育的實踐場所-『環境學習中心』的需求與概念。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2-80 頁。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周 儒(2003) 自然中心環境教育之運作發展模式的探討—以關渡自然中心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調查報告書(計畫編號::NSC 91-2511-S-003-075)。
    周儒、呂建政合譯(1999)戶外教育(Hammerman, D. R., Hammerman, W. M. & Hammerman, E. L. 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儒、黃淑芬譯(1994) 戶外教育的精義(Rillo, Thomas J.著),環境教育季刊,20,52-63。
    林有得(1993) 景園體驗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晏州、鄭佳昆、沈立、陳玉清(1999) 台北市市民農園發展課題與使用者行為之探討。遊憩行為研究與管理。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究討會,台北市。
    林儷蓉(2000)。休閒農場資源與國小校外教學目標之相關研究─以學童及教師之觀點。朝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安慶(1995) 影響國小教師利用學童農園從事戶外教學活動意願之因素研究∼以彰化地區辦理過校外教學國小為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郭實渝(1999)以生態文化教育的觀點看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0,15-23。
    教育部(2001)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耿志華(1995):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初探。國民教育, 35(9.10), 32-36
    陳美芬(2004) 走訪鄉村:戶外農業體驗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昭郎(2002) 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 第五期。
    陳昭郎(1996) 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大自然季刊,50,5-13。
    陳昭明(1981) 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系森林遊樂研究室研究報告。
    陳素晴(2000) 探討台北地區市民農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凱俐、吳菁樺、簡雅鳳、鍾毓芳、林筑君(1996),觀光果園之消費意向調查與經濟效益評估-以宜蘭縣為例,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2期,第94-122頁。
    段兆麟(2005a) 「體驗」是休閒農業成功的關鍵。農業世界雜誌,257,72-73。
    段兆麟(2005b) 休閒農業的理論。農業世界雜誌,262,94-101。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許世璋(2003) 影響花蓮環保團體積極成員其環境行動養成之重要生命經驗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1(2),121-139。
    夏業良、魯煒編譯(2003) 體驗經濟時代(Pine II and Gilmore 著)。台北:城邦文化出版。
    黃宗成、吳忠宏、高崇倫(2000) 休閒農場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 13(4),1-25。
    黃朝恩(1994) 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1,173-207。
    童惠芬(1998)探索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之需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文珊、周玉秀(2005) ,戶外教學的文獻探討,國民教育,45(4), 38-44。
    曾慧佳(1993)校外教學與參觀導覽。國民教育,34:48-52。
    楊志誠(1993) 國中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鄧好周(2002)台北縣國小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美秀(1998) 農業資源在休閒活動規劃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健雄(1998) 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虹伶(2005) 國民小學校外教學課程設計與合作模式之研究—以臺北市休閒農場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欣釧(1998),國小高年級團體旅遊環境體驗差異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羅清吉、黃國誠(2003) 全球化對台灣農村產業型態變遷之影響。九十二年全球衝擊與鄉村調適研討會,60-62。台北市:台灣鄉村社會學會。
    羅國瑜(2002) 社會心理承載量與情緒體驗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蘇永明(1997)英國的校外鄉土教學經驗談。桃縣文教(復刊號),6:6-9。

    英文
    Chawla, Louise(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4(4), 369-382.
    Ford, P.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ur:John Wiley & Sons.
    Holbrook, M. B. & Hirschman, E. C.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9,132-140.
    Lang, L.L.(1986).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model for outdoor edu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Grand Gorks.
    Orion, N. (1993).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eld trip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3(6), 325-331
    Palmer,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Theory, practice,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 : Routledge.
    Parkin, D. R.(1998).「Is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3), 275-286.
    Priest, S. (1986). Refining outdoor education: A matter of many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7(3),13-15.
    Simmons, D. (1993). Facilitating teachers’Use of natural Areas:Percep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4(3), 8-16.
    Rillo T.J.(1985). Outdoor Education:Beyond the Classroom Wall.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 Foundation.
    Sharp, L.B. (1968). What is outdoor education? In D. R. Hammerman & W. M. Hammerman (Eds.), Outdoor education- A book of readings (pp.1-6).Minneapolis,Minn: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