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宜君
論文名稱: 製作健康兒童-日治時期臺灣學校衛生事業之發展
指導教授: 許佩賢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學校衛生衛生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兒童體育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9下載:4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是經由究明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學校衛生事業發展,探討國家的學校衛生內涵,以及國家如何授與兒童衛生知識,改變其衛生習慣,進而使兒童的發育與身體狀況符合國家要求的健康標準。
    根據日治時期學校衛生事業的行政組織、事業內容以及教育現場,本文將學校衛生發展分為1895-1930年、1930-1938年以及1938-1945年三階段。第一階段,臺灣總督府的學校衛生事業發展,最初以實施身體檢查、整備學校環境設施、防治急性傳染病與設置學校醫為主,目的是保護兒童的健康。其中,總督府藉由身體檢查直接掌握兒童的身體狀況,重視兒童的體格(身高、體重等外在發育情況)以及體質(疾病有無)成績。
    1920年代後半,臺灣的體育風氣漸盛,加上文教局的設立以及受到日本內地對於學校衛生構想轉變的影響,臺灣的學校衛生內涵加入體育概念;1929年文教局內增置「體育衛生係」與兼任學務課技師,分別由活躍於體育界以及具有醫學背景者共同負責學校衛生事務;至1930年代,總督府開始關心兒童的「體力」(運動能力),凸顯體育的重要性。同時,學校衛生相關講習會與會議的舉辦比起過去更為頻繁,會中對於「體育運動」的討論比例越來越高。故以1930年為第二階段的開始,此期的學校衛生內涵可以分做「消極」與「積極」的學校衛生,前者是延續前階段,以「疾病防治」與「身體檢查」為主的學校衛生,後者是以「體育活動」為主的學校衛生。
    進入戰時體制後,人力動員越發迫切,總督府提高對兒童的健康標準。為此總督府擴張學校衛生行政的人力,1938年設置「體育官」作為專職處理學校衛生的事務官,同年成立專門推動學校衛生的組織-「臺灣學校衛生會」,故本文視1938年起,學校衛生發展邁入第三階段。
    戰時下,總督府配合日本內地國策「體位向上」,關心兒童身體均衡發展,以「體位」包攝「體格」、「體質」與「體力」等三項健康要求。總督府不僅關注在學兒童的健康,還重視兒童畢業後是否可以繼續維持健康狀態,因此提倡「健康教育」,要求兒童主動維持身體健康,提升體力,訓練兒童的衛生習慣,養成為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使兒童即使脫離學校生活,亦能維持健康的狀態。
    從國家統治的角度來看,近代學校作為國家教化的機關,特色是公權力強力介入,因此公學校中無論是空間、教材或是學校活動,都可以依照總督府所需,以衛生為考量來設計。兒童在學校的保護與教導下,發育及體格成績進步。藉由學校衛生,總督府得以製作國家理想的健康兒童。對照現今臺灣的情況,國家為了保障國民具有國際競爭力,由教育部體育司負責學校衛生與社會體育,保護國民健康。自戰前到戰後,歷經政權轉移,國家掌握兒童健康的特性保持不變。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hygiene under Japanese rule is the thesi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school hygiene in this era, the essence of school hygiene is illustrated. Meanwhile, it is also discussed on how Japanese goeverment taught children the knowledge of hygiene, which would change children's hygiene habits and hence would have them meet the health standard required by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related administrative associations, the content of school hygiene, and the locale of educating children during Japanese Era,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hygien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895 to 1930, 1930 to 1938, and 1938 to 1945 respectively. The goal in the first stage was to safeguard children's health, which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realized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improvement of school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settlement of school doctors. Among them, physical examination enabled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to directly control children's physical condition. Thus, “tai-kaku” (external body condition like height and weight) and “tai-sitsu” (internal body condition such as whether or not they got any kind of disease) were highly emphasized.
    In the late 20s, physical education was added into the content of school hygiene, as the result of a rising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bun-kyou-kyoku,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hygiene implementation introduced from Japan. In 1929, Physical Hygiene Affairs and part-time technical official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re set in bun-kyou-kyoku, making athletes and physicians collaboratively take the charge of school hygiene affairs. In the 30s,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began to care about children's “tai-ryoku” (the ability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put emphasis on physical education. Meanwhile, hygiene-related seminars and conferences, in which the portion of the discuss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rose, were held more frequently than ever. This is why the year of 1930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stage. In this stage, the content of school hygiene can be classfied into “passive” and “active.” The former lasted the concept from the previous stage, focusing o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s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while the latter emphsized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physical standard was raised, effected by the urgent mobilization in the war effort. As a result, the staff of school hygiene was expanded. In 1938, “taiikukan” as the full-time official was established to deal with school hygiene affairs. In the same year, Taiwan School Health Association appeared, in the charge of promoting school hygiene. That is the reason that the year of 1938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stage.
    In accordance with Japanese national policy of “tai-i boosting”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stressed children's balanced physical development, “tai-i”, including “tai-kaku”, “tai-sitsu”, and “tai-ryoku”. Not only did the Office stress the health of children in school, but it also stressed on maintaining their health after graduation. As a consequence, “Health Education” was advocated, which asked children to actively keep their health, get into good hygiene habits, and develop an attitude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ir health. Thus, they could maintain their health after graduating from schoo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overning, a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modern schoo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authorities. Thus, public schools, under the needs of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could desig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considering hygiene. Generally, children's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body condition improved under the protection and instructions in school. Through school hygiene,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could make healthy children which met the nation's ideal.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nowad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ling children's health are basically the same from before the war and after the change of the regim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itizens'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maintaining their health, it is the Sports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o is in charge of school hygien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1 研究動機與問題提出................................1 研究回顧........................................3 史料與研究方法...................................8 章節安排........................................10 第二章 臺灣總督府的學校衛生行政體系...................12 第一節 學校衛生行政的建立..........................12 第二節 學校衛生事業內涵的擴大.......................17 第三節 學校衛生行政的專職化.........................29 小結............................................35 第三章 健康兒童的標準-學校衛生的內涵..................38 第一節 身體檢查為主的學校衛生.......................38 第二節 體育、體鍊與學校衛生.........................47 第三節 健康教育的出現..............................53 小結............................................61 第四章 製作健康兒童的工廠-學校中的衛生教育.............64 第一節 學校病的對策................................64 第二節 學校醫護人員的設置...........................74 第三節 教室中的衛生教育.............................87 小結............................................100 第五章 結論.......................................101 附錄.............................................107 參考書目..........................................132

    一、史料
    1.官方檔案與統計文書
    《公学校用理科教授書》
    《公學校用國語讀本》
    《公學校修身書》
    《教師用公學校修身書》
    《第一種 公學校理科書》
    《臺湾の教育》
    《臺灣の衛生》
    《臺湾總督府學生生徒児童身體檢查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

    2.專書
    丸山芳登,《日本領時代に遺した臺灣の醫事衛生業績》(橫濱:丸山芳登 ,1957年)
    丸山芳登,《臺灣に實施の改正學校身體檢查規則註解》(臺北市:臺灣子供世界,1938年)
    小林準一,《学校衛生ニ関スル感想》(大日本學校衛生協會,出版年不詳)
    日新尋常小學校,《本校健康教育の実際》,(基隆:基隆市日新尋常小學校 ,1937年)
    加藤卯吉,《臺灣豫防衛生概觀》(臺北:加藤卯吉,1935年)
    北豐吉,《學校衛生概論》(東京:右文館,1921年)
    平塚佐吉,《臺湾ニ於ケル學校児童ニ関スル研究》(臺北:臺湾総督府內務局学務課,1923年)
    吉喜義春,《公學校國語讀本教授書 卷三》(臺灣子供世界社,1938年)
    佐藤會哲,《臺灣衛生年鑑》(臺北市:臺灣新報社,1932年)
    佐藤源治,《臺湾に於ける國民学校の経営》(臺北:新高堂,1943年)
    柯萬榮,《臺南州教育誌》(臺南:昭和新報臺南支局,1933年)
    荒井惠,《臺灣小學校臺灣公學校職員健康診查成績第1-3回》(臺北:学務部,1917-1919年)
    高雄市堀江尋常高等小學校衛生部,《兒童衛生概要》(高雄市:堀江國民學校衛生部,1941-1943年)
    高雄州內務部教育課,《學校衛生》(高雄:高雄州內務部教育課,1928年)
    新竹州教育課,《學校衛生資料》(新竹:新竹州,1924年)
    臺中師範附屬公學校,《健康教育の実踐》(臺中:臺中師範學校 ,1938年)
    臺北市建成國民學校,《國民學校設営の概要》(臺北:臺北市建成國民學校,1942年)
    臺北市教育會,《草山夏季學園概況》(臺北市:臺北市教育會,1938年)
    臺北市學校衛生會,《草山夏季學園概況》(臺北市:臺北市學校衛生會 ,會,1939年)
    臺北第一師範学校附屬小学校正榕会,《理科教授細目》(臺北:辻本博晃社 ,1936年)
    臺南市港公學校,《本校學校衛生の實際》(臺南:臺南市港公學校,1940年)
    臺南州東石郡朴子公學校体育研究部,《体育衛生概要》(朴子:臺南州東石郡朴子公學校,1939年)
    臺南州虎尾公學校,《各学年修身科教授細目》(臺南州:虎尾公學校,1938年)
    臺南師範學校初教育研究会,《体育の精神修煉問題に就て》(臺南:臺南師範學校初等教育研究会,1938年)
    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研究部,《公學校第五學年 學級經營》(臺灣子供世界社,1932年)
    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研究部《公學校學級經營》(臺北:臺湾子供世界社,1931-1932年)
    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研究会《國民學校教科實踐》(臺南: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研究会,1942年)
    臺灣教育會,《昭和十一年度体力檢查成績》(臺北:臺湾教育會,1937年)
    臺灣教育會,《臺湾教育沿革誌》(臺北:臺湾教育会,1939年)
    臺灣教育會,《臺湾學事年鑑》(臺北:臺湾教育研究會,1940年)
    臺灣齒科醫師會,《臺灣齒科醫界史》(臺北:臺灣齒科醫師會,1943年)
    臺灣總督府編,《日治時期台灣文獻史料輯編 詔敕.令旨. 諭告. 訓達類纂》(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99年)
    臺灣體育協會,《臺灣體育學會創立十周年紀念に際して》(財團法人臺灣體育協會,1933年)

    3.期刊
    《社會事業の友》
    《臺衛新報》
    《臺灣教育》
    《臺灣齒科月報》
    《臺灣學校衛生》

    4.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

    5.其他
    新屋國小學校檔案
    新莊國小學校檔案

    二、近人專著
    1.專書
    E. Patricia Tsurumi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縣: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七木田文彥,《健康教育教科「保健科」成立政策の形成》(学術出版会,2010年)
    日本學校保健會 編集,文部省 監修,《学校保健百年史》(東京都: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1973年)
    西村大志,《小学校で椅子に座ること―〈もの〉と〈身体〉からみる日本の近代化》(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05年03月)
    吳文星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臺北市:南天,2003年)
    吳新榮,《震瀛回憶錄》(臺北市:前衛,1989年)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撰,《吳新榮日記全集》(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07年)
    卓遵宏、歐素瑛整理訪問記錄,《國史館口述歷史叢書(14) 陳寶川先生訪談錄》(臺北縣:國史館,1999年)
    宜蘭縣政府,《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史館,1999年)
    宝月理恵,《近代日本における衛生の展開と受容》(東京都:東信堂,2010年)
    林惠玉編,《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市:宜縣文化,1996年)
    厚生省五十年史編集委員会 編集,《厚生省五十年史》(厚生問題研究会,1988年)
    姚浙生 撰稿,《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年)
    范燕秋,《宜蘭縣醫療衛生史》(宜蘭市:宜蘭縣政府,2004年)
    祝平一編,《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年)
    張文隆採訪,《臺灣人教師的【時代經驗】》(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年),頁85-86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市:遠流,2005年)
    野村一夫、北澤一利、田中聡、高岡裕之、柄本三代子,《健康ブームを読み解く》(東京都:青弓社,2003年),頁153-164
    鹿野政直,《健康観にみる近代 》(東京都:朝日新聞社,2001年)
    藤野豐,《強制された健康: 日本ファシズム下の生命と身体》(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年)

    2.學位論文
    呂明純,〈日本領台時期の衛生政策と公學校衛生教育〉,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沈佳姍,〈二十世紀前半葉臺灣漢人之清潔生活—以身體清潔為主〉,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周慧茹,〈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理科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林丁國,〈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1895-1937)〉,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范燕秋,〈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
    范燕秋,《日據前期台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95─192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陳文松,〈青年の争奪:1920年代植民地台湾における青年教化運動一文教局の設立を中心にして〉,東京大学総合文化研究科修士論文,2000年
    鄭國銘,〈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體育組織及其運作的歷史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3.單篇文書
    河野誠哉,〈明治期における学校施設の問題化と生徒の身体〉,《日本教育社会学会大会発表要旨集録》48(1996年10月),頁113-114
    許佩賢,〈日治時期的學校身體檢查〉,《臺灣學通訊》55(2011年7月10日),頁10-11
    許佩賢,〈戰爭時期臺灣健民運動的展開〉,收錄於《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臺北:遠流,2012年)
    三井登,〈1910年代の学齢児童のトラホームの状態と学校医の治療をめぐる問題〉,《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紀要》83(2001年),頁117-157
    三井登,〈養護訓導の制度化に関する試論〉,《帯広大谷短期大学紀要 》49(2012年3月)頁 51-62
    石岡学,〈1930年代における「教育的学校衛生」の登場と展開 : 「健康優良児表彰事業」との関連を中心に〉,《日本教育社会学会大会発表要旨集録 》56(2004年9月),頁74-75
    張淑卿,〈國家與兒童健康:1950-60年代臺灣國民學校的衛生教育〉,《國史館館刊》24(2010年),頁89-137
    張素玢,〈蟲蟲戰爭:海人草與臺灣的寄生蟲防治(1921-1945)〉收錄於《多元鑲嵌與創造轉: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臺北:遠流,2012年)
    鄭根埴,〈植民地支配、身体規律、「健康」〉,收錄於水野直樹編,《生活の中の植民地主義》(京都:人文書院,2004年),頁59-102
    野村良和,〈国民学校令期の学校衛生に関する研究--体錬科「衛生」の史的役割の検討を中心に〉,《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紀要》24(2001年3月),頁97-106。
    劉士永,〈「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1(2001年10月),頁41-88
    林玫君,〈健康、實學與教化-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登山活動的論述分析〉,《人文社會學報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5(2006年12月),頁69-91
    蔡錦堂,〈《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與《公學校用國民讀本》〉,收錄於吳文星,臺灣教育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 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市:南天書局,2003年),頁45-5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