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瀞儀 Huang, Ching-Yi |
---|---|
論文名稱: |
黃瀞儀大提琴學位音樂會音樂會解說報告暨規劃理念 A Program Notes and Program Designing of Huang, Ching-Yi Cello Written Report Recital |
指導教授: |
歐陽伶宜
Ou Yang, Ling-Yi |
口試委員: |
歐陽伶宜
Ou Yang, Ling-Yi 詹書婷 Jan, Shu-Ting 路耀祖 Lu, Yao-tsu |
口試日期: | 2024/06/05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Music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Music Teaching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畢業學年度: | 11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 |
中文關鍵詞: | 貝多芬 、布拉姆斯 、蕭士塔高維契 、大提琴 、奏鳴曲 |
研究方法: | 主題分析 、 敘事分析 、 內容分析法 |
論文種類: |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
相關次數: | 點閱:1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場音樂會的規劃理念,源自於筆者對奏鳴曲的鍾愛,奏鳴曲是器樂曲中的重要體裁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發展脈絡,從巴洛克時期到20世紀,奏鳴曲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風格和流派。不同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風格和創作理念上都有所不同,例如: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注重對位技巧的運用;古典主義時期的奏鳴曲注重形式的嚴謹和完整;浪漫主義時期的奏鳴曲注重情感的表達;20世紀的奏鳴曲又展現截然不同的風景,除了曲式仍有古典時期奏鳴曲的影子,其寫作手法,例如節奏和調性的運用、樂句的處理都與傳統的奏鳴曲不一樣。因此,筆者認為,探索奏鳴曲的歷史發展,不僅可以欣賞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奏鳴曲作品,還可以了解奏鳴曲的發展演變過程,以及不同作曲家對奏鳴曲的創作理念和技巧;其次,在演奏表現上,奏鳴曲也是最能展現彼此合作默契的樂曲形式,器樂奏鳴曲通常由兩件或兩件以上的樂器合奏而成,各個樂器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交織,共同完成音樂的表達,因此,演奏奏鳴曲不僅需要精湛的演奏技巧,還需要演奏者之間深入的溝通和默契的配合。
【中文書目】
目黑 淳。《作曲家別名曲解說 貝多芬》 台北市:美樂,民88。
克勞德·帕利斯卡。《西方音樂史》。北京市: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年。
蔡汝紘。《經典 100:貝多芬》。新北市:高談文化,2019 年。
林勝儀。《貝多芬》。臺北 : 美樂出版社 , 1992年。
蘇利文。《貝多芬的心靈世界》。臺北 : 雅歌 , 1993年。
羅曼.羅蘭。《永不屈服的靈魂》。臺北 : 遠流出版社 , 1989年
Holmes,Paul著. 王婉容譯.偉大作曲家:布拉姆斯. 台北市:智庫文化,1995.
李哲洋。名曲解說全集(十六)。台北:大陸書店,民81年。
李近朱。布拉姆斯:德奧古典主義的晚鐘。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90年。李明濱。《俄羅斯文化史》。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
周雪舫。《俄羅斯史─謎樣的國度》。台北:三民書局,2005。
邵義強。《浪漫派樂曲分析》。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
邵義強。《現代樂派樂曲分析》。台北:錦秀出版社,2000。
姚海。《俄羅斯文化之路》。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
胡金山。《音樂大師○12 普羅高菲夫、艾爾加、巴爾扥克、拉赫曼尼諾夫、蕭士塔
高維契》。巨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86年6月。
曹廷清‧楊成竹。《蘇聯簡史》。台北:五南圖書,1993。
許麗雯。《你不可不知道的音樂大師及其名作III》。台北市:高談文化,2004。
趙威。《俄羅斯史綱要》。台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84年3月。
艾瑞克‧羅斯伯利(Eric Roseberry)。《偉大作曲家群像─蕭士塔高維契》,楊敦惠譯。台北:智庫文化,1996。
瑪格莉特‧康貝爾(Margare Campbell)。《不朽的大提琴家》,張世祥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
音樂之友社編。《蕭士塔高維契》,林勝儀譯。台北:美樂出版社,2000。
【外文書目】
Cowling, Elizabet. The Cello .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5.
Swafford, Jan. Johannes Brahms:A Biography. New York:Vintage Books,1997.
Brown, Malcolm Hamrick. A Shostakovich casebook.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
Fay, Laurel E. Shostakovich:a li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Fay, Laurel E. Shostakovich and his worl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Ho, Allan Benedict. and Feofanov, Dmitry. Shostakovich reconsidered. Toccata Press, 1998.
Moshevich, Sofia. Dmitri Shostakovich, pianist.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Morton, Brian. Shostakovich: His Life and Music. Haus, 2006.
Norris, Christopher . Shostakovich: the man and his music. Lawrence and Wishart, 1982.
Volkov, Solomon . Testimony: the memoirs of Dmitri Shostakovich. Limelight Editions, 2004
Wilson, Elizabeth. Shostakovich: a life remembered. Faber and Faber, 2006.
【中文論文】
李韋翰,《布拉姆斯音樂中的語義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 2001。
賴珺筑。〈貝多芬《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5之2》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東海大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11。
陳育志。〈蕭士塔高維契兩首鋼琴三重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解說音樂會報告,92年。
江采諭。〈蕭斯塔可維奇《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之演奏詮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解說音樂會報告,96年。
【外文論文】
Crawford, Judith Lee. “Beethoven’s five cello sonatas” Master’s Theses,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 1996.
Wilson, Miranda Clare. Shostakovich’s Cello Sonata:Its Genesis Related to Socialist Realism. DMA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005.
【網路期刊資料】
海頓音樂音樂雜誌。《現代作曲大師-蕭士塔高維契的追憶(上)(下)》(第20期),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