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方宇蓓
論文名稱: 中國古代文論中「味」之審美義涵探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審美詩味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擬以先秦至隋唐的文學理論家為綱,為文探討「味」論義涵的轉變與傳承,以一窺其
    審美意識的漸趨成熟與發展。藉著探究中國古代,以味覺口感所得到的滿足來作為對於美
    的事物進行之譬況,到以「味」來對詩文進行以審美為中心的品評,來明晰「味」的概念
    生發的源頭與「味」深化提高至美學的領域的過程。在這期間,「味」打破了以味覺的出
    發點作為審美基調的侷限,跨越了生理感官的滿足與倫理道德的藩籬,而成為一種審美語
    言。撰寫本文,即在於期望透過析「味」與辨「味」的功夫,呈現當代以「味」為評論主
    體之詩文審美特質。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 第三節 研究困難………………………………………………………… 2. 第四節 研究意義…………………………………………………………… 4 第二章 先秦兩漢-「味」的審美萌芽時期…………………… 5 第一節 儒 家…………………………………………………………… 5 一、孔 子……………………………………………………………………5 (一) 飲饌的審美原則……………………………………………… 6 (二) 「美」與「善」相結合的味覺審美愉悅……………………… 6 二、孟 子………………………………………………………………… 7 (一)好「味」的天性觀…………………………………………… …7 (二)道德精神-「理義」與味覺愉悅的明確聯繫……………… …8 三、荀 子……………………………………………………………………9 (一) 味覺審美活動受「心」所主宰且為一天賦本能……………… 10 (二) 審美主體的心態引領著審美感受……………………………… 11 (三) 「美」與味覺口感的直接聯繫………………………………… 11 四、<樂記>-注重審美客體本質的審美理想………………………… 13 第二節 道 家………………………………………………………… 14 一、老 子………………………………………………………………… 14 (一)道的特性………………………………………………………… 15 (二)重要的審美標準之一「味」…………………………………… 16 二、莊 子………………………………………………………………… 17 (一)道的特性與體道之法………………………………………… 18 (二)引「味」為喻的審美主張……………………………………… 20 1.美醜是審美主體的主觀見解………………………………… 20 2.任性自然的審美觀照……………………………… …… 20 第三節 墨 家…………………………………………………………… 21 一、「先質而後文」的審美心態……………………………………………22 二、確立了「美」的非功利性質……………………………………… 23 第四節 雜 家…………………………………………………………… 24 一、《呂氏春秋》………………………………………………………… 24 (一)審美愉悅的獲得,除了審美客體,亦取決於審美主體的心境24 (二)肯定審美主體的差異性…………………………………………25 (三)肯定美感的多樣性………………………………………………26 (四)重視審美活動的養生要求………………………………………26 二、《淮南子》…………………………………………………………… 27 (一)強調超越生理感官的美感…………………………………… 29 (二)肯定美的多樣性……………………………………………… 29 (三)強調藝術「居一而統眾」的整體美………………………… 30 第五節 王充《論衡》………………………………………………………30 一、強調「整體考量」的審美標準…………………………………… 31 二、肯定美的獨創性與多樣性…………………………………………… 32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味」的審美自覺時期………………… 34 第一節 劉劭《人物志》……………………………………………………35 一、推崇平淡無味的「中和」之質……………………………………… 36 二、崇尚質樸自然的情趣、意味……………………… ……………… … 37 第二節 阮籍<樂論>………………………………………………………38 一、以「和」為音樂審美的準則……………………………………………38 二、以「平淡無味」為雅樂的特質……………………………………… 39 第三節 嵇康<聲無哀樂論>…………………………………………… 40 一、強調審美主體個別性的差異……………………………………… 40 二、承認審美客體的客觀存在…………………………………… ………41 三、以「和」為音樂審美的最高境界…………………………………… 41 第四節 王弼………………………………………………………………… 43 一、援引「味」以喻「道」……………………………………………… 43 二、超越具體形象的精神美-「至味」………………………………… 44 第五節 陸機<文賦>…………………………………………………… 45 一、文質並重的文學主張…………………………………………………… 45 二、對於文章「艷」的形式美的要求…………………………………… 46 第六節 葛洪《抱朴子》………………………………………………… 47 一、認同美的多樣性……………………………………………………… 47 二、強調多樣統一的和諧之美……………………………………………… 47 三、對審美主體的差異性的認知……………………………………… 48 四、後天的雕琢,方能顯現事物的美或增益其美……………………… 48 第七節 宗炳<畫山水序>……………………………………………… 49 一、「味」象即體道………………………………………………………… 49 二、應會感神與山水冥合為一……………………………………………… 51 第八節《世說新語》……………………………………………… ……… 51 一、對於個人才情、風采的品味、欣賞-追「味」餘言………………… 52 二、指個人清雋、朗秀的氣度-風「味」轉墜………………………… 52 三、指玄遠的意味-希心理「味」……………………………………… 54 第九節 鍾嶸《詩品》…………………………………………………… 55 一、情思哀怨動人………………………………………………………… 57 二、骨氣奇高與詞采華茂……………………………………………… … 59 三、具備「自然英旨」之美……………………………………… …… 59 第十節 劉勰《文心雕龍》……………………………………………… 61 一、以「義味」、「精味」等指稱文章富含「情味」的審美內容………… 62 二、以「味」來指稱詩人內心受到外在景物所引發的「興味」………… 64 三、以「滋味」來指稱文章的音韻之美…………………………………… 64 四、以「餘味」來指稱文章所帶給人含蓄不盡的美感…………………… 66 五、以「味」來指稱以詩歌為審美對象的審美活動……………………… 68 第十一節 蕭繹-深解文學的審美特徵……………………… ……… 70 第十二節 顏之推…………………………………………………… …… 71 一、以內容為主,形式為輔的文學主張…………………………………… 72 二、以清麗自然,意境獨創為文章之有「滋味」者…………………… 73 第四章 唐朝-「味」的審美深化時期…………………………… 75 第一節 皎然《詩式》…………………………………………………… 75 一、 不用典故,直書胸臆……………………………………………… 76 二、 復古通變………………………………………………………… 77 三、 意在言外………………………………………………………… 78 四、 文質兼重………………………………………………………… 79 五、 主張「詩家中道」的美感………………………………………… 80 第二節 司空圖………………………………………………………… 81 一、 創作方面………………………………………………………… 83 (一) 思與境偕…………………………………………………… 84 1.萬取一收,離形得似…………………………………… 84 2.淘洗煉意………………………………………………… 85 (二)遣詞委婉……………………………………………… …… 86 二、 鑑賞方面…………………………………………………………… 86 (一) 運用形象思維……………………………………………… 86 (二) 反虛入渾…………………………………………………… 87 第五章 結 論…………………………………………………………… 89 主要參考文獻…………………………………………………………… 92

    主要參考文獻(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專書
    《先秦審美觀念研究》,王英志,江蘇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
    《古典美學傳統與詩論》,王英志,齊魯書社,1981年出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王運熙 顧易生主編,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3月二版一刷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王運熙 楊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
    《論衡》,漢 王充撰,清 惠棟批校,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8年出版。
    《人間詞話新注》,王國維著 滕咸惠校注,里仁書局,1987年8月出版。
    《文學理論方法研究》,王元春 錢中文主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王金凌,華正書局,1988年4月出版。
    《藝術自然與人文》,文潔華,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9月初版。
    《憂鬱是中國人之宗教》,史作檉,書鄉文化公司,1993年10月出版。
    《形上美學要義》,史作檉,書鄉文化公司,1993年10月出版。
    《藝術的本質》,史作檉,書鄉文化公司,1993年10月出版。
    《司空表聖研究》,江國貞,文津出版社,1985年7月再版。
    《四書章句集註》,朱熹,鵝湖出版社,1986年11月三版。
    《中國哲學問題史》,宇同,彙文堂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才性與玄理》,牟宗三,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10月出版。
    《中國古代文論精粹談》,牟世金等著,齊魯書社,1992年出版。
    《華夏美學》,李澤厚,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9年4月初版。
    《美的歷程》,李澤厚,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初版二刷。
    《美學.哲思.人》,李澤厚,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12月初版。
    《美學論集》,李澤厚,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初版。
    《先秦美學史(上)》,李澤厚 劉綱紀,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7月初版。
    《先秦美學史(下)》,李澤厚 劉綱紀,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7月初版。
    《兩漢美學史》,李澤厚 劉綱紀,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7月初版。
    《中國美學史‧卷二》,李澤厚 劉綱紀,谷風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六朝美學史》,吳功正,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年4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文學美學》,吳功正,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
    《古典文論與審美鑑賞》,吳調公,齊魯書社,1985年12月初版。
    《六朝美學點描》,李銘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一刷。
    《世說新語》,李自修譯注,地球出版社,1994年9月修訂版。
    《新譯顏氏家訓》,李振興 黃沛榮 賴明德,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8月初版。
    《阮籍》,辛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6月初版。
    《呂氏春秋》,呂不韋撰 陸游評,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87出版。
    《文心雕龍的美學》,金民那,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美從何處尋》,宗白華,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中國文論精華》,孟藍天 趙國存 張祖彬編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晉書》,房玄齡等撰,藝文印書館二十五史本,1955年4月出版。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1月第十次印刷。
    《中國人性論史》,徐復觀,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初版。
    《中國思想史論集》,徐復觀,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2月八版。
    《古代文論百家》,殷杰 賴力行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第1次印刷。
    《世說新語校箋》,徐震堮,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9月再版。
    《中國哲學史(一)》,勞思光,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增訂六版。
    .《中國詩歌史》,張松如主編,麗文文化,1994年初版。
    《稽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張蕙慧,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4月一刷。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敏澤,齊魯書社,1989年8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敏澤,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皎然詩式研究》,許清雲,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
    《文心雕龍注》,范文瀾,開明書店,1958年4月初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張少康 劉三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
    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下)》,張少康 劉三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
    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黃保真 成復旺 蔡鍾翔,洪葉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1993年12月初版一刷。
    《中國文學理論史-隋唐五代宋元時期》,黃保真 成復旺 蔡鍾翔,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1998年8月初版二刷。
    《中國詩學-鑑賞篇》,黃永武,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5月一版十刷。
    《中國佛教與美學》,曾祖蔭,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曾祖蔭,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4月初版。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童慶炳,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4年8月初版
    《唐代詩學》,喬惟德 尚永亮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道家思想-老莊大義》,程兆熊,明文書局,1985年出版。
    《莊子讀本》,黃錦洪,三民書局,1974年4月出版。
    《魏晉南北朝文論選》,郁沅 張明高編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人類重要文學命題》,郎偉 趙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荀子集解》,楊家駱主編,世界書局,1987年3月十一版。
    《魏晉玄學探微》,趙書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魏晉風度》,寧稼雨,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文心雕龍》,劉勰著,上海商務書局,1947年三版。
    《文心雕龍注釋》,劉勰著 周振甫注,里仁書局,1884年5月出版。
    《文學鑑賞論》,劉衍文 劉永翔,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一刷。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華正書局,1987年7月出版。
    《淮南鴻烈集解》,劉安撰 劉文典集解,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出版。
    《諸子集成》,劉寶南等著,上海書店,1986年出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8月出版。
    《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葉太平,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
    《王弼集校釋》,樓宇烈校釋,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萬繩楠,雲龍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審美心理論述》,滕守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魏晉玄學與六朝文學》,陳順智,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1版。
    《人物志今註今譯》,劉劭著 陳喬楚註譯,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初
    版。
    《唐代美學思潮》,霍然,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初版一刷。
    《談藝錄》,錢鍾書,龍門書店,1965年8月初版。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賴力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呂氏春秋校譯》,陳奇猷校譯,華正書局,1985年8月出版。
    《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陳望衡,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第1次印
    刷。
    《中國音樂美學史》,蔡仲德,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蔡忠道,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6月一刷。
    《詩品》,鍾嶸,臺灣商務書局,1968年5月初版。
    《詩品》,鍾嶸著 徐達譯注,地球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學海出版社,1990年2月再版。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鄧小軍,文津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
    《南齊書》,蕭子顯撰,藝文印書館二十五史本,1955年4月出版。
    《歷朝詩話析探》,龔顯宗,復文圖書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
    《飲食男女生活美學》,龔鵬程,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一刷。
    二、論文
    (一)學位論文
    《先秦兩漢樂教思想研究》,李美燕,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六朝美學中的形神思想研究》,呂昇陽,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禮記人文美學研究》,林素玟,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林麗真,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
    《漢末人倫鑑識之總理则-劉卲人物志研究》,江建俊,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12
    月初版。
    《中國傳統美學體系探源(修訂本)》,曹利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1月第二版第
    二次印刷。
    《漢晉人物品鑑研究》,張蓓蓓,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中國美學精神》,潘知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嵇康聲無哀樂論之音樂美學研究》,鄭明慧,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
    《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羅嵐君,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二)期刊論文
    <魏晉清談中的一場美學論戰>,王曉毅,歷史月刊,1999年7月。
    <顏之推其人及文學觀試探-兼與瘐信比較>,王立,漢中師院學報,1989年2月。
    <張衡兩京賦析論>,余崇生,孔孟月刊第三十二卷第十二期,1994年8月。
    <《人物志》其人、其書之探究>,李幸錦,鵝湖月刊第24卷第3期總號第279,1998年8月

    <論鍾嶸的詩歌批評標準-兼論「滋味說」>,李艇,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4月。
    <煥然精粹的美麗與哀愁-魏晉時期的審美自覺>,何畫瑰,國文天地10卷7期,1994年12
    月。
    <魏晉文論的特質>,呂武志,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9月第222期。
    <「象外之象」的現代闡釋>,林繼中,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3月。
    <試析司空圖的詩歌理論>,段海容,新疆大學學報,1998年第26卷第2期。.
    <魏晉人物品鑑的一個新尺度:隱逸-以《世說新語》<棲逸>篇為例>,許尤娜,鵝湖
    月刊第24卷第3期總號280,1998年10月。
    <魏晉的人生哲學>,程林輝,孔孟月刊第三十二卷第十二期,1994年8月。
    <自由及其限制-魏晉玄學與人的自由>,楊國榮,中國文化月刊第177期,1994年7月。
    <論《世說新語》對個體人格的審美>,熊國華,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89年4月。
    <藝術形象思維略論>,劉求長,新疆大學學報第28卷第1期,2000年3月。
    <古代文論的學科特點、研究思路與歷史分期>,賴力行,中國文學研究總第60期2001年
    第1期。
    <意境的鑑賞>,陳品卿,國文學報第23期,1994年6月。
    <玄學中的音樂思想>,戴璉璋,中國文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年3月。
    <「無待」的美學地位>,謝仲明,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一輯,1991年10月。
    <文學語言審美功能的語義學闡釋>,羅昕如,中國文學研究總第39期,1995年第4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