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椀莉
論文名稱: 以繪畫與攝影表徵輔助幼兒口語敘事表現之研究
A Study on Children's Oral Narration Assisted with Drawing and Phot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指導教授: 周遵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繪畫表徵攝影表徵口語敘事故事結構
英文關鍵詞: drawing representation, pho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ral narration, story structur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3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瞭解運用繪畫與攝影表徵作為輔助工具,對幼兒口語敘事表現的影響。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幼兒園六名5至6歲學齡前幼兒,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方式蒐集六名幼兒的口語敘事語料,訪談時幼兒透過繪畫及數位照片分享角落活動後的表現,事後依據Marjanovic-Umek等人及Fitzhugh的故事結構發展層次,分析比較幼兒的口語敘事表現之情形。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繪畫表徵與攝影表徵對幼兒的口語敘事表現具正向影響。
    (二)口語敘事表現能豐富幼兒的表徵圖像。
    (三)表徵方式的興趣會影響幼兒的口語敘事表現。
    (四)表徵圖像能提升幼兒邏輯思考力。
    本研究為初探性研究,希望作為實務工作者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oral narr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through drawing and phot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The participants are six pre-school children between 5-6 years old in Taipei City. This study design is conducted via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collects six young children oral narr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s. During the interview, young children could share their performance through drawings and digital photos in the learning corner activity. Then, based on development levels of story structure introduced by Marjanovic-Umek et al. and Fitzhugh,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story content through oral narration of young children.
    Four observations are conclud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a) Both drawing and phot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young children’s oral narration. (b) Young children’s representative draws and photos could be enriched through the oral narration. (c) Oral narration of young children has correlations with his/her interest of representations. (d)Representative draws and photos could strengthen young children’s logical thinking. This study is a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both practical execu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children education field.

    目 錄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表目錄...........................iv 圖目錄...........................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幼兒口語敘事的意涵..........11 第二節 繪畫表徵與幼兒口語敘事表現...26 第三節 攝影表徵與幼兒口語敘事表現...33 第四節 文獻小結...................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43 第二節 研究程序...................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48 第四節 語料分析...................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9 第一節 幼兒口語敘事表現分析.........59 第二節 繪畫表徵與幼兒的口語敘事表現..75 第三節 攝影表徵與幼兒的口語敘事表現..82 第四節 繪畫與攝影表徵對幼兒口語敘事表現之異同..8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96 第三節 研究省思...................98 參考文獻.........................100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106 附錄二 故事結構發展層次對照表......10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茂才(譯)(1992)。攝影術(原作者:Robert B. Rhode)。臺北市:藝術。
    白詩瑜(2011)。分享與開啟:數位相機與生命意義之敘說的兩個案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昭瑩(2004)。主題課程下幼兒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秀珍(2006)。攝影教學對兒童圖像藝術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芸蓁(2012)。三和五歲兒童看圖說故事的口語敘事能力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宋汝濬(1983)。攝影學。臺北市:藝術圖書。
    吳武烈(譯)(2003)。兒童繪畫治療-繪畫:兒童的心靈之窗。臺北市:五南。
    呂依蓁(2009)。角落情境下幼兒繪畫表徵能力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雨云(譯)(1997)。藝術的故事(原作者:E. H. Gombrich)。臺北市:聯經。
    林文寶(2000)。敘述、敘事與故事。兒童文學學刊,3,20-63。
    林麗卿(2000)。敘事體在學前幼兒發展中之功能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13,149-186。
    林東生(2006)。喀嚓!決定的瞬間:美感體驗從小開始。臺北市:商周。
    林怡君(2013)。班級中師生互動之探究-以幼兒知覺班級兩位老師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范瓊方(1996a)。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家庭繪畫動力的探討(再版)。臺北市:心理。
    范瓊方(1996b)。藝術治療:家庭動力繪畫概論。臺北市:五南。
    侯明秀(2003)。無字圖畫書的圖像表現力及其敘事藝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洪蘭(2006)。攝影教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載於林東生(主編),喀嚓!決定的瞬間:美感體驗從小開始(4-5頁)。臺北市:商周。
    徐國興(1990)。攝影大詞典。北京:中國旅遊。
    翁靜雪(2000)。傾聽!孩子畫裡有聲音。臺北市:健行文化。
    陸雅青(2005)。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臺北市:心理。
    郭宗德(2009)。視覺文化教學融入國小高年級攝影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陳春鳳(2011)。幼兒情緒與繪畫表現之探究:情緒繪本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莊靈(1976)。攝影藝術散論。臺北市:遠景。
    章光和(2005)。攝影不是藝術。臺北市:田園城市。
    許孟勤(2005)。幼教機構品質與幼兒對學校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明莉(2007)。三、四、五歲台灣幼兒生活經驗敘事結構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若雯(2001)。兒童敘事結構及評價方法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張鑑如、章菁(2002)。幼兒敘述能力之發展:多年期研究。九十一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嘉義:嘉義大學。
    張耿彬(2006)。從幼兒繪畫內容探討幼兒認知、環境因素與幼兒繪畫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世倫(譯)(2007)。另一種影像敘事(原作者:John Berger & Jean Mohr)。臺北市:城邦。
    張惠珊(2010)。單元、主題與角落教學取向下幼兒敘事能力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祺然(2011)。兒童攝影教學之研究--以新竹縣東海國小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翰荻(譯)(1997)。論攝影。臺北:唐山。
    黃佳蓉(2002)。兒童敘事評論能力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黃秀文、沈添鉦(2003)。不同年齡及不同語文程度學童的敘事表現之研究。嘉義大學學報,75,57-81。
    楊佩真(2005)。尋訪童語的祕密花園-幼兒同儕私下言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淑瑜(2008)。新住民幼兒與一般幼兒敘事結構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可華(2008)。三至五歲幼兒看圖敘事指稱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鄧蔭萍(2000)。談如何合宜而有效低在幼兒園所之教室內使用電腦。幼教資訊,112,58-62。
    蔡敏玲(2001)。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臺北市 : 桂冠。
    蔣旻勳(2003)。攝影影像在視覺藝術中的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大學,屏東市。
    錡寶香(2001)。國小低閱讀成就學生的口語述說能力:語言層面的分析。特殊教育學報,15,129-175。
    錡寶香(2003)。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與一般閱讀能力學童的敘事能力:篇章凝聚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63-84。
    錡寶香(2004)。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與一般學童的敘事能力:故事結構之分
    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247-269。
    錡寶香(2009)。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臺北市:心理。
    蕭莉雯(2009)。資優兒童口語敘事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閔莉(2011)。從幼兒的相片看幼兒園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韓子善(1997)。攝影-神奇的眼睛。河北:河北教育。
    顏肇基(2009)。童「畫」與童「話」:幼兒繪畫活動中圖像和語言交相建構現象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佑芳(2012)。幼兒繪畫發展及繪畫內容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二、英文文獻
    Aschermann, E., Dannenberg, U., & Schulz, A. (1998). Photographs as retrieval cues for children.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12, 55-66.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bridge, Mass. :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Blagojevic, B. & Thomes, K. (2008). Young photographers: Can 4-year-olds use a digital camera as a tool for learning? An investigation in progress . . . Young Children, 60 (5), 66-72.
    Cappello, M.(2005). Photo Interviews: Eliciting data through conversations with children. Field Methods, 17(2), 170-182.
    Deregowski, J. B. (1977). Pictures, symbols and frames of reference. In G.Butterworth (Ed.), The child’s representation of the world (ch. 15,pp.219-236). New York: Plenum Press.
    Engel, S.(1995). The Stories Children Tell.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Einarsdottir, J. (2005). Playschool in pictures: Children’s photographs as a research method,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5 (6), 523–541.
    Fitzhugh, A. E.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skills in preschool narrative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San Diego,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Hughes, D., McGillivray, L., & Schmidek, M. (1997). Guide to narrative language: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Eau Claire, WI:Thinking Publications.
    Losh, M. & Capps, L. (2003). Narrative ability in high-function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or Asperger syndrom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182 Disorders, 33 (3), 239-251.
    Marjanovic-Umek, L., Kranjc, S., & Fekonja, U. (2002). Developmental levels of the child's storytell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12th, Lefkosia, Cyprus, August 28-31, 2002).
    McCabe, A., & Bliss, S. L. (2003). Patterns of narrative discourse:A multicultural, life span approach. Boston, MA: Pearson Allyn & Bacon.
    Moss, G. (2001). Seeing with the Camera: Analyzing children’s photographs of literacy in the hom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24(3), 279-292.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Paul, R., & Smith, R.L. (1993). Narrative skills in 4-year-olds with normal, impaired, and late-developing language. Journal of Speech Hearing Research, 36, 592-598.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Sage.
    Vygotsky, L. S.(1978). Mind in Socie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