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凃仲遠
Tu, Chung-Yuan
論文名稱: 高中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High School P.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ainan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5
中文關鍵詞: 體育教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英文關鍵詞: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9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瞭解個案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情形,與個案學校體育教師的參與情形,進而探討評鑑計畫對體育教師的影響及所遭遇的問題,並藉由訪談結果了解教師對未來因應策略的看法。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以台南市某高中為研究個案,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體育教師5位、評鑑推動小組成員5位,共10名教師為訪談對象,以「高中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訪談大綱」為主要研究工具,並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整理。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 個案學校以申請高中優質化、均質化等補助款為主要目的,因此行政單位態度積極,在實際執行上卻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教師多半被動參與並且消極應付。
    二、 個案學校教師普遍贊同以形成性評量的評鑑目的,但對於目前個案學校所實施之評鑑層面、評鑑指標與評鑑方式…等,並未與行政單位達成共識。
    三、 個案學校參與教師人數逐年增加,主要以兼任行政教師、代理教師以及重複參與的教師居多;體育教師參與評鑑比例甚高,雖然完成度低落,但多半肯定持續辦理評鑑計畫的正面效應。
    四、 個案學校體育教師未能藉由評鑑的實施建立完善的評鑑機制,但增加了專業對話與教學分享的機會,初步建立個人教學檔案,並且重新省思體育評鑑的概念。
    五、 個案學校體育教師對目前的教學檔案製作、評鑑指標以及評鑑次數和期程上有執行上的困難,並且缺乏他校體育科實施案例參考,質疑評鑑人員的專業性。
    六、 個案學校缺乏全校共同時間辦理研習,導致教師對評鑑的認知不足,因而造成評鑑工作逐漸流於形式,在缺乏法源依據的情形下,難以拓展評鑑的新成員。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論結合訪談結果,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個案學校、體育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未來願景與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high schools in Tainan participating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volv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se schools by interviews focusing on their attitudes for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influence and problems. This study used case study research, focusing on a high school in Tainan City. A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and five P.E. teachers, along with five memb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who were responsible for promoting the evaluation project, were interviewed. The “High School Sports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rview outline” was employed as the main research tool.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was done.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case high school participated in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the primary purpose of further application for high-quality project, homogenization project, and other subsidies. Therefore,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was zealous but lacked proper promoting practice and most of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coped with this project passively.
    2.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complied with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but reached little common consensus with administrative units on the respects, indicators, and methods of evaluation.
    3.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in case school, mainly teachers with administrative tasks, surrogate teachers, and teachers who had joined in the beginning,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mong them, there were a high percenta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this evaluation project, somehow, with low degree of completion of the evaluation. Most of them still he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next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4. The P.E. teachers in this research failed to establish a sound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but the project helped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sharing teaching retrospectives and helped teachers establish initial teaching portfolio, and brought 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5. The participating P.E. teachers in case school thought current portfolio compil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set schedule of evaluation process difficult to follow. Besides, lack of reference and similar ca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bject from other schools resulted in doubts over the expertise of the evaluators.
    6. The case school had difficulties to set a timetable for all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sessions of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not sufficient. It led to simplified and abridged evaluation procedure. Without firm legal basis, itt was also difficult to recruit new members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Finally, based on interviews and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the cas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rovided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涵…………………………… 7   第二節 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沿革與實施概況………… 23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相關研究…………………… 35 第参章 研究方法……………………………………………….. 46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3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55   第四節 研究信效度………………………………………… 5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個案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情形… 63 第二節 個案學校體育教師對評鑑的參與情形…………… 93 第三節 個案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體育教師的影響………………………………………………….. 107 第四節 個案學校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時 所遭遇的問題及未來因應策略…………………… 120 第五節 研究者省思………………………………………… 14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50 參考文獻…………………………………………………………… 156   一、中文部分………………………………………………… 156   二、英文部分………………………………………………… 162 附錄………………………………………………………………… 165   附錄一 高中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       訪談大綱…………………………………………… 165   附錄二 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輔導教師設置試       辦方案……………………………………………… 167   附錄三 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 170   附錄四 台北縣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方案以試辦學       校「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評鑑工作試辦計畫… 171   附錄五 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176   附錄六 個案學校99學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181   附錄七 個案學校99學年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       會議紀錄-1………………………………………… 185   附錄八 個案學校99學年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       會議紀錄-2………………………………………… 187   附錄九 個案學校99學年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       會議紀錄-3………………………………………… 188   附錄十 個案學校99學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具綜合報告       表…………………………………………………… 189   附錄十一 個案學校99學年教師教學檔案評量表……….. 190   附錄十二 個案學校校務會議會議紀錄…………………… 193 表 次   表2-1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各級學校參與情形………… 35   表2-2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相關研究………………… 36   表3-1 大台南地區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一覽表…… 47   表3-2 個案學校參與評鑑之教師人數分析資料表…… 49   表3-3 受訪教師個人基本資料表……………………… 52   表3-4 文件類別、文件名稱與編碼對照表…………… 57 圖 次   圖1 研究流程圖……………………………………… 55

    一、中文部分
    王毓秀(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之研究 ─ 以花蓮縣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甘允良(2004)。談體育教師評鑑。學校體育雙月刊,14(4),82-88。
    白雅端(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教育人員之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以台南
      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江惠真(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學校革新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
      合作行動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
      級分析法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吳清山、張素貞(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
      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77-192)。台北市:學富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9,102-103。
    吳政達(2002)。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政策實施之可行性評估。國科會研究計劃
      成果報告(頁18)。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奉儒(2006)。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機制規劃之芻議:英國經驗與啟示。教育研
      究與發展期刊,2(3),193-216。
    林清江(1972)。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台南市。
    林松柏(2004)。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玉蓮(2010)。花蓮縣國民中學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邱秀玲(2007)。高職商業類科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洪嘉文(1996)。體育教師工作滿意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0(2),25-33。
    洪文芬(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洪劭品(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中明(2008)。個案學校改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洪麗萍(2010)。台中縣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台北市:學富。
    徐美惠、高薰芳(1996)。重視教師評鑑落實「教評會」功能。台灣教育,554,
      11-19。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評鑑(頁247-272)。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植珊(1979)。教育評鑑。台北市:教育部。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張德銳(1996)。國小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教育研究,4(5),89-99。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艷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德銳(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3,
      5-8。
    張德銳、李俊達、高紅瑛(2003)。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第一年試辦
      實施成效評鑑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4,41-61
    張德銳(2004)。中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系統。台北市:五南。
    張新仁(2004)。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
      術研討會,台北市。
    張淑芬(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運作與影響之研究-以歡樂國小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台北
      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普通高中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臺北市:作者。
    許義雄(1994)。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政策與思想篇。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報,10,
      417-441。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未出版博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曾麗卿(2010)。台中縣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程瑞福(2002)。國民中學體育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馮莉雅(2003)。三種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方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報,16(1),201-228。
    黃炳煌(1977)。教育評鑑概念的分析及其發展。載於龔寶善(主編),昨日今日
      明日的教育(頁686)。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店。
    黃裕城(1983)。國民小學教師成績考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台北市。
    黃坤錦(1991)。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
      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坤錦(1995)。從教師專業論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 
      (頁229-246)。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德祥(2000)。建立教師評鑑及教學視導體制,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建立學生
      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頁89-98)。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黃漢昌(2001)。教學評鑑與教師分級制度。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進步與學
      校革新。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18-32。
    黃嘉雄(2006)。後設評鑑之觀念與標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設評鑑研討會,
      新北市。
    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417-443)。台
      北市:師大書苑。
    楊百世(2000)。中小學教師專業評鑑的原理與實務。公教資訊,4(2),15-26。
    楊國賜(2007)。建立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台灣教育,648,37-45。
    楊憲勇(2008)。台北縣國民中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松英(2005)。台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實施教學評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劉宏裕、葉怡矜、楊宗文、洪毓美、石明宗(譯)(2007)。運動研究方法。台北
      市:華都。(Chris Gratton, & Ian Jones, 2002)
    葉憲清(1994)。體育教學評鑑。國民體育季刊,23(3),129-140。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潘慧玲(2003)。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
      觀念與應用﹙頁1-34﹚。台北市:高等教育。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
      民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文景。
    簡紅珠(1997)。教學評鑑的內容與實施。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頁
      173-189)。台北市:五南。
    顏國樑(2003a)。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顏國樑(2003b)。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
      28,259-286。
    魏君仲(2009)。台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
    16(1)。2010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ied.edu.hk/edchange/
    resource/education4_2.htm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二、英文部分
    Advisory Conciliation and Arbitration Service (1986). Teachers dispute ACAS independent panel: Report of the appraisal and training working group. London: ACAS CAI.
    Burden, P. R. (1981) .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idwester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Des Moines, IA, Nov.20,1981) .
    Burke., P. J. Christenasen., J. C. Fessler., R. McDonnell., J. H. & Price., J. R. (1987).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Mode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port. Washington, DC: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NO. ED289 864).
    Bridges, E. (1986). Managing the incompetent teacher. Eugene, Oreg: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Benveniste, G.(1987). Professional 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s
    Bass.
    Carr-Saunder, A. M. (1933). The profession oxford. Gloucestershire: Clarendon p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1983). The White Paper: Teaching quality .
    London : HMSO.
    Darling-Hammond, L. & Pease, S. R. (1983).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3(3), 285-325.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1985). White Paper : Better School. London:
    HMS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1991). School Teacher Appraisal Circuiar.   London: HMSO.
    Duke, D. L. (1990). 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
    Ship, 47(8), 71-76.
    Ellis, N. E. (1984). 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ieans, LA, Apr. 23-27, 1984).
    Greene, J. E. (1971) . School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Radnor, Pennsylvania:
    Chilton Book company.
    Gronrad, D, & Wilson, B. (1985). Quality assurance development in the UK. Quality Assurance, 8(6), 14-17.
    Hopkins, D., Ainscow, M., & West, M. (1994). School improvement in an era of
    change. London: Cassell.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an, &
    Darling Hammond, L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158-174). Newbury Park, CA:
    Sage.
    Jarvis, O. T., & Pounds, H. R. (1969). Organizing supervising and administr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West Nyack, NY: Parker publishing Company.
    McNamara, F. F., Erlandson, D. A., & Mcnamara, M. (1999).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Strategies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Y.: Eye on Education.
    McColskey, W., & Egelson, P. (1993). Desig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 growt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7 662)
    Parkay, F. W., & Stanford, B. H.(2000).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ss:Allyn
    and Bacon.
    Sandy, H. (2006). Teacher evaluation practices and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Columbia: Victoria M. Hughes.
    Stronge, J. H. (1997). Evaluating teaching: 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ufflebeam, D. L.(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diana:
    PhiKappa.
    Shinkfield, A. J., & Stufflebeam, D. L.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tufflebeam, D. L. (2003).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In T. Kellaghan & D. L.
    Stufflebeam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p. 31-62).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Tenbrink, T, D. (1974). 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ewYork: Mc
    Graw- Hill.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1983). A nation at risk.
    Retrieved April 9, 2008, from http://www.edu.ogv/pnbs/NatAtRisk/risk.html
    Vivian, I. M. (1990). Teacher A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 a focus on the Teach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