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詠庭
Tseng, Yung-Ting
論文名稱: 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參與培訓方案學習經驗與領導力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on Participating in Training Program for Heads of University Student Clubs
指導教授: 劉若蘭
Liu, Ruo-Lan
口試委員: 劉若蘭
Liu, Ruo-Lan
陳新霖
Chen, Shin-Lin
蔡志賢
Tsai, Chih Hsien
口試日期: 2021/07/2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tudent Affairs in Higher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社團負責人領導力學習經驗
英文關鍵詞: club leader, leadership, learning experience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79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8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透過領導力培訓方案的活動設計,將大學社團負責人應具備的領導知能融入其學習經驗,以期透過方案課程來提升參與者的領導能力,以國立中央大學的現任學生社團負責人為研究對象,施行質化為主,量化為輔的研究法。調查工具有「大學社團負責人參與領導力培訓方案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大綱」,據以探討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參與培訓方案的學習經驗與領導力發展情形。
本研究的第一階段於109學年度第2學期施行領導力培訓方案,國立中央大學共計有31名社團負責人全程參與,完成課程前測與後測,根據學員填答培訓方案能力指標之知覺程度,取得評量結果;第二階段採立意取樣的方式,於量化結果區分出前後測差距的高分組、中分組及低分組同學,並分別徵得合適且願意受訪的訪談對象,共計有10名社團負責人參與個別訪談;研究者於訪談過程遵循質性研究倫理,採用三角檢驗、研究參與者檢核及厚實敘寫等方式,增加研究信實度。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大學社團負責人參與培訓方案有助於促進領導力發展,其領導能力的5C關鍵能力指標達顯著差異,且是向上提升的。
二、大學社團負責人參與培訓方案,其領導力各項能力指標提升程度由高至低依序分別為「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思辨能力、創新創造能力。」
三、大學社團負責人參與培訓方案的動機越強,則領導力發展知覺程度越高。
四、大學社團負責人參與社團領導力培訓方案的動機:認同領導力培訓的價值、精進自己的能力、尋找方向並解答疑惑,並表達願意將所學推廣至所屬社團內部。
五、大學社團負責人於培訓方案中的學習經驗與領導力發展的內涵包括:「溝通表達是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創造願景,朝心目中的團隊目標前進」、「勇於面對並提出建議,有助於解決問題」、「相互協調、氣氛和諧,可促進團隊合作」、「深入思考、提出觀點並給予回饋」。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對於大專校院推廣領導力培訓方案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期能供學生社團輔導人員規劃與實施相關方案作為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mprove the leadership skills of university club leaders through the program courses which was designed with leadership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the leaders of university clubs should have.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research are current club leaders i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quantified was used as the supplementary research method. The survey tools included the "Questionnaire for Participants of Clubs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 Outlines" to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of the club lead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raining programs.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study implemented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109 academic year. The 31 club leaders from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Based on their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course, the gaps of the perception points from their tests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were known.
In the second phase, the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was adapted to distinguish the high point, middle point and low point groups of students with gaps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Next, the appropriate and willing interviewees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10 club leaders participated in individual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s followed qualitative research ethics during the interview process, using methods such as triangular inspection, respondent validation and thick narratives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 provided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 The 5C competence indicators of their leadership capabilities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were upwardly improved.
2. After participating the program, it could see that the abilities of the participant were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ir leadership ability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teamwork ability,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bility."
3. In the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 it could be found out that the stronger motivation of the club leadership held, the higher perception they develop.
4.The motivation of university club lea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ub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 included: agree with the value of leadership training,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find directions and answer doubts, and express their willingness to extend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o the clubs they belong to.
5.The contents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of the club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 included: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are most hoped to be improved.", "Creating a vision and moving towards to the ideal team goal. ", "Being brave to face question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to help solving problems", "Coordin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having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to enhance teamwork", "Thinking deeply, sharing your own opinion and giving feedback."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s of universities and related research,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programs by student club counselors.

摘要 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0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領導力的相關概念與理論 12 第二節 領導力發展的相關概念與研究 22 第三節 影響領導力發展的相關因素 31 第四節 學習經驗與領導力發展的評量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7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49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參與領導力培訓方案問卷分析 52 第二節 參與領導力培訓方案訪談分析 56 第三節 參與培訓方案的學習經驗與領導力發展 66 第四節 參與培訓方案的回饋與建議 83 第五節 研究者省思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94 附錄一、大學社團負責人參與領導力培訓方案調查問卷 106 附錄二、社團領導力培訓方案活動介紹 109 附錄三、訪談同意書 116 附錄四、正式訪談大綱 117 附錄五、訪談札記 118 附錄六、研究參與者檢核表 119 附錄七、訪談內容暨要素表(範例) 12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EMBA雜誌編輯部(2019)。發展領導力,而不是領導人。EMBA雜誌,379,取自https://www.emba.com.tw/?action=news_detail&aID=1420
刁靜、陶思亮、王群(2013)。大學生領導力開發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基於對全國705名高校學生幹部的調查與分析。思想理論教育,(1)。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著(2014)。領導。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前程文化。11。
文茂偉、房欲飛(2008)。通識教育和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以美國大學為例。比較教育研究 ,29(1)。7-10。
文茂偉(2020)。21世纪美國新興領導理論缘起與主張。取自https://gsds.nwnu.edu.cn/DocView/IndexNew?fid=5.1.1.2.&filename=LLTT200902033。
文麗、呂偉、王雅娟(2011)。大學生領導力素質實證研究。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5)。
王芳(2013)。大學生領導力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當代青年研究,(3)。85-91。
王宗斌(1999)。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及學習型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王振德(2004)。領導才能教育融入課程之試驗研究。資優教育研究,4(2)。1-16。
王振德、王梅軒(2012):「領導才能教育」課程的內容分析。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
王威中(1998):領導行為的階層建構--以大學生為對象的初步探討。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鳳奎(2020)。創新領導力是先天特質還是後天培養?創新領導。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朱朝煌(2011)。大學生領導力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秋儀(譯)(2006)。組織領導學。(原著Yukl, Gary A.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6th ed., pp. 5.; Pearson education Inc.)台北:華泰。
吳小云、謝佩洪(2013)。大學生領導力開發與企業領導力開發的差異比較。現代管理科學,11。
吳宇屏(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線上遊戲與領導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明烈(2010)。UNESCO、OECD與歐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之比較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3(1),45-75。
吳俊憲(2013)。學習領導(leadership for learning) —以學生學習為焦點的教師領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0)。39-42。
吳清山(2018)。素養導向教師教育內涵建構及實踐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3(4)。261-293。
宋怡(2010)。基於團隊訓練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實踐與探索。中國電力教育,16。
李佩玲(2015)。大學生校園課外知能研習與真誠領導的關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11-116。
李金林、王芳官、金海燕(2010)。大學生領導力培養的現況調查。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4(11)。
李春蘭(2007)。領導的新趨勢—談真誠領導。護理領導,177。
李新鄉、吳裕聖(2012)。族群、學習風格與STS教學對國中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導力發展之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12(1)。1-33。
奚薇雅(2016)。領導動機與學習目標導向對領導者自我發展之影響:檢視發展領導力動機的中介效果。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阮孝齊(2020)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之策略,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99。
取自https://reurl.cc/zWqZr0
邱乙晶(2009)。女性主管領導力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邱彥瑄(2005)。淺談團隊領導理論對教師班級經營之應用與啓示。學校行政,36,26-31。
林文律(2009)。領導發展的新方向。教育研究月刊。181,49-65。
林至善(2006)。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合懋、陳昭雄(2009)。近三年我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幹部社團參與之自我成長經驗及其高自我成長經驗影響因素之探討。弘光學報,57。
林合懋 陳昭雄(2010)。我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發展:影響因素與期望落差 。弘光學報,63。
林志峰(2006)。主管領導型態、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生產工廠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奕(2018)。「領」出職涯「導」向:大學體育志工社團領導者經驗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婉琦(2019)。臺北市國民中學卓越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武文瑛(2004)。由領導意涵申論領導者之理念、行為與認知。學校行政雙月刊,31,46-61。
柯銳杰(2020)。網路世代的領導新顯學:建立協作圈,全人領導力。The School of Life,取自https://www.theschooloflife.com/taipei/company/page-4769/。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141-157
胡嘉智(2008)。融合課程設計與學生學習經驗分析,以「新聞與經濟」課程為例。臺大新聞論壇,(7)。41-72
洪銘賜(2019)。Tuna Business Review。取自https://tuna.press/?p=13439。科學與人文研究,3(1)。
范熾文(2002)。學校行政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徐元善(2011)論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與提升。湖北教育(領導科學論壇),3。
徐綺穗(2006)。行動學習理論及其在大學教學的應用─建構「行動一反思」教學模式。課程與教學,10(4),49-62。
特殊教育法(2013)。2013年1月2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200012441 號令修正公布。
秦夢群(2005)。教育領導新理論與研究取向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36。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3-4
施孟綾(201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5C關鍵能力內涵與實施研究。國立臺灣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翁文艷、房欲飛(2007)。當代美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成功經驗分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6(2),7-11。
郭秀櫻(2004)。「教育研究」的批判教育研究:教研所碩士生的學習經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馬克.雷瑟(2020)。正念領導力-最好的主管懂得依賴。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9863?template=transformers 。
荷蜜妮亞.伊巴拉(Herminia Ibarra)、馬克.杭特(Mark Hunter) 打造「關係」領導力。哈佛商業評論,職場競爭力專刊。2011年10月,取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1898.html
華倫.班尼斯(Warren G. Bennis) , 羅伯.湯瑪士(Robert J. Thomas)。領導力大考驗。哈佛商業評論,1,2012年1月。取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145.html
紐文英(2020)。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高橋恭介、田中道昭(2020)。未來履歷書:人生100年時代,設計你的未來商業藍圖。(王榆琮譯)台北:遠流。
張幼恬(1985)。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對大學社團領導幹部產生的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同廟(2019)。那一型最像你?Kolb 經驗學習與反思之探究─以大學生參與社團服務學習活動為例。華醫學報,(50)。 37-61。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倩倩、陳曉娜、陶思亮(2020)。中國大學生領導力研究(1999~2019)—基于Citespace科學知識圖譜分析。中國醫藥管理雜誌,(18)
張鈿富(2009)。歐美澳公民關鍵能力發展之研究。122。國立教育資料館。
梁朝雲、陳新霖(2011)。環境促發了我的領導力--以社會改變模式探討大學校園環境對社團幹部領導力發展的影響。學生事務:理論與實務。50(4),25-61。
許雅雯(2008)。大學生社團經驗及其與就業力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市大學社團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雅雯、劉維群、李育齊(2012)。大學生社團參與與就業力因果模式研究─社團學習經驗的中介效果。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1。1-19。
連俊智(2008)。學校領導實務的探究:應關注的對象層級與發展途徑。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5(1),53-78。
陳佑庭(2017)。合作學習之群體後設認知、領導—成員交換關係與5C關鍵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2013)。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高教深耕計畫績效指標說明會議】簡報資料。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0217161130F0B192&s=B5B64C7D549B5AD3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2020)。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推動計畫學生5C關鍵能力意向量表。取自https://dlearning.ncku.edu.tw/。
教育部電子報(2017年11月16日)。以學習者為中心,5C能力不可缺。取自https://epaper.edu.tw/。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成宏(2014)「亂流理論」與「多元架構領導」在學校領導與變革的整合運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7(2),167 -195。
陳明國(2018)。大學生課外學習成果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從校務研究策略觀點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茂祥(2000)。社團活動的輔導通識學分化之初探。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1)。取自https://www.cyut.edu.tw/~cmc/w15.htm
陳啟亮(2012)。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9150/
陳媛如(2011)。大學生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量表之編製。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新霖(2010)。檢驗大學生領導行為改變的一項縱貫研究。高教電子報,61。
陳新霖、游淑惠、梁朝雲(2010)。大學院校社團經營認知與領導力發展調查研究-以元智大學98學年社團幹部為例。學生事務─理論與實務,49(3),42–65。
陳靜(2012)。大學生領導力影響因素及培養策略研究。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取自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906-1012346511.htm
陶思亮(2011)。美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歷史考察。當代青年研究,(12)。
陶思亮(2014)中國大學生領導力研究與實踐的若干思考。Leadership Science。
陶思亮(2015)。中國大學生領導力發展與教育模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博士論文,未出版,中國。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曾子旂(2019)。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的養成論以專案式學習促進核心素養。課程研究,14(1),85-106。
曾建元(2015年6月1日)。臺灣大學生的社團參與經驗。民報。取自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f48383fb-293c-49e9-bc4d-5c155fcce5e8
曾培佑(2011)。大學社團負責人領導經驗與影響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子瓔(2010)。從3R到4C:淺談21世紀能力的發展與趨勢。教育部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9(11)。
黃玉(2004)。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實施準則與自我評量指引」之研究----新生定向輔導方案、學生宿舍方案與輔導、校園活動、學生司法事務、成果評估與方案評鑑。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臺北:未出版。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1-10。臺北:五南。
黃宗顯、陳麗玉、徐吉春、劉財坤、鄭明宗、劉峰銘、郭維哲、黃建皓、商永齡(2008)。領導理論研究概覽。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1-10。臺北:五南。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勛敬(2008)。領導力模型與領導力開發。北京郵電大學。
楊一鳴(2012)。大學學務主管專業領導力及其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明泉(2004)。臺灣中小企業組織之領導力、創新創造、溝通力與組織績效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惠芬、謝哲人、賴易聖(2013)探討大學生就業力培育新趨勢。2013創新管理與設計跨域研討會論文集,台南。
楊雅婷、陳奕樺(2016)。臺灣國小行動學習計畫的學生自評學習效益影響因素探討。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3),99-129。
溫金豐(2017)。情境式領導。T&D飛訊。國家文官學院,232。
溫金豐(2018)。領導力開發的四個關鍵思維。哈佛商業評論。取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001.html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2013)。領導力的修練-選擇領導,讓自己成為領導人。經理人月刊。取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2421。
葉昌智(2014)。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其畢業後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某大學校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 293
葉雯霞、李育諭、孫國瑋(2014)。大學生領導類型DISC量表適用性之研究。
科學與人文研究,3(1)。1-14。
葉姵伶(2017)。從學生社團輔導發展探討軟實力之培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6(6),167-170。
廖俞晴(2009)。淡江大學學生課外活動領導力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磊、朱泓(2014)。大學生領導力發展理論模型之構建—基於領導力發展的
社會變革理論。重慶高教研究,(5)。
劉若蘭、楊昌裕(2013)。影響大學生能力發展相關因素研究。公民訓育學報,22。1-21。
蔡志賢(2012)。高等教育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及其評量指標建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麗文文化,89。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雅涵(2018)。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經驗、團體動力知覺與領導力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照順(2007)。企業與教育領導原理。台北市:心理。
鄭聖敏(2005)。中學生領導才能內涵建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聖敏、王振德(2008)中學生領導才能內涵建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3(2),85-112。
鄭瀛川(2012)策略驅動跟隨者 領導影響力不墜。能力,11。取自 http://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18258&issue_id=3578。
賴志峰(2008)。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 87-113。
薛安(2018)。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生涯成熟態度之關係研究-以中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寶霖(2015)。大學生參與社團經驗中提升團隊合作之跟隨智慧。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蕭詠琴(2004)。大學社團參與經驗與心流經驗相關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學生社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靖融(2011)。Paulo Freire教師圖像之研究:以《教師及文化工作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傳崇、朱陳國智(2013)。校長關係領導對教師關係學習影響之研究-以學校創新網絡為中介變項。屏東教育大學學報,40。273-307。
鞠德風(2005)。領導理論綜論-一個提示性的分析。復興崗學報,85 。167-188。
顏瑋儀(2008)。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市:文景。
邊慧敏、馮衛東、劉偉林(2014)。大學生領導力提升。元華文創。
竇希皓(2006)。大學社團領導人心理社會發展之探究—以服務性社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stin, A. W. (1993).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US: Prentice-Hall, Inc
Barry, Z. (2009). A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ing changes in students’ leader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50(5):551-563.
Bass, B. M., & Steidlmeier, P.(1998). Ethics, Character and Authentic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enter for Leadership Studies at Binghamton
University: Related to http://cls.binghamton.edu/BassSteid.html
DuBrin(1995)Leadership : research findings, practice, and skills Published. Boston Mass. Houghton Mifflin.
Dugan, J.P.,& Komives, S.R.(2007)Developing Leadership Capacity In College Students: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tudy. College Park, MD: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Leadership Programs.
James M.kouzes & Barry Z. Posner(2005)The Student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 (LPI): The Facilitator's Guide.(2nd ed.).Jossey-Bass
Susan R.Komives,Nance J.Lucas,and Timothy R.McMahon(2007).Exploring Leade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2nd 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7. Related to https://kknews.cc/education/jq4o52q.html
Peter.M,Senge原著(1990)Juran on leadership for quality。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郭建隆譯)台北:天下遠見。
Posner, B. Z., & Kouzes, J. M. (198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8(2), 483–496. Related to https://doi.org/10.1177/0013164488482024
Posner, B. Z., & Brodsky, B.(1992)A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stru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3:231-237.
Rogoff, B. (1990). Apprenticeship in think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ukl, Gary A.(2006)。組織領導學(宋秋儀譯)。台北:華泰。(原著出版於200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