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伶
Chen, Yi-Ling
論文名稱: 喧囂後的寂靜 -- 陳怡伶繪畫創作論述
Quiet after the hustle and bustle life – A Study of Painting Creation by Chen, Yi Ling
指導教授: 蘇憲法
Su, Hsien-Fa
口試委員: 蔡芷芬
Tsai, Chih-Fen
黃坤伯
Huang, Kuen-po
蘇憲法
Su, Hsien-Fa
口試日期: 2023/05/0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5
中文關鍵詞: 幽玄侘寂生命意義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617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相關次數: 點閱:55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研究是根據筆者本人,在將近三十年職場喧囂後,尋找內心深處寂靜能量的過程。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挑戰,面對生命不時的叩問,以及生命意義的反思,希望在繪畫研究以及創作過程當中,能真誠表達內心對繪畫的共鳴及感受,並藉由繪畫,超越文字,將生命淬煉後的體會,以唯美、唯心的理念,確實表現在創作中。
    不可諱言,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幸福人生,然而越是富庶的生活,越容易感到失落及迷茫。筆者從事市場策略行銷多年,以觀察並運用人類消費行為的各種心理特性,在市場上創下業績的同時,也相對的,對人心產生鄙視,因此常處於矛盾的狀態,進而苦思人性的本質。顯而易見,物質上的滿足,都無法為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人性的貪婪,想要(wants)早已超越需要(needs)。如同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生之所以痛苦,都是源自於不斷地需求;他也提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來自內心的寧靜;更主張唯有透過審美的心靈活動,才能使人暫時脫離痛苦。因此,筆者在研究及創作的過程中, 希望探索生命的意義,發覺物質上的極簡之美、內心的寂靜之能量!
    本研究報告以人類歷史、美術史、以及思想史為出發點,加上過去數十年來筆者實地探訪歐、美、亞洲各地主要的博物館、美術館的繪畫館藏,整理出內心深受感動的繪畫作品,並輔以時代背景以及畫家生平的研究,探討並且學習如何在創作的過程中,發覺內心平靜的力量,如何在完成創作後,作品能充分的傳達寂靜的氛圍。此研究報告共分為五個章節,分別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另外,從心理學、哲學以及美學的觀點,來探討筆者創作的脈絡;接著以筆者的研究心得,作為核心價值,發展創作內容,並將作品加以解析。最後,回顧筆者繪畫的過程,總結令人內心感到寂靜的方法,確定自己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

    This research is the process of finding the quiet power which is deep in my heart after nearly thirty years of hustle and bustle at workplace. The challenges happene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I’ve always been inquiring constantly by myself and reflecting on the meaning of life. With the developing of research and creation, I wish I could sincerely express my inner resonance and feelings on painting where beyond words. It also reflects in the cre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s and authenticity after the experience of refinery life.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everyone is pursuing the so-called happy life all their lives. However, the richer the life, the easier it is to feel lost and confused. I have been engaging in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decades, to observe and take advantage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le people doing consumption, to achiev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despise people's reflection, that often makes me in a state of contradiction, and then, I further think about nature of human being. Obviously, material satisfaction cannot bring authentic happiness, the greedy of consumption, want has been far ahead of need. Just as the philosopher Schopenhauer believed that the pain of life comes from constant needs; he also mentioned that the true happiness of life comes from inner peace; he also advocated that only through aesthetic spiritual activities can temporarily out of pain.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nd creation, I hope to explore the meanings of life, discover the beauty of minimalism in material, and the energy of inner quiet!
    This research takes world history, art history,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addition, having visited the painting collections of major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in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 had sorted out the deeply touched artworks. Supplement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s and studied the painters’ bibliographies to explore and learn how to discover the power of inner peace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and how to fulfill and convey the atmosphere of quiet even after the painting is completed. This research contents five chapters, respectively explaining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research methods and structur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to discuss the context of my creations; then take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as the core concept to develop the content of art works and analyze the spiritual of creations. Finally, review the painting process, summarize the painting that makes people feel quiet, and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my future effor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5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存在主義與生命意義的交互影響10 第二節 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與生命意義的交融13 第三節 幽玄、侘寂與生命意義的繪畫體現17 一、西方藝術家生命淬煉後的幽玄(崇高)繪畫表現17 二、東方藝術家內省後的繪畫表現21 第三章 創作理念 第一節 生命淬煉後的藝術表現24 第二節 靈感的來源與脈絡29 第三節 創作的內容與形式31 第四章 作品解析 第一節 作品美感的經營與結合34 第二節 創作技法與媒材39 第三節 作品解析 一、幽深玄妙系列45 二、侘寂沉靜系列55 第五章 結論64 參考文獻67 個人作品圖錄70

    中文書目
    宗白華 (2022年三月) 。《美學散步》。臺北市 :五南出版社。
    胡永芬。(2001年6月)。《寫實主義旗手庫爾貝》臺北市;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陳英德,張彌彌合著。(2008年一月)。《菲特烈 : 浪漫主義風景畫大師- Friedrich》。臺北市 : 藝術家。
    蔡美珠(1986)。《齊克果存在概念》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劉方(2010年)。《中國 禪宗美學的思想發生與歷史演進》。北京:人民出版社。
    聶雅婷(2012年)。《生命體驗的詮釋與東西文化之會通》。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簡君山 (1983年6月)。《美術設計基礎》。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蘇憲法 (2018年) 。《 韶華四季》。中國浙江: 台灣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
    羅國理。(1980年3月)。 《法國生活寫照》香港;香港藝術館
    外文書目
    Schopenhaue Arthur r. Payne E.F.J translated (1966)《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2000) 《Le Petit Prince》New York: A Harvest Book Harcourt, Inc.
    外文著作譯本
    大西 克禮 。王向遠 譯 (2019年二月) 。《物哀》。 新北市 : 不二家出版社。
    大西 克禮 。王向遠 譯 (2019年二月) 。《幽玄》。 新北市 : 不二家出版社。
    大西 克禮 。王向遠 譯 (2019年二月) 。《侘寂》。 新北市 : 不二家出版社。
    丹妮拉•薩拉曼 著。鄭昊 張宸 譯。《藝術風格鑒賞方法》(2018年六月)。北京:北京出版集團公司
    貝絲•坎普頓 著。游淑峰 譯 (2020年七月)。《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黃煜文 譯 (2015年十月) 。《重返Wabi-sabi》 。 台北市 : 行人文化實驗室。
    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衛茂平 譯。(2014年)。《榮耀與醜聞-反思德國浪漫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亞瑟.叔本華 著。石沖白 譯。(2021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臺北市 : 五南出版社。
    若英松輔。廖雯雯 譯 (2019年一月) 。《不同顏色的悲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尚-保羅 沙特。周許良、湯永寬 譯 (2022七月)《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臺北市 :五南出版社。
    希洛薩奇雅Hirosachiya。釋法證 譯(2000年)。《 禪是生活的智慧》。 台北縣: 水星文化事業出版社。
    東山魁夷。陳德文 譯 (2017年八月)。《和風景的對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約翰.伯格(John Berger)。何佩樺 譯(2006年五月) 。《另類的出口》台北市 : 麥田出版社。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鄭雅琪、鄭惠雯 譯(2015年)。《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籓籬》。台北:城邦文化。
    原研哉。黃雅雯 譯 (2005年六月)。《設計中的設計 Design of design 》。臺北市 : 磐築創意。
    馬克.來布斯汀(Mark Reibstein)。梅思繁 譯 (2020年五月) 。 《侘寂之美》。北京:中信出版集團。
    夏爾•波特萊爾。陳太乙譯。(2016年10月)。《現代生活的畫家》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琳達 諾克林(Linda Nochlin)。刁筱華 譯。(1998年) 。《寫實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維多•法蘭克(Viktor•E•Frankl)。趙可式、沈錦慧 合譯。(2012年3月)。《活出意義來》。台北市;光啟文化事業。
    齊克果 著。吳書榆 譯。(2022年 3月二版)。《齊克果日記》。臺北市;商周出版。
    參考論文
    李宏泰 (2020 六月)。《繪畫中空間感知及其實踐 從日常景物到枯山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理論組博士論文)。
    廖金滿 (2013一月)。《抽象繪畫中的禪意表現》。(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期刊與專論
    楊永源 。(2008年8月)。《米勒的農事主題繪畫的社會意涵》,歷史文物 181 期, 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楊永源。(2003年12月)。《 「如畫的風景」圖裡點景人物的道德與政治意涵》,臺中師院學報。
    網路文獻
    https://ppfocus.com/0/cu0302d77.html 23 Jun 2022
    https://www.phaidon.com/agenda/art/articles/2015/june/10/a-movement-in-a-moment-realism/ 26, Apr. 2022
    https://www.khanacademy.org/humanities/becoming-modern/avant-garde-france/realism/v/courbet-the-artist-s-studio-1854-55 25,Apr. 2022
    https://www.elle.com/tw/fashion/issue/g24135/follow-me-to-taiwan-photography-exhibition/ 23, Jun., 2022
    http://www2.nkfust.edu.tw/~teaching/mong/html/h_course_eweek/08.htm 14 Jun 2022
    https://www.thehistoryofart.org/gustave-courbet/the-seaside-at-palavas/ 24Jun 2022
    https://read01.com/6GgEQ5M.html 02Jan 2023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maslow.html 08May 2023
    https://matcha-jp.com/tw/5524 08May 20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