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育如
Lin Yuru
論文名稱: 能力取向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踐-以國中社會領域中的「拓墾與建置」教材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豐祥
Chen, Feng-Sh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國中歷史能力取向教學模式歷史教學國中社會領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應當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念,旨在落實能力取向的歷史教育目標,故本研究擬深入理解能力取向的教學理論及其在歷史教學上應用的可行性。藉由三種不同教學模式-目標模式、過程模式和情境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希望在歷史課堂上建立一套系統化的課程設計,來改善當前歷史教學的困境。

    目標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策略的直接教學法,課堂上盡量提供
    學生練習的機會,對學生的反應則適時的提供各種相關資訊,以期提高學生歷史認知的能力。過程模式強調學習方法的獲得,在學習過程中,以「吳沙墾蘭」的故事為中心,運用多元觀點的歷史解釋來進行教學活動,包括資料閱讀、分組合作完成學習單、大家一起來說故事,影片欣賞及課後延伸作業等,以期落實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情境模式,是透過精心設計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歷史的真實感受,藉著實作「渡台悲歌」的歷史劇以角色扮演方式,進入歷史情境中來進行歷史思維,也運用多媒體的DVD、網路資訊、歷史圖片、實作書面報告等活動來營造歷史情境,以期發揮學生歷史理解的能力。

    經由歷史課堂的實際操作,本研究提出有關能力取向教學理論在歷史教學上應用的可行性評估,也針對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提供具體可行的操作建議。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4 第三節 方法與步驟…………………………………… 10 第二章 能力取向的歷史教學目標………… 11 第一節 能力取向的教育思想………………………… 11 第二節 社會領域中的歷史教學目標 ……………… 23 第三章 目標模式的教材教法設計………… 30 第一節 目標模式的教材設計………………………… 30 第二節 目標模式的教學法…………………………… 50 第四章 過程模式的教材教法設計………… 64 第一節 過程模式的教材設計………………………… 64 第二節 過程模式的教學法 ………………………… 86 第五章 情境模式的教材教法設計………… 98 第一節 情境模式的教材教法………………………… 98 第二節 情境模式的教學法…………………………… 115 第六章 能力取向的歷史教學評量………… 127 第一節 紙筆測驗……………………………………… 127 第二節 實作評量……………………………………… 13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52 參考書目……………………………………… 154 附錄(學生作業)……………………………163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于有西,《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于有西等著,《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尹士良纂修,《台灣志略》,文建會,民國94年。
    方炳林,《教學原理》,教育文物出版社,民國68年3月。
    王必昌纂修,《重修台灣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13種,民國50年11月。
    王任光譯、愛德華.卡爾著,《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58年。
    王斯德,《世界通史》,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民國90年。
    台北市政府,《悠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民國86年5月。
    司琦,《課程導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0月。
    田慧生、李如密 著,《教學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9年1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福爾摩沙傳奇台灣的歷史源流上》,民國89年3月。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中)卷志》中譯本,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民國84年。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下)卷》中譯本,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民國80年6月。
    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6年。
    吳文星《「台灣通史」課程教材編輯計劃成果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民國87年10月。
    吳玉軍等譯,威爾頓著(David A . Welton )《美國中小學社會教學策略》,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吳宗立、陳國彥著,《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麗文文化公司,民國91年10月。
    吳密察,《漫畫台灣史4 清朝時代(一)唐山過台灣》,月旦出版社,民國88年。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源流出版公司,民國91年1月8日。
    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呂金燮等著,《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4年3月2版2刷。
    呂愛珍,《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3月出版3刷。
    李公明,《歷史是什麼》,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7年7月1版。
    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8年。
    李素卿譯,Thomas L. Good & Jere Brophy 原著,《當代教育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 88年。
    李咏吟,《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9年4月。
    李咏吟,《多元教學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民國94年1月。
    李咏吟、單文經,《教學原理》,台北源流出版社,民國86年。
    李緒武,《社會科教材教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
    李潼,《少年噶瑪蘭》,天衞文化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7年11月1。
    沈中偉,《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93年9月。
    沈翠蓮,《教學原理與設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3月。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 88年3月2版4刷。
    周新富等著,《教學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93年6月。
    周漢光,《有效的中文科教學法》,中文大學出版社,民國91年。
    周鍾瑄籑修,《諸羅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41種,民國51年12月。
    宜蘭文獻委員會,《宜蘭文獻》,宜蘭文獻委員會重刊合訂本,民國61年8月。
    林寶山,《教學論-理論與方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9年。
    南一書局,《南一國中社會第一冊》,民國92年。
    南一書局,《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手冊》第一冊,民國92年8月。
    姚瑩,《中復堂選集》,台灣文獻叢刊第83種,民國59年9月。
    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正中書局,民國82年。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台灣文獻叢刊第92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7年12月。
    胡昌智譯,《歷史知識的理論》,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年。
    胡秉正,《教育心理》,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2年8月3版。
    洪敏麟 ,《台灣舊地名之沿革》,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9年6 月。
    香港考試局,《香港中學會考:考試規則及課程2000》, 2001年。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2年12月。
    高文編著,《教學模式論》,上海教育出版社,民國91年2月。
    高拱乾編輯,周原文增修,《台灣府志》,行政院文化委員會,清代台灣方志彙刊第二冊,民國93年11月25日。
    高廣孚,《教學原理》,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1年10月。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編著,《教育心理學》,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68年6月。
    張思全,《課程設計與教學法新論》,中國關係協會,民國57年12。
    張世宗,《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五南圖書出版有限股份限公司,民國90年3月出版2刷。
    張保華主編,《中學歷史教學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張元、周樑楷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清華大學,民國87年6 月。
    張春興,《心理學》,台灣東華書局,民國70年10月。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灣東華書局,民國85年。
    張勝彥,《台灣史研究》,華世出版社,民國74年4月。
    張勝彥等編著,《台灣開發史》,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2年2月。
    張新仁,《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92年。
    張霄亭總校閱,Wellesley R.Foshay等原著,《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國 93年5月。
    《清會典事例》,台灣文獻叢刊226。
    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民國84年。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民國90年。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民國92年1月15日。
    教育部,《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 2003年修訂版》,民國92年2月。
    教育部,《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評量題庫》,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民國95年12月。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民國94年6月。
    許耀雲,《未來公民-台灣史》,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10月。
    郭廷以,《台灣史事概說》,正中書局,民國80年。
    郭俊賢、陳淑惠譯,Campbell,L.,Campbll,B.,& Dickinson,D.原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源流出版公司,民國88年。
    郭實渝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教育部,民國85年。
    陳鴻圖,《台灣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9月。
    陳明福譯、柯靈烏著,《歷史的理念》,台北桂冠出版社,民國71年。
    陳冠華,《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龍騰文化事業,民國90年4月。
    陳英豪、吳裕益,《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87年3 月。
    陳淑均總纂,《噶瑪蘭廳志》,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清代台灣方志彙刊第24冊。
    陳篤正主編,《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民國91年12月。
    陳國川,《地理教材的設計理論與實踐》,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84年。
    陳峰津,《布魯納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商務書局,民國71年。
    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3年。
    彭明輝,《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麥田出版社,民國90年。
    陸傳傑,《裨海紀遊新注》,大地地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年。
    凱斯.詹京斯著,盧建榮譯《歷史的再思考》,麥田出版社,民國92年9 月。
    莊展鵬,《宜蘭深度旅遊》,源流台灣館編著,民國90年。
    莊永明總策劃,《台灣人放輕鬆7 產業台灣人》,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 年。
    許雅芬等,《穿越時空看家園》,大地地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9年2月。
    康軒書局編,《國中社會(歷史篇)教師手冊 第一冊》,康軒書局,民國92年。
    連雅堂,《台灣通史》,眾文圖書公司,民國68年。
    黃光男,《美麗之島—台灣古地圖與生活風貌》,國立歷史博物館編委員會,民國92年8月。
    黃光雄,《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2年6月。
    黃光雄,《教學理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7年。
    黃光雄、陽龍立著,《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90年6 月。
    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77年。
    黃光雄等譯,《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2年6月。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黃俊傑,《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台大出版中心,民國92年。
    黃政傑,《教學原理》,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87年9月。
    黃炳煌譯,R.W. Tyler著,《課程理論的基礎》,台北文景書局,民國84年。
    黃炳煌,《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 》,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5年。
    黃炳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師大書苑有限公司,民國92年10月。
    黃富三,《台灣史論叢》第 1輯,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9年4 月。
    黃富三,《霧峰林家的興起》,自立晚報,民國76年。
    黃富三,《台灣土地開發史》,臺北市臺灣史蹟源流研習會,民國83年。
    黃道遠,《國小歷史教學的反思、理論與實際》,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91碩士論文。
    黃榮洛,《渡台悲歌》,台原出版社,民國86年10月。
    程大學,《台灣開發史》,眾文圖書公司,民國80年。
    張淑美《台灣歷史故事 2 披荊斬棘的時代(1683-1732)》,聯經出版社,民國85年6月初版。
    張勝彥等 編著,《台灣開發史》,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2年2月。
    楊龍立,《九年一貫課程與文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楊龍立、潘立珠,《課程組織-理論與實務》,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民國94年6月。
    楊秀珠,《老師談教學-歷史教學篇》,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10 月。
    趙克禮主編,《歷史教學論》,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歐用生,《課程發展的基本理念》,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92年10月。
    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民國91年。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9年8月。
    賴澤涵,《台灣400年的變遷》,中央大學,民國94年3月。
    戴寶村,《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市玉山社,民國93年。
    薛化元,《台灣開發史》,三民書局,民國88年7月。
    簡成熙譯,George R.Knight著,《教育哲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3月2。
    聶幼犁,《中學歷史教育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10月。
    藍鼎元,《東征集》,台灣文獻叢刊第12種。
    藍鼎元,《平台紀略》,台灣文獻叢刊第14種。
    邊遠平,《高中歷史綜合教學模式以-「乙末割台與台民抵抗」教材
    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93年碩士論文。
    蘇雅君,《概念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二、期刊論文

    王雄,<歷史之智慧的傳承與建構-淺談培養歷史智慧的課程教學設計>,《歷史月刊》174期,民國91年7月。
    江文慈,<斐歌斯基「近側發展區」之基本概念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現代教育》7,民國81年。
    吳清山、林天佑,<基本能力、基本學力>,《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5期,民國87年5月。
    吳德美,<談歷史教學外國史圖片之編選與運用>,《歷史教育》第7期,民國89年12月。
    李坤崇,<修訂Bloom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第122期,民國93年6月。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 ,〈社會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民國93年9月。
    李雅芳,<歷史課堂中的圖像教學>,《國教天地》157期,民國93年7月。
    李稚勇,<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論析>,《歷史教學》總第470期,2003年1期。
    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1:1,民國77年7月。
    周淑卿,<教師與學生在課程發展歷程中的處境-系統論與概念重論的觀點>,《教育研究集刊》第48輯第一期,2003年3月。
    周樑楷,<慎思明辨、融會貫通:歷史科測驗目標與命題注意事項>,《清華歷史教學》,創刊號,民國82年6 月。
    汪瀛,<試論歷史圖畫在教學中的功能>,《課程.教材.教法》第5期,民國83年。
    林進材,<教學活動設計的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31期,94年3月。
    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論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歷史學報》第5期,民國88年3月。
    林慈淑,<「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 「人與時間」領域規劃的商榷>,《東吳歷史學報》7,民國90 年。
    林慈淑,<帶得走什麼能力?九年一貫「統整」課程概念的矛盾>,《歷史月刊》第225期,民國95年10月。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21卷1 期,民國72年。
    莊吉發,<清初閩粵人口壓迫與偷渡台灣>,《大陸雜誌》第60卷第1期。
    孫若怡,<以歷史教材為主軸的社會領域教學>,《菁莪季刊》第15卷第2期,民國92年7月。
    張元,<與高中生談學習歷史>,《歷史月刊》第10期,民國77 年11 月。
    張元,<「通識教育下之課程與教學」專題演講與討論>,《通識教育季刊》第8卷第4 期,民國99年12月。
    黃綉媛,<培養歷史思考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第4期,87年5月。
    黃綉媛,<建立卓越的歷史教學新典範-創造思考、合作學習、網路互動與教學資源系統>,《中學教育學報》第7期,89年6 月。
    黃秀政,<清代治台政策的再檢討:以渡台禁令為例>,中興大學《文史學報》20期,民國89年。
    黃牧航,<中學歷史教材圖片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歷史教學》第9期,2001年。
    黃道遠,<歷史學科知識本質之檢討、分析與應用-以現今國中台灣史教材為例>,《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稻鄉出版社,民國92年。
    梁絀珊,<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思考>,《中學歷史教學》第5期,1995年。
    陳其南,<清代台灣漢人移民社會的歷史和社會背景>,食貨月刊第10卷第7期 ,民國69年10月10 日。
    陳莉婷,〈從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附圖看其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初版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雙月刊」第10卷第5期,民國89年2月。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學校委員會歷史科計畫13-16」>,《清華歷史教學》11期,民國91年。
    陳新民,<論神入在歷史教學的運用>,《歷史教學》總第481期,2003年12月。
    陳豐祥,<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第6期,民國90年。
    陳新轉,<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詮釋解讀之研究>,《中等教育》第55卷第4期,民國93年8月
    馮一下、 李詰,<試論歷史學習方式及其變革>,《歷史教學》總第471期,2003年2期。
    馮嘉琳,<認知結構導學-歷史教學模式初探>,《歷史教學》第6期,2002年。
    黃世钰,<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評價>,《幼教資訊》131期,民國89年3月。
    楊志才,<生動的歷史與歷史的生動-兼談歷史學科的情境教學>,《歷史教學》總第471期,2003年2期。
    楊思偉,<談基本能力與基本學力>,《研習資訊》第17卷6期,民國89年12月。
    蔡淵洯,<清代台灣的移墾社會>,《認識台灣歷史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主編,民國85年。
    劉美慧,<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民國89年
    劉淮,<國中社會領域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下教材教法的運用>,《菁莪季刊》第15卷第2期,民國92年7月。
    劉靜貞,<10-16歲學生對歷史技術的認知初探-三人小組討論方式的嘗試>,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史學與文獻(三)》, 94年4月出版一刷。
    蔡文標,<直接教學法的理論及其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上之運用>,《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1卷5期,民國92年2月。
    鄭晉昌,<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31卷第1期,民國73年12月。
    盧台華、王瓊珠譯,Pullen著,<有效的教學>,《特殊教育季刊》71期,民國88年6 月。
    盧雪梅,<從技術面談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建構:美國學習標準建構啟示>,《教育研究資訊》12卷2期,民國93年。
    戴寶村,<概念學習與歷史教學>,《史匯》第4,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91年8月。
    羅爾鋼,<太平天國革命前的人口壓迫問題>,載於包尊彭、吳湘湘、李定一編纂之《中國近代史論叢》第2輯第2冊,正中書局,民國56年。

    三、網路資料

    成露茜,《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
    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2_2.htm。
    李稚勇,<課堂歷史劇-中國版的模擬遊戲與角色扮演論析>,http://www.pep.com.cn/20053/ca698228.htm。
    邢新春,<淺談高中歷史教學>,《基礎教育教研網》,2003年12月2月,
    http:www.anyang.gov.cn/idb/htmls/jyw/files/showpatch.asp infoid=118。
    林有土,< 南一版「國中社會」課本的編寫理念與教學建議>,南一國中社會教學快訊第一輯,
    http://61.30.195.9/big5/content/2004-06/09/content_16491.htm。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http://www.bctest.ntnu.edu.tw。
    張靜,<歷史課程探討式學習初步研究>,《中國歷史課程網》,http://hist.cersp.com/jxsj/jcsj/200512/878_2.html。
    陳伯璋,<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理論分析>,
    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1_1.htm。
    陳冠華<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清華歷史教學第九期》,
    http://teaching.hist.nthu.edu.tw/Periodical/000028.php。
    游家政,<九年一貫的課程領域>,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3_1.htm。
    黃炳煌,<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社會科課程改革>, 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5_1.htm。
    葉煬彬,<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審定本教科書比較研究-以國中一年級為例>,
    htpp://www.isst.edu.tw/s44/92/ yehvew /yehvew.htm。
    歐用生,<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1_2.htm。
    總統府台灣晴廳天花板的燈飾
    http://www.president.gov.tw/1_art/build/vrml/sj_10.html

    四、英文文獻

    Brown and Compamy Limited,1985。

    Brown,J.S.,Collins,A..,&Duguid,P(1989).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18(1)。

    D.Thomposon,Understanding the Past:Procedures and Content, in A.K.Dicknson,P.J.Lee And P. T. Rogers,Learning,History,London,1984。

    Frazz,B.,& Rudnitski,R.A.(1995).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Theory,
    claddroom applications,and field-based connections.p206.
    Albany,New york:Dalmar Publishers.

    Heinich,R.Molend,M,&Russell,J.D.,&Smalddle,S.E. 2002。

    J.M.Meskill,A Chinese Pioneer Family,the Lins of Wu-feng,Taiw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

    Mead,G..H. 1934.Mind,self and society.Chicago:Univrrsity of Chicago Press,Blumer,1986。

    Michaelis,J.U.:Social Studies for Children,A Guide to Basic Instr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

    Peter H.Martorella,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Developing
    Reflective,Competent,and Concerned Citizens,U.S.A:Little,Brown and Company Limited,1985,pp.24-30。

    Slavin,R.E..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5 ed.).Boston:Allyn and Bacon,199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