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人豪
Yah Jen Hao
論文名稱: 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on Tchoukball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Grade Pupils
指導教授: 闕月清
Keh, Nyit-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國小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巧固球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choukball,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1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法在認知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同時比較不同性別間的差異情形,深入瞭解參與研究的學生以及教師對於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上課情形的觀點。參與研究的學生以高雄縣某國小五年級,一班共27位學生,其中男生14位,女生13位,設計10節課的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並配合巧固球認知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進行教學前、後測驗。在量的資料處理部份,分別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對於學生前、後測驗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另外在質性資料部份,蒐集教師日誌、教學觀察單、學生心得、師生訪談所得的資料,以三角檢核法進行內容分析。主要的結果如下:(一)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後,學生在巧固球的認知學習上有明顯的進步,但不同性別學生之間認知學習的效果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二)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後,學生在巧固球比賽表現學習上有明顯的進步,但不同性別學生之間比賽表現學習的效果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三)學生肯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的上課內容,對於認知的學習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有幫助,同時對於上課方式能增加比賽知識與享受運動的樂趣等感受,也呈現出喜愛的反應。(四)參與研究的教師指出理解式巧固球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有助於戰術戰略的理解與認知學習的持久,同時也能夠發展運動技能、激勵團隊的士氣。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既可以促進學生認知學習與比賽表現,也能提供教師在體育知識與專業的成長。針對本研究中的發現,提供後續研究的建議以及未來學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參考。

    The study used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 on Tchoukball towards cognitive and game performance of fifth-grad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GfU, a mixed methodology was used. Ten lessons of tchoukball instruction were conducted to twenty-seven fifth-graders in Kaohsiung County (14 boys and 13 girls).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administrated using cognitive test and Game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pair-samples t test and independent t test.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eacher’s teaching diary, observation sheet of teaching, reflections of students, and interview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triangul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cognitive learning after TGfU teaching on Tchoukball,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on cognitive learning. (2) Students had showed progress on games performance, but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oys and girls. (3) Students had showed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the lessons content of TGfU on Tchoukball teaching. They could improve in games knowledge and performance, and enjoy the fun of playing games. (4) The participant teachers realized that TGfU teaching on Tchoukball could boost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In conclsion, the TGfU teaching approach facilitated the comprehension of game strategies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sport skills and team morale. Besides, the participant teacher’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as greatly enhanc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used as a base of reference for both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ndeavor.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謝誌……………………………………………………………………………Ⅲ 目次……………………………………………………………………………Ⅳ 表次……………………………………………………………………………Ⅶ 圖次……………………………………………………………………………Ⅷ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六節 名詞釋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行動研究………………………………………………………… 9 第二節 體育相關之行動研究……………………………………………16 第三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理念…………………………………………19 第四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相關研究……………………………………27 第五節 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研究………………………………………31 第六節 巧固球運動與訓練之相關研究…………………………………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39 第三節 教學設計…………………………………………………………41 第四節 研究流程…………………………………………………………43 第五節 資料蒐集…………………………………………………………46 第六節 資料分析…………………………………………………………5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55 第一節 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法對於學生認知學習的效果…………55 第二節 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法對於學生比賽表現學習的效果……59 第三節 學生對於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法的看法與感受……………63 第四節 教師對於實施理解式巧固球教學法的看法與省思……………7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4 參考文獻……………………………………………………………86 一、中文部分……………………………………………………………86 二、英文部分……………………………………………………………91 附錄…………………………………………………………………94 附錄一 參與研究學生同意書……………………………………………94 附錄二 參與研究教師同意書……………………………………………95 附錄三 理解式巧固球教學計畫…………………………………………96 附錄四 理解式球類教學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 ………………………124 附錄五 巧固球認知發展預試測驗卷 …………………………………125 附錄六 巧固球認知發展正式測驗卷 …………………………………128 附錄七 巧固球認知測驗預試試題難度與鑑別度分析表 ……………130 附錄八 球類比賽表現評量工具記錄表 ………………………………131 附錄九 理解式巧固球教學學習單 ……………………………………132 附錄十 教學日誌 ………………………………………………………133 附錄十一 協同觀察教學教師紀錄表 …………………………………134 附錄十二 協同觀察教學教師訪談大綱 ………………………………135 附錄十三 學生訪談大綱 ………………………………………………136 附錄十四 學生學習心得舉隅 …………………………………………137 附錄十五 學生訪談內容舉隅 …………………………………………138 附錄十六 協同觀察教學教師訪談內容舉隅 …………………………140 附錄十七 教學省思內容舉隅 …………………………………………142 表 次 表一 國內外對於行動研究的觀點與闡釋表………………………………10 表二 與體育教學相關之行動研究摘要表…………………………………16 表三 GPAI比賽表現評量類目表 …………………………………………26 表四 GPAI比賽表現指數公式範例表………………………………………26 表五 國外理解式球類教學相關研究摘要表………………………………27 表六 國內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研究摘要表…………………………………29 表七 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相關研究表………………………………………31 表八 小學球類運動教材種類分析表………………………………………37 表九 學生個別資料描述表…………………………………………………40 表十 研究參與教師簡介表…………………………………………………41 表十一 理解式巧固球教學進度表…………………………………………42 表十二 巧固球認知測驗雙向細目表………………………………………46 表十三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類目與標準說明表………………………49 表十四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效度之t考驗摘要表………………50 表十五 學生認知測驗教學前後的t考驗摘要表…………………………55 表十六 不同性別學生認知測驗教學前後的t考驗摘要表………………56 表十七 學生比賽表現測驗教學前後的t考驗摘要表……………………60 表十八 不同性別學生比賽表現測驗在教學前後的t考驗摘要表………61 表十九 學生上課感受滿意事項結果統計表………………………………67 圖 次 圖一 Lewin行動研究歷程圖 ………………………………………………11 圖二 行動研究四階段歷程圖………………………………………………12 圖三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學模式圖………………………………………23 圖四 理解式球類課程模式概念架構圖……………………………………24 圖五 Top-Down & Bottom-Up學習模式圖…………………………………25 圖六 國小巧固球教材結構分析圖…………………………………………37 圖七 研究架構圖……………………………………………………………38 圖八 研究流程圖……………………………………………………………45 圖九 研究成員的三角檢核圖………………………………………………53 圖十 研究資料的三角檢核圖………………………………………………54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6版)。台北:五南。

    方瑞民(1982)。巧固球裁判法。國民體育季刊,128-136。

    王愛麟(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石志如(2003)。葛蘭姆技巧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國中舞蹈才能班現代舞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江新妹(2005)。打造健康校園:提升學童健康體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呂天得(1999)。運動教育模式在男女生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排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呂秀美(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李孟印、陳全壽(1998)。巧固球訓練對國小學生大、小肌肉活動能力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第二十六輯,273-280。

    余金龍、涂瑞洪(2004)。巧固球高壓射球之三度空間運動學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77-283。

    宋俊穎(2006)。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互動研究-以理解式籃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吳明吉(2006)。由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談理解式教學法(TGFU)。大專體育,83,107-113。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清池(2005)。理解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巧固球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李鴻章(2002)。親師衝突-一段親師溝通歷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冊)(頁19-33)。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素卿(2000)。行動研究。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編),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頁1-33)。台北市:師大體研中心。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邱奕銓(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邱利昌(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周宏室( 1994)。Mosstom(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師大學苑。

    周禾程(2002)。觀察研究法。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研究法(頁93-126)。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貴福、盧淑雲(2003)。健康與體育課程:理論與活動設計。台北縣:冠學文化。

    林益源(2004)。國小高年級健康與體育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嘉玲(2003)。七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相關概念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卓子文(2002)。舞者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一項針對舞者實施身心教育課程的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夏林清等譯(1998)。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原著。台北:遠流。

    梁文朝(1980)。巧固球運動基本指導。中壢市:達靈頓出版有限公司。

    梁仲偉(2006)。登山攀岩在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翁國興(2006)。運動教育模式介入在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教學上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33-47)。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垣翰(2005)。巧固球運動之教育價值探討。東師體育,12,104-106。

    陳垣翰(2006)。Mosston命令式與練習式教學效果之探討:以國小巧固球教學為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82-87。

    陳昆泰(2003)。不同教學法對籃球跨步投籃技能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陳文亮(2004)。運動教育模式在國小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永昌(2006)。不同材質排球對國小學童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美卿(2006)。Mosston包含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羽球學習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怡真(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郭彥成(2006)。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大學體育桌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郭世德(2000)。理解式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志成(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黃琤圈(2003)。合作學習在高中芭蕾教學之應用-以行動研究為主。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靜群(2006)。行動研究的困境與解決策略。教師之友,47(2),49-56。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台北市:正中書局。

    游淑霞(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高中生合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閩湘(1988)。巧固球精神與體育教育。教師之友,29(4),32-34。

    詹志禹、蔡金火(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教師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75-99)。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芬林(2004)。舞蹈課程統整設計及實施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舞蹈班跳鼓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楊廣銓(2006)。舞蹈融入南湖高中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廖玉光(2002)。球類教學-領會教學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廖國成(2003)。體育課程發展模式對排球學習效果之影響-以五堵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蔡貞雄(1989)。國小體育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宗達(2003)。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TGFU)的實施與比賽表現評分量表(GPAI)的應用。大專體育,68期,10-16。

    蔡宗達、闕月清(2003)。逆向思維的新體育教學-理解式教學法(TGFU)。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上),252-261。

    蔡宗達(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闕月清(2002)。運動教育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頁287-305)。台北市:師大書苑。

    闕月清(2004)。有效體育教學。載於張春秀等合著,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教法(頁249-268)。台北縣:冠學文化。

    闕月清、鄭漢吾(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中學生學習效果之探討。台灣運動教育學刊,1(2),25-43。

    顏嘉生(2005)。不同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之比較~以國小六年級巧固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市:五南。

    龔建昌(2002)。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二、英文部份

    Altricher, H., Posch, P., & Somekh, B.(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NY: Routledge.

    Almond, L. (1986). Research-bssed teaching in game. In J. Evans.(Ed.),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 sport and schooling: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p. 155-165). London: Falmer Press.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Bunker, D., & Thorpe, R. (1982). A model for the teaching of games in secondary schools. Bulletin of Physical Education, 18(1), 5-8.

    Bunker, D., & Thorpe, R. (1986a). Landmarks on our way to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nker, D., & Thorpe, R. (1986b). The curriculum model.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pp.7-10).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knowledge,and action research.Philadelphia,PA:The Falmer Press,Taylor & Francis Inc.

    French, K. E., Werner, P. H., Rink, J. K., Taylor, K., & Hussey, K. (1996). The effects of a 3-week unit of tactical, skill, or combined tactical and skill instruction on badminton performance of ninth-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 15(4), 418-438.

    Griffin, L. L., Mitchell, S. A., & Oslin, J. L. (1997).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Hopper, T. (2003). Four Rs for tactical awareness: Applying game performance asses, sment in net/wall games. Journal of Teaching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14(2), 16-21.

    Jordán, O. R. C., López. L. M. G., & Pérez, L. M. R. (2003). Transfer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from invasion games to hockey. Oral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aching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Understanding, Melbourne, Australia.

    Mitchell, S. A., & Oslin, J. L. (1999). Assessment in games teaching. HASPE assessment senes.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Mitchell, S. A., Oslin, J. L., & Griffin, L. L. (2003). 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A tactical games q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cPherson, S. L., & French, K. E. (1991). Changes in 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motor skill in tennis.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3,26-41.

    Siedentop, D., & Tannehill,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 in physical education.(4th ed.). Mountain View, CA:Mayfield.

    Thorpe, R., & Bunker, D. (1986). Landmarks on our way to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rner, A. P. (1991). A mode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during game participatio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Turner, A. P., & Martinek, T. J. (199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models for teaching games: Technique approach and game-centered (tactical focus)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9(4), 15-31.

    Turner, A. P. (1995).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Turner, A. P. (1996). Myth or Reality?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7(4), 46-48.

    Turner, A. P., & Martinek, T. J. (1999).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Effects on skill, knowledge and game play.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0, 286-296.

    Turner, A. P. (200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approaches for teaching tennis: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pproach versus the Technique approach. Oral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aching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Understanding, Melbourne, Australia.

    Vickers, J. N. (1990).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eaching physical activities: A Knowledge structur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Vickers, J. N. (1994).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sport pedagogy: Exploring the reversal effect. Sport Science Review, 3(1), 28-40.

    Werner, P., Bunker, D., & Thorpe, R. (1996). 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Evolution of mode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7(1), 28-3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