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符元馨
Fu, Yuan-Hsin
論文名稱: 創造思考融入全球公民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全球公民素養成效之研究
The Effect of Creativity and Global Citizenship Literacy in Integrating Creative Thinking into Global Citizenship learning Course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潘裕豐
Pan, Yu-F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創造力創造思考全球公民教育全球公民素養
英文關鍵詞: Creativity, Creative thinking,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Global citizenship literac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0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2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融入全球公民教育課程」是否能有助於國中學生增進創造力與全球公民素養,以及其對於該課程之學習滿意程度與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九年級學生兩個班,共計44人,實驗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區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採用「創造思考融入全球公民教育課程」教學與「傳統講述教學法」,學生男女比例相當,課程實施共五週10堂課。研究工具包括「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驗」、「國中學生創造性量表」及「全球公民素養量表」等量化工具,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數據驗證研究假設,另整理學生成果回饋單與學習滿意度問卷等資料作輔助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組間的測驗結果雖有些微差距,但並未達到研究統計上之顯著,故在量化數據上無法看出顯著差異,然在學習滿意度的回饋上,學生皆給予高度滿意並提升自主學習動機,而學科成績也並未受到影響,因此根據綜合研究結果,可發現該教學設計課程對於學生創造力與全球公民素養學習上仍有所成效,可再針對過程省思檢討並給予實質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者或教師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Creative Thinking ” into global citizenship learning courses. It aims to see if it improv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global citizenship literacy, as well as their satisfaction and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44 students ,21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3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A 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reatment effects in the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Course implementation lasted for 10 weeks in 10 lessons. Three quantitative instruments, including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CAP), The Creativity Aptitude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Global Citizenship Literacy Scales were revised and used in this study. The statistic methods were one-way ANCOVA. The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student’s feedback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were also collected to aid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ffect.
    The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they did not achieved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 Nevertheles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y are also highly satisfied with the feedback on learning.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reviews and substantiv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relevant researchers or teachers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7 第二節 全球公民教育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假設與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實驗設計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43 第四節 研究步驟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5 第一節 創思公民課程對國中學生創造思考認知成效的影響55 第二節 創思公民課程對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的影響62 第三節 創思公民課程對國中學生全球公民素養的影響70 第四節 創思公民課程融入之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科表現76 第五節 創思公民課程教學成果紀錄與教學省思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結論93 第二節 研究限制94 第三節 建議96 參考文獻99 壹、中文文獻99 貳、外文文獻103 附錄105 壹、全球公民素養量表同意書105 貳、創思公民課程教案106 參、創思課程學習單與教學講義138

    壹、中文文獻
    毛連塭(1989)。實施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架構。創造思考教育,1,2-9。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創造力研究 (56-125 頁)。臺北市:心理。
    朱啟華(2013)。台灣國際教育的反思—以《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1-20。
    吳時省(2014)。全球公民素養量表之發展。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p6ja3
    李弘善(譯)(1996)。思考教學(原作者: Robert J,Sternberg, R. J. & Spear-Swerling L.)。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6)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激發創造力必讀經典(Vol. 2)(原作者:Sternberg, R. J.)。台北:五南。
    林幸台(民63)。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 心理。
    林崇德(1995)。國中生心理學。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胡雅茹(2017)。九宮格思考法。台中:晨星出版社。
    洪文東(2000)。從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屏師科學教育,11,
    52-62。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 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 DNA》。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6(5),1-7。
    徐振雄、邱佩瑜(2013)。公民素養與通識跨域思維:以[科技法與科技倫理]課程規劃與PBL及KJ教學法的應用為例。通識論叢,15,7-30。
    翁慈蓮(2018)。創造力教學融入高中公民科選修課程對學生公民科學科成效、創造力、創意自我效能、問題解決態度之影響-以「e起拍出苗栗魂」及「公民遊意識」創造力教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jbehr
    郭有遹(2001)。創造心理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郭麗珠(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昭儀、吳武典、陳智臣(2005)。我國創造力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30,97-111。
    陳學志(2004)。從“哈哈”到“啊哈”—統整知、情、意、行的幽默課程對創造力培養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5(4),393-411。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六版)。台北:心理。
    陳意尹(2017)。臺灣中小學生全球公民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55dcb
    張玉成(198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心理。
    張玉成(2005)。發問技巧與學生創造力之增進。教育資料集刊,30,181-200。取自http://web.nchu.edu.tw/pweb/users/wtsay/lesson/11680.pdf。
    張秀雄(1995)。批判思考教學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公民訓育學報,4,75-108。
    張秀雄、吳美嬌、劉秀嫚(1999)。合作學習在公民養成教育上的意義。公民訓育學報,8,123-152。
    郭怡伶(2015)。國中社會領域公民科融入領域特定創造力教學模式的成效。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76awu
    游念玲(譯)(2009)。圖解難題解決力(原作者:高橋誠)。台北:商周。(原著出版年:2006)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月刊,273,21-41。
    黃惇勝 (1995)。台灣式 KJ 法原理與技術。臺北市: 中國生產力中心。
    程美芳(2017)。「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對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創造性傾向及情緒複雜度的提升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b93jj
    鈕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溫春琳(2002)。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的行動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ebgqy
    董秀蘭(2009)。國中階段公民教育案例教學的研發與實例。台灣教育,659,24-32。
    董秀蘭(2016)。社會領域: 一個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與核心能力的關鍵領域。教育脈動,5,d1-12。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圖書。
    詹志禹、陳玉樺 (2011)。發揮想像力共創臺灣未來-教育系統能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100,23-52。
    賈馥茗(1979)。英才教育。台北:開明書局。
    楊俊鴻(2018)。世界各國國定課程中的核心素養:以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為例。中等教育,69(2),21-39。
    廖小鳳(2017)。核心素養與學習內容的兩難-以公民科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 71-73。
    鄭竹涵(2011)。六何法對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研究—以讀報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雅憶、楊俊明、劉祖華(2017年05月)。整合九宮格法與情境故事法之結構化設計思考流程。載於社團法人台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主編),工程與科技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3-151頁)。台灣:社團法人台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doi:10.6571/CETE.2017.05.12
    潘裕豐(2006)。為何及如何做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2),38-55。
    潘裕豐(2013)。創造力關鍵思考技法。台北:華騰文化。
    潘朝昱(2008)。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編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v7xrp
    蔡佩樺(2016)。運用設計思考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趙嘉毓(2018)。模擬聯合國課程方案對學生全球公民素養效應之研究 以新北市一所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w2w7x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s://docs.google.com/viewer?url=ietw.cityweb.com.tw/GoWeb/include/pdf/whitepaperfull.pdf
    教育部(2012)。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取自
    http://hss。edu。tw/wSite/ct?xItem=3059&ctNode=301&mp=4
    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學會(2016)。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取自
    http://iccs.cere.ntnu.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社會領域。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1/pta_18535_6408773_60398.pdf

    貳、外文文獻
    川喜田二郎(1967)。発想をうながす KJ 法。発想法 創造性開発のために(65-114頁)。日本:中央公論社。
    Amabile, T. M. (1989). Growing up creative: Nurturing a lifetime of creativity. Scituate, MA: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Cogan, J. J. (2000). Developing tomorrow's citizen: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 framework. SCHOOL FIELD, 11(3/4), 37-60.
    Dewey, J. (1910). Science as subject-matter and as method. Science, 31(787), 121-127.
    Fisher, R. (2005). Teaching children to think. England: Nelson Thrones.
    Gardner, H. (2011).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ngland: Hachette UK.
    Osborn, A. F. (1964). The Creative Education Movement (as of 1964). Scituate, MA: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Peterson, A. (2011). Republican cosmopolitanism: democratising the global dimensions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7(3), 421-435.
    Sternberg, R. J.(1999). Thinking styles. 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ternberg, R. J., & Spear-Swerling, L. (1996). Teaching for thinking.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orrance, E. P. (1965). Rewarding Creative Behavior; Experiments in Classroom Creativit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Torrance, E.P.(1962).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stesting.com/
    Torrance, E. P. (1995). Insights about creativity: Questioned, rejected, ridiculed, ignore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7(3), 313-322.
    Williams, F. E. (1970). 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 UK: Dok Pub.
    Wallas, G.(1926). The art of thought. UK: Solis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