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健芳
WONG, KIN FONG
論文名稱: 體驗活動在學齡期學生華語文教學之運用 —以蒙特梭利學校美國學生為例
Use of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in Teaching Chinese for School-age Student —The Case of American Study in Lighthouse Montessori Academy
指導教授: 蔡雅薰
Tsai, Ya-Hsun
口試委員: 蔡娉婷 林振興 蔡雅薰
口試日期: 2021/12/0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_Online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華語文教學蒙特梭利教學體驗活動美國猶他州蒙特梭利學校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ontessori education method,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Lighthouse Montessori Academy
研究方法: 文獻調查法觀察法訪談法比較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230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體驗活動是一項能夠促進學齡期孩童透過實際感觸投入學習的方式,加 深對學生學習的印象。同時,透過實際體驗,進行深動有趣的課程,並達到學 習者有效學習華語文的進度。因此,本研究探討活動體驗運用在學齡期學習華 語文的教學成果。透過活動體驗引用不同教學法,讓學齡者邁向不同情境的學習,幫 助學齡期學習者投入學習,喚起活動體驗的經驗和知識,發展各別邏輯與思維並達成 學習成果。研究對象是經由美國猶他州一間蒙特梭利學校,並以簡體字中文進行 華語文教學。
    本研究透過Lighthouse Montessori Academy學校的二十名美籍學生,分別 為六至十二歲的學生,以基礎到初級階段做為他們學習第二語言的研究對象, 結合華人文化、戶外活動、遊戲設計和科技互動等活動體驗,進行華語文教 學,並以文獻、需求探討和課程設計進行研究。本研究發現體驗活動能夠激發學 齡期學習者達到更有效的學習狀態,並展開活潑有趣的華語文教學,對美國學齡期學 習第二語言以上學習者提供有趣的華語文學習,同時提供給華語教學者參考,進一步 探討美裔華語文學習者的優異勢,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建議。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are a way to encourage school-age student to engage in learning through actual percep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have an impression of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carry out deep moving and complete Chinese courses, and achieve the learning ability to learn Chinese.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use of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t school age and its effectiveness.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allows school-age student to move into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feelings, which can help school-age student to engage in learning, evoke knowledge of experience, develop individual logic,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hieve learning results.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Lighthouse Montessori Academy, a Montessori school in Utah, USA, and taught in simplified Chinese.
    In this study, twenty American students from the Lighthouse Montessori Academy School, from 6~12 years old students, from zero foundation to elementary sta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r thei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Chinese culture, different outdoor activities, and research with literature, demand status discuss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develop independ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provide complet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for American school-age learners or above and provide interesting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for American stud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一、 研究目的 4 二、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預期結果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一、 學齡期 5 二、 蒙特梭利教學 5 三、 體驗活動 5 四、 華語文教學 6 五、 Lighthouse Montessori Academy(燈塔蒙特梭利學校)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體驗活動對華語文學習之發展 7 一、 體驗活動之定義 7 二、 體驗活動的特點 8 三、 體驗活動的理論 10 四、 體驗活動的課程設計 11 第二節 蒙特梭利的教學模式與語言教學的結合 13 一、 蒙特梭利的簡介 13 二、 蒙特梭利教學和學習語言的連結 14 三、 學齡期的蒙特梭利教學 15 第三節 體驗活動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 17 一、 語言學習策略的簡介 17 二、 語言學習策略的自主學習 18 三、 語言學習策略中教師的角度 19 四、 語言學習策略中的直接與間接策略 19 第四節 體驗文化與華語文教學 22 一、 文化之定義 22 二、 體驗文化的定義 23 三、 體驗文化和語言的關係 24 第五節 肢體反應教學融入華語文教學 25 一、 何謂肢體反應教學 25 二、 肢體反應教學的原則 26 三、 肢體反應教學的五項教學運用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9 第二節 研究使用的華語文教材 30 第三節 教學設計 32 第四節 教學過程和研究步驟 51 一、 教學步驟 52 二、 研究步驟 62 第五節 考核評量方式 63 一、 研究前測 63 二、 訪談法 63 三、 觀察法 64 四、 筆試考核 64 五、 聽力考核 68 六、 口試考核 74 七、 團體合作考核 78 第四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發現或啟示 80 一、研究前後研究對象的學習差異 80 二、體驗活動在學齡期華語文教學的可行性 82 三、體驗活動在蒙特梭利教學是華語文教學一項很好的結合 85 四、體驗活動能夠促進學習者長期記憶並使用在日常生活中 87 五、體驗活動後研究對象的學習感想 8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9 一、在各項教學中開展的體驗活動 89 二、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進度要十分熟悉 89 三、老師要熟悉體驗活動的課程步驟和引導 90 四、體驗活動設計的多樣化 90 五、研究對象程度和年齡的差異,如何有效的設計課程 90 第三節 研究限制或自我探討 91 一、冠狀病毒的環境限制 91 二、時間限制 92 三、研究對象程度和年齡的差異對設計課程的限制 92 第四節 未來貢獻和發展 94 一、未來貢獻 94 二、未來發現 94 參考文獻 96 一、中文文獻 96 二、英文文獻 99

    參考文獻
    專書:
    方淑如(譯) Moreno, M. C.(2001)。語言教師指南。臺北市:冠唐。 (原著出版
    年:2000)
    朱文宇、陳立芬(2012)。Hello!華語。臺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 版。
    李田樹(2001)。童年之秘。臺北市:及幼。
    賈馥茗(2000)。教育大辭書(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蔡小白(2018)。中國經典故事。中國:湖南大學出版社。
    謝智謀,王貞懿和莊欣瑋(2013)。體驗教育。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魏寶貝(2001)。吸收性心智。臺北市:及幼出版社。
    期刊與雜誌類:
    林育陞(2017)走出教室的環境教育對學生真實體驗之探究-冒險教育與戶外 理論觀點為基礎。體驗教育學報,10,170-187。
    林易潔、楊宗文和陳偉振(2014)。以體驗教育方案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究-以 新北市萬里國民中學為例。中原體育學報,4,31-37。
    姚道中(2008)。談談美國中文教學的近況。中原華語文學報,2,1-11。
    徐端梅、劉淑瀅(2009)。自然体验班级活动提升过小中年级学童自尊效果之 研究。體驗教育學報,3,43-66。
    張德銳(2021)。教育體系建構賈馥茗傳略-兼論隊教室專業的啟示。台灣教 育評論月刊,10,68-75。
    黃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
    溫曉虹(2017)。漢語國際傳播研究總第 9 輯。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蔡居澤(2005)。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活動課程設計-以探索教育為 例。公民訓育學報,16。
    學位論文:
    戎家盛(2015)。E 時代國小教育改革的模式。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 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吳翠屏(2017)。適用國小四年級學童體驗教育之棲地概念。臺中市:國立中興 大學水土保護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蓉(2020)。繪畫在幼兒華語教學上的應用:以加拿大兒童為例。臺北 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林冠帆(2017)。TPRS 在泰國國際學校小學華語教學之應用。臺北市: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徐吉志(2013)。肢體反應教學法結合體感科技對英語字彙學習志成效影響。 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沛嵐(2013)。體驗活動融入華語文課程對外籍人士學習經驗之研究-一某 大學語言教學中心為例。臺東市:慈濟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亮妤(2009)。基於體驗文化教學關之終極華語口語會話教學設計。臺北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陳揚名(2020)。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體驗教育之研究-以竹夢實小為例。臺 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佳琪(2012)。以情境感知技術與情境學習策略融入初階華語文教學之系統雛 形研究。臺北市: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黃瓊儀(2017)。高風險家庭成案決策之研究-以新進社工為例。臺中市:朝 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楊可玉(2009)。結合蒙特梭利記全語言教育概念至華裔幼兒華語夏令營課程 設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潘思妤(2021)。以主題教學進行蒙特梭利文化教育之歷程-以花蓮一所幼兒 園為例。臺東市: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
    賴東佑(2011)。體驗時寫作融入班刊製作對國小高中年紀學生寫作成效之行動 研究。臺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碩士論文。
    謝美琪(2008)。電影教學、概念構圖暨體驗活動融入幼兒生命教育之研究。臺 北市:國立臺北教學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line D. Wolf (1980). A parents’ guide to the Montessori classroom. US: Parent Child Press.
    Asher, James J. (1966).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 review.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50(2), 79-84.
    Asher, James J. (1969).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53, 3-17.
    Asher, J.J., & Price, B.S. (1967).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Some age differences. Child Development, 1219-1227.
    Bangs. J. (2011).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a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program.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 Learning, 8 (10), 29-33.
    David A. Kolb.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lizabeth G. Hainstock (1968). Teaching Montessori in the Home. New York: Random House.
    Helen R. Lane (Eds.).(1972). Education and Peace. Chicago: Hendry Regnery Company. John Chattin. Mc Nichols (Eds.). (1866). The Absorbent Mind.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Oxford,R.L.(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re: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Maria Montessori (1965). 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I. England: Oxford Business Park North.
    Maria Montessori (1989).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your Child. England: Oxford ABC-Clio Ltd.
    Maria Montessori (1997).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England: Oxford, ABC-Clio Ltd.
    Maria Montessori (1994).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England: Oxford ABC-Clio Ltd.
    M. Joseph Costelloe (1967). Maria Montessori: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New York: Fides Publishers, Inc.
    M. Joseph Costellos (Eds.).(1866).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Nancy McCormick Ramusch (Eds.).(1965). 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Paula Polk Lillard (1972). Montessori A Modern Approach.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Rita Kramer (1976). Maria Montessori. Canada: Da Capo Press.
    Tim Seldin (2006). How to raise an amazing child the Montessori way. New York: DK Publishing.
    Tylor, Edward B. 1924[1871]. Primitive Culture. Vol. 2. (7th ed). New York: Brentano's.
    Walker, R. Galal. (2000). “Performed Culture: Learning to Participate in
    Another Culture”. In Richard D. Lambert and Elana Shohamy (Eds.), Language Policy and Pedagogy: Essays in Honor of A. Ronald Walton. Philadelphia. P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21-236.
    Walker, R. Galal. and Mari Noda. (2000) “Remembering the Future: Compiling the Knowledge of Another Culture”. In Diane W. Birckbichler & Robert M. Terry, (Eds.) Reflecting on the Past to Shape the Future (ACTF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Series). Lincolnwood: IL: National Textbook Co. 187-212.
    Winitz, H. (1981). The Comprehension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Inc., Rowley, MA 0196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