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秋穎
論文名稱: 窗的意象-----心靈窗口與都會櫥窗之人文關懷
The image of the windows-----the humanity care coming from the window of the human soul and city.
指導教授: 蘇憲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心靈意象櫥窗鏡射
英文關鍵詞: soul, show window, Image, mirr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8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反映一種社會現象並為現實生活的投射與縮影,創作即是一種自我追尋、實踐的過程 。本創作研究以「窗的意象-----心靈窗口與都會櫥窗之人文關懷」為題,藉「窗」的符號、形式、媒介來與筆者自我及觀者內心對話,透過窗的意象以日常生活中一景,來表現、象徵、隱喻內在的心靈世界,關心當下的環境、社會與人的對應關係,對週遭的社會文化、成長環境投入關注與省思。
    在今日變動快速的時代裡,現代人的心靈是空虛寂寞的,文明並未帶給人快樂;而藝術形式表現多元,如同時代進步般,如何從心靈深處的感動,透過時代關懷與環境省思,轉化為個人的藝術語彙,讓觀者感同身受也帶來內心喜悅是創作者的使命。
    本論文撰寫的重心架構共分六節來分述,謹摘要如下:
    第一章敘述筆者創作研究之動機與目的,創作內容、範圍及方法,以生活體驗的一種內在省思,從心靈窗口與都會櫥窗為加以研究探討; 第二章則從創作理念與理論基礎之探究,藉由對「人」內在心靈的關注,及對社會的人文關懷,重新賦予新的形象,透過窗的意象,尋求一種共感的心靈交會。並從心理學及藝術流派之理論基礎,探討心靈世界及都會文化,精神與物質的深層意涵;第三章 創作主題之背景條件與元素,從窗的意象來探討,並從凝視的觀點探討消費櫥窗,以深入了解內在心靈世界,利用重疊、穿透、分割,轉化對自我心靈做一反思,運用光影的明暗,寧靜、獨處氛圍的情境,象徵意涵來呈現; 並從美術史中擷取西方繪畫中以窗為題材之創作表現,內容及形式、技法以及美學意涵,加以分析,作為創作的元素;第四章為創作內容、形式、媒材與技法,創作內容以櫥窗及心窗為主,並探究其形式與技法媒材之應用;第五章作品解說與分析,分析作品之主題內容及表現形式;第六章結論則為此研究做心得的分享與總結、省思。

    Art reflects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is the mirror and epitome of the actual life. Artistic creation is the course of pursuing oneself and practicing. The theme of this creating research is the image of the window-----people shows loving care for culture through the soul window and the metropolitan show window. A Window is a symbol, a form and a media and the painter converses in heart with the audiences through it. The image of the window and the scene of the daily life symbolize and become metaphor of the inner world of souls. People also express their concern abou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soc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care about social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grow up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the image of the window and the scene of the daily life.

    In the times of fast change, modern persons’ souls are hollow and lonely. Civilization does not bring people happiness. As times improve, the forms of art become diversionary. The painter needs to consider how to touch people from their hearts through his care about the age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painter transforms his care into the artistic language. It is the painter’s vocation to make audiences feel the same way as him and be happy sincerely.

    This thesis mainly divides into six chapters. The key extract describes as the following:
    Chapter 1 mentions the researcher’s motivation and purpose for this creative research. The content, scope and methodology are also included. The researcher discusses and reflects on lif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soul window and the metropolitan show window. Chapter 2 probes into the creating concept and theory to endow the artistic works with new images by caring about people’s inner souls and the society. The readers show resonance with the researcher through the image of window. The discussion between the soul world, metropolitan culture and the mental and material values bases on the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the diverse branches of art.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elements of the creative theme through the image of the window. The researcher focuses on the consuming on the show window to understand people’s inner soul world thoroughly. The painting skills of overlap, penetration, division and transformation help self-reflect. It presents the symbolized meaning through light and shade, tranquility and the atmosphere of staying alone. The researcher extracts the subject matter of window in the western painting from the history of fine arts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 forms, skills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to create art works. Chapter 4 concerns about the creating content, forms, media and skills. The creating content focuses on the show window and soul window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the forms, skills and media to painting. Chapter 5 explains and analyzes art works and their themed content and forms. Chapter 6 makes a conclusion and shares what the researcher has learned with the read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研究之內容、範圍與方法 3 一、創作研究之內容 3 二、創作研究之範圍 4 三、創作研究之方法 4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理論基礎 6 第一節 創作理念 6 一、以藝術創作表達對社會人性及大自然的關懷 6 二、對「人」內在心靈的關注 8 三、城市街景文化的深層意涵 8 第二節 理論基礎 11 一、心理學之理論基礎 11 二、藝術流派之理論基礎 15 第三章 個人創作主題之背景條件與元素 20 第一節 窗的意象 20 第二節 凝視與消費櫥窗 22 第三節 鏡射的特質 23 第四節 分割表現形式之畫家分析探討 24 一、以窗的意象為題材之畫家 24 二、分割表現形式之分析探討 29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31 第一節 創作內容 31 一、人與時空之心靈情感 31 二、情感意象及隱喻 32 三、內在心靈的虛實投射 32 第二節 創作形式 33 一、以點、線、面展現不同的語言風貌 34 二、潛意識下隨性的色彩造型表現感情 34 三、以分割空間、影像重疊為主要表現 35 第三節 創作技法與媒材 35 一、技法 36 二、媒材 38 第五章 作品解說與分析 40 第一節 心窗系列 40 (作品一) 浮生若夢 40 (作品二) 凝視 42 (作品三) 想飛 44 (作品四) 心事 46 (作品五) 窗前等待的女人 48 (作品六) 雨思 50 (作品七) 冥想‧對話 52 (作品八) 心語 54 第二節 櫥窗系列 56 (作品一) 疏離 56 (作品二) 陌生的心靈 58 (作品三) 沉澱 60 (作品四) 迷失 62 (作品五) 夢幻的時空 64 第六章 結論 66 創作心得與展望 66 參考書目 68 一、中文書目 68 二、期刊與專論 69 三、網路文獻 70 附錄 71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1、雄獅美術辭典大系雄獅圖書公司《西洋美術辭典》。
    2、宗白華(1985)。《美從何處尋》,(台北:成均出版社)。
    3、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4、余秋雨(1990)。《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5、郭永玉《孤立無援的現代人─佛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貓頭鷹出版社。
    6、Sir Herdert Read著,孫旗譯(1980)《現代藝術哲學》,台北市,束大圖書。
    7、王秀雄(1981)。《美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家。
    8、朱光潛(1993)。《文藝心理學》。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店。
    9、劉文潭(1967)。《現代美學》。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
    10、劉其偉編著(1998)。《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曾雅雲譯(1985)。《藝術鑑賞入門》。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2、蕭瑞瓊著(2005),《盡頭的起點---藝術中的人與自然》,東大圖書公司。
    13、康丁斯基著,吳瑪悧譯(1995),《藝術的精神性》,藝術家出版社。
    14、卡爾維諾著,王志宏譯(1993),《看不見的城市》。台北市,時報文化。
    15、Leo Tolstor 著 耿濟之 譯(1981),《藝術論》。台北:遠流。
    16、吳文成(2003)。〈試談拉康的鏡像階段〉。《阿特拉斯人文隨談》。
    17、方权文(2000)。《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8、陳秉璋、陳信木著。(1993)。《藝術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張心龍著。《西洋美術史之旅》, 雄獅美術出版社 。
    20、克爾赫納。《巨匠美術週刊》。
    21、胡永芬(2001)。《藝術大師世紀畫廊(56 冊)-馬格利特》(台北:閣林國際圖書公司)。
    22、鍾文音(2004)。《多重曝光的折射迷魅》,「連淑惠作品集」序文。

    23、Suzi Gablik著,王雅各譯(1998)。《藝術的魅力重生》,遠流出版公司,台北市。
    24、Arnold Hauser 著,居延安編譯(1987)。《藝術社會學》。
    25、Plechanov, G. V.著(1986)。《藝術與社會生活通信》。

    二、期刊與專論
    1、梁忠弘(2003)。《視窗與心窗的對話-窗系列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2、林沛蓁(2002)《諦視─容華映歌的都會意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3、連淑惠(2004)《鏡射生活–內在時間的重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4、連明仁(2004)《「台北‧都會‧意象」--繪畫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5、陳芳后(2004)。《愛德華˙霍普之「寫實」繪畫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
    6、葉穎霓(2004)理查‧伊斯特司(Richard Estes, 1936-)紐約城市風景繪畫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
    7、洪東標(2006)《分割表現形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

    三、網路文獻
    http://www.mcs.csuhayward.edu/~malek/Pablo.html
    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P/picasso.html
    http://blog.udn.com/robin228/2364310
    http://blog.udn.com/lu921/1225042
    http://alumni.nctu.edu.tw/~sinner/think/talk/part_1/literae1800.htm
    http://hk.geocities.com/vanessacln/cubism.html
    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HUNG的藝術欣賞。http://my.so-net.net.tw/pitaya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