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佩青
Wu, Pei-Cing
論文名稱: 澎湖吉貝嶼石滬社區的里海精神與內涵分析
The Satoumi Spirit of Jibei Stone-Weirs Community in Penghu Archipelago
指導教授: 蔡慧敏
Tsai, Huei-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1
中文關鍵詞: 里海石滬永續生計永續發展
英文關鍵詞: satoumi, stone-weir,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37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3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6年由聯合國高等研究所(UNUIAS)與日本環境省共同進行里山-里海評估研究,產出一套理論架構、科學方法和實徵研究結果,此為2010年里山倡議所依據,而在2010年底,里山倡議也引入臺灣,在林務局、學界等大力輔助下,里山倡議在臺灣蓬勃發展,更於2013年第四屆里山倡議國際夥伴網絡會議(IPSI-4)中榮獲IPSI秘書處事務局長獎,由此可見臺灣里山潛力已為國際所認同。

    但在臺灣各地推動里山倡議之時,對於里海卻甚少人提及。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141公里,海洋疆域範圍更達18萬平方公里,相較於臺灣的山地、丘陵面積總和2萬5千平方公里,海洋帶來的資源、影響應遠勝於陸地,且臺灣周圍寒暖流交會,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自古漁業便深深影響居民生活方式,因此筆者認為在臺灣推動里山倡議之時,我們更不能忘本,山、川、海本是一體,對於海洋民族國家來說,如何保護、保存海洋,維持永續生計,應為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將以日本學者柳哲雄教授所提出之“里海”作為論點,分析澎湖吉貝嶼石滬社區所擁有之里海精神,闡述一套專屬吉貝石滬的里海內涵,做為日後臺灣漁村以里海精神發展之依據。

      本研究將以文獻分析法分析日本里海案例,初步選定為瀨戶內海、能登半島與石垣島,理出里海脈絡與框架,同時整理吉貝嶼石滬社區發展之歷史、社會文化,並以此框架分析吉貝嶼石滬社區,輔以實地訪談了解當地人與海洋-石滬-人之環境互動方式,將理論框架與實地資料相結合,分析出吉貝嶼石滬社區之里海精神與內涵。本研究之預期成果為分析出吉貝嶼石滬社區之人海依存、共存共榮與永續生計精神,並納於日本里海框架下,進一步添入當地里海元素,成為臺灣澎湖吉貝嶼的里海精神。

    In 2006,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and 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of Japan conduct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n Satoyama Satoumi Assessment, and found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scientific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the basis of Satoyama Initiative in 2010. Nowadays, the potential of Taiwan Satoyama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acknowledged.

    However, when Satoyama Initiative was facilitated everywhere in Taiwan, Satoumi, which has more influence than Satoyama does, was rarely mentioned. Actually, there are cold and warm currents around Taiwan and Taiwan embraces abundant marine resources. It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fishery industry since before. Thus, the way to preserve, conserve and mainta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s rather important.

    This research will analyze the case of Japan Satoumi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It aims to find the context of Satoumi and recogniz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will also be discussed as well. The Satoumi spirit of Taiwan’s Jibei is expected to be established through this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里山與里海 9 第二節 日本里海的案例 18 第三節 研究區域概述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42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吉貝嶼石滬社區之里海內涵 45 第二節 論吉貝石滬里海內涵之交互影響關係 51 第三節 綜合討論吉貝嶼石滬之里海內涵 54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57 參考文獻 59

    于錫亮(2006) :〈文化觀光的應用:以澎湖石滬祭為例〉,《澎湖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127-146。
    于錫亮(2007) :〈石滬及其生物多樣性的介紹〉,《自然保育季刊》,57:52-58。
    李光中(2013) :〈日本里山-里海評估—目標、方法和結果〉,《臺灣林業》,39:2,25-30。
    李光中(2013) :〈日本里山-里海評估-影響因素和因應對策〉,《臺灣林業》,39:3,37-44。
    李光中(2014) :《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 推動計畫之先期規劃(2-1)》,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李明儒(2009) :《漁滬文化的源起與分佈-一個跨國際觀點的探索》,澎湖: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李明儒(2015) :〈石滬只能捕魚嗎?-令人驚豔的沙漠風箏〉,《石老石古石》,81,68-110。
    李明儒(2016) :〈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澎湖研究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未出版。
    林文鎮(2004) :《石滬島的對話:吉貝石滬文化館簡介》,澎湖:澎湖采風文化學會。
    林文鎮(2006) :《吉貝石滬記憶圖像》,澎湖:澎湖采風文化學會。
    林文鎮(2006) :〈石滬的前世與今生〉,《澎湖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37-45。
    林文鎮(2013) :〈澎湖吉貝嶼的地方知識與石滬漁業〉,《澎湖研究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101-160。
    林豪(主編)(1893) :《澎湖廳志》(1999),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周予仁、胡格(1936) :《澎湖志略》(1993),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吳佳其(2015) :〈人與沿海自然環境的共生-日本的里海案例〉,《臺灣濕地》,95,3-9。
    吳培基、賴阿蕊(2013) :〈澎湖石滬早期紀載及起源(上)〉,《石老石古石》,72,2-35。
    洪國雄(1999) :《澎湖的石滬》,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胡建偉(1771) :《澎湖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默予等(1972) :《澎湖縣志.卷五 , 物產志》(1983),台北:成文出版公司。
    陳憲明(1992) :《澎湖珊瑚礁漁村漁業活動系統的空間組織:以吉貝村和赤崁村為例》,八十年度教授休假進修報告。
    陳憲明(2009) :〈一個珊瑚礁漁村的生態:澎湖鳥嶼的研究(上)〉,《石老石古石》,54,66-92。
    陳憲明(2009) :〈一個珊瑚礁漁村的生態:澎湖鳥嶼的研究(下)〉,《石老石古石》,56,96-112。
    陳憲明、林文鎮(主編)(2003) :《澎湖的農漁產業文化:西嶼鄉與白沙鄉離島篇》,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莊錦慧(2011) :《吉貝聚落開發與歷史變遷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劉源鑫,趙文武(2013) :〈未來地球—全球可持續性研究計畫〉,《生態學報》,33(23):7610-7613。
    顏秀玲(2006) :〈吉貝村-石滬漁業人的關係的探討〉,《澎湖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75-93。
    顏尚文(主編)(2005)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 , 地理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Kohsaka Ryo , Kawabe Sakiko , Fujihira Yoshinori , Oyamada Kumi(2015) :Satoumi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through a Face-to-face Interview Survey in a Local Fishery Community in Noto Peninsula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 14 , 1-16.
    Tetsuo Yanagi(2007) :Sato-Umi:A New Concept for Coastal Sea Management.Tokyo,Japan:TERRAPUB.
    Tetsuo Yanagi(2008) : Sato-Umi”—A New Concept for Sustainable Fisheries, 5th World Fisheries Congress 2008, pp. 351–358.
    Tetsuo Yanagi(2011) :〈里海創生活動の現状〉,《地球環境》,16:1,3-8。
    Tetsuo Yanagi(2014) :〈里海・Satoumi 論の展開〉,《環境管理》,43,14-18 。UNUIAS(2010) :Satoyama-Satoumi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of Japan,Tokyo,Japan.
    UN News Centre(2002/4/18)。http://www.un.org/news/。(2015/4/2瀏覽)
    上村真仁(2007):〈石垣島白保「垣」再生-住民主体のサンゴ礁保全に向けて〉,《地域研究》,3,175-188。
    谷本照己,新井章吾(2011) :〈人手 と藻場の 生 物 多様性〉,《沿岸海洋研究》,48:2,117-123。
    環境省 (2009) :《瀬戸内海を里海に》,Tokyo,Japan。
    環境省 (2010) :《森・川・海における物質循環と人との関わり》,Tokyo,Japan。
    環境省 (2011) :《里海づくりの手引書》,Tokyo,Japan。
    鹿熊信一郎氏、上村真仁氏(2015):〈沖縄:サンゴ礁生態系の里海による効果的な保全活動〉,《日本の里海》,CBDテクニカルシリーズ No. 6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