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宣霖
Su, Hsuan-Lin
論文名稱: 文創品牌新商業模式探討:以「米錄MILU」為例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in Cultural Creative Brands:A Case Study of MILU Company
指導教授: 馮明珠
Fung, Ming-Chu
謝明慧
Xie, Ming-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 in Global Fash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3
中文關鍵詞: 文創產業文創品牌文創商品商業模式
英文關鍵詞: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bran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goods, business model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15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在旅遊市場中的傳統紀念品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相較於文化力淺薄的傳統紀念品,人們更偏愛有創意、有設計感、有故事性的文創商品。市場需求又更加促使旅遊市場的傳統紀念品轉型升級為文創商品,然而文創商品的設計、開發門檻比一般商品要高許多,必須找到對的設計方法才能創造出受市場歡迎的文創商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存活發展。臺灣文創品牌大多是小規模工作室的型態,對於多數微型公司的文創品牌而言,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建立新的商業模式,開拓新市場,並且創造出經濟規模而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本研究將對文創品牌米錄「MILU」進行個案研究,探討其在台灣市場發展創立品牌成功的因素,進而歸納研究出文創品牌的新商業模式。

    In recent year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has flourished. Traditional souvenirs in the tourism market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eople and gradually lo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ouvenirs with less cultural connotation, people prefer creative, design, story-bas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goods. Market dem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souvenirs in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However, the threshol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general products. We must find the right method to creat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at are welcomed by the market and survive and develop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Mos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brands in Taiwan are small-scale studios. For these brands, it is imperative to find out how to establish a new business model with limited resources, open up new markets, and create an economic scal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 This study will conduct a case study of MILU,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br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 of its brand development in the Taiwan market, and then to summarize and study the new business model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brand.

    致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商業模式 5 第二節、 文創產業與文創商品 7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3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 14 第四章、 個案研究 15 第一節、 市場環境之探討 15 第二節、 MILU的公司簡介與發展沿革 22 第三節、 MILU文創商品現況與設計方法 29 第四節、 SWOT分析 41 第五節、 文創品牌新商業模式之探討 4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5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2 參考文獻 53

    文化部(2018)。《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王鴻祥、洪瑞璘(2011)。〈文創產品的隱喻設計模式〉。《設計學報》,第 16 卷第 4 期。
    吳連賞(2018),高雄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淑慧(2018)。文字圖像化運用於文創商品創作之研究─以馬來西亞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高雄市。
    林榮泰(2005)。〈人性科技•感性設計•文化創意〉。《藝術欣賞》,第1 卷第5 期,98-103。
    林榮泰(2005)。〈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第1 卷第7 期, 26-32。
    林榮泰(2005)。文化創意,設計函值。《藝術欣賞》。
    林榮泰(2009)。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 11 期第 1 卷, 32-42。
    河凡植(2016)。政府角色與政企關係:以韓國問創產業發展為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4期,2016年。
    徐啟賢、林榮泰(2011)。文化產品設計程序。《設計學報》,第十六卷第四期, 1-18。
    蔡孟珊(2007)。地方文化符號於文化商品設計過程中的轉化與運用─以雲科大工業設計系學生文化商品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斗六市。
    羅允廷(2015)。以臺南林百貨文創商品探討設計元素之轉化研究。南臺科技大學數位內容與應用設計碩士班,台南市。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03/2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