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欣渝
Chang, Hsin-Yu
論文名稱: 論臺灣民間音樂〈百家春〉之多元樣貌-以陳中申中胡協奏曲《百家春》為例
Exploring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Baijiachun’’ in Taiwanese Folk Music: A Case Study of Chen Chung-Sheng’s Zhonghu Concerto
指導教授: 蘇鈺淨
Su, Yu-Ching
口試委員: 林雅琇
Lin, Ya-Hsiu
黃湞琪
Huang, Chen-Chi
蘇鈺淨
Su, Yu-Ching
口試日期: 2023/06/2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百家春臺灣民間音樂陳中申中胡北管
英文關鍵詞: Baijiachun, Taiwanese folk music, Chen Chung-Sheng, Zhonghu, Beigua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906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相關次數: 點閱:66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民間音樂中的〈百家春〉,不止歸屬於單一樂種中,根據筆者的資料搜集,於 北管、南管、客家八音以及十三音中皆看過〈百家春〉這個詞,且在不同樂種中〈百家 春〉之間的關係和演變過程,似乎有著密不可分的現象。或許也是因為這個現象,促使 許多臺灣作曲家使用民間傳統音樂素材—〈百家春〉,作為創作樂曲的發想與動機。
    以〈百家春〉為樂曲創作素材的作曲家,如:郭芝苑於 1954 年改編的混聲四部合 唱曲《百家春》、許常惠於 1981 年創作的作品三十六號:鋼琴與國樂團之協奏曲《百 家春》、陳中申於 1987 年創作的中胡協奏曲《百家春》以及黃振南於 1995 年創作的聲 樂協奏曲《百家春》中,都曾使用〈百家春〉作為樂曲的創作動機。
    本文將透過文獻彙整,分析民間音樂中不同樂種〈百家春〉之間的關聯,並搜集以 其為樂曲素材的作品,分別以郭芝苑、許常惠、陳中申以及黃振南等人之《百家春》為 例,透過文獻整理與樂曲分析的方法,研究四位作曲家的創作理念,探討〈百家春〉之 演變。
    其中將以陳中申所創作之中胡協奏曲《百家春》,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期望 藉由分析此曲之樂曲結構,以中胡演奏的實踐與詮釋加深對本作品的理解。更希望能透 過以上的研究,於文中體現「百家春」的重要性以及可能性,作為臺灣民間音樂保存與發展的重要參考紀錄。

    The Taiwanese folk music “Baijiachun” is not limited to a single musical genre and has been used in various styles including Beiguan, Nanguan, Hakka Bayin, and Thirteen Tones. The connec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genres of “Baijiachun” is closely intertwined. This may explain why many Taiwanese composers find this piec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music inspiring for their composition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Baijiachun” has been creative influence for many composers. Works inspired by the same title include Kuo Chih-Yuan’s mixed chorus adapted in 1954, Hsu Tsang-Houie’s piano and Chinese orchestra concerto composed in 1981, Chen Chung-Sheng’s zhonghu concerto written in 1987, and Huang Zhen-Nan’s vocal concerto created in 1995. By studying the creative ideas of these composers, this thesis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Baijiachun” through mus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focuses primarily on Chen Chung-Sheng’s zhonghu concerto and analyzes its musical 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onghu performance, with the aim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aptivating work. Through this research, I hope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of “Baijiachun” in preserving and developing Taiwanese folk music, making it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謝辭i 摘要ii Abstract i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vii 譜次viii 凡例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二章 多元化的〈百家春〉7 第一節 北管的〈百家春〉7 第二節 客家八音的〈百家春〉12 第三節 十三音的〈百家春〉17 第四節 南管樂人的〈百家春〉20 第五節 布袋戲的〈百家春〉23 第六節 小結 27 第三章 臺灣作曲家創作改編之《百家春》28 第一節 郭芝苑的《百家春》28 第二節 許常惠的《百家春》36 第三節 陳中申的《百家春》44 第四節 黃振南的《百家春》49 第五節 小結 58 第四章 陳中申《百家春》之分析與詮釋 60 第一節 樂曲分析 60 第二節 演奏版本之呈現 86 第三節 樂曲詮釋 96 第四節 小結 108 第五章 結論 110 參考文獻 113 附錄一 陳中申訪談紀錄 117 附錄二 黃振南訪談紀錄 120

    一、專書
    片岡嚴。《臺灣風俗誌》。陳金田譯。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呂錘寬。《北管細曲賞析》。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1。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呂錘寬。《北管音樂》。臺中:晨星出版社,2011。
    吳玲宜。《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吳榮順。《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精選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吳榮順。《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四〉新春、光明、新興、潘榮客家八音團》。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車炎江。《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1》。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7。
    莊文達。《臺灣作曲家「鋼琴協奏曲」之統整與分析》。臺北:樂韻出版社,2011。
    鄭榮興。《台灣北部客家八音研究》。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8。
    陳郁秀總策劃。《臺灣音樂百科辭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9。
    陳龍廷。《聽布袋戲尪仔唱歌:1960-70年代臺灣布袋戲的角色主題歌》。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2。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2007。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台灣傳統音樂之美:原住民音樂、漢族傳統音樂、客家音樂》。臺中:晨星出版社,2002。
    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綱》。上海:萬華書店,1952。
    趙琴。《許常惠:那一顆星在東方》。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劉怡蘋策劃。《古樂薪傳3雅樂十三音》。臺南:臺南市文廟管理委員會,2010。
    二、學位論文
    杜潔明。〈台南孔廟樂局-以成書院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克威。〈陳中申笛子作品《抒懷》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6。
    宮尚妤。〈臺灣傳統樂曲【百家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2。
    張雅晶。〈台灣民間音樂的多元樣貌-以〈百家春〉、〈桃花過渡〉、〈病子歌〉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0。
    黃佳瑩。〈柳琴曲《彌濃山鄉》、《心路》樂曲分析與詮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22。
    黃振南。〈南管器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賴錫中。〈台灣《十三音》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0。
    羅智修。〈陳中申笛曲《扮仙》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23。
    蘇育代。〈許常惠師年譜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三、期刊
    劉美枝。〈臺灣北部客家地區「北管八音」現象析論〉。《全球客家研究》第12期,2019年5月:175-222。
    陳龍廷。〈跨媒體性.浮動的能指:1970年代電視布袋戲角色主題歌〉。《戲劇學刊》第18期,2013年7月:97-122。
    顏綠芬。〈郭芝苑歌樂的民俗風格〉。《關渡音樂學刊》第8期,2008年6月:101-131。
    吳榮順。〈台灣客家八音的傳統與傳習〉。《關渡音樂學刊》第8期,2008年6月:1-16。
    吳聲淼。〈臺灣第一本創作歌謠集-《新選歌謠》〉。《兒童文學學刊》第6期,2001年:288-309。
    郭芝苑。〈從廟口到音樂殿堂-我的台語歌曲創作演出〉,台灣日報。2003.1.25。
    四、曲譜、樂譜
    台灣省教育會編。《新選歌謠》。台灣省教育會音樂教育協會,1954。
    呂錘寬。《【傳統音樂輯錄 北管卷】絃譜集成》。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呂錘寬。《【傳統音樂輯錄 北管卷】細曲集成》。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呂錘寬。《北管細曲選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1。
    阮文池編。《郭芝苑台語歌曲集(獨唱、合唱)》。臺中:靜宜大學人文科,2003。
    林海籌編。《同聲集》。臺南:財團法人台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1933。
    許常惠。《百家春》。臺北:臺北市立國樂團推廣組出版部,1992。
    陳中申。中胡協奏曲《百家春》總譜。未出版,1987。
    黃振南。《百家春》總譜。未出版,1995。
    國立編譯館編。《臺灣歌曲合唱集(一)》。臺北:樂韻出版社,1994。
    臺北市立國樂團編。《台灣民族器樂獨奏選曲-拉弦樂篇》。臺北:臺北市立國樂團出版,2002。
    五、有聲資料
    陳中申。《百家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3SJNIBz6c。(閱覽時間:April 1,2022)
    許常惠。《百家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ozFNUWmTzE。(閱覽時間:April 1,2022)
    黃振南。《百家春》。由黃振南提供錄音檔,2023.01.13。
    六、網路資料
    我對笛子的追尋之路。https://www.flutebamboo.com/bio3。(摘錄於March 21,20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