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文華 |
---|---|
論文名稱: |
山海的呼喚-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 |
指導教授: | 王瓊麗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6 |
中文關鍵詞: | 原住民 、圖像 、心象 、媒材 、技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6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前言摘要
本論文以「山海的呼喚」為標題,其原意是以原住民賴以生存的山海世界為研究範圍,從外在的人文傳統到內在的心靈探索,結合記錄所言所見和相關論著、繪畫理論,最後以創作的藝術表現為主,論文記述為輔。藉「呼喚」之詞的近因是想醒悟人們心中沉寂已久的原始生命、道德良知,遠因是讓我們的文化及人生價值,能彼此期盼下昇華至更完美的境界。
副標題名為「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從創作的題材言,是以原住民的現實生活世界來作引子。「圖像」之意近似現實的表象,呈現的形式以具象的陳述為主,描述的成份較多;「心象」意指藝術創作前的心理感受,較無具體的外在形式,以個人主觀的抽象思維去凝聚畫面符號;兩者相互輔佐,使創作與論文能交互對應。蒐集的素材以個人當下的臨場感為主,前後四到五年,再比對不同族群的相關論著、文獻,藝術潮流演變下媒材、技法的參考,指導老師的寶貴務實經驗及見解,綜合上述最後蘊釀完成「山海的呼喚」論文及創作。
多元化的文化是本世紀的特色,包容與接納外,真誠的關懷才是創作的原初。此次創作在運用媒材、技巧雖有突破進展,但仍自覺拓展的不夠寬闊,原住民的範圍遍及世界,除了本土的寶貴資源外,在未來藝術創作的籓離,更須試探其他多元化的原住民領域及藝術概念,為創作的空間豐富更多的內容及形式之。
八、參考書目
1.Francoise Cachin(1997)廖素珊 譯 高更<我心中的狂野>
台北:時報文化
2.劉其偉(2002) 藝術人類學 台北:雄獅
3.莫那能(1989) 美麗的稻穗 台中:晨星
4.孫大千(2000) 山海世界 台北:聯合文學
5.陳奇祿(1992) 臺灣土著文化研究 台北:聯經
6.Norbert Lynton(2003)楊松鋒 譯 現代藝術的故事
台北:聯經
7.桑塔耶那(1971)杜若洲 譯 美感 台北:晨鐘
8.田哲益(2002) 臺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 台北:武陵
9.孫大川(1997) 神話之美<臺灣原住民之想像世界>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0.徐正光 林美容(1999) 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1.Freud. Sigmund(2000)邵迎生 譯 圖騰與禁忌
台北:米娜貝爾
12.劉其偉(1979) 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 台北:雄獅
13.朱光潛(2000) 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台北:天工
14.邱宜文(2002)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台北:文津
15.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上.下冊>(1996)
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6.勵忠發(1996) 記號.藝術.情報 台北:正中書局
17.吳澤義(1997) 走入名畫世界<達文西> 台北:藝術圖書
18.Johannes Itten(2001)蔡毓芬 譯 造形分析 台北:地景
19.世界藝術百科助學版<佳慶藝術圖書館> 台北:佳慶文化
20.徐正光 林美容(1999) 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1.Marc Le Bot(1996)湯皇珍 譯 身體的意象 台北:遠流
22.林建成(2002) 臺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 台北: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