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怡萍
Huang, Yi-Ping
論文名稱: 運用多感官策略於國小四年級國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Multi-Sensory Strategies to the Mandarin-Teaching of the Fourth Graders
指導教授: 吳舜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1
中文關鍵詞: 多感官策略國語文領域教學
英文關鍵詞: multi-sensory strategy, Mandarin-teaching, field teach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92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9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探究多感官策略融入國小四年級國語文領域教學,學生在教學實施歷程的學習成效與教學者的省思。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任教的班級四年級27位學生,在學生異質分組後,進行兩循環為期大約七週時間的研究。本研究的內容以國小翰林版國語第七冊為主要的教學材料,搭配研究者所設計的多感官策略行動研究方案,探討國小四年級國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自我專業成長的省思。研究工具,除了自編的行動研究教學方案之外,包含了課堂觀察記錄表、課堂活動教學日誌、訪談紀錄單、課後問卷等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與反思。歸納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二、學生表示出同儕合作的默契與互助。
三、學生的讀寫行為融合在國語文的綜合表現上。
四、學生的學習遷移激發自我成長的興趣與動機。
五、豐富教學者增能的成長經驗。
六、學生的回饋增添信心和信念。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未來教學實務上與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outcomes of the multi-sensory strategies integrated into the Mandarin-teaching process of the fourth graders of the primary school in this country.

The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27 heterogeneously grouped fourth-graders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for 7 weeks were the target subjects of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seventh Mandarin-teaching volume published by Han Lin with the multi-sensory strategic action research program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real-life-Mandarin-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o reflect o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self-designed action research teaching projects, the research devices such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 sheets, classroom activity teaching journals, interview record sheets and after-school questionnaires were included to estimate and evaluate the collected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were highly motivated in Mandarin-learning.
2. They learne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how to solve problems through brainstorming and teamwork.
3. Students performed well in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Mandarin-learning. This is also a performance of visual, listening, moving ,tactile sensory integration.
4. Students were self-motivated and inspired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5. The instructor became more proficient in her ways of teaching.
6. Teachers were encouraged by students' positive feedback.

Finally, the findings and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made for further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語文學習相關理論及其對小學階段國語文課程之意義 11 第二節 多感官學習之相關理論、策略及實徵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6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58 第三節 行動研究教學方案 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4 第五節 研究程序 79 第六節 資料處理分析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4 第一節 多感官策略於國小四年級國語文教學方案之教學實施歷程 84 第二節 多感官策略於國小四年級國語文教學方案之學生學習成效 113 第三節 教師於教學實施歷程中之專業成長情形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3 第一節 結論 163 第二節 建議 167 參考文獻 169 附錄一:多感官融入國語科教學活動設計 177 附錄二:多感官融入國語科教學活動學習單(格式) 197 附錄三:研究工具(格式) 200 附錄四:學生學習單 207

一、中文文獻
丁凡(譯)(1998)。C.Olivier&R.F.Bowler 著。多感官學習-克服學習困難的教學原則與應用。臺北:遠流。
王雅誼等(2011)。多感官環境治療介入對失智者行為精神症狀改善之成效探討。
護理雜誌,58(1),48-58。
王憶菁(2005)。多感官教學活動。2007 年 2 月 12 日取自:
http://psn.syinlu.org.tw/archives/000691.html
王馨佾(2003)。應用多媒體教材於觸控螢幕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語文學習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學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
田于軒(2015)。國小六年級學童心智圖學習對國語文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丘愛鈴、莊淑閔(2005)。國小四年級「胡桃鉗」藝術統整課程應用故事中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季刊,25期,127-154。
朱厚儀(2010)。運用遊戲於語文領域以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想像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
朱淑芬(2003)。多元智能融入國語科教學在資源班的行動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平(譯)(2003)。Thomas Armstrong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增訂版)。台北:遠流。
李京玲(2013)。兒童芳香照護互動產品設計之研究與創作。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宛倫(2006)。多元感官教學方案對於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童歌唱學習表現之影
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佳勳(2002)。互動式媒體-以感官多模式探討數位設計環境中人機互動介面設計與應用實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李素卿(譯)(2000)。Michael J. A. Howe著。學習心理學:教師指南。臺北市:五南。
李淑玲(2008)。多感官環境對重度與多重障礙者教育之初探。特教論壇,五,1-13。
李連珠(譯)(1998)。Ken Goodman著。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臺北市:信誼。
李嘉玲(2014)。多感官教學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應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翠玲(2003)。多感官環境對多重障礙教育之啟示與應用,國小特殊教育,36,
10-17。
沈佳興(2008)。從五連方拼圖遊戲中探討不同工具對國小學童空間能力的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沈添鉦(1991)。簡介「全語言」的語文教學。教師之友,32(4),27-32。
吳玥玢、吳京(譯)(2001)。Maria Montessori 著。發現兒童。臺北市:及幼文化。
吳勁誼(2009)。多感官刺激對國小身心障礙學生問題行為及生理反應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舜文(2002)。音樂教育論述集。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舜文(2004)。建構主義運用於音樂教學之理念與作法。2009 年 4 月 8 日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textbook%20source/0725teach/study/art/21.doc
吳舜文等(2015)。學科教學知識叢書II:音樂學科教學知識叢書多感官體驗學習之於中小學音樂教材教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瑞源(2005)。從認知負荷觀點探討在學習者控制環境下多媒體組合形式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FGU00395008。
吳鐵雄(1992)。電腦輔助教學在我國的實施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17,289
-302。
汪榮琪(2006)。蒙特梭利音樂教育。載於邱琡雅(主編),認識蒙特梭利教育。
臺北:蒙特梭利文化。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余敏瑞(2010)。多感官環境對減少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玉香(2010)。多感官環境對自閉症幼兒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朱彥(2006)。和幼兒共享音樂的樂趣與成長。中華奧福教育協會專刊/奧福系列 95。臺北市:中華奧福教育協會。
林朱彥、張美雲 (2010)。幼兒音樂與律動。臺北市:華都文化。
林玫君(2005)。基本字帶字結合不同寫字策略對國小中年級識字障礙學生國字讀寫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格(2008)。幼兒園外聘教師音樂教學模式與教學實務探究 —以一位「吳美雲幼兒音樂教學」培訓師資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容如(2013)。圖片刺激褪除策略結合多感官教學法對國小特教班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素卿(201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再版)。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麗寬(譯)(1997)。吉尼特.佛斯與高頓.戴頓著。學習革命。新北市汐止:中國生產力。
邱桂貞(2016)。幼兒音樂課程教材設計之音樂概念學習內涵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淑貞(2016)。胡桃鉗幼兒音樂課程教材設計音樂概念學習之內涵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琡雅等(2006)。認識蒙特梭利教育。臺北:蒙特梭利文化。
周欣(譯)(1994)。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教學法。桂冠。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胡致芬(1999)。自閉症兒童在自由遊戲及引發情境下的表徵性遊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胡裕成(2012)。運用音樂元素融入多感官課程發展幼兒專注力及人際互動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施霞主編(2008)。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實踐力。漢湘文化。
高郁涵(2008)。應用體感運動遊戲於自閉症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博銓(2007)。教學論:理念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孫旻暐(2009)。感覺與知覺。載於陳皎眉(主編),心理學(73-76頁)。臺北市:雙葉書廊。
孫旻暐(2014)。感覺、知覺與意識。載於陳皎眉(主編),心理學精簡版( 31-37 頁)。臺北市:雙葉書廊。
郭和杰(譯)(2006)。Ellen J. Langer著。學習,就是一種享受。新北新店:人本自然文化。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許育健(2018)。屋頂上的貓:素養導向國語文評量設計實務。臺北市:幼獅。
許瑞蓮(2007)。國小聽覺障礙學生英語教材執行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啟聰學校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瑋玲(2015)。多元感官教學方案應用於國小三年級認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芳全(2010)。多層次模型在學習成就之研究。臺北市:心理。
張春興、林清山(198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主編(200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重修版)。臺北市:東華。
陳一平、葉素玲(2007)。感覺與知覺。載於陳烜之(主編),認知心理學(72-75頁)。臺北市:五南。
陳妍余(2008)。幼兒音樂概念學習於《音樂的生活》及 《表達性藝術幼兒音樂課程》教材之比較。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柏旬、王雅珊(2010)。多感官教學在智能障礙學生的應用。雲嘉特教,12,25-32。
陳振宇(2007)。語言與認知。載於陳烜之(主編),認知心理學(362-363頁)。臺北市:五南。
陳淑琴(2000)。幼兒語言教材教法。臺北:光佑。
陳麗如(2007)。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陳麗如(2010)。多感官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寫作效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黃秀治(2009)。國小資優班實施生涯發展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玟婷(2015)。學科教學知識叢書II:音樂學科教學知識叢書多感官體驗學習之於中小學音樂教材教法。引自吳舜文、陳曉嫻、張哲榕、黃玟婷、柯芝琳、
郭書汎。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玟瑜(2002)。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覺學習風格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秋霞、吳兆惠、胡斯淳等(譯)(2006)。William N. Bender 著。學習障礙。臺北市:心理。
黃翊琪(2015)。媒體文化與科技的競合:多媒體互動新聞敘事之媒材、互動與權力。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臺北:五南。
黃嬿庭(2015)。幼兒美感教育多感官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元林(2016年12月22日)。語文思維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核心素養特刊。
楊坤堂編著(1992)。教學與輔導。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楊坤堂(1992)。學習障礙兒童臨床診斷與教學。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楊斯媛(2010)。多感官音樂學習活動之實施普通班自閉症學童持續性注意力與音樂行為改變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溫明麗(2008)。教育101: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趙梅音(2009)。圖畫書融入幼兒藝術教學多感官教材系統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淑伶(2006)。以多感官教學法進行寫作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
劉慧玲(2012)。觸覺數學(Touch Math)對增進重度自閉症數與量概念與計算之研究。國小特殊教育,54期,91-104。
劉曉樺(譯)(2011)。Trilling, Bernie & Fadel, Charles著。教育大未來──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臺北市:大雁文化。
鄭博真(2003)。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的新趨勢。臺北市:心理。
鄭麗玉(1998)。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蔡幸芬(2010)。「行動兒童藝術館」學習系統之設計與應用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昀家(2011)。應用奧福音樂治療教學方案於改善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童不專注行為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
錢鍾書(1988)。錢鍾書作品集 1:談藝錄。臺北市:書林。
戴舒涵(2016)。鄉土教育融入國小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
版,臺北。
謝協君、汪姿伶、張育菁(2011)。融入教具改造之多感官課程在多重障礙學生課堂專注成效。特教論壇,第十一期,59-73頁。
謝碧霞(2008)。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聽覺障礙兒童語文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謝慧如(2009)。圖卡教學與多感官教學對國小啟智班學生語彙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瑞玲、孟瑛如(2014)。探討音樂活動對於特殊需求兒童聽覺處理能力訓練之效益。特教論壇,第十七期,17-37。臺北
鍾聖校(2012)。正向心理情意:教與學。臺北市:五南。
簡麗君(2008)。電影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提昇文化知識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魏式琦、陳淑珠、盧慧真、曾豐仁等人(2013)。多感官學習之字母拼讀補救教學對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刊,第六期,63-102。
羅凱凡(2016)。多感官環境融合感覺餐策略對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行為問題改變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蘇俊欽(2004)。擴增實境應用於中文注音符號學習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蘇紳源(2009)。音樂與演唱影像的整合對於情緒判斷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麗芳、莊素貞(2011)。實用語文課程結合多媒體電腦遊戲教學策略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3,159-192。

二、英文文獻
Ausubel,D.P.(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Bandura, A.(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Gardner,H.(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 Basic Books.
Lancioni, C. E., Cuvo, A. J., & O’Reilly, M. F. (2002). Snoezel- en: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with people with developmen- tal disabilities and dementia.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4(4), 175-184.
Mayer, R. E. (1997). Multimedia learning: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 (1),1-19.

Mayer,R.E.(2001).Multimedia learning.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 E., & Morcno, R. (1998), A split attention effect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vidence for dual processing system in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2), 312-320.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 Society, 37(5),29-39.
Murphy,N.(1997).A multisensory vs.conventional approach ro reaching
spelling.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Kean College,NJ,US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05 564)
Paivio, A.(1971). 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es. New York : Holt,Rinehart,and
Winston.
Paivio, A.(1986). Mental reoresentations:adual coding approach. Oxford,
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weller, J., van Merrierboer, J. J. G., and Paas, F. (1998).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10 , 251-29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