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宏民
Huang, Hung-Ming
論文名稱: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 Interpersona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胡益進
Hu, Yih-J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網路成癮人際關係網路使用行為國中學生
英文關鍵詞: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personal, Internet usage, stude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86下載:8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情況、網路使用動機、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問卷參考陳淑惠網路成癮問卷、廖家和人際關係問卷、廖家和網路使用動機量表以及相關問卷和相關文獻集結而成。於2012年12月隨機抽樣抽取該校每年級各五班作為研究樣本,共有510位學生參與,回收460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後,茲將本研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整體受試樣本之網路使用活動之三名為「社群網站」、「線上影音」及「搜尋/下載資料」;網路使用動機前三名為「作為娛樂」、「打發時間」及「從網路上立即知道最新消息」。因此,研究對象上網主要以社交/消遣為主。

    二、網路人際關係互動較高的學生有較高的網路成癮傾向。

    三、研究對象不同之性別、主要上網地點、學業表現與整體網路成癮及各層面皆達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網路使用時間及網路使用年數越長,網路成癮傾向越高。

    五、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行為、網路使用動機及人際關係對網路成癮具有顯著預測力,聯合解釋變異量為46.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et usage, motivation for internet using, Interpersona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Random Sampling in on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Questionnaires encompass the Basic Data and Internet Us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Motivation for Internet Using Scale, Interpersonal Scale,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Revised(CIAS-R) and so on.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in on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in December of 2012. There were 510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complete with 460 valid samples. The result is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1.The top 3 of the use of Internet by the objects on the study are’’ Community Website’’,’’ Online video’’, Search and download data’’. ; the top 3 of Internet use motivation are ‘’amusing only’’ , ‘’Killing time’’ and ‘’Immediately know the latest news from the network’’ .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s as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2.Students with higher internet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were more inclined to have internet addiction.
    3.The abstracts that differ in gender , location of the Internet us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Internet addiction.
    4.The longer time and years the abstracts have, the higher Internet-addicted tendency is.
    5.The significant prediction on Internet addiction is revealed in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s, the use of Internet, motivation for internet using and interpersonal. There are used to explain 46.1% variance of Internet-addicted tendenc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網路成癮的定義與研究 11 第二節 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 22 第三節 人際關 係與網路成癮的係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4 第一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網路使用情形現況分析 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網路成癮與人際關係 現況 分析 67 第三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情形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之差異分析 79 第四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情形際關係與成癮預測力分析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結論 106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2 附錄一 專家效度考驗名單 128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 129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36 附錄四 正式施測問卷 141 附錄五 中文網路成癮 量表使用同意書 146 附錄六 真實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使用同意書 147

    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錦慧 (2005)。國中生網咖使用、網路沈迷之調查與網咖少年成長團體之輔導成效。慈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柏壽 (1985)。父母與同儕對青少年做決定的影響之比較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5,47-198。
    王淑娟 (2006)。以生態的觀點來看青少年的同儕人際關係。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3。
    王清和 (2011)。大學新生網路成癮對學業成績影響之研究-以亞洲大學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白育甄 (2004)。網路成癮經驗對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及心理社會發展影響-網路遊戲成癮個案之分析。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萬來 (1999)。網路成癮症的隱憂。新聞鏡周刊。565(35)。
    李盈數 (2010)。臺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成癮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曉君(2006)。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3。
    吳明燁 (19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初期同儕團體的形成與影響。東吳社會學報,8,1-33。
    吳慧菁 (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方式與網路成癮行為的闖係-以桃園縣國小為例。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姝蒨 (1996)。電子仲介傳播人際情感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佈告欄(BBS)中的「虛擬人際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峻豪 (2008)。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網路成癮和自我概念之園究- 台中縣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余紫瑛 (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倩(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二;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教育傳播觀點研究,取自http://report.ice.ntnu.tw/nscreport/872511009013N。
    周榮、周倩(1997)。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會。台北,6月18日至19日。
    呂貫文 (2000)。大學生使用網際網路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學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淑華 (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家屏 (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唯斯 (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論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旻沛 (2004)。大專院校學生網路成癮盛行率及認知因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研究所,未出版,台南。
    林以正 (2005)。網路人際互動特質與依戀型態對網路成癮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47(3),289-309。
    林桂馨 (2012)。台北市某國小學生網路成癮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慧婷 (2012)。網路成癮與手機依賴之大學生人格特質的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瀕瑩(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現象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未出版,高雄
    施香如 (1998)。中學生父母對子女網路沉迷象之態度與行為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施香如 (2001)。迷惘、迷惘-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秦永悌 (2007)。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西森、連廷嘉 (2001)。大專學生網路沉迷行為及其路徑模式之驗証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119-149。
    時蓉華 (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侯雅齡 (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胡玲玲譯(2001)。網路讓現代人更疏離?!電腦家庭,68,60-62。
    張仁獻 (2003)。台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沉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酒雄、陳技烈、簡慶哲、張淑美 (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10,261-322。
    馮嘉玉 (2003)。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淑芸 (2003)。網路沉迷關聯模型之建構與連線遊戲中斷探討。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彭郁歡 (2004)。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姚嘉如 (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社群網站Facebook動機、行為與隱私設置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琪皎 (2008)。大學生依附風格、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德祥、魏麗敏 (2002)。網際網路對大學生之衝擊與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90-2511-S-018-034
    黃瑟娟 (2011)。新北市三重與蘆洲兩所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一玲 (2002)。影響大學生網路成癮的相關因素研究。私立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瑞琴 (1994)。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際。彰中學報。20,125-133。
    黃煜峰、雷靂 (199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黃玉蘋 (2003)。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系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厚銘 (2000)。網路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8,117-154。
    黃玉萍 (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仁楷 (201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佳寧 (2007)。大學生合作性人格特質與網路成癮傾向相關性研究- 以台北市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游森期(2001)。E世代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之輔導策略。學生輔導。74,34-43。
    游森期 (2002)。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
    楊正誠 (2003)。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志偉、羅中廷 (2006)。青少年網路成癮:病例報告。臺灣家庭醫學雜誌,16(1),64-74。
    楊國樞 (1974)。小學與初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臺北,環宇,417-463。
    楊叔夏 (2008)。計畫行為理論運用於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以台中縣某高校高職生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禇志鵬、林珍如(2008)。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成癮狀況及戒減自我效能之調查研究。健康管理學刊。6(1)。73-94。
    溫雅馨 (2005)。宜蘭地區中等學校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與其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壽旭霞 (2001)。面對網路交友熱輔導人員應有的準備。學生輔導,74,68-81。
    廖思涵 (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廖家和 (2009)。影響中學學生網路成癮與虛擬人際關係之相關因素研究-以臺中縣某中學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為藩 (1987)。自我態度量表。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為藩 (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劉守信 (2000)。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輔導方案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劉永元 (1988)。單親兒童與正常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家儀 (2001)。以人際關係論與計畫行為論探討網路交友之現象。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歐家喬(2009)。少年早發性與晚發性的網路沉迷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生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俊哲(2012)。國中生網路非行認知與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怡秀 (2000)。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
    董潔如 (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系之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葉俞均 (2007)。探討大學生憂鬱症狀、拒網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在網路成癮模式中之角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葉士如 (2008)。國中學生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基隆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淑惠 (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陳淑惠 (2001)。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需求與適應觀點研究(二):網路沉迷現象學生之心理治療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陳淑惠 (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3)。
    陳冠名 (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沉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陳皎眉 (1993)。如何作自已的公關?談人際關係。與年輕談心;青年人的自我追尋。臺北,遠流。97-118。
    陳增穎 (2000)。開啟或封閉?網際網路對青少年人際關係的影響。師友,392,27-30。
    陳雪芬 (2000)。網路“春色“蕩樣,學子難以抗拒,台北市議員辦公室新聞稿。取自http://www.tcc.gov.tw/~tcc0/42/news890602.htm
    陳嬿竹 (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佩庭 (2008)。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新豐 (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電玩成癮與人際關係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219-244。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珮 (1995)。電子布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雅惠 (2011)。桃園市某國中學生自尊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蔣孟軒 (2012)。社群網站對人際關係影響之調查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韓佩凌 (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魏麗香 (2002)。青少年沉迷網咖之經驗及其影響之研究:一位學校老師對學生網咖經驗之初探。國立中正大犯罪防治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戴秀津 (2003)。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響影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士杰 (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教育科技研究,未出版。屏東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龔慧玲 (2010)。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嚴增虹 (2002)。國小學童網際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