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束真
論文名稱: 多元文化論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台灣史教科書中有關原住民的論述為例
指導教授: 鄭瑞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37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多元文化歷史教學教科書分析國中歷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45下載:10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論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重點有二,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分析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台灣史教科書中,關於原住民的描述,提出分析結果與建議,希望可供往後教科書編輯時的參考。此外,再以多元文化教材設計理念,設計一份「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手冊」,進行教學實驗,探討經過教學後,學生是否因為更加了解原住民的歷史文化,而更能接納、尊重與欣賞原住民族群文化,更具多元文化修養。

教科書分析方面,分別探討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台灣史教科書中原住民相關內容的課程設計方式,以及原住民相關內容的質性分析與量化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分析的教材包含有審定本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仁林版與國編本「認識台灣歷史篇」。分析結果如下:
壹、課程設計途徑方面
一、 教科書開放前後,各版本原住民相關內容的課程編排,是屬於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的附加模式。而且戰後台灣的歷史發展,各版本都不見原住民的身影。
二、 五個版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教學活動設計大都偏重於記憶性的問答,未能讓學生對族群相關議題進行思考。
三、 對原住民文化價值探究的活動設計,只有南一版本深入原住民文化內涵,其他版本都只是讓學生背誦表面、外在的文化特色。
貳、偏見檢視與分析方面
五個版本教科書均出現以下五種偏見類型:
一、 消失不見:原住民人物只出現一、二人;有關原住民的具體事蹟只有霧社事件、高砂義勇隊;在台灣開發史上原住民的貢獻被忽略。
二、 選擇與不平衡:出現「漢族中心」的偏見類型,包含從漢民族的立場來說明族群接觸的結果;對於歷史事件的敘述,從單一漢族觀點說明。
三、 不夠真實:輕描淡寫族群接觸時所產生的衝突,未突顯現今原住民的困境。
四、 零碎孤立:有關原住民歷史發展的介紹都是以「點狀」的方式呈現
五、 表面功夫:對原住民祭典文化的介紹趨於表淺化,忽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
參、量化分析方面
一、 教科書開放後原住民相關內容的介紹並沒有比國編本多,甚至更少,其中原因,與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社會科節數被縮減有很大關係。
二、 經由「原住民相關內容主題類目表」的量化統計發現,國編本最注重社會歷史類的介紹。不過,審定本在文化內涵類的介紹是比國編本豐富。
三、 審定本四版本間的比較,南一版本比較注重文化內涵類的介紹,其他版本較著重社會歷史類的介紹。

實驗教學方面,以研究者自行設計「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手冊」進行實驗教學。有以下幾項結論:
一、 增加學生對原住民歷史文化的了解,可以改變學生對原住民族群的態度,而且讓學生愈了解弱勢族群的歷史文化,以及從不同族群觀點思考相關議題,學生就愈能接納與尊重不同族群文化。
二、 遊戲性與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習興趣。
三、 不同族群的文化價值觀、文化特色與具有故事性的教材內容能吸引學生學習。
四、 學生自我評量經過實驗教學後獲得很多原住民歷史文化相關知識,而且較能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尊重不同族群。

最後本研究嘗試提出幾項建議,以供參考:
壹、教科書編撰方面
一、 應改變既有的歷史課程結構,統整融入族群文化內容。
二、 族群相關議題的課程活動設計,應有讓學生進行「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文化價值與意義探討」的活動。
三、 未來教科書中原住民相關內容的編撰,應針對本文所發現的族群偏見,加以改善。
四、 應以「多元族群觀點」呈現台灣的歷史發展,並且納入更多原住民題材。
五、 教科書的編撰者與審查委員應有原住民代表。6.原住民相關內容的編寫,宜以科際整合的方式,融入各學科。
貳、多元文化歷史教學方面
一、 教學方式宜多元化。
二、 歷史教學應提供學生更多從多元族群角度思考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三、 老師應具有多元文化素養與開放的態度。
四、 教師應提供更多相關知識,使學生更了解原住民族群在台灣的歷史發展,並培養學生對待各族群的正確觀念與態度。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目的與限制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11 第二章 多元文化論的理論與應用 15 第一節 多元文化論 15 第二節 多元文化與教育 26 第三節 多元文化論的歷史教學目標 38 第四節 多元文化與歷史教學 43 第三章 多元文化論的台灣史教科書分析-以原住民相關內容為主 47 第一節 教科書中原住民相關內容之課程設計分析 47 第二節 教科書中原住民相關內容之偏見檢視與分析 51 第三節 教科書中原住民相關內容之量化分析 67 第四章 多元文化論的歷史教學活動之實施與結果 81 第一節 多元文化論的歷史教學活動之實施 81 第二節 多元文化論融入歷史教學活動實施的結果 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50 徵引資料 153 附錄 161 附錄一:「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手冊」教學活動設計 161 附錄二:多元文化素養量表 199 附錄三:「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手冊」意見調查表 200 附錄四:學習日記 203 附錄五:「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手冊」 213 附錄六:「原住民歷史文化學習手冊」-教師手冊 269 表次 表一:各版本原、漢人物統計 54 表二:「原住民相關內容主題類目表」 67 表三:各版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在「原住民相關內容主題類目表」分布情形統計表 68 表四:原住民相關內容在各版本台灣史教科書中所佔份量之統計表 69 表五:原住民相關內容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所佔份量之統計表 71 表六:國編本與審定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在分析類目表的分佈情形統計表 71 表七:審定本教科書中原住民相關內容在四大主題類目的分佈情形 75 表八:審定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在「民族概說」類目的分佈情形統計表 76 表九:審定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在「文化內涵」類目的分佈情形統計表 76 表十:審定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在「文化發展」類目的分佈情形統計 77 表十一:審定本教科書原住民相關內容在「社會歷史類」類目的分佈情形統計表 78 表十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多元文化素養量表前測、後測之得分統計表 128 表十三:實驗組甲在「多元文化素養量表」五項測量面向上前、後測之得分統計表 130 表十四:實驗組甲在「多元文化素養量表」前測、後測全班各題得分之統計表 131 表十五:學生喜歡的課程單元統計表 133 表十六: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單元統計表 136 表十七: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統計表 137 表十八:學生最不喜歡的教學方式 138 表十九:自我評鑑統計表 140 圖次 圖一:研究流程圖 13 圖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多元文化素養量表前測、後測之得分比較圖 128 圖三:學生對實驗課程的整體評價 132 圖四:學生喜歡的單元統計 135 圖五: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單元 137 圖六: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 138 圖七:學生最不喜歡的教學方式 139 圖八:學生自我評量對原住民歷史文化相關知識的學習成果 141 圖九:學生自我評量對原住民族群印象或態度的改變程度 141

徵引資料

一、專書
1.Devon G Pena、台邦•撒沙勒等撰文,《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太魯閣國家公園出版,2003年7月。
2.于友西等,《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3.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1993年12月。
4.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2001年7月,修訂二版。
5.王雄、孫進、張憶育,《歷史地理教學心理學》,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第一版。
6.王德昭,《怎樣教歷史》,台北市:正中書局,1958年。
7.司琦著,《課程導論》,台北:五南,1989年4月初板。
8.朱敬先,《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1993年。
9. 朱際鎰先生文集編委會編,《中國歷史與歷史教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三月初版。
10.江雪齡,《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6。
11.江雪齡,《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2月出版。
12.李苹綺譯,James A Banks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心理出版社,1998年。
13.但昭偉、蘇永明主編,《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台北:五南,1990年4月。
14.李筱峰,《我們不做空心人》,台北:敦理,1989年。
15.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等著,許賢瑤譯,《荷蘭時代台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
16.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2004年3月。
17.柯志明,《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2001年初版。
18.洪泉湖《臺灣地區山地保留地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19.洪泉湖,《台灣的多元文化 = The multi-culture in Taiwan》,台北:五南,2005年初版。
2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臺灣師大,1997年。
2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承辦,《「多元文化、身分認同與教育」學術研討論文集:第四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出版,2000年。
22.張元、周樑楷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出版,1998年6月。
23.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出版社,2004年出版八刷。
24.張炎憲等採訪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4年出版。
25.葉興藝譯,C.W.沃特森著 (英),《多元文化主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6.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1998年。
27.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歷史教學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93年4月出版。
28.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市:聯經,2000年。
29.陳佩周,《變臉中的「印第安」人:美國原住民文化探討》,台北:麥田,1999年。
30.陳麗華,《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台北:五南,2000年。
31.湯錦台,《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32.黃政傑主譯,James Lynch著,《多元文化課程(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臺北市:師大書苑,2004年5月。
33.楊彥杰,《荷據時代台灣史》,台北:聯經,2000年10月初版。
34.詹素娟、蒲忠成等撰《台灣放輕鬆—台灣原住民》,台北:遠流,2001年7月初版。
35.鈴木質 著,王美晶 翻譯,《台灣原住民風俗》,台北:原民文化,2000年5月一版二刷。
36.劉美慧,《多元文化取向的社會科教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1999年。
3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世界文化報告—文化的多樣性、衝突與多元共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8.謝世忠,《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1987年11月。
39.簡扶育,《祖靈昂首出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3年1月。
40.簡炯仁,《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1995年。
41.譚光鼎、劉美惠、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10月。
42.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縣蘆洲市:空中大學,2001年。
43.蕭高彥、蘇文流主編,《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年。
二、論文
(一) 學位論文
1.江蕙如,<建構主義在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際—以國二中國現代史教學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2.吳雅惠,<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3.呂枝益,<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原住民內涵之分析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沈文珺,<清乾隆以前平埔族的自我防衛行動(1624-1795)>,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5.卓宏祺,<清代台灣理番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6.卓淑娟,<清代台灣中部漢番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7.林君穎,<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8.林明幟,<減低族群偏見方案在國小實施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9.林青青,<國中[認識臺灣--社會篇]課程之分析--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0.林銘溢撰,<從同化主義到多元文化主義 : 政治轉型與原住民族自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4年。
11.張旭宜,<台灣原住民出草慣習與總督府的理番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12.張家蓉,<原住民地區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之態度----從族群面向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3.張源泉,<多元文化教育之合理性探討>,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14.張維真,<國民小學中低年級國語教科書鄉土意識之內容分析研究-以康軒、南一、仁林及翰林版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5.梁裕康,<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查理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承認政治論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6.陳枝烈,<排灣族文化之田野研究及其對國小社會科課程設計之啟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17.陳美如,<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9年。
18.章玉琴,<多元文化論公民觀及其公民教育觀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9.彭竹君,<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20.彭雅君,<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斷裂~以互助國小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1.詹素娟,<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22.莊采珂,<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23.劉見至,<原/漢族群關係課程方案在高雄市國中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24.劉蔚之,<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25.劉曉芬,<我國中學本國史教科書中台灣史教材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6.潘淑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觀點融入國小五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應用:以亞洲音樂為素材>,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音樂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
27.賴淑梅,<國小教科用書中族群、性別偏見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4年1月。

(二) 期刊論文
1.山海文化月刊編輯室,<國際原住民年的回顧與展望>,《山海文化月刊》,第二期,1994年,頁6-16。
2.王學新 許守明,<日治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勞動力之利用>,《東臺灣研究》,第四期,1999年12月,頁35-72。
3.余光弘,<泰雅族黥面的社會文化意義>,《歷史月刊》,1996年12月號,頁4-8。
4.吳文星,<國民中學「認識臺灣(歷史篇)」科教材編寫的構想與特色>,《臺灣歷史學會通訊》,第5 期,1997年9月,頁1-4。
5.吳錦發,<原住民文化中的生態思考>,《行天宮人文發展中心通訊》,第七期,2003年4月,頁25-36。
6.沈銀良,<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探>,《國教天地》,第141期,2000年9月, 頁10-16。
7.周水珍,<海峽兩岸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的取向分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第三期,頁107-130。
8.林火旺,<自由主義可否包容多元文化論>,《社教雙月刊》,2000年12月,頁21-23
9.林秋綿,<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台灣土地研究》,第二期,2001年5月,頁23--40。
10.林素珍、陳耀芳,<日治時期山地「授產」政策之研究>,《大仁學報》第十八期,2000年5月。
11.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東吳歷史學報》第五期,1999年3月,頁179-204。
12.林瑤棋,<原住民的還我姓名運動>,《歷史月刊》,2003年2月號,頁11--17。
13.林瓊華,<台灣北部山地原住民土地所有權的流失(1896-1928)>,《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二十三期,1992年11月。
14.松田吉郎、楊境任整理,<日本統治時代臺灣原住民教育--中心議題是蕃童教育所>,《史匯》,第二期,1997年6月,頁58-63。
15.近藤正已著、張旭宜譯,<臺灣總督府的「理蕃」體制和霧社事件>,《臺北文獻直字》,第111期,1995年3月,頁163-184。
16.金相成、陸滿堂、陳雪良,《歷史教學法概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頁1。
17.洪泉湖,<臺灣地區「山胞保留地」政策之探討>,《山海文化雙月刊》,第三期,1994年3月,頁20-32。
18.范燕秋,<疾病、邊緣族群與文明化的身體--以1895-1945宜蘭泰雅族為例>,《臺灣史研究》,第5卷第1期,1999年11月,頁141-175
19.苑舉正,<檢視多元文化論與批判理性論的共通性>,《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七期,2003年12月,頁153~159。
20.翁佳音,〈世變下的早期臺灣原住民〉,《故宮文物月刊》,第20卷第12期,2003年3月,頁4-19。
21.翁佳音,〈地方議會、贌社與王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 (一)〉,《臺灣文獻》,第51卷第3期,2000年,頁263-281。
22.翁佳音,〈被遺忘的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臺灣風物》,1992年,第42卷第4期,頁145-188。
23.張四德,<多元文化與美國歷史教育>,《當代》,第66期,頁36-37,1991年。
24.張四德,<融爐或多元文化:從種族史觀點論美國社會的特質及十九世紀的排華運動>,《西洋史集刊》,第八期,頁111-117。
25.張耀宗,<教科書中的原住民形象>,《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四期,1996年11月,頁42-49。
26.郭冠甫,<清領時期臺灣中部原住民土地所有權流失問題之探討>,《臺灣人文生態研究》,第5卷第2期,2003年07月,頁17-46。
27.陳文添、黃得峰,<高砂義勇隊隊員及特別志願兵訪談紀錄>,《臺灣文獻》,第四十八卷第四期,1997年12月,頁99-105。
28.陳文媛,<日據時代下原住民教育的展開>,《景文技術學院學報》,第十一期,2000年9月。
29.陳枝烈,<從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小學社會科的原住民文化內涵>,《教師天地》,第七十期,1994年6月,頁67-74。
30.陳冠華,<英國「新歷史科」之歷史教育宗旨與教育價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九卷第五期,頁58-69。
31.陳秋坤,<十九世紀初期土著地權外流問題-以岸理社的土地經營為例>,載於,頁221-262。
32.陳豐祥,<布魯姆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五卷第二期,1994年8月,頁75。
33.賀允宜,<種族歧視教育與美國民權運動:布朗控訴投陴卡教育局案>,《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9期,2002年5月,頁365-404。
34.黃秀政,<四十年來我國國(初)中歷史科教育﹣以教科書的編纂為討論中心>,《教育資料集刊》,第十六輯,1991年6月,頁108 -126。
35.黃秀媛,<美、澳多元文化教育在歷史課程中實踐的比較:種族、文化、認同相關課題的探討>,《歷史教育》,第八期,2001年12月,頁24。
36.黃秀媛,<澳洲中學歷史課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歷史教育》,第2期,1997年,頁1-9。
37.黃俊傑,<歷史教育的人文意義>,《思與言》,第十八卷第六期,1981年3月,頁543-549。
38.黃政傑、張嘉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第6卷第7期,1998年,頁69-70。
39.黃淑英<國中《認識台灣(歷史篇)、(社會篇)》教材內容分析—以族群關係教育教育觀點為中心>,《歷史教育半年刊》,第七期,頁119-163。
40.黃煥堯,<清領時期臺灣的番患防治>,《高雄文獻》,第32/33輯,1988年1月,頁21-105。
41.溫振華,<清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分析>,《臺灣文獻》,第51卷第2期,2000年6月,頁27-37。
42.詹素娟,<平埔訴寫>,《山海文化雙月刊》,第五期,1994年7月,頁2-6。
43.趙川明,<台東原住民部落遷移初探(1896--1960)>,《歷史月刊》,1998年12月號。
44.潘英,<台灣原住民族的族稱演變>,《臺北文獻直字》,第111期,1995年3月,頁121-161。
45.潘英,<談臺灣平埔族的遷徙>,《臺灣文獻》,第43卷第4期,1992年12月,頁277-301。
46.戴伯芬,<原住民保留地—台灣生態與文化的最後防線>,《看守台灣》,第1卷第4號,1999年,頁28-35。
47.簡良平,<國小教科書中「漢族中心」意識型態之批判>,《現代教育》,第六卷,第四期,頁153-161。
48.藤井志津枝,<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撫墾署」>,《歷史學報(師大)》,第16期,1988年6月,頁221-254。
49.藤井志津枝著,〈一九三0年霧社事件之探討〉,《臺灣風物》,第34卷第2期,1984年6月,頁61-83。
50.譚光鼎 林君穎(2001),<族群關係與國小社會科教學--一個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與實驗>[1],《教育研究資訊》,第9卷第2期,頁147-164。

三、英文資料
1.Taylor Charles(1994),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Kymlicka,W.(1989),Liberalism,Community and Culture.Oxford:Clarendon Press.
3.Banks,James A.1989,Multicultural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In J.A.Banks,&C.A.M.Banks(1993),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Boston:Allyn and Bacon
4.Tiedt,P.L.& Tiedt,I.M.(1990),Multicultural teaching:A handbook of activities,information,and resources.Boston:Allyn and Bacon.
5.Bennett,C.L.(1990).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Boston:Allyn&Bacon.
6.Donna M.Gollnick/Philip C.Chinn(1990),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Third Education,Merry Publishing Company.
7.Pamela L.Tiedt and Iris M. Tiedt(1986,1979),Multicultural Teaching:A handbook of Activities,Information,and Resources,Seond Edition,Allyn and Bacon,Inc
8.Young,Iris Marion(1990).Justice and Politics of Difference.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9.David Sadker, Some Practical Ideas for Confronting Curricular Bias: Seven Forms of Bias i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取自http://www.american.edu/sadker/curricularbias.htm

四、網路資料
1.Martin Luther King , I Have A Dream. 取自http://usinfo.org/chinese-cd/living-doc/BIG5/haveadream.htm
2.公共電視—台灣百年人物傳http://www.pts.org.tw/~web02/taiwan/p15.htm
3.日新,<全球的多元文化風>,取自http://www.amtb-la.org/muxijinghua/DuoYuanWenHuaZhuanJi/duoyuanwenhua-07.htm
4.王希,<多元文化主義的起源、實踐與侷限性>,《美國研究》,第二期,取自http:www.mgyj.com/american-studies/2000/second/second03.htm。
5.王恩銘,<多元文化主義與保守主義>,取自http://www.siis.org.cn/gjwtlt/2005/wangenmin.htm
6.王健文,<九年一貫制新課程架構下的歷史基本學力指標、評量與教學設計>,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研討會,1999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
7.世新大學多元文化學程中心網站:http://cc.shu.edu.tw/~mcp/introduce.htm
8.台灣人的台灣史 郭弘斌編著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1/index.htm
9.平埔文化資訊網http://www.sinica.edu.tw/~pingpu/index.html
10.江冠明,<政治大拜拜--豐年祭原味盡失>,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278&bulletinid=7386
11.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青年雜誌http://monthly.apc.gov.tw/young/inpage.aspx?title=%AD%ECYOUNG%A4H%AA%AB1
1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http://www.tacp.gov.tw/index6.asp
13.李筱峰,<台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類型>,取自http://www.jimlee.idv.tw/art_01_13.htm
14.施添福,<開山與築路:晚清臺灣東西部交通的歷史地理考察>,取自http://www.geo.ntnu.edu.tw/geoweb/perildical/ntnu/rshrpt/no30/g_n_rsh30_1999-6.html
15.姬虹,<民權運動與美國南方>,《美國研究》,第2期,2000年。取自http://www.mgyj.com/ american-studies/2000/second/second05.htm。
16.姬虹,<民權運動與美國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興起>,《美國研究》,第2期,2000年。取自http://www.mgyj.com/ american-studies/2000/second/second05.htm。
17.孫大川,<我家族裡的高砂義勇隊>,取自http://www.catholic.org.tw/witness/past01/1012/07.htm
18.莊永明,<莊永明的台灣古早味>,取自http://www.readingtimes.com.tw/folk/taiwan/index.htm
19.傅琪貽,<靖國神社與台灣高砂義勇隊>,取自http://www.xiachao.org.tw/i_f_page.asp?repno=685
20.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http://www.museum.org.tw/
21.劉俊昌、許雅婷著,《原住民生態智慧與環境典範間的關係之研究》,取自http://www.nhctc.edu.tw/~aboec/90paper-publication/20.doc
22. 簡 鴻 模,<台灣原住民傳統宗教與生態環保─泰雅族賽德克亞支德克塔亞群為例>,取自網路 http://www.indigen.fju.edu.tw/myweb/article/art_02.htm
23.藤井志津枝,<探討台灣原住民的土地問題>,取自http://web.my8d.net/m5a07/volem004/land1.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