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秀英
CHENG HSIU YING
論文名稱: 退休教師擔任全職志工觀點轉化歷程之研究:以福智團體為例
指導教授: 張德永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退休教師全職志工觀點轉化福智團體
英文關鍵詞: Retired Teacher, Fulltime Volunteer,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Bliss & Wisdom group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8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的動機以及其投入志工服務實踐經驗與改變,並分析探究其遭逢困境因應觀點轉化之歷程,進而深入瞭解對其退休生活之影響。為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採用深度訪談法,以三位擔任福智全職志工之退休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如下:
一、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之動機係來自(一)滿足自我需求之自利動機;(二)專心學習善法之個人成長收穫動機;(三)宗教與團體師法友和合之好環境的意識型態動機;(四)同行牽引同儕影響之社會關係動機;(五)善的循環利益他人與社會之利他動機及(六)多個層面交織互動形成之多重動機等。
二、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投入服務後之成長是敞開心門接受新觀點,內涵有(一)正向思考跳脫痛苦;(二)參與就是學習接受挑戰;(三)參與而後知不足;而其改變則是思維角度的徹底改變,內涵也分別有三種(一)把吃苦當吃補及學習代人著想;(二)對於越不熟悉越需要學習;(三)不怕困難當下種正因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三、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個人所遭逢的困境有四個因素:(一)人際互動因素:志工間溝通不良及人與人間想法分歧(二)志工服務工作因素:工作時間太長又缺乏彈性(三)家庭因素:互動時間少家人抱怨(四)組織因素:對參與服務的團體或環境的期待有落差。
四、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遭逢困境因應觀點轉化之歷程與Mezirow所提出之十個階段轉化歷程及本研究構想相互檢證後發現:
(一)困境是促使受訪者進行觀點轉化學習的開端,但有困境或是關鍵事件發生,卻不一定是兩難。
(二)反思是個體進行自我檢視、覺察與批判的金鑰匙,開啟受訪者進行轉化改變的原動力。
(三)策略探索與學習,使得個體找方法轉動心念,嘗試新關係、新角色從而建立新知見。
(四)實踐新觀點學而能行,推動個體持續學習與服務身體力行。
(五)個體觀點轉化的發生不一定要明確的規劃行動計劃,亦即不一定要逐階經歷Mezirow的十個階段歷程才完成轉化學習。
(六)觀點轉化歷程是一種心與心流動的學習歷程,個體值遇困境後透過反思,採取行動探索與學習的這整個實踐歷程關鍵點,在於心念的改變與思維角度的轉動,也或可說觀點轉化歷程是一種轉心的歷程。
五、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後,對個人退休生活的影響有以下五點為:(一)個人的自我成長改掉了我慢與執著的壞習氣;(二)找到一條快樂的學習之路轉化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方向;(三)提升家人互動品質珍惜相處時光增進彼此關係之和諧;(四)擁有一個好團體好環境之歸屬感;(五)推動個體的生命能生生增上圓滿生命的環境。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結果提出建議,作為退休教師擔任志工以及對志願服務機構和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退休教師(Retired Teacher)、全職志工(Fulltime Volunteer)、觀點轉化(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福智團體(Bliss & Wisdom group)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退休教師與生涯規劃 12 第二節 志願服務與志工參與 20 第三節 轉化學習觀點探討 33 第四節 福智團體之現況與發展 43 第五節 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4 第一節 研究構想與流程 6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7 第三節 資料處理 70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72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6 第一節 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之動機 76 第二節 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投入後的成長與改變分析 88 第三節 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之困境因應觀點轉化歷程 95 第四節 退休教師擔任福智全職志工對個人退休生活之影響分析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0 附錄一:訪談大綱 146 附錄二:訪談同意書 148 附錄三:訪談逐字稿概念分析方式 14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2013)。志願服務法【志願服務】。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1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原作者:Marilyn Lichtman)。臺北市:學富文化。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第三條、第四條】。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50004
李世英(2006)。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故事媽媽志工培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素卿譯(1996)。了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者指南(原作者:Patricia Cranton著)。臺北市:五南。
里仁事業全球資訊網(2013)。認識里仁【公司簡介】。取自
http://www.leezen.com.tw/big5/index.asp
邱民華(2004)。台南縣中小學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市。
吳界月(2004)。生命的軌跡與脈動─福智教育園區全職志工觀點轉換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
吳建明(2008)。非營利組織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東縣救國團 所屬社會基層團務組織志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林介士(2006)。我國中、小學退休教師從事志工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秀英(2004)。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振春(2011)。社會教育專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語如(2009)。影響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參與學校志工行為意向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冠儀(2009)。成人參與志工培訓方案的轉化學習歷程研究-以佛教慈濟基金會委員慈誠培訓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雅慧(2007)。世界宗教博物館志工之生命意義觀點轉化學習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麗雲(1991)。中國人的生命長河-反思與安頓(頁192-198)。台北市:張老師。
林鳳榆(2004)。佛教生死服務志願工作者之生命意義追求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市:台灣東華。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施忠連(1993)。靈犀與覺悟:心性的智慧(頁245-252)。台北市:國際村。
范惠苓(2005)。退休教師生涯規劃需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高強華(2000)。個案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譯(2006)。最新教育研究法。(原作者:Louis Cohen, Lawrence Manion, Keith Marrison)。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13)。志工專區【計畫說明】。取自
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4762&CtNode=29752&mp=1#sort
莊大輝(2011)。社區志工參與服務靈性學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莊耀嘉(1997)。馬斯洛。台北市:桂冠圖書。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楊智。
曾煥鵬(2013)。【地方文化治理之文化經濟0526】。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陳佩屏(2007)。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陳光明(2011)。志工社會支持、參與動機與投入程度關係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仲庚、張雨新(198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武雄(1998)。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頁26)。台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陳淑貞(1999)。文化義工生涯規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惠玲(2009)。生命線志工服務學習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雅蘭(2007)。志工參與動機之Q方法論研究:以金門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儀珊( 1989)。婦女志願工作者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黃永明(1998)。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黃淑貞(2004)。國小退休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淑惠(2009)。影響志工參與原因-以福智佛教團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黃琦茹、韓大衛(2010)。紅十字會水上安全工作隊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以臺北縣分會為例【專論】。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1-26。
黃富順(2010)。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
葉瑞伊(2008)。佛教音樂創作學習者生命轉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葉美蓮(2008)。準教師退休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張明仁(2005)。臺北市國小退休教師生活適應現況之研究:五位退休教師的生活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明麗(1998)。成長團體對國小女教師退休前後心理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頁417)。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素真(2008)。婦女志工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以南投縣草屯國小故事媽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德永 (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頁17)。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永 (2005)。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專題】。T&D 飛訊論文集粹,36,1-19。
張錫男(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穎華(2010)。博物館志工推廣幼兒教育活動之轉化學習研究─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13)。關於慈心【成立緣起】。取自http://toaf.org.tw/ch/index.asp
福智全球資訊網(2013)。日常老和尚生平重要記事【我們的導師】。取自
http://www.blisswisdom.org/index.php/2012-05-04-14-44-54/2012-05-04-14-48-23/item/270-%E6%97%A5%E5%B8%B8%E8%80%81%E5%92%8C%E5%B0%9A%E7%94%9F%E5%B9%B3%E9%87%8D%E8%A6%81%E7%B4%80%E4%BA%8B
福智青年時尚e週報(2013)。人物特寫【日常法師】。取自http://youth.blisswisdom.org/inLife/people.htm
鄭全利(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壓力知覺、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劉惠美(2003)。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人員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嘉義地區志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趙敏亨(2012)。成人宗教靈性學習形塑靈性意識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明宏(2008)。花蓮縣觀光大使志工隊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明芳(2006)。成人志工生命意義感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明星(2006)。宗教信仰對退休教師生活調適的影響之探討─以六位國民中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賴榮正(2009)。民雄文教基金會資深志工的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謝金城(2013)。志願服務的內涵與倫理。取自:http://www.hcjh.ntpc.edu.tw/master/edubook/a10.pdf
謝明晃(2010)。從國際導遊到有機茶園經營者的觀點轉化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鍾紅柱、張鐸嚴、黃恆(2010)。成人教育(頁90-93)。新北市:空大。
簡鈺青(2008)。大專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動機之研究-以全球青年服務日(GYSD)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釋聖嚴(1998)。是非要溫柔(頁100-106)。台北市:天下雜誌。
貳、西文部分
Beth Fisher-Yoshida, Kathy Dee Geller, & Steven A. Schapiro(2009). Innovations in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New York : Peter Lang Publishing.
Habermas, J.(1981)。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1:Reas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
Mezirow, J.(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erriam, B.(1995)。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Malabar, Fla.: Krieger Pub. Co.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