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蓮清
Zhou, Lian-Qing
論文名稱: 弗洛姆的人文思想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指導教授: 郭為藩
Guo, Wei-F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6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教育
英文關鍵詞: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弗洛姆孫德籍猶太人,後歸化美國。曾研習社會學,並在柏林心理分析學院完
    成心理分析專業訓練。在新人文主義和社會文化思潮衝擊下,他融合心理分析及社
    會學理論,對現代人在社會中的種種問題,有獨到的剖析和創見。其思想自一九三
    三年歸化美國以後,陸續以論著方式出現,逐漸自成一家之言。無論在心理學、社
    會學、人類學以及宗教或倫理等方面,其見解常為學者所引述。鑑於人本身即為教
    育活動的主體,有關人之間題的探究,對教育的內涵有重要的影響;身為教育研究
    者,希望從弗洛姆的人文思想中獲得新啟示。此為研究之主要動機。
    弗洛姆的思想體系,是以人文主義的心理分析為核心。其目標在解決現代人的
    精神危機,把人從龐大的社會組織下,復歸人應有的主宰地位。其理論基礎與研究
    方法皆建立於佛洛依德的思想體系上;但摒棄其泛性論,而建立一套社會取向的「
    人性理論」。他先採歷史法追溯社會經濟結構變遷之脈絡,後採橫斷法剖析各時代
    社會中、人性結構之轉變。據以瞭解今日社會病態現象之源。他分析社會成員所以
    呈現一種共同病態之因,主要係由於不良的社會經濟結構所影響。社會猶如個人,
    亦有其特殊性格結構,作為人類文化歷史的推動力量。而個人對於社會,所採取的
    是動態的調適,並非僅止於被動適應。其動力乃源於人的特殊處境與人性需求。此
    需求將入結合為一體,組成具有特殊結構的社會。在其間-人與人的相處-應有確
    當的倫理準則,以為依據。社會之健全與否,在於它是否能滿足人性特殊需求;使
    個人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人類欲求精神上的真正自由,必須以人為其自身的目的,
    而以「愛」與「工作」作為尋求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和諧的途徑。此
    乃人叉主義心理分析之最終目標。
    弗洛姆以教育為介於個人與社會問的橋樑。教育之目的,一方面在於協助人性
    的發展,另一方面則在於協助人建立人文主義的社會。他的教育論點,受其思想背
    景所限,偏向兒童及成人,而且屬於文化改革途徑之一,零散而未能成一系統。欲
    探究其人文思想在教育上的意義,必須從其中心思想去推論。據分析歸納結果,在
    一般教育上,弗洛姆的論點可資借鑑者為:一、自我實現的教育目標;二、知情並
    重的教育;三、創造性的教與學:四、性格教育四方面。此項研究僅限於原則性的
    闡述,至於具體的教育措施,則尚待進一步研究。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