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家欣
CHEN ,CHIA-HSIN
論文名稱: 療癒與探索之間-陳家欣創作論述
Between Healing and Exploration:A Creative Discussion by CHEN, CHIA-HSIN
指導教授: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口試委員: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吳恭瑞
Wu, Kung-Jui
李振明
LI, ZHEN-MING
口試日期: 2024/12/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5
畢業學年度: 11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水墨創作膠彩創作靜謐時間
英文關鍵詞: Ink painting, mineral pigment painting, tranquility, time, cat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圖像分析法創作實踐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繪畫創作如何作為一種療癒的過程,通過具象化的藝術表達,達到自我理解與情緒釋放的效果。面對現代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藝術創作成為自我探索與情緒疏解的有效途徑。本研究首先透過回顧心理學中關於療癒、移情與象徵的理論,探討藝術如何承載情感與記憶,並將其轉化為富含個人意涵的象徵性語言。通過東方象徵文學與心理學的概念解析,論述藝術創作中的象徵意涵,深入理解繪畫作為一場自我療癒旅程的內在機制。本論文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提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著重於透過心理學了解過往經歷的影響,並探討這些概念在創作中的具體應用。第三章闡述創作理念與實踐,整合自我療癒的創作理念及其形式表現,並呈現創作步驟與材料選擇。第四章針對本次創作的三個系列「流轉之間」、「哪裡都有貓貓」與「流光繪跡」作品進行解析,第五章為結論,表達這些年的創作省思與展望未來。本研究希望透過系統性的創作與自我反思,展示繪畫作為心靈療癒的一種方式,為個人在情緒管理與自我實現方面提供新視角。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painting can serve as a therapeutic process, utilizing artistic expression to achieve self-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release. In the face of th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of modern life, artistic creation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avenue for self-exploration and emotional relief. The study begins by reviewing psychological theories related to healing, empathy, and symbolism, examining how art embodies emotions and memories, transforming them into a symbolic language rich with personal meaning. Through the lens of Eastern symbolic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delves into the symbolic implications in artistic creation, offering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ainting as an inner journey of self-healing.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including its motivations, objectives, scope, and limitations. Chapter Two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past experiences through psychology and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in creative work. Chapter Three elaborates on the creativ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integrating the self-healing philosophy into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detail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material selection. Chapter Four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ree series of artworks produced for this study: “In Between the Currents,” “Cats Are Everywhere,” and “Traces of Light.” Finally, Chapter Five concludes with reflections on years of creative practice and outlines aspirations for future endeavors.This study seeks to demonstrate, through systematic creation and self-reflection, how painting can serve as a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healing, offering new perspectives on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療癒的歷程 13 第一節 過往家庭人際的經歷 13 第二節 療癒的歷程 23 第三節 療癒的作品之脈絡 31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3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7 第二節 創作方法 40 第三節 創作步驟 44 第四章 創作作品解析 49 第一節 流轉之間系列總攬 49 第二節 哪裡都有貓貓系列 55 第三節 流光繪跡系列 74 第五章 結論 95 第一節 創作省思 95 第二節 未來期許 96 參考文獻 98

    大嶋信賴,江宓蓁譯,《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我卻如此孤獨?》,臺北市: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1。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心理學》,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仝十一妹,《孟克的吶喊》,臺北市:松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2。
    考拉小屋,《其實你很好》,臺北市:方舟文化,2021。
    吳礽喻,《世界名畫家全集:英國現代寫實繪畫大師-弗洛伊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11。
    吳礽喻,《麥約:法國象徵主義雕塑畫家》,臺北市:藝術家出版,2012。
    何政廣,《魯東:象徵主義代表畫家》,臺北市:藝術家出版,2018。
    海德,蔡昌雄譯,《榮格》,新北市:立緒文化,85。
    夏爾˙皮耶˙波特萊爾,胡品清譯,《巴黎的憂鬱:法國象徵主義詩人》,臺北市:治文,2003。
    倪再沁,《美感的魅惑=Art》,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04。
    琳賽˙吉普森,范瑞玟譯,《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是我就是感受不到》,臺北市:小樹文化,2016。
    曾肅良,《藝術概論》,新北市:三藝出版有限公司,2016。
    赫伯特˙里德,梁錦鋆,《藝術的意義》,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博雷,《博雷美術講堂: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及中國書畫》,臺北市:商周出版,2024。
    赫伯特˙里德,呂延和譯,《透過藝術的教育》,臺北市:藝術家出版,2007。
    瑪麗路薏絲˙逢˙法蘭茲,徐碧貞譯,《永恆少年:以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出版,2018。
    榮格,黎惟東,《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臺北市:桂冠出版,1989。
    劉力葭,《塞根迪尼:象徵主義代表畫家》,臺北市:藝術家出版,2012。
    戴納,博雷譯,《藝術哲學》,臺北市:五南圖書,2019。
    蘇何誠˙郭益悅,《美學與藝術賞析》,臺北市:洪葉文化,2017。
    蘿伯˙薩波斯基,吳芠譯,《行為 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新北市:八旗文化,2019。
    Susan Nolen-Hoeksema,Barbara L,危芷芬編譯,《心理學導論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5。
    崔光宙,《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教育大辭書。2000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7%A7%BB%E6%83%85%E8%AA%AA%EF%BC%88%E7%BE%8E%E5%AD%B8%EF%BC%89&search=%E7%A7%BB(2024.11.20閱覽)
    留佩瑄,《我可以被療癒嗎》。https://counselingliu.com/2023/03/10/%E6%88%91%E5%8F%AF%E4%BB%A5%E8%A2%AB%E7%99%82%E7%99%92%E5%97%8E/(2024.11.20閱覽)
    弓長張,《漫遊藝術史》。https://arthistorystrolls.com/2018/07/20/%E5%BF%83%E9%9D%88%E4%B8%96%E7%95%8C%E7%9A%84%E6%8A%95%E5%B0%84-%E4%BD%9B%E6%B4%9B%E4%BC%8A%E5%BE%B7%E7%82%BA%E8%97%9D%E8%A1%93%E5%8F%B2%E7%A0%94%E7%A9%B6%E5%8F%A6%E9%97%A2%E8%B9%8A%E5%BE%91/(2024.11.15閱覽)
    藝起來踹共-我們的藝術治療日記。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1/at2011/02/02about4.htm(2024.11.10閱覽)。
    余秋雨,《偉大作品的隱密結構》,北京:現代出版社,2012。https://ixdzs.hk/read/292043/p36.html(2024.11.13閱覽)
    人間福報。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45694(2024.11.15閱覽)
    《教育百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AF%84%E5%AF%93&search=%E5%AF%84%E5%AF%93(2024.11.20閱覽)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