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和宇 Ho-Yu Lee |
---|---|
論文名稱: |
臺北暢飲型夜店文化之研究-暈眩與狂歡的競逐 A culture study of pubs that all you can drink in Taipei-Competition between dizzy and orgy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暢飲店 、休閒遊戲 、文化 |
英文關鍵詞: | Pub of all you can drink, leisure game, cultur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5 下載:6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當今暢飲型夜店出現的發展脈絡及該空間中存有的特殊文化特色及休閒遊戲風格。本研究先進入田野觀察並蒐集本研究四家暢飲型夜店中有形及無形的資料,再以深度訪談法來分析暢飲店的發展脈絡與其參與者的動機及該空間內的規範與價值觀,進而描繪出台北暢飲型夜店的文化樣貌。訪談對象包括暢飲店中的消費者、工作人員及具有夜店管理經驗的經營者共28人,年齡介於21歲至52歲。研究結果發現:暢飲型夜店從有形文化如燈光、包廂、舞池、吧台及酒精飲料,創造出其時尚、想像空間,以及虛擬與暈眩的特色。在無形文化的面向中,人與人在互動後所表現出的行為模式,反映出暢飲店中所具有的放縱、迷亂、逃避及短暫的角色扮演之規範與價值觀。然而這些特質及風格也反映出時下都會年輕人活在當下與追求感官刺激的休閒態度。
關鍵詞:暢飲店、休閒遊戲、文化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find out the history context, culture and style inside the night club. The research method applie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use observation to find out what kinds of tangible and immaterial culture inside the pub. Otherwise, use interview to find out the motive, norms and the value of those participant.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consumer, staff and operator. The research interviewed 28 people whose age were 21 to 52 years old. The research find out: Those tangible culture like lighting ,dance floor ,bar ,balcony and alcoholic drink inside the pub reflect a space that full of expect and aesthetic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have avoidance, virtual, brief and dizzily inside the pub and those attribute can also reflect the juvenility behavior of leisure.
Key word: Pub of all you can drink;leisure game;culture
王宗吉(1996)。體育運動社會學(修訂版)。臺北縣:銀禾文化。
王雅各(1999)。性屬關係。臺北市:心理。
多人(譯)(1997)。遊戲的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J. Huizinga, 1944)
李茂興,徐偉傑(譯)(1998)。社會學-全球性的觀點。臺北:弘智。(Joan Ferrante, 1995)
李根芳、周素鳳(譯)(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臺北市:巨流。(John Storey, 1997)
李力昌(2005)。休閒社會學。臺北市:偉華。
李尚遠(譯)(2005)。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臺北市:商周。(Terry Eagleton, 2003)
沈俊志(2002)。休閒場所收容人員數調查與避難安全計算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新竹市。
吳逸驊(1997)。高雄市PUB休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周慶華(2005)。身體權力學。臺北市:弘智。
林伯修(2008)醫療理性的反思-遊憩治療的理論內涵,第八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徐達(譯)(2004)。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臺北縣:桂冠。(George E. Marcus & Michael M. Fischer, 2004)
邱天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縣:桂冠。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桂冠。(Gene Bammel & Lei Lane Burrus-Bammel, 1992)
殷寶寧(1999)。中山北路:地景變遷歷程中之情慾主體與國族認同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孫憶南(譯)(2004)。流行音樂文化。臺北市:書林。(Andy Bennett, 2001)
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麥田出版。(Patrice Bonnewitz, 2002)
夏鑄九(1988)。空間之歷史社會變遷:以宜蘭為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許竣凱(2004)。消費環境、休閒滿意度與顧客反應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市Pub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真理大學,臺北縣。
許彩雪(2002)。夜夜狂歡loung bar,urban。臺北:麥浩斯,第一期。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揚智。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心靈工坊。
陳若齡、周小仙(民95年12月3日)。聯合報,歡樂購B1。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世新大學。
葉駿弘(2005)。台北市夜間消費空間的表情閱讀-Lounge Bar的模式與符號。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縣。
葉智魁(2006)。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臺北市:品度。
葉怡矜(譯)(2005)。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臺北市:品度。(Geoffrey Godbey, 2005)
張晴文(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9],遊戲、互動。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藝術圖書總經銷。
張君玫(譯)(2002)。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John Storey, 1999)
張人傑(2006)。台灣社會生活史:休閒遊憩、日常生活與社會現代性。臺北縣:稻鄉。
黃葳威(1999)。文化傳播。臺北市:正中。
黃應貴(1999)。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楊麗瓊(譯)(1999)。人這種動物。臺北市:臺灣商務。(Morris, D., 1994)
眭凱玲(2006)。Lounge Bar 的空間符號對消費者之影響-一個體驗行銷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鄭健雄(1997)。休閒的哲學理念內涵暨分類:休閑遊憩行為。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劉允華(2004)。魅影流光:都市夜間生活與台灣現代性。文化研究月報第四十期。
賴韻代(2005)。吧消費者動機與休閒體驗之研究-以台中市Lounge Bar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蕭伊容(1995)。台北新興PUB的休閒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顏妙桂(譯)(2002)。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臺北市:桂魯。(Edginton, 2002)
謝強、馬月(譯)(2002)。女人的身體,男人的目光。臺北市:先覺。(J.C.Kaufmann, 2002)
蘇勤惠(2002)。都市休閒空間的民族誌研究: 以台南市PUB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蘇碩斌(2006)。觀光/被觀光:日治台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灣社會學期刊,36,167-209。
鍾振華(2003)。台北PUB消費動機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文化大學,臺北市。
鍾佳沁(2001)。全球化下搖頭次文化再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鍾俊陞(1988)。台灣的娼婦經濟。臺北:人間。
多田道太郎、塚崎幹夫訳(1995)(Roger Caillois著),遊びと人間(Les Jeux et les Hommes, 1967)第10刷。東京講談社
Bert N. Adams, R.A.Sydie(2002).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 Pine Forge Press.
Haine, W.Scott(1996). The World of Paris Café, Sociability Among the French Working Class , 1789-1914.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Williams, C.E.(1997). The British pub- An industry in transition.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 37(6), 63.
Roger, Caillois(2001). Man, Play and Gam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Zukin,Shron(1998). Urban Lifestyle: Diversity and Standardisation in Space of Consumption. Urban Studies, vol.35, Issue5/6, p825, 15p.
Shields, R.(1992). The individuall, consumption cultures and the fate of community, in R.Shields(ed.)Lifestyle shopping: The subject of consumption. London: Routledge.
Pini, M.(1997). Women and the early British rave scene, in A. McRobbie(ed.)Back to Reality: Social Experience and Culture Studies. Manchester: Mancheste University Press.
Mishler, E.G.(1986). Research Intervie Narrativ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rauss Neil(2005). The Game Penetrrating the Secret Society of Pickup Artists. Donadio & Olson, Inc.
主計處http://www.dbas.taipei.gov.tw/
愛趴網http://www.ipa.tw/uwish/
PTT夜店板bbs://ptt.cc
陳欣眉、何雅琳(2006)。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PUB
取自www.shs.edu.tw/works/essay/2006/04/200604101228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