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邵立宜 |
---|---|
論文名稱: |
論周作人思想中的個人主義 |
指導教授: |
王遠義
Wang, Yuan-Yi 鄧世安 Deng, Shih-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1 |
中文關鍵詞: | 周作人 、個人主義 、五四運動 、新村運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著眼於現代性形成的關鍵因素──個人主義,試圖勾耙現代中國第一位文學理論家周作人的思想,經由關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藉以展現中國現代性初萌中間,精彩卻又困難萬分的、從傳統到現代的裂變。自周氏留日時期,受益於章太炎與魯迅二人,在個人主義思想上的啟蒙,可見無政府主義,與傳統思想中儒、釋的精彩交融,亦可見周氏兄弟如何追溯,作為歐洲文明根柢的個人主義。五四運動期間,周氏身為重要的戰鬥者,以「人的文學」當作反禮教的大纛,這也是貫串他一生思想的核心。奠基其上,周氏更將個人主義,往極端發揮,而有「個性與寬容」的主張,具體展現在「非宗教同盟」運動的筆戰,與〈小河〉一詩所代表,對群眾的恐懼。此時期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也形成周氏提倡新村運動的思想背景與養分,之中蘊含豐富的烏托邦理念,卻也為力主實用主義改革的胡適所批評。行至五四運動後期,周氏的個人主義思想,出現明顯的轉折。此處筆者討論了周氏對文學性質的看法,以及文學是否具有社會革命的功效?中國艱困的歷史處境,又令周氏對個人主義的堅持,有何寂寞之感?同時,周氏對國民性再造的希望,又如何與他潛在重返傳統的意欲,相互結合,然而其中又必須仔細區分,周氏作為漢奸的歷史事實,與他有違民族主義之處。
(一)史料
《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周作人日記》全三冊。鄭州:大象出版社,1996。
止庵主編,《周氏兄弟合譯文集》共六冊。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苦雨齋譯叢》全十六種。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2005。
止庵校訂,《周作人自編文集》全三十六種。石家庄:河北教育,2002。
───,《知堂回想錄》全二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王仲三箋注,《周作人詩全編箋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呂友仁、呂詠梅譯注,《禮記全譯‧孝經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周作人著,止庵、戴大洪校注,《近代歐洲文學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
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胡適口述,唐德剛譯註,《胡適口述自傳》。臺北:遠流,2005。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北京:中華書局,2009。
廢名,《廢名文集》。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魯迅,《魯迅全集》全十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鮑耀明編,《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1960-1966》。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鍾叔河編,《周作人文類編》全十卷。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二)專書
A. 中文部分
木山英雄,趙京華編譯,《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木山英雄中國現代文學思想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趙京華譯,《北京苦住庵記——日中戰爭時代的周作人》。北京:三聯書店,2008。
止庵,《周作人傳》。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苦雨齋識小》。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3。
任劍濤,《從自在到自覺──中國國民性探討》。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
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譯,《魯迅與終末論:近代現實主義的成立》。北京:三聯書店,2008。
艾爾弗雷德‧韋伯(Alfred Weber)著,詹文滸譯,《西洋哲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李歐梵著,王宏志等譯,《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汪東衛,《魯迅前期文本中的「個人」觀念》。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周昌龍,《新思潮與傳統——五四思想史論集》。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
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林毓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
───,穆善培譯,《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哈迎飛,《半是儒家半釋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倪墨炎,《苦雨齋主人周作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孫 郁、黃喬生主編,《回望周作人》全八冊。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高 軍、王檜林、楊樹標主編,《中國現代政治思想評要》。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
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高俊林,《現代文人與「魏晉風度」:以章太炎與周氏兄弟為個案之研究》。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張先飛,《「人」的發現──「五四」文學現代人道主義思潮源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張菊香、張鐵榮編,《周作人研究資料》全二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張菊香、張鐵榮編著,《周作人年譜:1885-1967》。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張夢陽,《悟性與奴性──魯迅與中國知識份子的「國民性」》。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敏 澤,《李贄》。臺北:萬卷樓,1993。
教軍章,《中國近代國民性問題研究的理論視域及其價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梯 利(Frank Thilly)著,葛力譯,《西方哲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彭 明,《五四運動史》修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程光煒編,《周作人評說80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
舒 蕪,《周作人的是非功過》增訂本。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黃開發,《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楊 明、張曉東等著,《現代西方倫理思潮》。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楊貞德,《轉向自我──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上的個人》。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9。
葉秀山、王樹人著,《西方哲學史(學術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台北:志文,1999。
───,陳曉南譯,《西洋近代文藝思潮》。台北:志文,1975。
───,魯迅譯,《苦悶的象徵──附《出了象牙之塔》》。台北:昭明,2000。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全二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
───,《周作人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讀周作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譯,《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B. 外文部分
Dumont, Louis. Homo Hierarchicus: The Caste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0. (中譯本:王志明譯,《階序人:卡斯特體系及其衍生現象》全二冊。臺北:遠流出版社,2007。)
___. Essais sur L’individualisme: Une Perspective Anthropologique Surl’idéologie Moderne. Editions du Seuil, 1983. (中譯本:黃柏棋譯,《個人主義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Macpherson, C. B.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Mill, John Stuart. On Liberty. 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8. (中譯本:程崇華譯,《論自由》。臺北:唐山,1986。)
Lukes, Steven. Individualism. Basil Blackwell, 1984. (中譯本:閻克文譯,《個人主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Renaut, Alain. The Era of the Individual.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 Press, 1997. trans. by M. B. DeBevoise and Franklin Philip.
Shanahan, Daniel. Toward a Genealogy of Individualism.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92. (中譯本:儲智勇譯,《個人主義的譜系》。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三)論文
文潔若,〈晚年周作人〉,收於林道群、吳讚梅編,《這也是歷史:從思想改造到文化革命1949-1979》(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1-10。
王遠義,〈李大釗到馬克思主義之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3卷4期(2001.12),477-513。
───,〈現代中國思想變遷中的歷史主義〉,收於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主編,《中國文學歷史與思想中的觀念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大文學院,2005),375-416。
───,〈無政府主義概念史的分析〉,《台大歷史學報》33期(2004. 6),399-425。
───,〈試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歷史意義──中西公私觀演變的一個比較〉,《臺大歷史學報》38期(2006.12),65-104。
───,〈對中國現代性的一種觀察〉,《臺大歷史學報》28期(2001.12),249-274。
───,〈獨立蒼茫──辛亥革命前章太炎的激進思想及其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性質〉,收於賀照田編,《在歷史的纏繞中解讀知識與思想》(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19-453。
林毓生,〈五四式反傳統思想與中國意識的危機──兼論五四精神、五四目標、與五四思想〉,《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121-138。
───,〈魯迅個人主義的性質與含意——兼論「國民性」問題〉,《二十一世紀》12期(1992.8),83-91。
金觀濤、劉青峰,〈中國個人觀念的起源、演變及其形態初探〉,《二十一世紀》84期(2004. 4),52-66。
章太炎,〈答鐵錚〉,收於上海人民出版社編,《章太炎全集》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69-375。
費孝通,〈差序格局〉,《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8-36。
劉 東,〈周作人:失去儒家制衡的「個人主義」〉,《二十一世紀》39期(1997.3),92-106。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得獎人與作品〉,《法郎士》(臺北:九五文化出版、環華百科發行,1981-1982),311-339。
錢理群,〈自然人性論與個人主義問題〉,《我的精神自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