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佳蓉
Liu, Chia-Jung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A Study 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杞昭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特教教師教學效能親師溝通
英文關鍵詞: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9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教師背景變項(性別、有無子女、教學年資、兼任職務、特教專業背景)在親師溝通、教學效能的差異,最後探討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間的關係與預測之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86名臺北市公立國中特教教師為施測對象。
結果發現:(1)親師溝通方面,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在按家長需求尋找適當的溝通方式、重視家長對學生問題的看法和感受、常溝通學校可利用的相關資源、且會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說服家長得分較高;然而,在關心學生家庭、主動說明特教行政相關法令與措施、告知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以及尋求第三方協助解決問題等方面則得分較低。(2)教學效能方面,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會在教學前精熟教學內容、能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專注力、與學生保持良好師生關係、且會依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內容、方法與進度得分較高;然而,在依學生個別能力擬定教學目標、把社區資源融入教學、針對學生行為使用有效介入方案、以及與其他教師討論/分享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學經驗等方面則得分較低。(3)女性、有子女、及服務年資在5年以下或26年以上的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自評親師溝通情形較佳。(4)女性、無兼任行政職務、及服務年資在5年以下或26年以上的國中特教教師,其自評教學效能表現較佳。(5)整體而言,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間具有顯著正相關,親師溝通在各方面對於教學效能皆有顯著之預測力,顯示教師若自評在親師溝通表現較佳者,往往亦會自評具良好的教學效能。由於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的親師溝通可預測其教學效能,因此,本研究針對調查現況結果提出數項建議。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discover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atus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2)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with/without children, duration of teaching,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nd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n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3) to investigate if any relation or prediction between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186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Results of this study lea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can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as the way they want. They pay attention on parents' opinions and feelings from students' problems. They provide resources from school to parents, and regard students' need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onvince parents. However, They don't care about the students' family so much. They are passive on explaining Special-educational-related decree an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hey seldom tell the students' behaviors at school to parents, or seek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from third party. (2)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would prepare the content before teaching. They can arrange different kin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enhance students' attention. They would keep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students, and adjust teaching content, method and schedule based on assessment results. However, They seldom set different teaching goals from students' abilities, or using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teaching. They adopt few effective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students' behaviors, and lack of discussion or shares about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3)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who are female, with children, and duration of teaching under 5 years or over 26 years consider themselves with better parent- teacher communication. (4)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who are female, without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nd duration of teaching under 5 years or over 26 years consider themselves with bett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5) Overall,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arents-teacher communication was significant predictive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all aspects. It means, teachers who consider themselves with better parent- teacher communication would like to consider themselves with bett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Owing to the parents-teacher communication can predict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rom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his study mak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ficiency of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親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教學效能及其相關研究 25 第三節 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研究程序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國民中學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之差異分析 6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特教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 71 第四節 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相關分析 79 第五節 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之預測分析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 調查問卷初稿 98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之學者專家名冊 103 附錄三 、內容效度問卷 104 附錄四、 專家內容效度意見彙整表 116 附錄五、預試問卷 120 附錄六、 正式問卷 124

丁一顧、張德銳(2006):臨床視導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師大學報,51(2),219-236。
丁明勇、鄭毅萍譯(2009):組織行為學。臺北:麥格羅希爾。McShane, S. L. &Von Glinow, M. A. (2000).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Irwin/McGraw-Hill.
王天苗(民 84):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支援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75-103。
王淑俐(2012):人際關係與溝通 (第三版)。臺北: 三民書局。
王連生(1997):親師合作樂無窮-論親師溝通理念與技巧。班級經營,2(1),5-9。
王萬清 (2013):下班時間溝通親師零距離。師友月刊(556),
20-24。
王麗斐、李旻陽、羅明華(2013):WISER生態系統合作觀的雙師合作策略。輔導季刊,49(3),2-12。
江岱蓉(2013):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親師溝通情況與因應溝通障礙式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
育學系,臺北。
四季兒童教育專刊編輯部(2007):親師溝通大步走-建立信任關係的開始。四季兒童教育專刊,25, 60-61。
呂君蕙(2013):學前教師與特殊幼兒家長親師溝通之經驗(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研究所,嘉義。
何文慶(2011):透過親師溝通促進班級經營效能。新北市教育,
5,29-31。
何淑禎(2004):從渾沌理論的觀點看親師溝通。國教輔導, 43
(4),48-51。
何瑞珠(2002):家庭學校與社區協作—從理念研究到實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吳宗立(2002):親師溝通的障礙與突破。台灣教育,616,48-
54。
吳明隆、塗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東華。
吳武典(1994):特殊教育的理念與做法 (第三版 )。台北: 心
理。
吳金香、陳彥貝(2005):國民小學時行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以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班級為例。國民教育學報,15,123-155。
吳清山(1998):教師效能研究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研究與發展。臺北:臺灣書局。
吳清山(1999):教育選擇權之研究。(計畫編號:NSC88-2413-
H-133-001)
吳璧如(2013):落實家長的教育參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
(10), 77-79。
李慧玲(2013):新北巿國小教師數學電子教科書使用滿意度、教
學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素養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淡
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李孟隆(2014):南投縣國民小學親師溝通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
李宗鴻(2002): 尊重是互動的開始-班級親師溝通的方式。師友
月刊(415), 75-77。
李慧玲(2013):新北巿國小教師數學電子教科書使用滿意度、教學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素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臺北。
李隆旼(2002):綜合高中教師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
汪成琳(2003):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
周啟葶(2006):英語演講教學效能影響因素之研究。彰化師大教
育學報,10, 67-96。
周崇儒(1999):如何建立良好親師溝通。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
(3),1-8。
岳麗萍(2007):教學效能感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36(6),514-515。
林東源(2006):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林淑莉、 胡心慈(2014 ):特殊教育學系實習生在實習課程中之成長。特殊教育季刊, 133,1-8。
林怡伶(2014):系統品質、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以教育部數位學習服務平台線上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臺北。
林建平(1996):親師關係及溝通。國教月刊,43(1),1-6。
林惠芬(2003):啟智教育教師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
  育學報,17,36-91。
林財丁、林瑞發(譯)(2011):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著,組織行為。臺北:滄海。
林鳳婷(2010):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
邱政強(2012):從親師衝突談特教班有效親師溝通。雲嘉特教,15,35-42。
邱書璇(譯)(1996):Carol Gestwicki著,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臺北:揚智。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姜政光(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知覺與親師溝通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高雄。
唐菀璘(2014):高職實用技能班導師以親師溝通進行班級經營之
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 義。
凌偉國(2014):常用的資訊系統對親師溝通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臺北。
涂怡如(2000):論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國教之友,51(4), 14-22。
葛竹婷(譯)(2013):Ann Turnbull、Rud Turnbull、Elizabeth J. Erwin、Leslie C. Soodak、Karrie A. Shogren著。七個建立有效合作及互信關係的原則。載於洪儷瑜(主編) ,親師合作與家庭支援:由信任與夥伴關係創造雙贏(7-1~7-26)。臺北,華騰。
張世忠(201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臺北:五南。
張春興(1988):知之歷程與教之歷程: 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報,21, 17-38。
張媛甯、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覺知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82,70-89。
張簡彗珺(2007):國民小學教師效能感與親師溝通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臺北。
許茂盛(2012):北北基地區國民中學融合教育班級導師對特殊學生家長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
胡心慈、朱尹安、 蔡碩穎、 林秀瑋(2013):建構特殊教育學系學生專業能力指標及其應用。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8(3), 1-27。
胡心慈、林淑莉(2011):特殊教育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教學後的互動與反思。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3), 27-55。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103學年度臺北市特教合格老師數統計資料(2014/11/8)。取自http://www.set.edu. tw/。
教育部(2014):特殊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黃玉茹(2006):台北縣中小學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
黃志雄、陳明聰(2013):親師合作與家庭支援。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 (第四版)。臺北:心理。
郭素文(2004):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學系,臺北。
郭淑娥(1999)。以現況談電子聯絡簿實施之可行性。國教新知,46(l),101-104。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藝
術學報,61,221-253。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談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
(1),15-20。
陳明聰(1997):身心障礙教育中父母參與的重要性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64,21-27。
陳明聰(2012):親師溝通與合作。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 (第三版)。臺北:心理。
陳明聰、王天苗(1997):台北市國小啟智班學生父母參與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215-235。
陳美音(2003):建立親師溝通的橋樑。國教之聲,34(4),47-
51。
陳美純(2012):網路社群對親師關係建立與互動之研究-以Facebook平台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苗栗。
陳寬裕、王正華(2010):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二版)。臺北:五南。
陳嘉芬(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
曾智豐(2013):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探討。學校行政,88,83-98。
鈕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量化和質性方法之應用(第二版)。臺北:雙葉。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馮莉雅(2002):影響國中教師教學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文藻學報,16,123-142 。
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黃淑華(2006):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
楊志雄(2008):特教老師,你可以更專業-看特教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策略。中等教育,59(4),78-91。
楊宜涓(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教學效能與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東。
楊勝任、王淑慧(2006):E化溝通模式在親師溝通的效能與限制研究。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16-22。
楊嫊薰(2008):質性研究田野練習實錄-訪談國中導師之親師溝通情形。台灣教育,650,40-46。
鄒勝峰(2006):高雄市國小應用行動聯絡簿在親師溝通上之範疇與障礙因素研究。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138-145。
廖麗雲(2011):親師溝通,從友善開始。 師友月刊,532, 95- 97。
蔡麗華(201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後設評鑑標準與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
蔡碧蘭(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所,
屏東。
潘慧玲(2013):教育研究的取徑: 概念與應用。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公司,臺北。
蕭仲廷(2012):論家長參與類型與親師溝通。休閒與社會研究,
5, 63-75。
賴婉甄(2009):學前教師對發展遲緩兒童原住民家庭親師溝通現況與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臺中。
謝正平(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知覺與衝突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臺北。
謝百亮(2006):後現代脈絡下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謝雅絮(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LINE於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所,高雄。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魏美惠、羅巧玲(2012):淺談教師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特質對教學效能的影響。資優教育季刊,122,17-23。

Ashton, P.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5), 28-32.
Blair, T. R., Rupley, W. H., & Nichols, W. D. (2007). The effective teacher of reading: Considering the “what” and “how” of instruction. The Reading Teacher,60(5), 432-438.
Bauer, A. M., & Shea, T. M. (1999). Inclusion 10: How to Teach All Learners.Baltimore: Brookes.
Blue-Banning, M., Summers, J. A., Frankland, H. C., Nelson, L. L., & Beegle, G. (2004). Dimensions of family and professional partnerships: Constructive guidelines for collabor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 70(2), 167-184.
Borich, G. D.(2006).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based practice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Gay, L.R., & Airasian, P.W. (2000).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Gold, R.(2003). On EDUCATION. Dance Magazine, 77, 91.
Guskey, T. R. (1987). Context variables that affect measures of teacher efficacy.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1), 41-47.
Harris, A. (1998). Effective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8(2), 169-183.
Hill, F. H. (1991).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s.
Kaczmarek, L. A. (1990). Teaching spontaneous language to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handicaps: A matrix model.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15(3), 160-169.
Miretzky, D. (2004).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democratic schools: Parent-teacher perspectives on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6(4), 814-851.
Modaff, W.M.(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audit teacher behaviors.University of Missouri.
Mooney, A. C., Holahan, P. J. & Amason, A. C. (2007).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Exploring cognitive conflict as a mediator of affective conflict.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4(5), 733-758.
Nord, C.W., Brimhall, D., & West, J. (1997). Fathers'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schools. NCES 98-091. Washington, DC: U.S.
Nunnally(1978).J. C.,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olk, J. A. (2006). Trait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7(4), 23-29.
Putnam, L. L. (2006). Definitions and approaches to conflict and communication. The Sage handbook of conflict communication: Integrat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32.
Stronge, J. H. (2007). 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SCD.
Vaden-Kieman, N., and Davies, B. (1993). Parent Involvement. Unpublished manuscript. Rockville, MD: Westat, Inc.
Woolfolk, A. E., Rosoff, B., & Hoy, W. K. (1990).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managing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6(2), 137-148.
Wray, D., Medwell, J., Fox, R., & Poulson, L. (2000).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of literacy. Educational Review, 52(1), 75-8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