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慧雅
論文名稱: 東坡杭州詞研究
指導教授: 陳滿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杭州修辭東坡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5下載:19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的主題是「東坡杭州詞研究」。東坡一生宦海浮沉、仕途坎坷,曾經兩度仕杭:第一次是在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西元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在哲宗四年至六年(西元1089-1091年),任杭州太守。前者外放的背景是因為反對熙寧新法,與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合;後者外放的背景則是因為反對盡廢新法,為遠離政治漩渦而乞郡避禍杭州。東坡不隨俗附眾的政治立場與態度,導致他兩度外放杭州的命運,其仕宦之路崎嶇多難由此可見一斑。前後兩度仕杭,隨著年齡增長、境遇各異,因此東坡詞風也有所轉變。針對這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加以研究,便是本文的撰寫動機。
    本研究共分八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東坡杭州詞的創作背景>,先將東坡一生的成長與仕宦歷程分為幼年時期、青年時期、壯年時期、晚年時期介紹,因為了解東坡的生平有助於掌握他的思想演變;其次,將分別析論東坡兩度仕杭的時代背景以及兩次在杭政績與心境,最後作了分析比較。
    第三章<東坡杭州詞體制初探>,首二節針對東坡兩度仕杭詞作在擇調的取向與用韻的安排,分析兩度仕杭詞在形式上的轉變;第三節論及東坡大量增加題序是始於杭州時期,探討他在寫作形式上的革新。
    第四章<東坡杭州詞的主題內涵>,分別討論兩度仕杭詞作的內容,再作綜合分析比較,掌握東坡兩度仕杭在心境與思想的改變。
    第五章<東坡杭州詞的修辭技巧>,將前後期杭州詞的修辭技巧藉由量的統計分析,推知東坡兩度仕杭修辭技巧的特色與異同。
    第六章<東坡杭州詞的風格變化>,本章探討東坡兩度仕杭詞的風格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環境的改變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第七章<東坡杭州詞的特色>,綜合前六章歸納出東坡杭州詞的主要特色有「以詩為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大量增加題序」、「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四項。
    第八章<結論>。
    附錄一:東坡杭州詞可編年詞作一覽表
    附錄二:首度仕杭詞作修辭技巧彙整
    附錄三:二度仕杭詞作修辭技巧彙整
    重要參考書目

    《東坡杭州詞研究》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3 第二章 東坡杭州詞的創作背景………………………………… 5 第一節 東坡生平概述………………………………………… 5 一、幼年時期………………………………………………… 5 二、青年時期………………………………………………… 6 三、壯年時期………………………………………………… 8 四、晚年時期………………………………………………… 12 第二節 首度仕杭的政治背景…………………………………… 14 一、王安石變法……………………………………………… 14 二、東坡對新法的批評……………………………………… 17 (一)反對制置三司條例司……………………………… 17 (二)反對農田水利法…………………………………… 18 (三)反對雇役法………………………………………… 18 (四)反對青苗法………………………………………… 19 (五)反對均輸法………………………………………… 19 三、子虛烏有的誣告………………………………………… 20 第三節 首度仕杭的政績與心境……………………………… 21 一、首度仕杭的政績………………………………………… 21 (一)監試鄉舉…………………………………………… 21 (二)開運鹽河、雨中督役……………………………… 22 (三)相度堤岸工程……………………………………… 22 (四)賑濟災民、捕除蝗災……………………………… 23 (五)疏濬錢塘六井……………………………………… 23 二、首度仕杭的心境………………………………………… 24 第四節 二度仕杭的政治背景………………………………… 26 一、元祐更化、朋黨傾軋…………………………………… 26 二、洛蜀黨爭………………………………………………… 27 三、乞郡避禍………………………………………………… 28 第五節 二度仕杭的政績與心境……………………………… 30 一、二度仕杭的政績………………………………………… 30 (一)革除百姓繳納劣絹弊端…………………………… 30 (二)請求緩交部分本路上供米………………………… 30 (三)以度牒買米賑濟災民……………………………… 31 (四)設立病坊,活人無數……………………………… 31 (五)興修水利…………………………………………… 31 二、二度仕杭的心境………………………………………… 33 第三章 東坡杭州詞的體制……………………………………… 37 第一節 東坡杭州詞擇調的取向……………………………… 37 第二節 東坡杭州詞用韻的安排……………………………… 45 第三節 東坡杭州詞題序的使用……………………………… 54 第四章 東坡杭州詞的主題內涵………………………………… 56 第一節 首度仕杭的詞作內容………………………………… 56 一、思鄉念遠之作…………………………………………… 57 二、抒懷言志之作…………………………………………… 60 三、送別之作………………………………………………… 62 四、紀行寫景之作…………………………………………… 66 五、詠物(人)之作………………………………………… 67 六、唱和酬贈之作…………………………………………… 69 第二節 二度仕杭的詞作內容………………………………… 72 一、抒懷言志之作…………………………………………… 72 二、送別之作………………………………………………… 74 三、敘事諧謔之作…………………………………………… 76 四、詠物(人)之作………………………………………… 77 五、唱和酬贈之作…………………………………………… 79 第三節 綜合分析比較………………………………………… 80 第五章 東坡杭州詞的修辭技巧………………………………… 84 第一節 首度仕杭詞作的修辭技巧…………………………… 84 一、用典……………………………………………………… 84 (一)以古代人物為典故………………………………… 85 (二)以古代故事為典故………………………………… 86 (三)引用、化用語典…………………………………… 88 二、對偶……………………………………………………… 89 (一)句中對……………………………………………… 90 (二)單句對……………………………………………… 91 三、摹寫……………………………………………………… 92 (一)視覺摹寫…………………………………………… 93 (二)嗅覺摹寫…………………………………………… 94 (三)味覺摹寫…………………………………………… 94 四、轉化……………………………………………………… 94 (一)擬人化……………………………………………… 94 (二)形象化……………………………………………… 95 五、類疊……………………………………………………… 95 (一)疊字………………………………………………… 95 (二)類字………………………………………………… 96 六、譬喻……………………………………………………… 97 (一)明喻………………………………………………… 97 (二)略喻………………………………………………… 98 (三)借喻………………………………………………… 98 七、誇飾……………………………………………………… 100 (一)空間的誇飾………………………………………… 100 (二)人情的誇飾………………………………………… 100 (三)數量的誇飾………………………………………… 101 (四)長度、時間的誇飾………………………………… 102 八、借代……………………………………………………… 102 第二節 二度仕杭詞作的修辭技巧…………………………… 105 一、用典……………………………………………………… 105 (一)以古代人物為典故………………………………… 105 (二)以古代故事為典故………………………………… 107 (三)引用、化用語典…………………………………… 108 二、對偶……………………………………………………… 109 (一)句中對……………………………………………… 109 (二)單句對……………………………………………… 110 三、轉化……………………………………………………… 110 (一)擬人化……………………………………………… 110 (二)形象化……………………………………………… 111 (三)擬物化……………………………………………… 111 四、摹寫……………………………………………………… 112 (一)視覺摹寫…………………………………………… 112 (二)嗅覺摹寫…………………………………………… 112 (三)觸覺摹寫…………………………………………… 112 五、譬喻……………………………………………………… 112 (一)明喻………………………………………………… 112 (二)隱喻………………………………………………… 113 (三)借喻………………………………………………… 113 六、借代……………………………………………………… 114 七、誇飾……………………………………………………… 114 (一)人情的誇飾………………………………………… 114 (二)空間的誇飾………………………………………… 115 (三)時間、數量的誇飾………………………………… 115 第三節 綜合分析比較………………………………………… 116 一、從量的方面來看………………………………………… 116 (一)用典………………………………………………… 116 (二)對偶………………………………………………… 116 (三)摹寫………………………………………………… 116 (四)轉化………………………………………………… 117 (五)譬喻………………………………………………… 117 (六)類疊………………………………………………… 117 (七)誇飾………………………………………………… 117 (八)借代………………………………………………… 118 二、綜合說明………………………………………………… 118 第六章 東坡杭州詞的風格變化………………………………… 119 第一節 首度仕杭詞的風格…………………………………… 119 一、爽朗疏雋………………………………………………… 120 二、清麗舒徐………………………………………………… 122 三、雄放剛健………………………………………………… 123 四、瀟灑飄逸………………………………………………… 124 第二節 二度仕杭詞的風格…………………………………… 126 一、清遠高峻………………………………………………… 128 二、淒婉悲涼………………………………………………… 129 三、工整婉麗………………………………………………… 129 四、閒雅淡遠………………………………………………… 130 五、伊鬱豪宕………………………………………………… 131 第三節 兩度仕杭詞風的異同………………………………… 131 第七章 東坡杭州詞的特色……………………………………… 134 第一節 以詩為詞……………………………………………… 134 一、時代需求………………………………………………… 135 二、文學發展的趨向………………………………………… 135 第二節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137 一、寫作對象的擴大………………………………………… 137 二、寫作題材內容的革新…………………………………… 138 三、寫作情思的提昇………………………………………… 139 第三節 大量增加題序………………………………………… 141 第四節 化用典故,借古喻今………………………………… 143 一、用經部典故者…………………………………………… 143 二、用史部典故者…………………………………………… 143 三、用子部典故者…………………………………………… 143 四、用集部典故者…………………………………………… 144 第八章 結論……………………………………………………… 146 附錄一 東坡杭州詞可編年詞作一覽表………………………… 148 附錄二 首度仕杭詞作修辭技巧彙整…………………………… 153 附錄三 二度仕杭詞作修辭技巧彙整…………………………… 164 重要參考書目……………………………………………………… 171

    重要參考書目
    一、東坡作品
    蘇東坡詞 曹樹銘校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東坡樂府箋 龍榆生校箋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初版
    東坡樂府編年箋注 石聲淮、唐玲玲箋注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初版
    東坡詞編年箋證 薛瑞生箋證 西安:三秦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蘇詞彙評 曾棗莊主編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二○○○年一月初版
    蘇軾詩集 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 台北:莊嚴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初版
    蘇軾文集 孔凡禮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二年九月初版
    蘇軾文集 蘇軾撰 長沙:岳麓書社 二○○○年八月一版
    蘇軾詞選 陳邇冬選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版
    蘇軾選集 王水照選注 台北:群玉堂 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蘇軾詩選 徐續選注 台北:遠流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四月臺灣初版
    東坡詞選析 陳新雄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初版
    蘇辛詞選 曾棗莊、吳洪澤編著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初版
    眉山三蘇 陳書良主編 長沙:岳麓書社 一九九八年六月一版
    蘇軾詩詞名篇詳析 張福慶撰 北京師範大學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初版
    蘇軾散文研讀 王更生編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九十年二月初版
    二、東坡生平、傳記
    宋史 脫脫著 台北:中華書局
    欒城後集 蘇轍撰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六十四年十月台影印版
    蘇軾年譜 孔凡禮撰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八年二月一版
    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 王保珍 臺灣大學文學院 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初版
    蘇東坡傳 林語堂著 台北:遠景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九版
    蘇軾 王水照著 台北: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二年一月初版
    蘇軾 葉嘉瑩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版
    三蘇傳 曾棗莊著 台北: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六月初版
    蘇東坡新傳 李一冰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版
    蘇軾 莫礪鋒、童強合著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版
    三、詞話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 胡仔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七年六月一版
    詞話叢編 唐圭璋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年六月一版
    時賢本事曲子集一卷 楊繪撰 詞話叢編本
    古今詞話一卷 楊湜撰 詞話叢編本
    碧雞漫志五卷 王灼撰 詞話叢編本
    苕溪漁隱詞話二卷 胡仔撰 詞話叢編本
    詞源二卷 張炎撰 詞話叢編本
    樂府指迷一卷 沈義父撰 詞話叢編本
    吳禮部詞話一卷 吳師道撰 詞話叢編本
    藝苑卮言一卷 王世貞撰 詞話叢編本
    詞品六卷拾遺一卷 楊慎撰 詞話叢編本
    窺詞管見一卷 李漁撰 詞話叢編本
    古今詞論一卷 王又華撰 詞話叢編本
    填詞雜說一卷 沈謙撰 詞話叢編本
    遠志齋詞衷一卷 鄒祇謨撰 詞話叢編本
    花草蒙拾一卷 王士禎撰 詞話叢編本
    古今詞話八卷 沈雄撰 詞話叢編本
    歷代詞話十卷 王奕清等撰 詞話叢編本
    詞潔輯評 先著、程洪撰 詞話叢編本
    西圃詞說一卷 田同之撰 詞話叢編本
    介存齋論詞雜著一卷 周濟撰 詞話叢編本
    詞苑萃編二十四卷 馮金伯輯 詞話叢編本
    本事詞二卷 葉申薌撰 詞話叢編本
    憩園詞話六卷 杜文瀾撰 詞話叢編本
    左庵詞話二卷 李佳撰 詞話叢編本
    詞概一卷 劉熙載撰 詞話叢編本
    白雨齋詞話八卷 陳廷焯撰 詞話叢編本
    論詞隨筆一卷 沈祥龍撰 詞話叢編本
    大鶴山人詞話 鄭文焯撰 詞話叢編本
    蕙風詞話五卷、續詞話二卷 況周頤撰 詞話叢編本
    柯亭詞論一卷 蔡嵩雲撰 詞話叢編本
    人間詞話新注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詞林新話(增訂本) 吳世昌著 北京出版社 二○○○年十月一版
    唐宋人詞話 孫克強編著 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八月一版
    四、詞人、詞學論著
    詞學研究論文集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三月一版
    東坡詞論叢第一輯 蘇軾研究學會編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版
    唐宋詞論叢(增訂本) 夏承燾著 香港: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九月重印
    蘇辛詞比較研究 陳滿銘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再版
    靈谿詞說 繆鉞、葉嘉瑩合撰 台北:國文天地 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初版
    蘇東坡文集導讀 徐中玉著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年六月一版
    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 長沙:岳麓書社 一九九○年八月一版
    詩話和詞話 張葆全著 台北: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年二月初版
    蘇軾詞研究 劉石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初版
    東坡詞研究 王保珍著 台北:長安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九月三版
    詞的藝術世界 錢鴻瑛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月一版
    劉熙載和藝概 王氣中 台北: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初版
    讀詞常識 陳振寰著 台北: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初版
    宋詞 周篤文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東坡樂府研究 唐玲玲著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三年二月一版
    詞林觀止 陳邦炎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四月一版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 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初版
    詞 王景琳、徐匋合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七月一版
    蘇軾論稿 王水照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歷代詞論新編 龔兆吉編著 台北:祺齡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初版
    東坡在詞風上的承繼與創新 郭美美撰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初版
    詞的審美特性 孫立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初版
    宋代詞學審美理想 張惠民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四月
    優游詞曲天地 王熙元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初版
    北宋十大詞家研究 黃文吉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初版
    唐宋詞鑑賞通論 李若鶯 高雄:復文圖書 一九九六年九月初版
    全國第八次蘇軾研討會論文集 儋州市人民政府、蘇軾學會合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版
    唐宋詞流變 木齋著 北京:京華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版
    蘇東坡研究 木齋著 廣西師範大學 一九九八年八月一版
    名家解讀宋詞 劉揚忠選編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版
    宋詞研究述略 崔海正著 台北:洪葉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
    唐宋詞流派史 劉揚忠著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三月一版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 衣若芬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
    蘇軾的莊子學 姜聲調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
    增修詩詞新論 陳滿銘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再版
    唐宋詞通論 吳熊和著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版
    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 陳滿銘著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九年元月初版
    唐宋詞史論 王兆鵬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二○○○年一月一版
    唐宋詞名家論集 葉嘉瑩著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二○○○年二月初版
    詩詞曲論 卷 王鍾陵主編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二○○一年一月一版
    蘇軾詩詞藝術論 陶文鵬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一年五月一版
    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王靜芝、王初慶等著 台北:洪葉出版社 二○○一年五月初版
    袖珍詞學 張麗珠著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九十年五月卅一日初版
    五、詞格律研究專著、工具書
    索引本詞律 萬樹撰、王瓊珊索引 台北: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
    詞譜 清、康熙帝御製 台北:洪氏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一日
    詩詞曲格律淺說 呂正惠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初版
    唐宋詞定律 龍榆生著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初版
    詩詞曲格律淺說 何文匯著 臺灣書店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初版
    倚聲學──詞學十講 龍沐勛著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卅日初版
    康熙詞譜 清、陳廷敬、王奕清等編 長沙:岳麓書社 二○○○年十月一版
    六、其他參考書目
    唐宋名家詞選 龍沐勛選輯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六十八年四月初版
    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注譯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三月初版
    中國文學史初稿 左松超等八人合著 台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五月修訂三版
    詞曲選注 王熙元等五人編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
    史記會注考證(學人版)日本瀧岡龜太郎著 台北:洪氏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版
    中國山水詩研究 王國瓔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十月初版
    字句鍛鍊法(增訂本) 黃永武著 台北: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五版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版
    詩與美 黃永武著 台北:洪範書店 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四版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撰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版
    宋詞鑒賞辭典 賀新輝主編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七月一版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傅庚生著 台北:國文天地 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初版
    宋詞三百首箋注 唐圭璋箋注、上彊村民重編 台北:書林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月一版
    中國詩學──鑑賞篇 黃永武著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年五月一版
    修辭散步 張春榮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年九月初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版
    詞學研究書目 台北:文津出版社 黃文吉主編 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初版
    中國詞學批評史 方智范等四人合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七月一版
    唐宋詞典故大辭典 萬成民、謝亞非等編 廣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七月一版
    詞學論著總目 林玫儀主編 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發行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初版
    修辭行旅 張春榮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初版
    新譯莊子讀本 黃錦鋐注譯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二月十三版
    蘇軾思想研究 唐玲玲、周偉民合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二月
    宋詞大辭典 張高寬等四人主編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五月一版
    中國詞學大辭典 馬興榮等三人主編 杭州:浙江教育 一九九六年十月一版
    詩詞曲語辭匯釋 張相著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一月三版
    禪思與詩情 孫昌武著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八月一版
    宋詞藝術技巧辭典 宋連緒、鍾振振主編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版
    中國詩文中的情感 黃文吉著 臺灣書店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初版
    修辭萬花筒 張春榮著 台北:駱駝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十月一版
    新譯世說新語 陳滿銘等五人注譯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初版
    修辭學 黃慶萱著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八十九年增訂二版
    名篇詞例選說 葉嘉瑩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二○○○年二月
    中國文學與美學 蔡宗陽、余崇生主編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初版
    修辭學探微 蔡宗陽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九十年四月初版
    七、學術論文
    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 柳明熙 政治大學中研所七十七年博士論文
    蘇軾文論及其散文藝術研究 黃美娥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七十八年碩士論文
    蘇軾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 陳英姬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七十八年博士論文
    東坡文藝創作理論研究 黃惠菁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八十一年碩士論文
    蘇軾詩詞中夢的研析 史國興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八十五年博士論文
    蘇軾元祐詞研究 許錦華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八十六年碩士論文
    蘇東坡詠物詞研究 楊麗玲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八十七年碩士論文
    蘇軾杭州詩研究 楊珮琪 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八十八年碩士論文
    八、期刊論文
    東坡樂府綜論 龍沐勛 詞學季刊二卷三號,民國二十四年四月
    蘇軾初期的送別詞 西紀昭著、孫康宜譯 中外文學七卷五期 一九七八年十月
    蘇軾轉變詞風的幾個問題 施議對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 一九八三年四月
    淺論蘇軾婉約詞的思想創新 張富華 新疆大學學報 一九九○年一月
    蘇軾元祐杭州詞的情感意向 張志烈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一九九○年三月
    唐宋詞中「感士不遇」心情初探 繆鉞 四川大學學報 一九九○年四月
    尋求超越的苦痛靈魂──蘇軾 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九○年六月
    蘇軾與黃庭堅的詞論 青山宏著、范建明譯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一九九○年十期
    文學流派與蘇辛詞派 傅承洲 寶雞師院學報 一九九一年一月
    對傳統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論蘇軾黃州時期的思想與實踐 冷成金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一九九一年四月
    也知造化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蘇東坡與禪 林清玄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年七月
    贊蘇軾的婉約詞 解靖仁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淺論禪宗美學對蘇軾藝術創作的影響 高林廣 內蒙古師大學報 一九九三年一月
    東坡詞風與釋道思想 齊文榜 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 一九九三年二月
    蘇軾文藝理論批評與創作思想 鄭榮基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一九九四年三月
    論東坡「以詩為詞」與稼軒「以文為詞」的關係 方元珍 空大人文學報第四期 民國八十四年一月
    「歸」與「不歸」──從《東坡樂府》看蘇軾的遊子心態 姜宇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
    蘇軾的「閑適之樂」 楊勝寬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六年一月
    從蘇軾的取材看他的創新風格 江惜美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蘇軾性格特徵的文化闡釋 王建平 河南社會科學 一九九七年六月
    論蘇東坡的詩詞韻體寓言 朱靖華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一九九八年二月
    論蘇詞主氣 胡遂 文學評論 一九九九年六月
    東坡詞與陶淵明──從一首<江城子>詞談起 陳滿銘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談蘇東坡的幾首清峻詞 陳滿銘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文章主旨或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以蘇辛詞為例 陳滿銘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蘇東坡的境遇與其詞風 陳滿銘 國文天地 民國九十年六月
    蘇軾的<賀新郎> 陳滿銘 國文天地 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論宋代豪放詞的感傷情調 王恆展 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 一九九○年五月
    從詞的實用功能看宋代文人的生活 黃文吉 國立編譯館館刊 民國八十年二月
    婉約與豪放──「本色」詞與「詩化」詞 楊有山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一九九四年三月
    談詞中的領字 蔣哲倫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集 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
    談詞章的義蘊與運材之關係 陳滿銘 國文天地 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
    宋詞中詩典運用之類型析論 曹淑娟 國立編譯館館刊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從聲情結合看劉勰的聲律說 黃美鈴 空大人文學報第四期 民國八十四年一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