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丁筱媛
論文名稱: 漢代奢華風氣之研究
指導教授: 韓復智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7
中文關鍵詞: 漢代奢華風氣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6下載:19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壹、徵引文獻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劉寶楠、劉恭冕撰,《論語正義》,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焦 循、焦 琥撰,《孟子正義》,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國語》,四部備要本,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4年。
    《戰國策》,四部備要本,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54年。
    司馬遷,《史記》,新校本,臺北,新象書店,中華民國六十九年。
    班 固,《漢書》,新校本,臺北,鼎文書局,中華民國七十三年。
    范 瞱,《後漢書》,新校本,臺北,鼎文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陳 壽,《三國志》,新校本,臺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王 弼撰、陸德明釋文,《老子道德經注》,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王先謙撰,《莊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新五版。
    孫詒讓撰,《墨子閒詁》,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新五版。
    楊倞注、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尹知章注、戴 望校正,《管子校正》,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嚴萬里撰,《商君書新校正》,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高 誘注、畢 沅校,《呂氏春秋新校正》,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張 湛撰,《列子注》,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王利器撰,《新語校注》,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86年。
    賈 誼撰、閻振益、鍾 夏校注,《新書校注》,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
    高 誘注,《淮南子》,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年。
    蘇 輿撰、鍾 哲點校,《春秋繁露義證》,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2年。
    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2年。
    陳 立撰、吳則虞點校,《白虎通疏證》,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6年。
    王 符著、汪繼培箋、彭 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
    王 充撰,《論衡》,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印行,民國八十年。
    應 劭撰、王利器注,《風俗通義校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2年9月16日初版。
    葛 洪編纂,成 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臺北,地球出版社,中華民國83年。
    衛 宏,孫星衍校集,《漢舊儀補遺》,收在《漢官六種》,四部備要,臺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四年至五十五年。
    酈道元,《水經注》,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四年至五十五年。
    徐天麟撰,《西漢會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55年。
    《三輔黃圖校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嚴可均輯,《全漢文》,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9年。

    貳、參考書目
    (一)中文
    山東省博物館等,《山東漢畫像石選集》,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省博物館,《山東漢畫像石選集》,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大葆台墓發掘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葆臺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思想史研究室著,《秦漢經濟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收獲》,北京,文物出版社,1961年。
    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北京儀器廠工人理論組編寫,《滿城漢墓》,北京,文物出社,197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第18冊《畫像石畫像磚》,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蔣英炬主編,《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畫像石全集(1)˙山東漢畫像石》,山東美術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文物編輯委員會編,《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王文寶,《中國民俗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王仲殊,《漢代考古學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王彥輝,《漢代豪民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建中,《漢代畫像石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1年。
    王 鐵,《漢代學術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北京歷史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望都漢墓壁畫》,北京,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1955年。
    李玉洁,《先秦喪葬制度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李 林、康蘭英等,《陝北漢代畫像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如森,《漢代喪葬制度》,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
    李建民,《中國古代游藝史》《中國古代游藝史──樂舞百戲與社會生活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民國八十二年。
    李振宏,《居延漢簡與漢代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李劍農,《先秦兩漢經濟史稿》,臺北,華世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李發林,《山東漢畫像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宋敘五,《西漢貨幣史初稿》,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71年。
    宋 抵,《社會反三和弦──民族、民俗與中國政治》,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
    吳哲夫、吳昌廉編輯,《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簡牘篇》,臺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
    吳曾德,《漢代畫像石》,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吳榮曾,《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上)》,臺北,稻鄉出版社,民國80年。
    安金槐,《中國考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第一至四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何一民,《中國城市史綱》,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
    何介鈞等,《馬王堆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何懷宏,《世襲社會及其解體─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帛書出版社編輯部編,《考古學基礎》,臺北,帛書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
    林劍鳴等,《秦漢社會文明》,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5年。
    林劍鳴,《新編秦漢史(上)》,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1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周長山,《漢代城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密縣打虎亭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河南考古四十年》,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永城西漢梁國王陵與寢園》,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臺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
    周桂鈿,《虛實之辨─王充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洛陽區考古發掘隊編,《洛陽燒溝漢墓》,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侯外廬等,《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南京博物館、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
    南陽漢代畫像石編委會,《南陽漢代畫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南陽漢代畫像石學術討論會辦公室編,《漢代畫像石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南陽漢畫館、閃修山、王儒林、李陳廣編著,《南陽漢畫像石》,河南美術出版社,1989年。
    侯家駒,《中國經濟思想史》,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臺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再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三》,臺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再版。
    馬大英,《漢代財政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3年。
    馬 彪,《秦漢豪族社會研究》,北京,中國書店,2002年。
    高 文,《四川漢代畫像石》,成都,巴蜀書社,1987年。
    高 文,《中國漢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高 文,《漢碑集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高 敏,《秦漢史探討》,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徐州市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
    孫 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夏享廉、杜正同主編,《漢代農業畫像磚石》,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
    祝瑞開,《兩漢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袁濟喜,《兩漢精神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徐漢昌,《管子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陳戍國,《先秦禮制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陳戍國,《秦漢禮制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陳坤宏著,《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張金儀,《漢鏡所反映的神話傳說與神仙思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年。
    張鴻雁,《春秋戰國城市經濟發展史論》,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年。
    張傳璽,《秦漢問題研究(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國世平、袁鐵堅、杜 平,《中國人的消費風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崔向東,《漢代豪族研究》,武漢,崇文書局,2003年。
    深圳博物館,《中國漢代畫像石磚文獻目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張紫晨,《中國民俗學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常任俠,《常任俠藝術考古論文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勞 榦,《秦漢史》,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民國六十九年。
    湖南省博物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
    湖南博物館編,《馬王堆漢墓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曾昭燏、蔣寶庚、黎忠義合著,南京博物院、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合編,《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
    彭 衛,《漢代婚姻形態》,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臺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
    楊鳳春著,《消費者政治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二年。
    費孝通,《鄉土中國》,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
    楊生民,《漢代社會性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3年。
    楊 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董書城,《中國商品經濟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趙 靖主編、石世奇副主編,《中國經濟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趙 靖主編、石世奇副主編,《中國經濟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鄧子琴,《中國風俗史》,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88年。
    趙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史論(1918-1937)》,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蔣英炬、吳文祺編著,《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年。
    劉志遠、余德章、劉文杰,《四川漢代畫象磚與漢代社會》,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臺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劉增貴,《漢代豪族研究──豪族的士族化與官僚化》,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影印本,民國七十四年。
    翦伯贊,《秦漢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錢劍夫,《秦漢貨幣史稿》,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謝天佑,《秦漢經濟政策與經濟思想稿――兼評自然經濟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蕭亢達,《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民國八十三年。
    韓師復智,《漢史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瞿中溶,《漢武梁祠畫像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韓玉祥、李陳廣主編,《南陽漢代畫像石墓》,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
    蕭亢達,《漢代樂舞百戲藝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蘇志宏,《秦漢禮樂教化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龔廷萬等,《巴蜀漢代畫像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二)外文與中譯
    小林太市郎,《漢唐古俗と明器土偶》,東京,一條書房,昭和二十二年。
    小川誠一郎編集,《世界史大系第三卷東アシアⅠ》,東京,誠文堂新光社,昭和三十九年八月二十日第三版發行。
    大阪市立美術館編,《漢代の美術》,東京,平凡社,昭和五十年。
    土居淑子,《古代中国の畫象石》,京都,同朋舍,1986年。
    井上靖、宮川寅雄編,《中國の美術と考古》,東京,六興出版,昭和五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好並隆司,《秦漢帝國史研究》,東京,未來社,1978年。
    西定生,《中國古代の社會と經濟》,東京大學出版會,1982年。
    佐藤武敏,《中國古代工業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昭和五十二年。
    林巳奈夫,《漢代の文物》,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6年。
    長廣敏雄編,《漢代畫象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印行,1965年。
    堀敏一,《世界の歷史第四卷古代の中國》,東京,講談社,昭和五十四年。
    口隆康,《古代中國を發掘する──馬王堆‧滿城他》,東京,新潮社,一九七五年。
    鎌田重雄,《秦漢政治制度の研究》,東京,丸善社,昭和三十七年。
    藤川正數,《漢代における禮學の研究》,東京,風聞書房,昭和四十三年。
    Wang Zhongshu, Translated by K.C. Chang and Collaborators, Han Civiliz-ation, Yale Univ. Pr., 1982.
    Thorstein Bunde Veblen著,趙秋巖譯,《有閑階級論》,臺北,臺灣銀行發行,民國五十八年再版。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消費》,臺北,巨流圖書公司出版,1995年。
    韓師復智主譯,《劍橋中國史‧第一冊‧秦漢篇》,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
    約翰‧史都瑞(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
    羅伯特‧弗蘭克(Frank,R.H.)著,蔡曙光、張杰譯,《奢侈病》,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2年。

    、期刊論文
    丁毅華,〈“習俗薄惡”之憂“化成俗定”之求──西漢有識之士對社會風氣問題的懮憤和對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7年第4期,頁28-32。
    丁毅華,〈《淮南子》的風俗論〉,《學術月刊》1991年第6期,頁67-71。
    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內蒙古博物館,〈和林格爾發現一座重要的東漢壁畫墓〉,《文物》1974年第1期,頁8-23。
    比爾‧孔維廉著、劉磐修譯,〈漢代農民的收入和支出〉,《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頁82-86。
    王子今,〈說秦漢“少年”與“惡少年”〉,《中國史研究》1991年第4期,頁97-106。
    王子今、周蘇平,〈漢代民間的西王母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2期,頁114-122。
    王永平,〈論東漢中後期的奢侈風氣〉,《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版)》1992年第4期,頁1-9。
    王育成,〈東漢道符釋例〉,《考古學報》1991年第1期,頁45-55。
    王彥輝,〈論漢代工商官營政策的政治影響〉,《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p.64-68。
    王凱旋,〈東漢“市”考略〉,《史學集刊》1998年第2期,頁11-15。
    王凱旋,〈東漢黃金問題考論〉,《遼寧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頁88-92。
    王澤應,〈中國古代義利之辨的重新認識〉,《求索》1997年第1期,頁89-95。
    王應琪,〈試論漢武帝統一幣制成功的原因〉,《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1期,頁30-35。
    北京市古墓發掘辦公室,〈大葆台西漢木槨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年第6期,頁23-29。
    史建群,〈戰國秦漢世風的區域性特徵〉,《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2期,頁87-95。
    史樹青,〈從《風俗通義》看漢代的禮俗〉,《史學月刊》1981年第4期,頁1-7。
    甘肅博物館,〈武威磨嘴子三座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年第12期,頁9-23。
    仲富蘭,〈民俗文化約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3期,頁73-80。
    全漢昇,〈從貨幣制度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文化論集》第一集,頁117-123。
    何茲全,〈兩漢豪族發展的三時期〉,(收入於氏著,《歷史學的突破、創新和普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54-70。
    余英時,〈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收入於氏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頁109-204。
    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收入於氏著,《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129-216。
    冷鵬飛,〈論西漢前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第6期,頁69-72,87。
    冷鵬飛,〈論西漢後期流民問題的社會原因〉,《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第3期,頁74-76。
    冷鵬飛,〈論西漢後期的社會問題〉,《求索》1995年第5期,頁114-118。
    冷鵬飛,〈戰國秦漢時期農業領域商品經濟的發展〉,《湖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1月,第31卷第1期,頁122-128。
    吳榮曾,〈鎮墓文中所見到的東漢道巫關係〉,《文物》1981年第3期,頁56-63。
    李玉洁,〈試論我國古代棺槨制度〉,《中原文物》1990年第2期,頁81-84。
    李如森,〈西漢墓葬及其反映的社會面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6期,頁58-62。
    李如森,〈東漢墓葬及其反映的社會面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3期,頁69-74。
    李恒全,〈試述漢代官營手工業中的商品生產〉,《東南文化》2002年第1期,頁26-30。
    李振宏,〈西漢貴族、官吏經濟犯罪問題考論〉,《史學月刊》1992年第3期,頁15-21。
    李健超,〈關中漢唐帝王陵〉,《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9年第4期,頁131-146。
    李劍林,〈從《漢書‧地理志》透視區域風俗文化的形成與演變〉,《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頁80-84。
    杜民喜,〈試論漢代的流民問題〉,《綏化師專學報(社科版)》1987年第2期,頁58-65。
    杜 勇,〈春秋戰國時期商人資本發展及其歷史作用〉,《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1期,頁63-70。
    周金華,〈秦漢時期社會消費的一般特點及其分析〉,《求索》1992年第4期,頁122-128。
    周金華,〈論春秋戰國時期商品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求索》2000年第3期,頁117-121。
    居延安,〈關於文化傳播學的幾個問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3期,頁49-55。
    林甘泉,〈「養生」與「送死」: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收入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1997年7月),頁537-559。
    林甘泉,〈秦漢的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頁71-85。
    林劍鳴,〈會稽“淫風”考〉,《歷史研究》1995年第1期,頁86-90。
    邵 鴻,〈商品經濟與戰國封建專制集權統治的強化〉,《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頁102-109。
    金春峰,〈漢末社會批判思潮的興起及其與魏晉思想的聯係〉,(收入於氏著《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頁577-596。
    南京博物館,〈江蘇邗江甘泉二號漢墓〉,《文物》1981年第11期,頁1-11。
    姜 生,〈原始道教之興起與兩漢社會秩序〉,《中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頁179-190。
    姚 平、張持平,〈民俗在先秦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3期,頁83-87。
    姚偉鈞,〈中國社會風俗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家》1987年第2期,頁47-53,32。
    施 丁,〈《史記》與秦漢豪富〉,《史學史研究》1999年第3期,頁25-34。
    施 丁,〈秦漢豪族的呼聲──讀桓寬《鹽鐵論》〉,《學術月刊》1999年第11期,頁97-103。
    紀南城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發掘整理組,〈湖北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發掘報〉,《文物》1975年第9期,頁1-8。
    倪云龍、羅敬黨,〈西漢商品經濟發展規模新議〉,《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1期,頁52-56。
    孫如琦,〈東漢的流民和豪族〉,《浙江學刊》1993年第3期,頁104-109。
    孫家洲,〈論漢代的“區域”概念〉,《北京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頁96-101。
    孫家洲,〈論河洛古俗對東周秦漢社會風貌的影響〉,《中州學刊》1994年第3期,頁102-107。
    孫家洲,〈漢代民俗與巫風初探〉,《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4期,頁123-132,74。
    徐復觀,〈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收入於氏著,《中國思想史論集》,臺中,中央書局,民國四十八年),頁155-200。
    晉 文,〈從西漢抑商政策看官僚地主的經商〉,《中國史研究》1991年第4期 ,頁60-66。
    秦 暉,〈漢代的古典借貸關係〉,《中國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3期,頁126-136。
    馬 新,〈編戶齊民與兩漢王朝的人口控制〉,《東岳論叢》1996年第5期,頁82-88。
    馬 新,〈商品經濟與兩漢農民的歷史命運〉,《文史哲》1996年第6期,頁18-23。
    馬 新,〈論兩漢鄉村社會中的里社〉,《文史哲》1998年第5期,頁90-94。
    馬 新,〈論兩漢鄉村社會中的里社〉,《文史哲》1998年第5期,頁90-94。
    馬 新,〈兩漢鄉村社會各階層新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1期,頁45-51。
    馬 新,〈論兩漢民間的巫與巫術〉,《文史哲》2001年第3期,頁119-128。
    馬 新,〈正確估價兩漢農業生產水平〉,《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頁51-59。
    高崇文,〈西漢諸侯王墓車馬殉葬制度探討〉,《文物》1992年第2期,頁37-43。
    高維剛,〈從漢簡管窺河西四郡市場〉,《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2期,頁72-81。
    常金倉,〈先秦禮儀風俗的演化規律〉,《北方論叢》1993年第1期,頁88-93。
    常宗虎,〈社會史淺論〉,《歷史研究》1995年第1期,頁24-41。
    張 南、周 伊,〈春秋戰國城市發展論〉,《安徽史學》1988年第3期,頁9-14。
    張 南,〈從商品經濟看西漢的社會性質〉,《江淮論壇》1990年第1期,頁32-38。
    張中秋,〈漢代工商貿易法律敘論〉,《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1995年第4期,頁81-89。
    張佩國,〈社會史學整合論〉,《史學月刊》2001年第1期,頁113-122。
    張漢東,〈論漢代中國民俗學的形成〉,《民俗研究》1993年第2期,頁17-23,75。
    張劍鋒,〈略論西漢中期的重商思想和社會經濟改革〉,《學術界》1992年第3期,頁65-70。
    張鴻雁,〈論春秋城市經濟的屬性──春秋時代城市人口構成、變移及生活消費所展現的城市經濟特點〉,《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1期,頁90-98。
    張鶴泉,〈東漢關中地區文化發展的特徵及影響〉,《史學集刊》1995年第2期,頁22-28。
    曹金華,〈試論東漢的非抑商政策〉,《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頁100-105。
    莊輝明,〈略論漢代的流民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頁50-56。
    許倬雲,〈傳統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若干特性〉,《食貨月刊》復刊第十一卷第五期,中華民國七十年八月一日出版,頁201-209。
    郭庠林、張立英,〈戰國時期商品經濟的考察〉,《財經研究》1983年第5期,頁64-67。
    陳衍德,〈唐後期奢侈性消費的社會影響〉,《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2期,頁15-20。
    陳國生,〈試論地理環境在西漢崇奢尚巫風俗形成中的作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3年第2期,頁41-56。
    陳鴻琦,〈西漢晚期《西王母行詔籌事件》考辨〉,《史博館學報》第4期,民國86年3月,頁45-61。
    陶家柳,〈從《貨殖列傳》看司馬遷的經濟思想〉,《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2年8月,頁72-76。
    彭 年,〈秦漢地主的構成及其勢力的消長〉,(收入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經濟史研究組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諸問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頁91-111。
    湖南省博物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年第7期,頁39-5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考古學報》1993年第4期,頁455-512。
    雲夢縣文物工作組,〈湖北雲夢睡虎地秦漢墓發掘簡〉,《文物》1981年第1期,頁27-47。
    楊生民,〈漢代土地所有制兩重性諸問題試探〉,《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4期,頁3-10。
    楊生民,〈論春秋戰國的市〉,《歷史研究》1996年第3期,頁5-15。
    楊師群,〈論兩漢地主階級的形成及其性質特徵〉,《學術月刊》1994年第8期,頁96-102。
    楊師群,〈春秋戰國之際社會發展原因新探〉,《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3期,頁111-118。
    楊師群,〈東周秦漢私營工商階層述論〉,《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2期,頁197-203。
    楊學軍,〈先秦兩漢食俗四題〉,《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頁31-36。
    楊樹森,〈春秋戰國時代經濟之研究〉,《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八期,頁255-281。
    楊聯陞,〈東漢的豪族〉,《清華學報》11卷4期(1936),頁1007-1063。
    董 琦,〈中國先秦城發展史概述〉,《中原文物》1995年第1期,頁73-78。
    趙世超,〈論戰國時期私有制的發展〉,《洛陽師專學報(社科版)》1990年第1期,頁54-59,83。
    劉 瑛,〈試論商品經濟對兩漢世風的影響〉,《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2002年5月,頁90-94。
    劉華祝,〈試論兩漢豪強地主塢壁〉,《歷史研究》1985年第5期,頁35-47。
    劉愛文,〈論魏晉南北朝地主階級奢侈縱欲的社會根源〉,《雲夢學刊》1995年第4期,頁30-32。
    劉增貴,〈從政府對豪族的態度論漢代豪族性質的轉變〉,《史原》第十一期,頁31-81。
    劉增貴,〈漢隋之間的車駕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三本第二分,民國八十二年五月,頁371-453。
    蔡 鋒,〈論春秋戰國時期禮俗世風的變化〉,《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4期,1991年10月,頁52-56。
    鄧福秋,〈漢前期的商業經濟區和全國性統一市場──讀《史記‧貨殖列傳》札記〉,《中國史研究》1986年第4期,頁45-53。
    黎明釗,〈西漢中期之三老與豪彊〉,《新史學》八卷二期,一九九七年六月,頁59-91
    黎 虎,〈漢唐時期的食肆行業〉,《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年第2期,頁1-9。
    蕭 璠,〈關於戰國秦漢分配理論的一些初步考察〉,收入於許倬雲、毛漢光、劉翠溶主編,《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印行,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七月,頁153-171。
    蕭安富,〈略論先秦兩漢養老敬老的政策和風尚〉,《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第3期,頁103-109。
    賴華明,〈論漢初的惠商政策與商業的復興〉,《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頁70-77,93。
    賴華明,〈西漢商人社會地位的演進〉,《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6期,頁63-70。
    賴華明,〈論戰國秦漢的商業潮〉,《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1994年1月,頁112-120。
    錢 穆,〈中國哲學中之鬼神觀〉,收在孫鼎宸主編,《新亞書院文化講座錄》,香港,新亞書院,民國五十一年七月,頁64-77。
    戴開柱,〈《六代豪華──魏晉南北朝奢侈消費研究》評述〉,《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2期,頁158-162。
    薛 飛、國世平,〈桑弘羊消費思想初探〉,《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4年第2期,頁9-14,119。
    薛振愷,〈試論漢武帝的斂財政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頁84-92。
    韓師復智,〈仲長統研究(一)〉,《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報》第八期,民國七十年十二月,頁53-66。
    韓師復智,〈崔寔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三十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頁131-158。
    羅彤華,〈漢代的民間結社〉,《大陸雜誌》第八十二卷第六期,頁252-269。
    羅彤華,〈漢代的家產分割方式〉,《新史學》四卷四期,一九九三年十二月,頁1-43。
    羅彤華,〈漢代的家產分割方式〉,《新史學》四卷四期,一九九三年十二月,頁1-43。
    嚴昌洪,〈關于社會風俗史的研究〉,《江漢論壇》1984年第2期,頁68-72。
    大庭脩,〈出土文物による最近の秦漢史研究〉,收在唐代史研究會編,《中國歷史學界新動向》,東京,刀水書房,昭和五十七年五月十日初版。頁69-86。
    池田溫,〈中國歷代墓券略考〉,收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編,《アシア社會と文化Ⅰ》,東京大學出版會,1982年6月30日初版,頁193-278。
    江村治樹,〈戰國時代の都市とその支配〉,《東洋史研究》第四十八卷第二號,頁1-40。
    西村俊範,〈漢代大型墓の構造〉,《史林》第62卷6號,1979年11月,頁72-115。
    衣笠勝美,〈戰國末期における孝思想の展開──特に忠‧孝一本化の問題について──〉,《漢學研究》第二十號,昭和五十八年二月,頁63-74。
    佐原康夫,〈漢代の市について〉,《史林》第68卷第5號,頁33-71。
    佐伯富,〈漢代の賻贈について〉,《史林》第62卷第5號,頁1-12。
    町田章,〈前漢帝陵の構造〉,收在江上波夫教授古稀記念事業會編,《江上波夫教授古稀記念論集考古‧美術篇》,東京,山川出版社,昭和五十三年,頁207-225。
    岡村秀典,〈前漢鏡の編年と樣式〉,《史林》第67卷第5號,1984年9月,頁1-41。
    林巳奈夫,〈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副葬の食物〉,《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誌》,1974年7月號,頁4-10。
    紙屋正和,〈兩漢時代の商業と市〉,《東洋史研究》第五十二卷第四號,頁111-138。
    松井等,〈漢代の生活と文化〉,《東亞經濟研究》第六卷第三號,大正十一年七月,頁17-25。
    神矢法子,〈後漢時代における「過礼」をめぐって──所謂「後漢末風俗」再考の試みとして──〉,《東洋史論集》第七期,頁27-40。
    宮崎市定,〈中国に於ける奢侈の変遷──羨不足論──〉,《アシア史研究》,同朋舍,頁3-26。
    鶴間和幸,〈漢代における關東.江陵豪族と關中徙民〉,收在中敏先生古稀記念事業會編,《中敏先生古稀記念論集(上卷)》,東京,汲古書院,1980年12月1日發行,頁1-2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