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可玉
論文名稱: 結合蒙特梭利及全語言教育概念之華裔幼兒華語夏令營課程設計
Curriculum Design of Preschool Chinese Summer Camp: Based Upon the Concepts of Montessori and Whole Language
指導教授: 信世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華語文教學教學設計幼兒蒙特梭利全語言僑教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preschool child, Montessori, Whole Language,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0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亞洲勢力的興起,華語成為許多海外人士學習外語時的首選之一,連帶使得對外華語教學以新興專業學科之姿受到空前的重視。然而在這波華語熱潮裡,華裔下一代的中文教育卻相對顯得弱勢,尤其對於學齡前幼兒,在現行中文學校的體制中,大多只是消極向下延伸。雖然已知學齡前階段在人類語言發展中至關重要,但在僑教事務領域中卻尚未受到普遍的重視。
    相關研究指出,當幼兒進入後期語言發展後,無論在詞彙、語法、語義各方面,均獲得進一步的成長,除了不斷接收新的語料,更將所習得的語言重新統整,形成一個「再認識」的過程。然而在僑居地的大環境中,三到六歲幼兒往往因為開始接受學前教育,受到主流語言的衝擊,致使華語能力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
    本文特別關注這個時期華裔幼兒的語言發展,除探討相關文獻,亦蒐集現行幼兒華語教材、華語夏令營等資訊,加以檢視分析。此外,更結合實證觀察,並運用電話、電子郵件,與面談等多種方式,分別訪談學習者家長、中文學校教師、具派外經驗之國內教師、華僑文教主管機關人員、學者專家,以及國內幼教老師等不同對象,進行海外幼兒華語教育的需求與情勢分析。
    本文之課程設計融合蒙特梭利與全語言的教育觀,基於學習者中心、尊重兒童的共同理念,結合利用兩者所長,一方面適應華裔幼兒語言程度參差的特性,一方面增加幼兒與使用華語之同儕互動的機會,期能在提升華語程度之外,引發幼兒持續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As the rise of Asian economy, Mandarine Chinese has become the number one choice of many non-Chinese people when they consi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has therefore been thought highly as a new rising specialized field. Meanwhile, although most people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stage,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languge to young children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children get great improvement in all aspects of lexicology, syntax, and semantics when they get into the later stage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However, overseas Chinese children often expereince a cess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development while receiving preschool education with the strong language.
    This research has made a study of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children of age 3-6.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preschool Chinese summer camp program which is based upon the concepts of Montesorri and Whole Language is made to bring continuous interest and motive.
    Need analysi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have been done by literature review, obersvation, survey of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hinese summer camp program in oper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parent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expatriate teachers, executive officer of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expert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問題敘述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一、 關於幼兒語言能力發展 3 二、 關於教學理念的應用 4 三、 關於夏令營課程設計 4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4 一、 對幼兒本身的重要性 4 二、 對華人家庭與社會的重要性 5 三、 對於對外華語教學的重要性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6 一、 蒙特梭利(Montessori) 6 二、 全語言(Whole Language) 7 三、 幼兒 8 四、 夏令營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幼兒語言發展 10 一、 早期語言發展 10 二、 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 12 三、 後期語言發展 14 第二節 幼兒語言教學 17 一、 幼兒遊戲和語言發展 17 二、 幼兒的文學經驗與讀寫萌發 18 三、 幼兒雙語、第二語言習得與雙語教學 20 第三節 蒙特梭利之語言教育 23 第四節 全語言之語言教育 27 第五節 蒙特梭利、全語言與華語文教學 31 一、 蒙特梭利與華語文教學 31 二、 全語言與華語文教學 32 第六節 小結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過程 34 一、 研究方法 34 二、 研究過程 35 第二節 需求分析與情勢分析 35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37 一、 相關文獻 37 二、 實際訪談 38 三、 實證觀察 41 第四節 解決待答問題之過程 42 第五節 保持信效度之方式 43 一、 研究者背景之適切性 44 二、 內容之準確度 44 第四章 幼兒語言教學實務 45 第一節 現行幼兒華語教材與資源 45 一、 幼兒華語教材 45 二、 康軒版國小本國語文教材 47 三、 繪本 47 第二節 現有兒童華語夏令營課程 49 一、 師大華語夏令營 49 二、 美國矽谷耀中國際學校華語夏令營 52 第三節 訪談主題與內容 53 一、 幼兒華語教學現況 53 二、 幼兒華語能力 54 三、 對幼兒華語教學的經驗 55 四、 幼兒華語短期營隊經驗分享 56 五、 對幼兒華語夏令營課程設計的建議 58 第四節 需求分析結果 61 第五節 情勢分析結果 64 第六節 小結 67 第五章 課程設計 68 第一節 教學對象 68 第二節 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69 第三節 教學方法與課程安排 70 第四節 師資組成與教師及學習者角色 70 第五節 教學環境設計 71 一、 豐富的語文環境 71 二、 配合主題的教具提供與設計 72 三、 強調語文教育區域 75 第六節 教學活動設計 75 一、 簽到與個人活動 76 二、 團體活動 76 三、 閱讀討論 77 四、 分組活動 78 五、 分享 79 六、 整理環境與戶外活動 79 七、 說故事與準備回家 80 八、 親子活動 80 第七節 教學評量 82 一、 軼事記錄 82 二、 檢核表 83 三、 視聽媒體記錄 85 四、 學生學習檔案式評量 85 第八節 幼兒華語夏令營課程設計範例 86 一、 課程時間 86 二、 地點 86 三、 對象 86 四、 課程目標與內容 86 五、 師資 86 六、 環境設計 87 七、 教學活動設計 9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結論 96 一、 關於幼兒語言能力發展 96 二、 關於教學理念的應用 97 三、 關於夏令營課程設計 98 第二節 研究發展之限制 99 第三節 對於相關研究之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附錄】訪談記錄 106

    (一)中文文獻
    王川華(2000)。ㄅㄆㄇ,怎麼教?注音寫讀在蒙特梭利教室的工作設計。台北:蒙特梭利文化。
    王仙霞(1995)。蒙特梭利幼兒園學習環境規畫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碩士論文。
    王昭湄(2001)。以兒童文學為起點結合全語言與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葆華、周國光(2001)。兒童句式發展研究和語言習得理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
    王筱篁,江麗莉(譯)(2001)。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及幼。
    方素珍、林鴻堯(2000)。嫦娥奔月。台北:國語日報。
    任秀媚(譯)(1996)。全語言教師的角色。全語言教育學術研討會手冊,P. 17-20,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辦。
    朱曼殊(1990)。心理語言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朱曼殊(1991)。兒童語言發展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台北 : 五南。
    吳玥玢(譯)(2001)。發現兒童。台北:及幼。
    吳信鳳、張銀玲、陳瓊娟(譯)(2007)。雙語主義Q&A。東西圖書。
    吳敏而(1993)。幼兒對文字用途的認識。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研究第三輯,P. 35-44。臺北:臺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吳璧純譯(1996)。Goodman, K.(主講者)。閱讀與寫作在各語言中的共同現象。幼教天地,全語言教育學術研討會專輯,13,P. 1-7。
    宋慶珍(2005)。幼兒書寫萌發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田樹(譯)(2001)。童年之秘。台北:及幼。
    李向農(1992)。1-5歲兒童運用方位詞及方位介詞情況的調查分析。心理學報,No.3,P. 49-51。
    李宇明(1995)。兒童語言的發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李宜萍(2000)。幼稚園如何實施雙語教學?當代幼教經營雜誌,15,27-2。
    李連珠(1992)。台灣幼兒之書寫發展初探。八十學年度師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台中。
    李連珠(1995)。台灣幼兒之讀寫概念發展。幼教天地,11,P. 37-68。
    李連珠(1996)。再談幼兒教室之情境佈置:創造推動讀寫活動之環境。國教之友,48(3),P. 20-24。
    李連珠(譯)(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信誼。
    李連珠(2007)。全語言教育。台北:心理。
    李駱遜譯(1996)。Goodman, Y. (主講者)。兒童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發展。幼教天地,全語言教育學術研討會專輯,13,P. 8-17。
    沈鉦添(1996)。試從行為主義、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全三個觀點評析全語教學。教師之友,37(5),P. 24-32。
    辛靜婷(2004)。從幼兒英語口語及萌發讀寫能力談起。幼教資訊,159,10-1。
    林文韵(2003)。兒童語言發展──糖糖和甜甜的故事。國教學報。15期。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良(譯)(1995)。爸爸,我要月亮。台北:上誼。
    林佩蓉(譯)(1999)。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台北:光佑。
    林玫君(1999)。讀寫遊戲之介入對學前幼兒遊戲型式與讀寫發展之影響。台南師院學報,32期。P. 495-515。
    林麗卿(2005)。全語言的新思維──小小文字探索家。台北:華騰。
    岩村和朗(1990)。十四隻老鼠賞月。(漢聲雜誌譯)。台北:漢聲。
    施淑娟(2003)。蒙特梭利教室的全語言教學。蒙特梭利雙月刊,47,P. 61-64。
    施麗雅(2002),幼稚園全語言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慧娟(2001)。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
    張勤英(2005)。幼稚園帶班教師英語協同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筱瑩(2007)。蒙特梭利語文教育與全語言教育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
    張鶴齡(2004)。幼兒美語教學之現況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全美語幼兒園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顯達(1999)。國語語法的習得歷程。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三卷(頁53-79)。台北:心理。
    許月貴 (2001)。幼兒教育階段實施英語教學之探討。載於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論文集,(頁105-141)。台北:教育部。
    陳希奇(1997)。試以“完全語言”概念談華語的教與學。華文世界,83,P. 57-61。
    陳秀才(1998)。幼兒早期語言的學習。國教輔導,37(3),P. 28-33。
    陳怡安(2005)。讀寫分享教學對提昇幼兒中文音韻覺識成效之研究。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敏(2001)。幼稚園建構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陳淑琴(2000)。幼兒語文教材教法─全語言教學觀。台北:光佑。
    陳淑琴(2003)。從全語言教學觀探討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幼兒教育年刊,15,P. 55-68。
    陳淑琴(譯)(2005)。Judith A. Schickedanz原著。遠遠多於ABC:談早期讀寫的萌發。台北:信誼。
    曾月紅(1998)。從兩大學派探討全語文教學理論。教育資訊研究6(1),P. 76-90。
    曾美琪(1996)。雙語教育對美國族裔之影響(案例研究:加州阿罕布拉學區)。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津(2003)。幼兒語言能力的評量研究──以光譜計畫的語言領域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五南。
    黃瑞琴(1997)。幼兒的讀寫萌發課程。台北:五南。
    靳洪剛(1997)。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劉雪芳(1999)。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豫鳳(2004)。幼兒「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專家意見初探。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鄭恆雄(1987)。語言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認知與學習基礎研究研討會。
    蔡蕙如(2000)。學習外一章:運用兒童讀物實施全語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課輔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小春(1986)。幼兒對疑問句的理解。心理科學通訊,No. 5,P. 1-5。
    薛曉華(譯)(1997)。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光佑。
    謝孟岑、吳亞恆、江燕鳳(譯)(2005)。幼兒語文讀寫發展。台北:華騰。
    鍾淑惠(2003)。幼兒圖畫故事書在蒙特梭利教學中之應用─以一所托兒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寶貝(譯)(2001)。吸收性心智。台北:及幼。
    蘇文霖(2006)。幼兒華語教材編寫歷程及使用情況探討以美國康州華社中文學校K班及一年級幼兒華語教材為例。第八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 3-227-3-279。台北:世界華文
    蘇振明(1997)。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第9期,P. 1-10。
    蘇復興(1998)。兒童英語教育不是雙語教育。國立編譯館通訊,11卷4期,P. 50-60。

    (二)英文文獻
    Adams, M. J. (1994).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language debat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9(4), P. 217-222.
    Aiex, N. K. (1990). Using literature to teach reading. Eric Digest ED 313687.
    Altwerger, B., & Flores, B. (1991). The politics of whole language. In K. S. Goodman L. B. Bird & Y. M. Goodman (Eds.), The whole language catalog. P. 418. Santa Rosa: American School Publishers.
    Apple, M. (1991). Teachers, Politics, and whole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K. S.Goodman L. B. Bird & Y. M. Goodman (Eds.), The whole language catalog P. 416. Santa Rosa: American School Publishers.
    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 MIT.
    Freeman, Y. & Freeman D. (1992). Whole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Gelman, R. (1978).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9, P. 297-332.
    Goodman, K. (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Goodman, K. S.(1989). Whole-Language Research: Foundations and Development.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 90, P. 207-220.
    Goodman, K. S.(1990). Whole Language: What makes it whole? In B.M.Power & R.Hubbard. (Eds.). Literacy in process : the Heinemann reader. P. 88-95. Portsmouth, NH :
    Goodman, K.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4), P. 126-135.
    Jakobson, R. (1968). Child language, aphasia, and phonological universals. The Hague: Mouton.
    Kaplan, E., & Kaplan, G. (1971). The Prelinguistic Child. In J. Elliott (Ec.), Human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P. 359-381. New York: Holt.
    Krashen, S. (1973). Lateralizati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Some new evidence. Language Learning, 23, P. 63-74.
    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Miller, P. & Sperry, L. (1988). Early Talk About the Past: The Origins of Conversational Storie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5, P. 293-315.
    Mills, H. (1990). Portraits of Whole Language Classrooms: Learning for All Age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Montessori, M. (George, A.E. trans.) (1912). The Montessori Method. N.Y.: Robert Bentley.
    Montessori, M. (Claud A.C. trans.) (1979a). The Absorbent Mind. N.Y.: Dell Publishing.
    Montessori, M. (Costelloe, S.J. trans.)(1979b).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N.Y.: Ballantine Books.
    Nelson K. E., & Nelson, K. (1978). Cognitive Pendulums and Their Linguistic Realization. Children’s Language. Vol.1, P. 223-285. New York: Gardner Press.
    Piaget, J. (1959).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Richards, J. 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kinner, B. F. (1957). Verbal behavior. NY: Appleton-Century-Crafts.
    Tabors, P. O. (1997). One Child, Two Languages: A Guide for Preschool Educators of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altimore: Brookes Publishing Company.
    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ichael Cole,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
    Hayes,D.(1995,September 15). What is whole language? TAWL.
    http://wacky.ccit.Arizona.edu/~susd/tawl.html。2008/10/17。
    2009師大華語夏令營。http://mtc.ntnu.edu.tw/summercamp.html。2009/2/3。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5)。幼童華語讀本一~四冊(中英文版)。http://edu.ocac.gov.tw/lang/basic/ch_kindergarten_new/english/page/a.htm。2009/1/19。
    美國矽谷耀中國際學校。http://www.ycis-sv.com。2009/2/11。
    許瀞今(2007)。中文學校幼兒課程的設計。德國中文學校聯合會網站。http://www.chinesischer-schulverband.de/?p=84#more-84。2009/1/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