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鄒嘉瑜
論文名稱: 六個標準差應用於國民中學總務行政可行性之研究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Six Sigma in The Office of General Affai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張明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六個標準差國民中學總務行政
英文關鍵詞: six sigma, junior high school,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1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行政應用六個標準差之可行性。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一、瞭解六個標準差之發展背景、策略運用及實施之關鍵因素。二、探討國民中學總務行政作業之相關內容。三、調查國民中學校長及總務行政人員對推行六個標準差之看法。四、依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供有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係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首先蒐集與研讀相關文獻,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後編製「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行政現況調查問卷」,作為調查研究工具,針對臺北市59所公立國民中學校長及總務主任、文書組長、事務組長、出納組長與幹事進行調查。共計發出454份問卷,回收問卷304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總計有效問卷為285份,問卷回收率達63%。
    綜合文獻探討以及調查研究結果,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ㄧ、整體而言,六個標準差之領導策略、文化策略、專案策略與DMAIC的作 為,均被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及總務行政人員認同,且多半符合實施現況。
    二、整體而言,六個標準差同意程度與實施現況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總務行政應用六個標準差時,可行性最高的為文化策略及界定步驟。
    四、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總務行政應用六個標準差時,可行性較低的為領導策略及改善步驟。
    五、職位較高、年資較深之總務行政人員認為總務行政應用六個標準差的可行性較高。
    六、學校規模對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應用六個標準差的可行性沒有顯著影響。
    七、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總務行政目前已具備成功推行六個標準差首要關鍵條件的雛型。
    根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校長、總務行政人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六個標準差;國民中學;總務行政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are: first, to underst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six sigma, six sigma strategy and key elements to success in six sigma; second,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the office of general affai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hird, to
    survey opinions of principals and the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ve people; finally,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schools.
    The methods adopted for the research was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results drawn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a questionnaire named “The questionnaire for current operating status of the office of general affai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was developed.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principals and the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ve people of 59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285 of the 454 questionnaires sent out were effective.
    The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as follows:
    1.leading tactics,culture tactics,special project tactics and DMAIC of six sigma were admitted by principals and the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of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 as well as accord with present situation mostly as a whole.
    2.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howing to agree to the degree and impl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six sigma as a whole.
    3. When principals and the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of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use six sigma, the height the most of feasibility one is the cultural tactics
    and define of six sigma .
    4. When principals and the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ve people of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use six sigma, the lower the most of feasibility one is the leading l tactics
    and improve of six sigma.
    5. The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with higher , deeper in age and service more seniority position indicated the higher feasibility of six sigma in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6.school scale will not influence the feasibility of six sigma in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7.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have already possessed key conditions to success in six sigma.
    Key words: six sigma ; junior high school ; genera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目 次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六個標準差之意涵及相關理論…………………………9 第二節 六個標準差之推行策略與步驟…………………………34 第三節 國民中學總務行政與作業流程…………………………48 第四節 六個標準差與總務行政之相關研究……………………7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9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0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10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0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09 第一節 國民中學應用六個標準差策略的分析與討論 …………109 第二節 國民中學總務行政應用六個標準差步驟的分析與討論…123 第三節 不同背景填答者對六個標準差策略與步驟看法差異情形分析…1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57 第二節 結論…………………………………………………………161 第三節 建議…………………………………………………………16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67 英文部分 ………………………………………………………………173 附錄 附錄一 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行政現況調查問卷(專家效度)………175 附錄二 專家效度考驗之指導教授推薦函 …………………………184 附錄三 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行政現況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85 附錄四 正式問卷之指導教授推薦函 …………………………………189

    中文部分
    王如哲(1999)。外國教育改革與政策啟示。理論與政策,50,57-84。
    王秋發(2003)。知識管理在國民中學總務處之應用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森信(2003)。以六標準差的精神談進料品質管理系統。品質月刊,39(1),67-69。
    古如毓(2003)。政府採購法對國民中小學總務行政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石美容(2004)。六標準差應用於施工圖整合之初步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朱慧德(2005)。六標準差與六標準差設計。品質月刊,41(3),74-78
    朱慧德、王屏非(2002)。六標準差的威力。品質月刊,38(7),42-46。
    江序亨 (2003),以專案領導人之觀點探討推行六標準差之關鍵成功因素─以製造業為例。私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明燦(2003)。企業如何運用6 Sigma 提昇競爭力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江書良(無日期)。縣立三重高中94~98年校務經營計畫。2006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scjh.tpc.edu.tw/teacher/pres/presfile/
    94~98%A6~%AB%D7%AE%D5%B0%C8%B8g%C0%E7%ADp%B5e.ppt#1
    江鹰敏(2004)。臺北市國民中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邱蘭(無日期)。修德國小的學校經營理念。2006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sdps.tp.edu.tw/03/11/1-2.htm
    吳忠道(2005)。北部地區總務主任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俊瑩(2001)。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學校營繕工程實務工作知能之研究。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財順、侯世昌(2002)。學校行政。臺北:心理。
    吳清山(1999)。學校行政。臺北: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5)。六個標準差,教育研究月刊,132,163。
    吳榮福(2002)。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鄭重(譯)(1994)。Julan, M. J.著。裘蘭品質領導手冊。臺北市:中國生產力。
    巫祥朝(2004)。六標準差黑帶認證制度之探討。私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李仁德(1996)。學校總務工作之未來與趨勢。師說,89,5-9。
    李弘暉、吳瓊治(2003)。以Six Sigma組織文化打造競爭優勢---美商摩托羅拉公司之個案分析,品質月刊,39(3),73-77。
    李惠銘(無日期)。柑園的戴明學校─運用戴明品質哲學進行學校轉型的案例。2006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gyjh.tpc.edu.tw/2002/experience/publication/p3.ht
    李新鄉(2003)。新興的企業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行政之可能性影響。教師之友,44(2),17-21。
    李寶傑(2004)。六標準差在改善人為因素服務品質的應用─以便利商店為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沈振江(2004)。群組運作創造「六標準差』高績效之個案研究-推動經驗與問題研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汪明芳 (1997)。都會區國民小學總務行政電腦化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佘汝舟(2005)。以總務行政支援資源班教學之研究-以荳蘭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周秉中(2004)。知識密集型產業六標準差系統規劃之試探性研究 -以A管理顧問公司提升續案率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子靖(2004)。人力資本、六標準差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長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公孚(2006)。品質新年代、新思維。品質月刊,42(1),13-17。
    林甘甘(2005)。國民中學事務組長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伊文 (2001)。中小企業如何推動六個標準差之先期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林宏達(2006)。解決關鍵問題,省下五千億元成本。商業周刊,98-99。
    林建基(2004)。6 Sigma的進化。品質月刊,40(3),53-56。
    林家聿(2003)。運用知識管理策略推行六標準差活動。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偉(2002)。二十一世紀之Business Management--六個標準差。品質月刊,38(3),87-90。
    林清山(200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心理。
    林學誠(2003)。推動六標準差相關管理問題之個案研究。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錫鴻(2005)。六標準差專案選取方式及與品管圈整合模式探討。品質月刊,41(7),180-208。
    林鴻宇(2003)。六個標準差專案遴選準則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邱先煌(2004)。企業六標準差訓練規劃實務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宗永、莊清華(2003)。企業推展6 Sigma之十五項成功關鍵。品質月刊,39(1),23-25。
    胡瑋珊(譯)(2002)。Chowdhury,S.著。六標準差設計:打造完美的產品與流程。臺北:經濟新潮社。
    唐勤修 (2003)。六標準差在ISO 90012000環境中實施模式之建構研究。私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夏沛石(2004)。企業導入6 Sigma的做法對績效之影響。私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世輝(1996)。品質管理。臺北:三民。
    徐世輝(譯)(2002)。Montgomery,D.C.著。品質管理。臺北:高立。
    高福成(2003)。TQM與Six Sigma世紀之爭。品質月刊,39(12),56-58。
    張光閔(2003)。規劃大學學術品質稽核系統暨利用六標差提升競爭力之研究─以東海大學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志明、劉淑娟(2000)。知識管理在學校行政的應用:以總務處營繕工程為例。學校行政,71-81。
    張明輝(2002)。企業管理理論在學校經營與管理的應用。教師天地,41,10-12。
    張明輝(無日期)。精緻學校經營的理念與策略。2006年11月3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eduadmin)-2.html
    張家宜(2002)。高等教育行政全面品質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家富 (2002)。推行六標準差系統自我評鑑模式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3)。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5,109-136。
    張歐權(2004)。六標準差綠帶改善專案成功關鍵因素之實證研究─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梁奮鵬(2004)。TQM與ISO9000及六標準差之推行對競爭優勢的影響。私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許世龍(2004)。六標準差應用於營建專案規劃設計階段之初步探討。私立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許祐維(2004)。六標準差之導入策略─以外商及本土企業實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百盛(2002)。提升競爭優勢之鑰-6σ。綜效雜誌,156,8~13。
    陳采秀(2004)。六標準差與學校教育管理效能提升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美吟 (2004)。高中職總務行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採購人員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恒山(2003)。國民中學總務主任工作內容認知及工作困擾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素蓮(2002)。臺北銀行顧客查詢與抱怨系統之流程再設計---以六標準差DMAIC手法為步驟。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
    陳啟榮(2003)。以全面品質管理建構教育行政機關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順賢(2004)。6σ在ISO 9001環境中推動成功之關鍵因素及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南部製造業為例。私立樹徳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德隆(2003)。以國家品質獎項之發展看全面品質管理與六標準差之異同。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賢舜(2005)。六標準差管理及其對教育行政管理之啟示。中華人文社會學報,2,180-208。
    陳憲章(無日期)。六標準差觀念。2006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sixsigma.org.tw/
    陳麗妃(譯)(2003)。狩野紀昭著。六標準差的獨到之處與TQM的比較。品質月刊,39,67-73。
    陳耀茂(2001)。6 經營手法。臺北:書泉。
    陸正平(2003)。一篇價值論述之閱後心得與意見回響─6 Sigma。品質月刊,39(7),46-52。
    程瑋昱(2000)。ISO 9002品質保證制度在學校行政應用之可行性研究:以臺北市(縣)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武徳(2001)。全面品管-ISO9000系列。臺北:復文。
    粘孝堉、李分明、曾倫崇(2003)。六標準差觀念導入學校經營策略之研究,品質月刊,39(12),60-64。
    傅素君(1989)。國小總務工作經驗談。國教月刊,36(3),14-19。
    彭國政 (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總務處知識管理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念民(2002)。6 Sigma專案構想的激發與評估選擇,品質月刊,38(3),91-95。
    曾家樓(2006)。國民小學教育品管理系統之研究─ISO/IWA2 在一所小學的應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游培珍(2002)。總務主任辦理採購業務其行政因應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五南。
    黃全慶(2004)。ISO9001管理系統中導入六標準差專案可行性之探討-以個案公司售後服務流程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思傑 (2002)。醫院導入與運用六標準差管理系統的困難及因應之道。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黃振育(2004)。六標準差之探討。品質月刊,41(3),42-45。
    黃桂蘭(2004)。非營利組織CORPS模式在國民中學總務處應用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國軒(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總務主任職責、專業素養與專業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惠琪 (2003)。我國企業推動6σ關鍵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麗珍(2004)。建構6 Sigma在國內醫院之導入模式。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楊玉麟(2003)。「六標準差」的創新過程對財務面的研究。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楊敏才(2004)。企業推行六標準差之成功策略及對組織文化影響的研究-以個案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錦洲(2003)。GE-6 Sigma可強化TQM之功能,品質月刊,39(4),71-75。
    葉振榮(譯)(2005)。蘇朝敦、狩野紀昭著。全面品質管理與六標準差的比較。品質月刊,41,67-73。
    董彥寬(2003)。中高階企業主管對於推行六標準差關鍵因素認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詹凱銍(2003)。企業運用Six-Sigma提升競爭優勢之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鄒家齊、林志誠、李耀中(2005)。六標準差的失敗與改善分析,品質月刊,41(11),63-65。
    廖仁傑(2004)。ISO 9000:2000品質管理八項原則與六標準差的六個主題之相關性。品質月刊,40(3),41。
    熊智銳(1997)。國民小學總務行政。臺北:五南。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臺北:師大書苑。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7)。薹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總務工作實務參考手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劉信雄(1990)。總務行政。載於曾慧敏等(合著),學校行政(頁273-300),臺北:師大書苑。
    劉珮瑩(2004)。應用6σ於校務作業流程再造之研究~以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惠敏(2006)。應用六標準差之DMAIC模式降低證券商之錯帳率。國立勤益技術學院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建宏、關季明(2002)。Six sigma專案選取在實務應用時的探討。品質月刊,38(5),75-78。
    劉漢興 (1996)。淺談總務行政實務。教育實習輔導,2(1),11-13。
    樂為良(譯)(2001)。Pande, P.S.,Neuman,R.P.&Cavanagh,R.C.著。六個標準差─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的高績效策略。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樂為良(譯)(2003)。Pande, P.S.,Neuman,R.P.&Cavanagh,R.C.著。六個標準差團隊實站指南。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蔡俊傑(2003)。六個標準差(Six Sigma或Six)在行政管理的精義,國教天地,151,24-33。
    蔡英士(1988)。國民中學總務主任行政決定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澍勳(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少禎(2004)。6σ管理系統中工作環境、專案領導人能力、團隊運作與專案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志恆(2004)。以平衡計分卡四大構面分析六標準差之專案遴選。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欣如(2004)。建構六標準差與精實生產方式應用於服務業之整合模式。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鄭春生(1996)。品質管理。臺北:三民。
    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鄭進丁(1985)。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復文。
    鄭榮郎(2002)。推動6 的組織結構與基本認知。能力雜誌,557。
    鄭榮郎、郭倉義(2002)。以6 Sigma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探討,品質月刊,38(6),50-53。
    鄭榮郎(2003)。六標準差最近流行的趨勢─重新思考、回歸原點。品質月刊,39(9),61-63。
    賴美伶(2004)。ISO 9000品質系統及6σ執行程度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國 立彰師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賴榮仁(譯)(2001)。Breyfogle,F.W.,Cupello,J.M.&Meadows,B.著。六個標準差─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的高績效策略。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戴久永(2005)。全面品質管理。臺北:滄海。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鍾朝嵩(2002)。全面品質管理。桃園:和昌。
    簡聰海、李永晃(編)(2004)。全面品質管理-含六個標準差。臺北:高立。
    簡聰海、鄒靖寕(編)(1999)。全面品質保證實務:ISO9000品保模式之認證。臺北:高立。
    魏建徳(2003)。推動六標準差最適組織文化特徵的探討。私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蘇朝墩、陳麗妃(譯)(2002)。George Eckes著。實現六個標準差的第一本書。臺北:商周。

    英文部份
    Brue, G.(2002).Six sigma for managers. NY: McGraw-Hill.
    Crosby, P. B.(1979).Ouality is free:The art of making quality certain.New York:McGraw-Hill.
    David, T. (2006). Factors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Six Sigma i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firm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Carleton University, Canada.
    Deming, W. E.(1986).Out of crisis.Boston, MA:MIT.
    Feigenbaum, A. V.(1983). Total quality control. New York: McGraw-Hill.
    Gopesh,A. (2006).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operations strategy: Focus on Six Sigma program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OH.
    Harry, M.& Schroeder,R.(2000).Six sigma:The breakthrough management strategy revolutionizing the World’s top corporations. New York: Doubleday.
    Heidt, G. E. (2006).A descriptive, correlational analysis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of Six Sigma profession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hoenix,AZ.
    Hoerl, R. W.(1998).Six sigma and the future of the quality profession.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6(3), 87-94.
    Huehn-Brown, W.J. (2007). An analysi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lean enterprise and Six Sigma approach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MO.
    Li ,H-H & Chuang,C-C (2006).A study of implementing six-sigm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government agencies for raising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Cambridge.10(1),167-174.
    Muhammad, H. (2006). Six sigma methodology in automobile industr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Windsor, Canada.
    Pande, S. P.& Lawrence,H.(2002).What is six sigma. New York: McGraw-Hill.
    Pyzdek, T.(2002).The six sigma handbook :A complete guide for green belts, black belts, and managers at all levels. New York: McGraw-Hill.
    Ramon, G..(2007). Implementation of six sigma methodology for logistics center.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A.
    Slater, R.(1999).The GE way fiel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Stevens, D.E. (2006). The leveraging effec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cepts in the deployment of six sigma in a health care compan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lden University,M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