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育滋
論文名稱: 明清徽商的發展-以杭州府為中心
指導教授: 朱鴻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71
中文關鍵詞: 徽商杭州商業經營活動宗族發展文化生活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企圖透過以商業經營活動、宗族發展和文化生活為三視角,探討明清時期徽商與杭州府之間的互動和影響。在研究架構上,除緒論和結論外,共分成三章進行討論。
    第一部分主要構建明清時兩代杭州城的發展,為本研究的背景鋪陳。主要利用地方志、文集、時人筆記、明清小說等資料,透過政治、社會、經濟、文化、風尚等面向來構建明清時期居處江南區域的杭州城發展變化。首先,以建置背景來了解省城的發展條件和歷史機遇,及如何奠定杭州城市的發展基礎。而獨特山川形勝與優越地理區位讓杭州在江南市鎮中又扮演何種地位?此外,與之比鄰的徽州府,兩地間有何關聯性,讓明清徽商的發展又有何影響?其次,嘗試建構出明清時期杭州城的生活動線與城市空間格局。商業活動和手工業的發展對省城帶來哪些影響?杭州城的居民百姓生活型態又是如何?最後,輔以官方檔案資料進行參照,考察明清時期杭州城的風俗民情。伴隨著明代中葉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物質生活嬗變對江南社會風俗民情產生巨大的影響,杭州位處明清江南工商業要區,在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都產生了中心-邊陲的影響作用,政府又是以何種態度與方法在面對杭州城的變化呢?
    第二部份以杭州徽商的商業活動作為論述主線,探討明清時期徽商在杭州府的經營項目與發展歷程。首先,對於自明代中葉起關於徽人大批出外經商求食的原因眾多加以探討分類,進而考察徽州人如何選擇符合子弟個人的才智背景,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去爭取最適當的職業,更正視自己的特長轉而呈現出主動經商的精神。其次,以地方志、筆記小說、族譜、徵信錄、會館錄等史料進行爬梳分類明清徽商在杭州府的商業經營項目,並進而探討杭州徽商在朝廷政策的變革與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在鹽業、典當業、木業、茶業和其他各個行業中利用徽州府和杭州府之間重要的地緣關係與區位優勢來抓住經商契機與行業發展。
    第三部份分別以徽商的商業經營管理和僑寓宗族文化生活為論述主線,探討杭州徽商的經營管理的方式與僑寓地的生活情況。首先,以地方志、筆記小說、族譜、徵信錄等史料,具體說明杭州徽商如何善用血緣關係、地緣與業緣組織,以群體的力量來參予、面對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其次,考察杭州徽商在商業知識上的傳授與教導,又杭州徽商如何替其族中子弟爭取兩浙商籍與僑寓地書院建置情形與徽商所扮演的角色。明清時期的徽州已為一人口高度移出之地,而徽商投注大量心力在杭州經營產業之時,不論是家族遷徙或選擇客居杭州的徽商人數日益增多,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趨勢。從徵信錄、族譜、方志文獻中考察遷杭後宗族子弟的發展和文化活動與在杭州當地的慈善貢獻,最後以些許宗族個案為範例,探討徽商家族遷杭的緣起與宗族子弟的發展、遷杭後如何因應杭州社會?杭州徽商的文化生活又呈現何種面貌?從中得以瞭解遷杭徽商如何維繫與徽州故里的關連、又如何凝聚遷杭族人間的向心力與認同感,並探討咸豐、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兵燹對杭州的破壞和此時期杭州徽商又有何種面貌。

    緒論…………………………………………………………………………………6 一、 研究緣起………………………………………………………………6 二、 研究回顧……………………………………………………………11 三、 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25 第一章 明清時期的杭州城…………………………………………………..30 第一節 建置發展與地理區位…………………………………………..31 第二節 工商業生活百態………………………………………………..40 第三節 地方民情與政府治理…………………………………………..53 小結………………………………………………………………………..69 第二章 杭州徽商的商業活動與類目………………………………………..72 第一節 徽商經商的契機和條件…………………………………………72 第二節 明清鹽業政策與徽商……………………………………………81 第三節 明清典當業與杭州徽典…………………………………………89 第四節 木業與茶業……………………………………………………107 第五節 其他行業…………………………………………………………121 小結…………………………………………………………………………136 第三章 杭州徽商的經營管理與僑寓生活……………………………………141 第一節 商業經營管理……………………………………………………142 第二節 商業知識與學徒傳承……………………………………………155 第三節 僑寓地的子弟教育………………………………………………167 第四節 互動交流-文化活動與慈善事業………………………………188 第五節 寓杭徽商宗族的發展……………………………………………215 小結…………………………………………………………………………248 結論………………………………………………………………………………253 附錄……………………………………………………………………………....260 附錄一、歙縣瀹潭方氏經商與關係稱謂一覽表…………………………260 附錄二、《新安惟善堂徵信全錄》商業捐輸總錄………………………263 附錄三、杭州茶葉相關組圖………………………………………………334 附錄四、明清時期兩浙商籍徽商子弟登第情形一覽表…………………341 徵引書目…………………………………………………………………………347

    一、史料
    (一)方志與地理類書
    [宋]范成大撰,陸振岳點校,《吳郡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宋]羅願撰,《新安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緖十四年黟邑李氏重刊宋淳熙二年纂修本影印,1974年。
    [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影印,1983年。
    [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上海:上海古籍,1980年。
    [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覽志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明]汪尚寧纂修,《徽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影印,1985年。
    [明]汪舜民,《徽州府志》,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沈朝宣撰,《仁和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明嘉靖二十八年修、清光緖十九年校刊本影印,1975年。
    [明]俞思沖等纂,《西湖志類鈔》,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明刊本影印,1983年。
    [明]陳善等修,《杭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明萬曆七年刊本影印,1983年。
    [明]彭澤、汪舜民纂修,《徽州府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180-181冊,臺南縣柳營鄉: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影印明弘治刻本影印,1996年。
    [明]張濤等撰,《歙志》,日本尊經閣文庫據明萬曆三十七年刊本影印,安徽大學卞利教授藏。
    [明]黃汴纂,《一統路程圖記》,收入楊正泰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程春宇輯,《士商類要》,收入楊正泰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薛應旂撰,《浙江通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1983年。
    [明]聶心湯纂,《錢塘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緖十九年武林丁氏刻本影印,1975年。
    [清]王同撰,《唐棲志》,臺北:文海出版社據清光緒十五年著者手稿本楷書帶行,1974年。
    [清]王讓等纂修,《祁門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道光七年刊本影印,1985年。
    [清]方崇鼎、何應松等纂修,《休寧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嘉慶二十年刊本影印,1985年。
    [清]汪晉徵等纂、廖騰煃修,《休寧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康熙三十二年 刊本影印,1970年。
    [清]汪正元、吳鶚等纂修,《婺源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緖八年刊本影印,1985年。
    [清]李榕纂、龔嘉儁修,《杭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一年鉛印本影印,1974年。
    [清]李衛等修,傅玉露等纂,《浙江通志》,臺北:華文書局據清乾隆元年重修本影印,1967年。
    [清]李衛等修,傅玉露等纂,《西湖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雍正十三年刻刊本影印,1983年。
    [清]吳中孚撰,《商賈便覽》,乾隆刻本影印,安徽大學卞利教授藏。
    [清]吳甸華等原修、吳子玨等續修,《黟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嘉慶十七年修、道光五年續修、同治十年重刊本影印,1983年。
    [清]俞雲耕等修,《婺源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乾隆二十年宗經閣刊二十暗年改正訂本影印,1985年。
    [清]張吉安修、朱文藻等纂,《餘杭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嘉慶十三年修刊、民國八年重排印本影印,1970年。
    [清]程鴻詔等纂、謝永泰等修,《黟縣三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淸同治九年刊本影印,1970年。
    [清]彭循堯修、董運昌纂,《臨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宣統二年刊本影印,1975年。
    [清]趙吉士纂、丁廷楗修,《徽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影印,1975年。
    [清]劉大櫆纂、張佩芳修,《歙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乾隆三十六年尊經閣藏板影印,1975年。
    [清]鄭澐修、邵晉涵纂,《杭州府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70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顧炎武撰,《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景印宋刊本影印,1966年。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5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嵇曾筠等監修,《浙江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9冊史部˙地理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清]嚴辰纂修,《桐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光緒13年刊本影印,1970年。
    許承堯纂、石國柱等修,《歙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二十六年鉛印
    本影印,1971年。
    [民國]陳培廷修、潘秉哲纂,《昌化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十三年鉛印本影印,1974年。
    婁子匡編纂,《中國民俗志:第一輯浙江省》,臺北:東方供應社,1970年。
    (二)政書檔案與官書律例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李延壽,《南史》,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第22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北平:古籍出版社,1956年。
    [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32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明]宋濂等撰,楊家駱主編,《元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明]李東陽等敕撰、申明行等敕重修,《大明會典》,臺北:東南書報社,1963年。
    [明]李東陽等奉敕撰、申明行等奉敕重修,《大明會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78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明]董倫等修、解縉等重修、胡廣等復奉敕修,《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1966年。
    [清]允祿等奉敕編,《世宗憲皇帝上諭内閣》,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414-41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清]托律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六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清]杜受田等修、英匯等纂,《欽定科場條例》,收入《歷代科舉文獻集成》第五
    卷,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清]李衛總纂,《敕修兩浙鹽法志》收入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第44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6年。
    [清]泰爾訥等纂修,《欽定學政全書》,收入《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58年。
    [清]崑崗等修、劉啟端等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804冊史部˙政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章梫纂,《康熙政要》,臺北:華文書局,1969年。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8年。
    [清]清代實錄館纂修,《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乾隆十二年敕撰,《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620-62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匯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杭城御批奏摺》,杭州:西泠印社,2003年。
    柯劭忞撰,《新元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62年。
    莊吉發譯注,《孫文成奏摺》,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年。
    黃彰健編,《明代律例彙編》,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9年。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三)筆記文集與其他雜著
    [宋]吳自牧撰,《夢梁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5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589史部˙地理類˙ 347,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宋]周密著,李小龍、趙銳萍注,《武林舊事(插圖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收入《辭書集成》第36冊,北京:新華書局,1993年。
    [宋]范成大,《驂鸞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9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章如愚輯,《群書考索》,揚州: 廣陵書社,2008年。
    [宋]陸游撰,《老學庵筆記》,收入《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元]趙素撰,《為政九要》,收入《居家必用事類》,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
    [明]丁元薦撰,《西山日記》卷上,頁346,收於《歷代日記叢鈔》第4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明]王士性撰,《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明]王世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
    [明]王世貞撰,《弇州史料後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5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明]方承訓,《復初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187-188,臺南縣柳營鄉: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田藝衡撰,《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何良俊撰,《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汪珂玉撰,《西子湖拾翠餘談》,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2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明]汪道昆撰,胡益民、余國慶點校,《太函集》,合肥:黃山書社,2004年。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50-153册,臺南縣柳營鄉: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金木散人編撰,《鼓掌絕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金聲撰,《金太史集》收於《乾坤正氣集》,臺北:環球出版社,1966年。
    [明]金聲撰,《金太史集》,收入《故宮珍本叢刊》集部第529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明]郎瑛撰,《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周清原撰,《西湖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姚文灝編輯、汪家倫校註,《浙西水利書校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年。
    [明]姚叔祥撰,《見只編》,臺北:藝文出版社據明天啓樊維城輯刊本影印,1967年。
    [明]唐順之撰,《荊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明]高攀龍撰,《武林遊記》,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3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明]徐光啓撰,《農政全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73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明]張瀚撰,《松窗夢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張瀚撰,《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
    [明]陳繼儒輯,《致富奇書》,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
    [明]陶安,《陶學士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5冊集部164˙別集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明]陸楫撰,《蒹葭堂稿》,明嘉靖四十五年陸氏家刊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明]舒化等撰,《新刻御頒新例三台明律招判正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所藏明萬曆34年刊本影印,1990年。
    [明]馮夢龍著;廖吉郎校注、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明]葉權撰,《賢博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楊爾曾編,《新鐫海內奇觀》,明萬曆三十八年錢塘楊氏夷白堂刊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明]劉基撰,《誠意伯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明]錢希言撰,《獪園》,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47册,臺南縣柳營鄉: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明]歸有光撰,周本淳點校,《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歸有光撰,《震川先生集》,臺北:源流出版社,1983年。
    [明]顧起元撰,《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丁丙撰,《北隅續錄》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2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丁丙,《北郭詩帳》,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2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丁立誠《武林市肆吟》,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2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丁立誠《武林雜事詩》,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3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于敏中撰,《浙程備覽》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3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王同編,《杭州三書院紀略》,收入趙所生、薛正興主編,《中國歷代書院志》
    第九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清]王守基,《鹽法議略》,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清]不著撰人,《杭俗怡情碎錦》,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代稿本影印,1984年。
    [清]毛奇齡撰,《杭州治火議》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58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汪文炳輯、孫峻參訂,《汪王廟志略》收入《西湖文獻集成》第25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清]汪啟淑,《水曹清暇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艾衲居士撰,《豆棚閒話》,上海市:上海古籍社據北京圖書館分館所藏的翰海樓本影印,1994年。
    [清]李慈銘,《越縵堂國事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
    [清]佚名,《北新關志叢鈔》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1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呂種玉撰,《言鯖》,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1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阮元,《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115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范祖述撰,《杭俗遺風》,臺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同治三年手鈔本影印,1983年。
    [清]永瑢等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清]延豐等纂修,《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841冊史部˙政書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洪玉圖撰,《歙問》,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2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清]徐康,《前塵夢影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50冊,台北:新文豐書局,1985年。
    [清]孫之騄撰,《二申野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第56冊,臺南縣柳營鄉: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天津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影印,1996年。
    [清]孫承澤撰,《春明夢餘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68-8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清]翁廣平,《聽鶯居文鈔》,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46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許夢閎編纂,《北新關志》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1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陸以湉撰,《冷廬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清]陳夢雷原編、蔣廷鍚等撰,《古今圖書集成》,台北:文星書局,1964年。
    [清]黃宗羲編,《明文海》,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453-145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清]程庭撰,《春帆紀程》,收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5帙》,臺北:廣文書局,1962年。
    [清]程址祥,《此中人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6冊,台北:新興書局,1973年。
    [清]葉昌熾撰,《藏書紀事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清]楊文杰撰,《東城記餘》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2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梁章鉅,《稱謂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125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劉汝驥,《陶甓公牘》,收入《官箴書集成》第十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廖騰煃撰,《海陽紀略》,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柒輯第2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0年。
    [清]趙吉士撰,《寄園寄所寄》,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清]厲鶚撰,《東城雜記》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2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翟灝輯,《艮山雜志》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2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錢泳撰,張偉點校,《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清]錢泳撰,《履園叢話》,收入《清代筆記小書大觀》第四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台北:興中書局,1964年。
    [清]魏標撰,《湖墅雜詩》收入《杭州運河文獻集成》第1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清]劉體仁,《異辭錄》,收入《中國野史集成正編》第50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顧炎武,《日知錄之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114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5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龔自珍撰,《龔自珍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丁紅整理,《典務必要》,收入《近代史資料(總71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編,《中國古代當舖鑑定秘籍》,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1年。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20 版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金天翮,《皖志列傳稿》,收入《清代地方人物傳記叢刊》第7冊,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
    汪詒年纂輯,《汪穰卿先生傳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許承堯,《歙事閑譚》,合肥:黃山書社,2001年。
    陳去病撰,《五石脂》,上海:江蘇古籍,1999年。
    趙所生、薛正興主編,《中國歷代書院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戴振聲、汪濂編,《吳山汪王廟志略續編》,收入《西湖文獻集成》第25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四)族譜與徵信錄
    [清]吳翟輯撰、劉夢芙點校,《茗洲吳氏家典》,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清]段玉裁、鮑桂星等撰,《清代徽人年譜合刊》,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劉尚恒撰,《鮑廷博年譜》,合肥:黃山書社,2010年。
    《弘村汪氏家譜》,合肥: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特藏室藏。
    《平陽汪氏九十一世支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陽汪氏遷杭支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汪氏小宗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汪氏支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汪氏振綺堂宗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休寧金氏宗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民國濟陽江氏統宗譜》,合肥: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特藏室藏。
    《東安潘氏宗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海寧查氏宗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富春曹氏宗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富桐潘氏宗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新州葉氏家乘》,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新州葉氏重修家譜通告》,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新安惟善堂徵信全錄》(光緒17年辛卯仲冬月刊),合肥:安徽省圖書館藏。
    《新安惟善堂徵信全錄》(光緒29年癸卯仲春月刊)
    《新安懷仁堂徵信錄》,合肥:徽學研究中心卞利教授藏。
    《浙省安徽會館錄》,合肥:徽學研究中心卞利教授藏。
    《徽商公所徵信錄》,合肥:徽學研究中心卞利教授藏。
    《鮑氏誦先錄》,合肥: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特藏室藏。
    《歙新館鮑氏著存堂宗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潭渡孝裏黃氏族譜》,合肥:安徽省圖書館藏。
    《鎮邑清水浦汪氏家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戴氏遷杭族譜》,上海:上海圖書館家譜收藏室藏。
    二、專書著作
    卞利,《明清徽州社會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印,《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16輯,杭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2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印,《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33輯,杭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
    員會, 1962年。
    王振忠,《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王振忠,《徽州社會文化史探微——新發現的16至20世紀民間檔案文書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王振忠、朱紅整理校注,《(新發現的徽商小說)我之小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宋憲章,《杭州老字號系列叢書˙美食篇》,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
    江淮論壇編輯部編,《徽商研究論文集》,合肥:安徽人民版社,1985年。
    曲彥斌,《典當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曲彥斌,《中國典當史(圖文典藏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朱萬曙主編,《論徽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朴元熇,《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漢城:知識產業社,2002年。
    沙海昂(A.J.H Charingnon)著、馮承鈞譯,《馬可波羅紀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李琳琦,《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伯重,《江南早期工業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李聖華選注,《黃景仁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李明明、吳慧,《中國鹽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李鵬年、劉子揚、陳鏘儀編著,《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余麗芬,《胡雪巖與經營文化》,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增訂版》,台北:聯經出版,2004年。
    宓公幹,《典當論》,上海:上海書局,1991年。
    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杭州文史資料》第14輯,杭州: 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3年。
    杭州醫藥商業志編纂委員會,《杭州醫藥商業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杭州市民建工商聯文史組,〈杭州典當業〉,《杭州文史資料》第5輯,杭州: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3年。
    周峰主編,《元明清名城杭州》,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姚邦藻主編,《徽州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孫躍,《話說杭州人》,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年。
    韋慶遠,《明清史辨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胡適口述、唐德剛譯註,《胡適口述自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
    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唐力行,《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年。
    唐力行等著,《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兩地互動與社會變遷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經濟卷上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85年。
    張海鵬、張海瀛主編,《中國十大商幫》,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張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與市場體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顯清主編,《明代後期社會轉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范金民編,《江南社會經濟研究(明清卷)》,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
    陳江,《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
    陳學文,《中國封建晚期的商品經濟》,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硏究》,臺北:洪葉文化,1997年。
    常建華,《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常建華,《宗族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陶希聖主編,《唐代寺院經濟》,臺北:食貨,1974年。
    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新店:谷風出版社翻印,1986年。
    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葉顯恩,《明清徽州農村社會與佃僕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馮爾康等著,《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馮爾康,《18世紀以來中國家族的現代轉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萬明主編,《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楊國楨,《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趙大川著,《杭州老字號系列叢書˙茶業篇》,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趙華富,《徽州宗族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劉秋根,《中國典當制度史》,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995年。
    劉淼編,《徽州社會經濟史研究譯文集》,合肥:黃山書社,1988年。
    劉興林、范金民,《長江絲綢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鄭小娟、周宇,《15-18世紀的徽州典當商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齊思整理,《當行雜記》,收入《近代史資料(總71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錢杭譯,《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井上徹,《中國の宗族と國家の禮制》,東京:研文出版,2000年。
    謝國楨選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鍾毓龍,《說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譯,《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日]夫馬進,《中國善會善堂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據日本同朋舍1997年日文版譯出,2005年。
    [日]斯波義信著,方健、何忠禮譯,《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2001年。
    [日]熊遠報,《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境界˙集团˙ネットワ―クと社会秩序》,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
    [美]Frederick. D. Cloud著,錢永紅等譯,《杭州:天堂之城》,收入《西湖文獻集成》附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三、學位論文
    田聖山,〈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朱開宇,〈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宋明間的徽州(1100~164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呂伊婷,〈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許秀華,〈徽商商業體的擴展與家族組織的延續(1465~1850)〉,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黃韻樺,〈紅頂商人:胡雪巖(1823~1885)的文本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潘敏德,〈中國近代典當業之研究(1644~1937)〉,《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13)》,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5年
    鄒陽洋,《張小泉剪刀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四、期刊論文
    卜永堅,〈鹽商、鹽官、宗族-以黟縣弘村汪氏宗族為中心〉,《徽學》第四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
    卞利,〈中外史學交流與徽學學科建設〉,《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2月。
    卞利,〈20世紀徽學研究的回顧〉,《論徽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卞利,〈清代徽州宗族聚居村莊的社會經濟與文化-以祁門紅紫金氏宗族為中
    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7月,第32卷第4期。
    王珍,〈徽州木商述略〉,《徽州社會科學》,1991年第2期。
    王世華,〈徽商研究:回眸與前瞻〉,《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04年11月。
    王世華,〈左儒右賈辨--明清徽州社會風尚的考察〉,《安徽師大學報》,19卷1期,1991年1月。
    王振忠,〈清代江南徽州典當商的經營文化—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典當秘籍四種研究〉,收入《中國學術》總第25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王振忠,〈明清浙江鹽商、徽歙新館鮑氏研究—讀《歙新館鮑氏著存堂宗譜》〉,《徽州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
    王振忠,〈新發現的徽州文書與徽州學研究的新進展〉,《論徽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振忠、趙力,〈明清時代南京的徽商及其經營文化〉,《浙江社會科學》,第4期,2002年7月。
    王振忠,〈清代民國時期江浙一帶的徽館研究-以揚州、杭州和上海為例〉,收入《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王振忠,〈徽州人編纂的一部商業啟蒙書-《日平常》抄本〉,《史學月刊》2002年第2期。
    王振忠,〈杭州徽商子弟眼中的太平天國史事-新發現的徽州日記稿本《記事珠》解題〉,《九州學林》,2006年春季四卷一期。
    王廷元,〈徽州典商述論〉,《安徽史學》1986年第1期。
    王廷元,〈論徽州商幫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3期。
    王廷元,〈論明清時期的徽州牙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3年第2期。
    王廷元,〈論徽州商人的義利觀〉,《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6卷第4期,1998年。
    甘滿堂,〈明清時期的徽商與福建〉,《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方春生,〈徽商的思變與“賈而好儒”〉,《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3 卷第4期,2005年7月。
    江麗,〈明清徽商與漢口〉,《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宋憲章,〈奎元館麵店〉,《杭州文史資料》第14輯,杭州: 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3年。
    汪慶元,〈徽商與兩浙崇文書院〉,《江淮論壇》1988年第3期。
    汪慶元,〈明清徽商與杭州崇文書院考述〉,《徽學》第三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汪紹銓,〈徽商在中國商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商業經營與管理》,1985年第2期。
    臼井佐知子,〈徽商及其網路〉,《安徽史學》,1991年第4期。
    臼井佐知子,〈徽州汪氏宗族的遷徙與商業活動〉,《江淮論壇》1995年第1期。
    臼井佐知子,〈徽州汪氏宗族的遷徙與商業活動(完)〉,《江淮論壇》1995年第2期。
    朴元熇,〈從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組織的擴大〉,《歷史研究》1997年第1期。
    朴元熇,〈明清時代徽州真應廟之統宗祠轉化與宗族組織〉,《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朴元熇,〈明清時代徽人與宗族組織-以歙縣柳山方氏為中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27卷第3期,1999年8月。
    朴元熇,〈明清時代徽州的市鎮與宗族-歙縣巖鎮和柳山方式環巖派〉,《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05年第1期。
    李則綱,〈徽商述略展〉,《江淮論壇》,1982年第1期。
    李琳琦,〈徽商與明清時期的木材貿易〉,《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
    李琳琦,〈明清徽州宗族與徽州教育發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期,2003年9月。
    李琳琦,〈徽商與清代漢口紫陽書院—清代商人書院的個案研究〉,《清史研究》,第2期,2002 年5月。
    李琳琦,〈明清徽州商業社會中的教育特色〉,《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21卷第1期。
    李伯重,〈簡論江南地區的界定〉,《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1期。
    何鑫渠、王建華,〈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國藥文化史料〉,《中華醫史雜誌》第30卷第4期,2000年。
    何鑫渠,〈走進胡慶餘堂-杭州胡慶餘堂簡史〉,《中醫文獻雜誌》,1999第4期。
    何炳棣著、巫仁恕譯,〈揚州鹽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資本的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2期。
    季秋華,〈新見鮑廷博墓誌銘一則考述〉,《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9年第4期。
    阿風,〈1998、1999年徽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年第7期。
    阿風,〈98國際徽學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1期。
    阿風,〈徽州文書研究十年回顧〉,《中國史研究動態》,1998年第2期。
    周曉光,〈新安理學與徽州宗族社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29卷第1期,2001年2月。
    吳仁安,〈論明清徽商在上海地區的經營活動與歷史作用〉,《大連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1999年10月。
    吳仁安,〈論明清徽商在上海地區的經營活動與歷史作用(續)〉,《大連大學學報》,第21卷第5期,2000年10月。
    松浦章,〈徽商汪寬也與上海棉布〉,《徽學》,2000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
    周曉光、唐麗麗,〈徽商與明清兩浙商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3期
    范金民,〈明代徽州鹽商勝於兩淮的時間與原因〉,《安徽史學》,2004年第3期。
    范金民、夏維中,〈明清徽州典商述略〉,《徽學》第二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胡維平,〈對胡雪巖籍貫的幾點辨析〉,《黃山學院學報》第7卷第2期,2005年。
    胡慶餘堂製藥廠等輯〈胡慶餘堂製藥廠〉,收入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杭州文史資料》第14輯,杭州: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
    作委員會,1983年。
    胡慶餘堂製藥廠等著,〈杭州胡慶餘堂製藥廠〉,收入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集粹》經濟卷上冊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孫晉浩,〈關於綱鹽制度的一點看法〉,《鹽業史研究》,2009年2期。
    徐明德,〈論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歷史功績〉,《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3期,2003年。
    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學術界》,1991年第2期。。
    唐力行,〈從徽學研究看區域化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2006年第3期。
    唐力行,〈以杭州的徽商看商人組織向血緣化的回歸—以抗戰前夕杭州汪王廟為 例論國家、民間社團、商人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學術月刊》,2004年5月。
    唐力行,〈明清徽州的家庭與宗族結構〉,《歷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唐力行,〈徽州方氏與社會變遷—兼論地域社會與傳統中國〉,《歷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唐力行,〈論徽州宗族社會的變遷與徽商的勃興〉,《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 年第2期。
    唐力行,〈論徽州商人文化的整合〉,《安徽史學》,1993年1期。
    唐力行,〈論徽商的形及其價值觀的變革〉,《江淮論壇》,1991年2期。
    孫延釗,《浙江紫陽書院掌故徵存錄(一)》,《浙江省通志館館刊》第1卷第2期。
    孫延釗,《浙江紫陽書院掌故徵存錄(二)》,《浙江省通志館館刊》第1卷第3期。
    常建華,〈朴元熇著《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6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常建華,〈熊遠報著《清代徽州地域社會史研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6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常建華,〈明代宗族祠廟祭祖的發展—以明代地方誌資料和徽州地區為中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常建華,〈宋元時期徽州建祠祭祖的形式及其變化〉,《徽學》2000年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
    常建華,〈明代徽州宗祠的特點〉,《南開學報》,2003年第5期。
    常建華,〈明代宗族祠廟祭祖禮制及其演變〉,《南開學報》2001年第3期。
    張健,〈汪啟淑及其飛鴻堂藏印〉,《河南圖書館學刊》第25卷第3期。
    張育滋,〈明清時期的杭州徽商-以黟縣宏村遷杭汪氏為例〉,《史耘》第14期,2010年6月。
    張小平,〈漢口徽商與社會風尚—以《漢口叢談》為例〉,《安徽史學》,2005 年第1期。
    張海英,〈明清社會變遷與商人意識形態-以明清商書為中心〉,收入《復旦史學集刊》第一輯《古代中國:傳統與變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張海英,〈從商書看清代商業知識的傳授-以《生意世事初階》、《貿易須知》、《生意經絡》的印刊變化為個案〉,收入故宮博物院、國家清史編纂委員彙編,《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梅樹平,〈《典業雜誌》的文獻價值〉,《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2010年2月。
    曹永憲,〈明代徽州鹽商的移居與商籍〉,《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2年第1期。
    許敏,〈試論清代前期鋪商戶籍問題-兼論清代商籍〉,《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3期。
    陳昆,〈寶鈔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對明代白銀貨幣化的考察〉,《南京審計學院學報》第8卷第2期,2011年4月
    陳劍峰、陳國燦,〈明清時期浙北杭嘉湖市鎮的徽商〉,《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
    陳野(陳學文),〈論徽州商業資本的形成及其特色〉,原載《安徽史學通訊》,1958年第5期,後收入《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續編》,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編,1960年。
    陳學文,〈明代杭州的夜市〉,《浙江學刊》2007年第2期。
    陳學文,〈明清徽商在杭州的活動〉,《江淮論壇》,1990年1期。
    陳學文,〈外國人審視中的運河西湖與明清杭州城市的發展〉,《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9月第5期。
    陳學文,〈明代杭州城市經濟的發展及其特色〉,《浙江經濟學》,1982年第2期。
    陳學文,〈明清時期的杭州商業經濟〉,《浙江季刊》,1988年第5期。
    陳學文,〈明清時期杭嘉湖地區的文化生活和民俗〉,《東南文化》,1989年第6期。
    陳學文,〈明清時期硤石、長安二市鎮的社會經濟結構〉,《浙江季刊》,1992年第5期。
    陳學文,〈明清徽商在杭州的活動〉,《浙江季刊》,1990年第1期。
    陳學文,〈古代杭州夜市〉,《商業經濟與管理》,1982年第2期。
    陳學文,〈明清時期徽商在浙江衢州〉,《史林》,2008年第4期。
    陳學文,〈明清徽商在杭州的活動〉,《江淮論壇》,1990年第1期。
    陳瑞芝,〈杭州江干木行業的歷史概況〉,《杭州文史資料》第2輯,杭州:政協杭州市委員會文 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3年。
    陳瑞芝,〈杭州木材業的內幕〉,《浙江文史集粹》經濟卷下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從翰香,〈論明代江南地區的人口密集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3期。
    黃萍蓀原作、王遂今補充,〈“紅頂商人”胡光墉(雪岩)興衰史〉,《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33輯,杭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62年。
    馮爾康,〈明清時期揚州的徽商及其後裔述略〉,《徽學》,2000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
    葉顯恩,〈儒家傳統文化與徽州商人〉,《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1998年。
    葉顯恩,〈試論徽州商人資本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史研究》,1980年3期。
    葉顯恩,〈徽商的衰落及其歷史作作〉,《江淮論譠》,1982年3期。
    楊聯陞輯,〈典業須知〉,《食貨月刊》復刊第1卷第4期。
    楊安華,〈製藥濟世、譽滿江南-胡雪巖創辦胡慶餘堂〉,收入杭州歷史叢編編輯委員會編《元明清名城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傅衣凌、黃煥宗譯,藤井宏著,〈新安商人的研究〉,《徽州研究論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
    趙華富,〈論徽州宗族祠堂〉,《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2期。
    趙華富,〈論徽州宗族繁榮的原因〉,《民俗研究》,1993年第1期。
    趙華富,〈論明清徽州社會的繁榮〉,《東南文化》,1991年第2期。
    劉和惠,〈徽商始於何時〉,《江淮論壇》,1982年4期。
    劉河洲,〈浙江茶業史略〉,《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4輯,杭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2年。
    劉希偉,〈清代科舉考試中的商籍考論-一種制度史的視野〉,《清史研究》,2010年8月第3期。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地區的專業市鎮〉,《食貨復刊》,1978年第8卷6-8期。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之數量分析〉,《思與言》16卷第2期,1978年7月。
    劉錚雲,〈衝疲繁難-清代道府州縣等級初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第1分,1992年3月。
    翟屯建,〈汪啟淑〉,《徽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鄭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終端-略論徽典對明清徽商集團發展壯大的三個基本功能〉,《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1期。
    謝欣,〈《復初集》徽商現象研究〉,《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謝欣,〈論《復初集》的徽州地域文學色彩〉,《黃山學院學報》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
    謝永平,〈明清東南城鎮經濟與徽商資本的累積〉,《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6年6月。
    藤井宏,〈新安商人の研究(一)、(二)、(三)、(四)〉,《東洋學報》,第36卷第1、2、3、4號,1953-1954年。
    藤井宏,〈明代鹽商の一考察-邊商、內商、水商の研究〉,《徽州社會經濟史研究譯文集》,合肥:黃山書社,1988年。
    藤井宏著,傅衣凌、黃煥宗譯,〈新安商人的研究〉,收入《徽商研究論文集》,1985年。
    羅炳綿,〈近代中國典當業的社會意義及其類別與稅捐〉,《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輯。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