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丹鈺
Tan-Yu Huang
論文名稱: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Economics Textbooks in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s Course
指導教授: 黃美筠
Huang, Mei-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經濟學教科書內容分析
英文關鍵詞: Economics Textbooks, Content Analysi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0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涵,並以美國之經驗為參照,故採用內容分析法,依據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分析比較我國國中現行版和前版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期能對施行九年一貫教育後教科書開放之編寫有所裨益。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分別是緒論、文獻探討、研究設計與實施、分析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首先,從相關文獻中歸納經濟教育的意涵,探討國中經濟學課程內容設計的理論以及適合國中階段學習的經濟課程內容樣貌,了解我國國中經濟學課程的沿革與現況和經濟學教科書之相關研究結果。在實證方面,即以「經濟概念分析類目表」為研究工具,以「節」為分析單位,比較評析國中現行版和前版經濟學教科書之內涵,以作為日後國中階段經濟學教科書編審之參考。
    根據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1.就總份量而言,前版教科書的內容多於現行版教科書。
    2.就課程內容設計而言,前版教科書之課文敘寫方式缺乏創意、不具啟發性,單元編排較無系統。現行版教科書則以學生日常生活為教材背景,課文生動活潑,並能提供學生批判思考的機會。
    3.就經濟概念而言,現行版教科書重視個體經濟概念,前版教科書則重視總體經濟概念,前版所涵蓋的經濟概念較多,但卻不見深入探討,現行版教科書所涵蓋之經濟概念較少,但較能夠針對主題做完整的介紹。
    4.就活動、圖表等補充教材而言,前版教科書的數量較少、內容較為嚴肅呆板,而現行版教科書數量較豐,生動有趣且能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根據文獻探討,研究結果以及結論,謹提出下列建議:
    1.教科書之編寫應兼顧學科知識、學生特性與社會需要等面向。
    2.改善課程標準之編寫形式,建立合理嚴謹的教科書審查制度。
    3.成立全國性的經濟教育研究機構與建立經濟學相關時事解析和分享機制,提供教材研究之相關在職研習。
    4.後續研究可擴增研究範圍與對象,並可結合其他研究方法。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s material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Course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employe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refer to the VNCSE(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to compare and explore how the two textbooks, namely the “old” textbook(published in 1998) and the “new” textbook( published in 2000),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ing, economic concepts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he study ha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As a whole, the old textbook has more content than the new textbook.
    2.As for the curriculum designing, the text writing on the old textbook is unsystematic and lack of originality and edification;the text writing on the new textbook is vivid and coordinate with student’s lived experience , and i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critical thinking .
    3.As for the economic concepts, the new textbook places importance on microeconomic concepts but the old textbook gives weight to macroeconomic concepts. In addition, the old textbook contains more economic concepts but doesn’t go deep into probe those concepts. Oppositely, the new textbook contains less economic concepts but probe them in detail.
    4.As for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including activities and pictures, the old textbook is deficient and the content is serious and dull, but the new textbook is plentiful of them and the content is more interesting and to link up with students’ daily life.
    Based on the results, four recommendations offered bellow:
    1.Textbooks writing should be geared to the content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need of the community.
    2.The compilation form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establish a legitimate, conscientious system of textbooks examination.
    3.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should build up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education and a system of immediately shar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ews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provide teache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update their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4.Follow-up Study could expand the research range and target, and combine with other research method in those stud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意涵……………………..…….…..…….9 第二節 國中經濟學課程內容設計之探討….….……..….…14 第三節 國中經濟學課程之內涵…………….……..….….…35 第四節 我國經濟學課程之沿革與現況…….….…….…..…46 第五節 國中經濟學教科書之相關研究……………...………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流程…………………….…...….…….……….65 第二節 研究方法…………..………………….……….…….66 第三節 研究對象………………………………………....….70 第四節 研究工具………………………………...……….….70 第五節 資料處理………………………………..…………...79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教科書整體分析………………….……………..…..81 第二節 經濟概念分析……………………...….………….…94 第三節 補充教材分析…….……………….………………..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4 參考文獻 …………………………………………….….…....141 【附錄一】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部分內容……….…...…149 【附錄二】信度分析委託函………………………….…….....163 表次 表2-1-1 中等學校經濟教育目標………………….………....…..13 表2-2-1 事實、概念和原理原則的關係……………………...……27 表2-2-2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33 表2-3-1 經濟基本概念與年齡、年級關係…………………..….…36 表2-3-2 學童經濟概念認知發展階段表…………………….....…38 表2-3-3 FTBC基本經濟概念…………………………………...……40 表2-3-4 FTBC基本經濟概念的年級配置…………………....….…42 表2-3-5 VNCSE經濟概念與年級配置……………………….…...…44 表2-3-6 國中階段經濟概念範圍和順序………………..….....…45 表2-4-1 國中「公民與道德」第五冊「成長的經濟」教材綱要...48 表2-4-2 國中「公民與道德」第五冊「成長的經濟」教材內容….49 表2-4-3 國中「公民與道德」第三冊「經濟生活」教材綱要…….50 表2-4-4 國中「公民與道德」第三冊「經濟生活」教材內容…….52 表2-4-5 九年一貫分段能力指標之經濟概念與VNCSE對照表....…54 表2-5-1 教科書經濟概念次數分配表……………………………...59 表3-4-1 經濟概念分析類目與說明表………..…………………….72 表3-4-2 評定員相互同意度一覽表……….…..……………………77 表4-1-1 前版教科書教材內容與統整學科………..…………….…87 表4-1-2 現行版教科書教材內容與統整學科……….…..……..…88 表4-2-1 現行版和前版教科書經濟概念次數分佈……….….…….95 表4-2-2 現行版和前版教科書「其他」類目經濟概念次數分佈….96 表4-2-3 現行版和前版教科書個體、總體經濟概念次數分佈…….97 表4-2-4 前版教科書教材內容之經濟概念……….…..………….100 表4-2-5 現行版教科書教材內容之經濟概念…….…..………….101 表4-2-6 現行版和前版教科書之經濟概念與VNCSE之對照……...122 表4-2-7 現行版教科書教材內容與九年一貫分段能力指標 對照表..........................................123 表4-3-1 前版教科書之「生活規範實踐活動」與相關經濟概念…124 表4-3-2 前版教科書之「思考與行動」與相關經濟概念…..……126 圖次 圖2-2-1 國中經濟課程內容組織示意圖………………….…………21 圖2-2-2 知識的階層……………………………………………….…26 圖2-2-3 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式…………………………...…30 圖2-3-1 主要經濟概念間之關係聯結圖……………..………….…41 圖3-1-1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研究流程.........................................65 圖3-2-1 不同來源傳播內容之分析—針對傳播者的差異…..…...67 圖3-2-2 藉不同來源的傳播內容(其一為標準化的傳播內容) 比較傳播表現的成效………...............……………67 圖3-2-3 我國國中現行版、前版經濟學教科書與美國 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的內容分析………….....…………68

    一、中文部分

    中國經濟學會教學委員會(1990)。國中教科書經濟觀念之檢討。載於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677-695頁。
    方詠菁(2001)。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需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文化。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若文(1992)。臺北市國中生經濟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論文。
    王家通(1992)。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王萍霜(1990)。國民小學教科書消費者教育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琦(1989)。課程導論。台北: 五南。
    布魯納(1975)。教育的過程,陳柏璋、陳柏達合譯。台北:世界文物。(原著出版年:1960年)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余寧民(1999)。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
    吳惠林(1992)。人生經濟學。台北:正中書局。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 : 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緒武(1990)。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林清江等(1980)。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邵瑞珍、皮連生(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泰勒(1991)。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黃炳煌 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49年)
    高希均(1977)。教育經濟學論文集。台北:聯經書局。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8)。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第五冊成長的經濟(改編本八版)。台北: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2000)。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第三冊經濟生活(正式本初版)。台北:台灣書店。
    張清溪等(1995)。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三版)。台北:翰蘆圖書公司。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0)。公民學科組教材大綱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人指會。
    教育部國教司(1968)。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教司(1972)。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教司(19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教司(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教司(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恆正(1974)。布魯納認知理論在課程組織中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梅耶(1998)。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年)
    許玄妙(1995)。布魯納教學理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玲(1994)。臺灣國民中學經濟教科書之研究與美、日之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論文。
    陳國川(1995)。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程健教(1990)。我國兒童社會學需要經濟學教育素養。幼兒教育年刊,2期,46~76頁。
    黃志成(199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94)。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書局。
    黃政傑(200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炳煌(1982)。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
    黃美筠(199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一新生經濟認知之分析。公民訓育學報,第三輯,217-262頁。
    黃美筠(1993)。經濟教育理論的評介。公民訓育學報,第五輯,193~222頁。
    黃美筠(1998)。從經濟教育的立論基礎探討中學經濟學教學的內涵。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201~220頁。
    黃美筠(1999)。台灣地區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經濟認知之評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黃美筠(2000)。經濟推理-做決策的模式,在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學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
    黃美筠(2001)。國三學生對公民與道德科經濟教材經濟認知成效之評估-以附加價值法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黃琇屏(1995)。國民中學公民科法律教科書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碩士碩文。
    楊孝爃(1987)。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十版) ,809-831頁。台北:東華書局。
    楊深耕(1999)。我國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溫明忠(1999)。國中經濟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水牛出版社。
    溫騰光(1990)。學校加強經濟教育的必要性與途徑。國民教育,30卷,12~13期,23~29頁。
    溫騰光(1992)。國民中小學經濟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葉揚彬(1994)。國民中學社會學科課程架構研究。台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編印。
    廖永靜(1996):國民小學經濟教育。教師之友,37卷,1期,32~43頁。
    劉德勝(1983):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與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德勝(1987):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與內涵。高雄:復文。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內容分析法。載於簡茂發、黃光雄等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盧雪梅(1991)。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台北:心理。
    蕭行易(1983)。經濟學與公民教育。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編,明日的公民教育,97-112頁。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蕭碧惠(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基本經濟認知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啟泉(1991)。現代課程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鄧毓浩、溫明忠、張樹倫、董秀蘭(1997)。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教育—公民教材發展取向之探討。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教育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主辦。
    秦葆琦(2000)。國民小學社會領域之教學設計探討。載於教育部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台北:教育部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二、西文部分

    Banaszak, R. A. (1987).The Nature of Economic Liter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 284823.
    Buckles, S. & Watts, M. (1998). National Standards in Economic, History, Social Studies, Civics, and Geography: Complementarities, Competition, or Peaceful Coexist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9(1), 157-169.
    Frankel,J. R. (1980). Helping Students Think and Valu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the Social Studies,2nd. 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Gavian, R. W. (1942)  Education for Economic Competence in Grades 1-6.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Gilliard, J. V. (1988). Economics: What and When-Scope and sequence guidelines, K-12.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Gilliard, J. V. (1988). New K-12 Guidelines for Economic Education. The Social Studies Teacher, 9(4), 3-4.
    Hansen, W. L.,Bach, G. L., Calderwood, J. & Saunders, P. (1977).Master Curriculum Guide in Economic Education for the Nation's School, Part Ⅰ--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Economics: Basic Concept.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Helburn, S. W. (1985). Eonomics and Economic Education: the Selective Uses of Discipline Structures in Economics Curriula, In Hodkinson & Whitehead (Ed.), Econom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sues.
    Horton, R. V. & Weidenaar, D. J. (1975). Wherefore Economic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40-44.
    John, C. S. & William, B. W. (1991). Economic Knowledge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Effective Economic Education, 117-133.
    Miller, S. L (1988). Economic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Miller, S. L. (1991). The case for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In W. Walstad & J. Soper (Eds.), Effective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CSS) (1994).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Expections of excellence. Washington, D. C.
    NCEE.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1997). 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New York: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Phillip, J. V. (1999) .The National Voluntary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428031.
    Phillip, S.(1991).Test of Understanding in College Economics: Examiner's Manual.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Saunders, P. & Gilliard J. V. (Eds.)(1995).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Basic Economic Concepts with Scope and Sequence Guidelines, K-12.New York: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Saunders, P., Bach, G..L., Calderwood, J. D. & Hansen, W. L.(1984).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the Basic Concepts (2nd ed.).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Saunders, P., Bach, G.L., Calderwood, J. D. & Hansen, W. L.(1993).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the Basic Concepts (3nd ed.). New York: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Schug, M. C. & Walstad, W. B. (1991). Teaching and learning economics. In J. P. Shaver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pp. 411-419). New York: Macmillian Publishing Company.
    Schug, M. C. (1983).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ink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ocial Education, 47(2), 141-145.
    Schug, M. C., Davis, J. E.,Wentworth, D. R., Banaszak, & R. A., Robertson, D. (1989). An evaluation of middle school economics curriculum materials: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qu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17(2), 121-135.
    Stigler, G. J. (1970). The case, if any, for economic edu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1(2), 77-84.
    Symmes, S., & Gilliard, J. (1981). Economic literacy-what is it? In S. Symmes (Ed.), Economic education: Links to the Social Studies (p.5).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Walstad, W., & VanSeyoc, L. (1990). The effect of textbooks on economic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s in high school economics course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4(1), 46-54.
    Woolever, R. M & Scott, K. P.(1988).Active learning in social studies : promot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growth. Glenview, Ill. : Scott, Foresman/Little, Brown College Division.
    Zais, R. S. (1976). Curriculum: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s. New York:Harper & Row , Publisher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