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琪明 LEE, CHI-MI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 |
指導教授: |
黃政傑
Hwang, Jeng-Jy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1991 |
畢業學年度: | 7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5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 、公民與道德 、道德內涵分析 、公共道德 、現代中國政治人物 、蔣中正 、孫中山 、教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07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自編的「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類目表」,
針對國中公民與道德科四套二十二冊不同時期的教科書,進行以「章」為單位的分析
,並依據理論就道德內涵的主題、理論取向、意識型態、與人物五個面向剖析道德教
村之適切性,並比較其祑同與趨勢,期能為我國日後道德教材編纂與研究參考之用。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道德內涵之主題主類目著重在「公共道德」層面,最受忽略者為「個人道德」層
面;次類目則以「國家民族」乙項所占比例最高。
(二)道德內涵大都是以充滿「應該」或「必須」等詞的直述名陳述內容,且時常引用
某人或某書之言詞來支持其立論,顯示教材內容深具規範性與權威性。
(三)道德內涵之理論取向有五項特點:
1.甚為重視道德理性與普遍性道德規範的建立。
2.常強調行為的動機與結果以及環境的重要性。
3.多半具有「安定」傾向,並常以「集體」為描述對象,但仍具有「多元價值觀」與
重視面對「未來」的準備。
4.較為重視「和諧」取向,並強調「社會化」的功能。
5.時常以抗拒誘、嘗罰控制及楷模學習為重點。
(四)道德內涵之意識型態偏重於「文化」與「政治」取向。
(五)道德內涵之說明敘寫以「現代中國政治人物」所出現的次數最多;人物出現次數
前五位者分別為蔣中正、孫中山、孔子、孟子與蔣經國,顯現領袖崇拜與儒家思想在
道德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道德內涵各項主題類目在陳述的方式、建基的理論、蘊涵的意識型態以及所舉列
的人物等方面之關聯性型態頗為一致。
(七)不同版次教科書中道德內涵略有差異,且其所占比例隨著版次的修訂有逐漸減少
的趨勢。
(八)不同年級教科書中道德內涵亦有所差異。
(九)道德內涵在課文與生活規範實踐活動二者之間,除主題與人物兩類目相似性甚高
外,其余類目皆呈現極大差異。
基於研究發現,謹提出下列建議:
(一)道德教材中道德內涵之分配宜使合理化
(二)教材之編纂宜朝向民主化與專業化
(三)道德課程規畫宜是整體性與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