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刁莉晏
TIAO, Li-Yen
論文名稱: 國小高年級學生在素養導向體育課之學習經驗探討
The Research on 6th Grader’s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a Competency-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指導教授: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口試委員: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鄭麗媛
Cheng, Li-Yuan
陳信亨
Chen, Hsin-Heng
口試日期: 2023/12/1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素養導向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模組學習經驗
英文關鍵詞: Competency-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ule, Learning experience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96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素養導向教學為達成十二年國教之核心素養的主要方式,球類教學模組運用情境化之整合教學方式,為當前協助國小跨體育領域教師在體育課實踐素養導向的教學方法之一。有鑑於國小體育課多數由跨體育領域教師授課,傾聽學生的聲音,才能真實瞭解在教育改革下,學生於課程中的想法與感受。因此,本研究欲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實施素養導向體育課的學習經驗。方法:立意取樣南投縣某國立小學高年級學生 (共33位) 為研究對象。運用半結構式個人訪談、團體訪談與繪圖學習單作為研究工具。結果:一、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動機、學習方式及社會情感三個層面,顯示有正向學習經驗。二、學生對課程中實施修改式遊戲比賽,產生負面經驗並感到不安。三、學生在策略討論環節,除了感到壓力增加,也因團隊不配合,削弱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四、學生對於競賽結果十分看重,使其成為影響學生對於體育課感受的關鍵要素之一。建議:跨體育領域教師未來在實施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時,可能需要在問題引導和小組討論方式、球類戰術概念、競賽勝負結果的教育價值進行專業發展,以利國小階段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的推動。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6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through a competency-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The 33 6th graders were recruited as participant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group interviews, and drawing worksheet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had positive experiences in the competency-based PE course regarding motivation, how they learned, and their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2. Modified game competitions in the course caused negative experiences and discomfort among students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competency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 3. Tactical discussions among student group members increased pressure on students and decreased their interest due to poor teamwork. 4. Students focused heavily on competition outcomes, which shaped their views of PE classes overall. Finally, classroom teachers might need furt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guiding group discussions and educational values of ball games while implementing a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素養導向的體育教學 9 第二節 球類教學模組與素養導向教學之內涵 16 第三節 學生於課堂中的學習經驗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8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3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5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7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8 第一節 學生於動機與自信心的變化 38 第二節 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方式 48 第三節 學生與同儕間的社會情感 57 第四節 跨體育領域教師對於實施後結果之想法 6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9 參考文獻 70 附 錄 74

    王梅玲 (2012)。圖書館學與資訊科技大辭典。國家教育研究院。
    王亭文 (2018)。臺灣肥胖學童體育課學習經驗之多重個案研究。體育學報,51(2),237-252。
    江妤欣 (2017)。國小學童英語情境課程學習經驗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清山 (2017)。素養導向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行政與評鑑,21,1‒24。
    吳采陵、掌慶維 (2017)。105~106年度體育教學模組教師認證計畫。學校體育,160,37-45。
    吳璧純、詹志禹 (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35-64。
    李雅雯、掌慶維 (2021)。國小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探討—以「體育教學模組」為例。學校體育,186,115-128。
    林志龍 (2015)。 國小體育課邊緣化學童學習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林琮智 (2017)。國小師培健康與體育課程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屏東大學體育,3,147-158。
    林永豐 (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7。
    林永豐 (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要領。載於周淑卿、吳璧純、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 (頁1-4)。教育部。
    邱逸翔、廖莉安、林明佳 (2010)。體育課中教師獲知學生學習經驗之方法論述。大專體育,111,17-24。
    施良方 (1997)。課程理論。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范信賢 (2013)。敘事探究的社會學想像:個體經驗與社會脈絡的交織。課程與教學,16(1),139-157。
    教育部 (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http://www.naer. 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 php?Lang=zh-tw
    教育部 (2015)。《中等學校以下體育課程與教學》計畫。教育部。
    曹純瓊、郝佳華 (2010)。 國小學童學前英語學習經驗對其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實踐與研究,23(2),95-124。
    陳朱祥、闕月清、林靜萍 (2016)。視障女學生對水中有氧課程之學習經驗。惠明特殊教育學刊,3(1),213-228。
    陳紀錚 (2016)。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討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239-244。
    陳雅慧 (2019)。108 新課綱系列 - 12 年國教課綱的「核心素養學習」有 5 不一樣。親子天下,105。
    黃光雄、蔡清田 (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五南。
    黃己娥、王天苗 (2007)。迢迢學習路 ─ 一位學障學生的學習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1-132。
    黃如婷 (2019)。角落情境中幼兒遊戲行為學習經驗與能力建構之探究―以一個混齡班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游美惠 (2012)。體育系學生的學習經驗與性別關係之探究。女學學誌,30,1-45。
    掌慶維 (2017)。國小體育教學模組之設計理念與實踐策略。學校體育,160,46-55。
    掌慶維 (2018)。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理論基礎。學校體育,168,38-48。
    楊龍立、潘麗珠 (2005)。課程組織:理論與實務。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葉重新 (2017)。教育研究法(第三版)。心理。
    詹恩華、闕月清、掌慶維 (2017)。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評析:以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為例。大專體育,143,1-13。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
    蔡清田 (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五南。
    蔡清田、陳延興 (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16(3),59-78。
    蔡清田 (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DNA。高等教育。
    賴閔莉 (2011)。從幼兒的相片看幼兒園經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賴敬尹(2019)。國中生英語能力分組學習經驗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簡愛明 (2009)。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生的學習經驗對其大學學習生活之相關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羅雪瑞 (2019)。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以竹北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課程設計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9,59-94。
    鐘敏華 (2020)。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原則。學校體育,12,11-20。
    Akseer, T., Lao, M. G., & Bosacki, S. (2012). Children’s gendered drawings of play behaviours.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8(2), 300-305.
    Cassandra, I., & Melissa, P. (2021). Voice in Primary Physical Education: A 30-Year Scoping Review of Literatur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41(3), 466-491.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Macmillan company.
    Dyson, B. (2006). Students’ persp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D. Kirk, D.MacDonald & M. O’Sullivan (Eds.). Handbook of Physical Education. Sage Publications.
    Erickson, F. & Shultz, J. (1992). Students' experience of the curriculum. In P.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Macmillan.
    Goodlad, J. I. (1979).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McGraw-Hill.
    Klein, M. F. (1991). 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 - making: Issues in centralizing the curriculum. Alban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9). OECD future of education 2030: Making physical education dynamic and inclusive for 2030-Internatinal curriculum analysis. Author.
    Sara, E. (2012). Inviting the messy: Drawing methods and children’s voices. Childhood, 20, 66-81.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6/07/2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