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子瑞
Huang, Tzu-Jui
論文名稱: 文化匯流的臺灣藝術-黃子瑞繪畫創作論述
An Artistic Exploration of Taiwan’s Transculturation- Study of Huang Tzu-Jui ’s Art
指導教授: 李君毅
Lee, Chun-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後殖民在地性台灣文化當代水墨
英文關鍵詞: Postcolonial, locality, Taiwan Culture, contemporary ink art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00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研究乃以筆者對當下所感受的社會問題為主軸,藉由創作者的眼睛觀看台灣社會,用個人的創作手法與觀者進行對話。

      由於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甚鉅,在文化上雖是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延續,但因經歷日本統治時期文化的洗禮,光復後的台灣又受到美國大量的援助,因此在文化及思想上都潛移默化地追隨西方潮流,因此台灣應屬於一個後殖民(Postcolonial)的環境。以整體觀看台灣在全球中的定位處於尷尬曖昧不明之中,遊走在政治主權的邊緣,受到各國文化的影響,而這種多元混雜交融的文化漸漸成為台灣文化的特色之一。筆者在如此豐富及混雜文化環境下成長,試圖尋找歸納出屬於台灣文化的特點,並以此特點進行創作及研究。

      本論文架構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簡述研究目的及創作動機。
      第二章 以相關後殖民理論、台灣文化史、台灣歷史等為根據,探討筆者的藝術創作學理的基礎。
      第三章 討論筆者個人的創作理念與實踐,前段部分先論述繪畫之中物件的意涵,及筆者常用的象徵符號,後段部分則以創作者的角度綜合說明筆者所使用的媒材及表現手法。
      第四章 依據個人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歸納並加以討論每件作品所表達的意涵,並仔細分析個別作品的創作背景、繪畫媒材及結構形式。
      第五章 總結筆者於研究所時期的繪畫探討心得,透過撰寫此論文更加釐清個人的思想及脈絡,未來並朝著更深化的內涵發展。

    The main argument of this thesis is the author’s instantaneous emotional reaction towards social problems. Observing to the society of Taiwan, the author intend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viewers through his paintings and creation techniques.

      Since Taiwan is geographically an island country, it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foreign cultures. Though Taiwanese culture is originally an extensio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ince Taiwan experienced decades of being a colony of Japan and KMT accepted the help from the US, it shows tremendous Western influences nowadays. As a result, Taiwan is under a Postcolonial condition.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of Taiwan is still unclearly defined, and even the Taiwanese are uncertain about thein political sovereignty. These confusions have been reflected in Taiwan’s mixed culture. Having grown up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author intends to sum up the features of Taiwanese culture by doing research and creating works of art.

      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s research and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second chapter, post-colonialism, both the history and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Taiwan are discussed to build up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his works of art.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discusses his concept of panting firstly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frequently depicted objects in his paintings and the media and technique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meanings backgrounds, media of creating and structured patterns of the author’s individual painting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Lastly,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contemplation of the artistic creation, as well his pursuit of further development.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3    第三節 創作理念與實踐概述 4 第二章 學理基礎 6    第一節 殖民主義、新殖民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區分 6    第二節 後殖民思想 7       (一)薩依德東方論述 7       (二)新文化通道:霍米巴巴的後殖民情境 9      (三)台灣後殖民的「混雜性」 12 第三節 後殖民台灣藝術發展 14       (一)刻意的南國風貌:日本殖民時期的影響 14       (二)歷史的陳述:戰後台灣–西方現代繪畫興起 18   第四節 後殖民情境「文化匯流」後的台灣當代水墨藝術家舉例–        姚瑞中、華建強、陳浚豪 20    第五節 小結 26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2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28 第二節 創作實踐 32 第四章 作品分析說明 36 第五章 結論 53 圖錄 55 參考書目 77

    (1) 布勞特,譚榮根譯,《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裡傳播主義和歐洲中心主義史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2)。
    (2) 巴特摩爾 - 吉爾伯特(Bart Moore-Gilbert),彭淮棟譯《後殖民理論 The Postcolonial Theory》(台北:聯經,2004)。
    (3) 梅耶,《藝術名辭與技法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2002)。
    (4) 廖炳惠,《關鍵詞200 Keywords in Literary & Critical Studies》(台北:麥田出版,2003)。
    (5) 廖新田,《台灣美術四論》,(台北:典藏藝術,2008)。
    (6) 李欽賢,《台灣美術之旅》,(台北:雄獅美術出版,2007)。
    (7) 李鵬程,《當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2003)。
    (8) 李君毅,《後殖民的藝術探索–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創作》,(台北:遠流出版,2015)。
    (9) 林伯欣、周明麗、江敏甄、莊秀玲、張晴文,《戰後台灣美術中的東方優越論》,(台南:國立臺南藝術學院,1999)。
    (10) 耿畫廊,《萬歲/山水》,(台北市:耿畫廊,2012)。
    (11) 華建強,《卡托邦:華建强當代卡漫造形藝術中的情境與指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2015)。
    (12) 謝東山,《台灣美術批評史》,(台北:洪葉文化,2005)。
    (13) 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出版,2007)。
    (14) 榮格,《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文化,1999)。
    (15) 薩依德(Edward W.Said)著,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郭婉玲、游美惠、游常山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1999)。
    (16) 楊孟哲,《日帝殖民下台灣近代美術之發展》,(台北:五南出版,2013)。
    (17) 楊渡,《劉國松–藝術的叛逆 叛逆的藝術》,(台北:南方家園文化,2012)。
    (18) 姚瑞中,《姚瑞中》,(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08)。
    (19)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在藝術終結之後》,(台北:麥田出版,2010)。
    (20) 余思穎,《台灣當代.玩古喻今》,(台北市:北市美術館,2012)。
    (21) 約翰.伯格(John.Berger),《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10)。
    (22) 生安鋒,《霍米巴巴 Homi K.Bhabha》,(台北:生智出版,2005)。

    參考網站:

    (1) http://artempror.tw/news/1525 非池中藝文總覽,耿畫廊:「蚊釘山水」陳浚豪,2011。
    (2) http://forums.chinatimes.com/special/banana/main.htm,陳秀蘭,《香蕉王國一頁滄桑史》。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