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永炎
Liu Yung-Yen
論文名稱: 春秋社會變遷初探--以《左傳》賓禮為考察重點
指導教授: 沈秋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春秋社會變遷左傳賓禮邊緣族群記憶社會控制正名文化核心
英文關鍵詞: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society, social, vicissitude, circumstantialism, boundaries, memory, feudal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8下載:7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嘗試以歷史研究法為經,而內容分析法為緯,探討以《左傳》所載為範圍的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遷問題。研究課題著重在當時各國實行賓禮所呈現的邦國關係,參照周初制定禮制的原意,以略窺春秋時期天子與邦國間,邦國與邦國之間關係變化的成因。歷史的發展自有其先後因果關係,準此,本文先敘述並分析周代社會發展與變遷過程中,五個重要問題的成因與影響,目的在藉由歷史發展的縱軸了解周民族的族群認同、歷史記憶的醞釀、成形與變遷的軌跡,並以邊緣理論審視華夏國家範圍的變化。至於內容分析,則以《左傳》為主要文獻,旁及《周禮》、《禮記》以及《論語》等典藉,整理歸納關於封建制度與賓禮的最初制訂的原意,以及《左傳》中記載「非禮也」的事件,觀察推論其違背禮制的成因,並藉此以了解禮制施行的變化情形,探究春秋社會變遷之梗概,以及其對中國歷史與文明精神發展的影響。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理論與研究進路及方法 04 第三節 章節概述 17 第二章 周代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23 第一節 周族的起源問題 23 第二節 農牧生活的變遷與族群認同 26 第三節 周與西方部族的關係 28 第四節 華夏國家的形成 32 第五節 社會階層流動與社會變遷 35 第三章 春秋賓禮與邦國關係 39 第一節 封建制度的精神 39 第二節 賓禮名義與功能 44 第三節 春秋邦交中賓禮的實踐與影響 59 第四章 春秋禮制與社會變遷 69 第一節 禮制的社會控制 70 第二節 傳統批判下的社會變動 77 第三節 解構與重整 96 第五章 春秋禮論的理想與影響 101 第一節 春秋禮論的精義 101 第二節 正名與政治理想 120 第三節 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建立 126 第六章 結論 133 第一節 春秋社會變遷的事實 133 第二節 春秋社會變遷的原因 135 第三節 春秋社會變遷對後世的影響 137 參考書目 141

    參考書目

    一、古籍類
    《管子校正》 國學整理社原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54年第一版 世界書局原版重印 1988年新印版
    《水經注》 酈道元 四部刊要 史學叢書第二集 台北 世界書局 民國45年
    《易程傳》 程 頤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3年3月
    《韓非子集釋》 台北 華正書局  民國63年10月台一版
    《荀子柬釋》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3年12月台景印初版
    《呂氏春秋》 台北 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
    《元和姓纂》 林 寶 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64年
    《觀堂集林》 王國維 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4年3月臺影印初版
    《說文解字注》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64年10月再版
    《新唐書》 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65年10月初版
    《晉書》 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65年10月初版
    《後漢書》   台北  宏業書局 民國66年10月再版
    《史記》   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67年 9月初版
    《周易》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尚書》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周禮》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儀禮》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論語》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孟子》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孝經》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爾雅》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左傳》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公羊傳》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穀梁傳》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68年3月7版
    《古文析義》 林雲銘  台北 廣文書局  民國68年6月5版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林尹校訂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69年9月四版
    《五禮通考》 秦蕙田 台北 聖環圖書公司 民國83年5月
    《禮經學》 曹元弼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初版
    《求古錄禮說》金 鶚 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禮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1刷
    《日知錄集釋》顧炎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二、近人專著類
    【原著】
    《國史大綱》 錢 穆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舘 民國29年6月初版
    民國66年10月修訂4 版
    《春秋史》 童書業 上海 開明書店  民國36年4月再版
    《傅孟真先生集》傅斯年 台北 台灣大學 民國41年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 台北 人人出版社 民國43年
    《周代城邦》 杜正勝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1月初版 2003年11月初版第5刷
    《竺可楨全集》 竺可楨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9年版
    《春秋左傳研究》童書業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春秋三傳研究論集》 戴君仁等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70年1
    月初版
    《中國通史論文選》 中國通史教學研討會編印 台北 三文印書館 民國
    70年9 月修訂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1年3月初版
    《求古編》 許倬雲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1年7月
    《中國青銅時代》 張光直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2年5月初版
    《從春秋戰國時的社會變遷比較儒法的差異》 董俊彥 台北 八德教育文化出版社 民國73年3月初版 74年3月增訂再版
    《中國封建社會》 瞿同祖 台北 里仁書局 民國73年6月
    《社會學》蔡文輝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74年9月初版 82年增訂初版
    《社會學》張華葆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74年10月初版 80年8月四版
    《中國通史要略》 繆鳳林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8年10月重排一版
    《商周制度考信》 王貴民 台北 明文書局  民國78年12月初版
    《春秋史論集》 張以仁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1月初版
    《中國上古禮制考辨》邱衍文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79年6月
    《社會變遷》 蔡文輝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81年09月修訂五版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孫隆基 台北 唐山出版社 民國82年06月初版四刷
    《春秋三傳綜合研究》蒲衛忠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4年4月初版
    《左傳導讀》 張高評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4年10月再版2刷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陳來 北京 三聯書店 1996年3月初版
    《先秦之仁義禮說》 方穎嫻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5年5月初版
    《先秦禮樂文化》 楊 華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初版
    《世襲社會及其解體-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 何懷宏 北京 三聯書店 1996年
    《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斯維至 台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民國86年04月初版
    《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台北 三民書局 1997年10月增訂9版
    《左海鈎沈》 劉正浩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6年11月初版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楊向奎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年11月第2版第2刷
    《禮學概論》 周 何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87年1月初版
    《西周史》 許倬雲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3月第3版第3刷
    《春秋與中國文化》涂文學、周德鈞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8年8月第1版第1刷
    《中國禮文化》 鄒昌林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7月6刷
    《孔孟荀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楊秀宮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8
    《孔子與中國文化》陳衛平 郁振華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第1刷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王明珂 台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民國90年05月初版3刷
    《中國制度史》呂思勉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第1刷
    《說文新證》上冊 季旭昇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91年10月初版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 陳來 北京 三聯書店 2002年12月第1版第1刷
    《中國經學思想史》第一卷 姜廣輝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9月第1版第1刷
    《先秦史》翦伯贊主編  台北 知書房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第1刷
    《先秦禮學思想與社會的整合》 劉丰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第1刷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彭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月第1版第1刷
    《春秋邦交研究》徐杰令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0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西周封國考疑》任偉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先秦儒家政治哲學引論》 趙明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第1刷
    《中國禮教思想史》 蔡尚思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1版1刷
    【譯著】
    《社會控制》 E•A•羅斯著,秦志勇、毛永政譯 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89年版
    《懺悔錄》奧古斯丁著 周士良譯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8年初版
    《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包凡一、王源 譯 華夏出版社 1999年第2版
    《歷史的再思考》 凱斯.詹京斯著 賈士蘅譯 台北 麥田出版公司 1999年03月初版4刷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班納廸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  台北 時代文化出版公司 2002年4月25日初版6刷
    《論集體記憶》 哈布瓦赫著;畢然、郭金華譯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 彼得.柏格著 蕭羨一譯 台北 商周出版 2003年02月初版1刷

    三、學位論文類
    (一)博士論文
    《春秋吉禮考辨》  周 何 民國56年07月
    《春秋戰國禮樂思索的正反諸型》 李正治 民國79年01月
    《左傳禮意研究》  劉瑞箏 民國86年12月
    《西周禮治文化探論》  王瑞傑 民國95年06月
    (二)碩士論文
    《春秋左氏傳賓禮嘉禮考》  宋鼎宗 民國60年07月
    《周禮春官禮樂思想之研究》  嚴定暹 民國65年06月
    《左傳載語之禮義精神研究》  李啟原 民國69年05月
    《先秦儒道禮論研究》 朱敬武 民國71年06月
    《詩經吉禮研究》  季旭昇 民國72年04月
    《春秋左氏傳會盟研究》 廖秀珍 民國72年04月
    《春秋政風與孔子政論》 林國良 民國78年06月
    《先秦社會中的禮與法》 林素娟 民國85年06月
    《五禮名義考辨》  吳安安 民國89年06月
    《西周封國之自主與交融:周代封建性質的再檢討》 王瑞傑 民國90年05月
    《左傳論禮》 王乃俐 民國96年06月
     
    四、期刊論文類
     〈周初地理考〉錢穆 燕京學報 1934年 燕京大學燕京學報編輯委員會
    〈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考古》1974年4期
    〈矩伯裘衛兩家族的消長與周禮的崩壞〉周瑗 《文物》1976年第6期p.45~50
    〈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匈奴墓〉青海省文物管理處考古隊《文物》1979年第4期p.49~53
    〈客省莊文化及其相關諸問題〉張忠培《考古與文物》1980年4月
    〈西周金文中所見的周王后妃〉劉啟益《考古與文物》1980年4月
    〈先秦禮論與君主專制主義〉《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4輯 1987年
    〈陜西長武碾子坡先周文化遺址發掘記略〉胡謙盈《中國考古學集刊》第6集1989年
    〈我國古代的農牧關係〉李根蟠《平準學刊》第1輯
    〈從天地生綜合研究角度看中華文明東移南遷的原因〉藍勇《學術研究》1995年6月
    〈從事漢民族研究的幾點體會〉陳達開《寶雞社會科學》【2002年炎帝與漢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
    〈略論中國古代社會的“禮治”秩序——一個法社會學的視角〉蔣傳光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年 第30卷3期 p70~74
    〈流動農民社會認同現狀探析〉王毅傑/倪雲鴿《中國社會學網》【http://www.sociology.cass.cn】 
    〈社會控制〉徐春江【http://www.chinasociology.com/name/new_page_66.htm】

    五、類書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 丹青圖書公司 1987年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