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宿娟
論文名稱: 柳宗元永州詩研究
指導教授: 沈秋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柳宗元永州詩山水田園詩種植詩詠物詩詠禪詩交游詩懷鄉詩詠史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6下載:1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柳宗元一生詩作有一百六十三首,永州詩共九十九首。
    本論文先介紹柳宗元的生平、思想及文論,而於「永貞新政」之處多所著墨。次則參閱唐、宋地理志及永州地方志來介紹永州,並敘述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背景,包括:寓所、家眷、交游、游歷等。以上是為了進入永州詩之探究預作舖墊。
    其次,筆者透過內容與形式並重的方式來研究永州詩。「內」則將永州詩分成八種主題內涵,作文本的探究分析;「外」則著重於永州詩形式美感的析論,包括其特色及風格,並嘗試歸納永州詩的慣用字,期能掌握詩人之心理傾向,以探究其風格形成之因。
    最後則以宏觀的角度,為柳宗元永州詩在文學史上的座標作定位。先分析柳宗元永州詩在元和詩壇的橫向地位,並將永州詩和柳州詩作縱向比較,以看出柳宗元前後詩風的差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範圍、方法…………………………………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範圍……………………………………………….… 1   三 研究方法……………………………………………….… 2 第二節 柳宗元簡介…………………………………………….… 3 一 生平……………………………………………………….…… 3 (一) 世系與家庭……………………………………………… 3 (二) 仕宦與新政……………………………………………… 6 (三) 貶永與刺柳……………………………………………… 13 二 思想………………………………………….………………… 18 (一) 破除天命………………………………………………… 18 (二) 秉持中道………………………………………………… 20 (三) 統合儒釋………………………………………………… 23 (四) 以民為本………………………………………………… 25 三 文論……………………………………………………………… 29 (一) 文以明道………………………………………………… 29 (二) 文有二道………………………………………………… 30 (三) 文以行為本……………………………………………… 31 (四) 內外並重………………………………………………… 32 第二章 柳宗元永州詩之寫作背景…………………………….… 34 第一節 永州簡介……………………………………………….… 34 一 歷代沿革…………………………………………………….… 35 二 唐時概況………………………………………………………. 35 三 地形氣候………………………………………………………. 36 四 山川名勝………………………………………………………. 37 第二節 柳宗元在永州之生活概況………………………………. 40 一 寓所……………………………………………………………. 40 二 家眷……………………………………………………………. 42 三 交游……………………………………………………………. 44 (一) 以詩文聯繫的老友……………………………………… 44 (二) 在永州當地的友朋……………………………………… 49 四 游歷……………………………………………………………. 53 第三章 柳宗元永州詩之主題內涵(上)………………………… 57 第一節 山水田園…………………………………………………. 57 一 刻畫原始清麗之景致…………………………………………. 58 二 傳達幽深杳渺之情懷…………………………………………. 61 三 交織憂樂相生之心緒…………………………………………. 64 四 寄託耿介高潔之心志…………………………………………. 67 第二節 詠史抒懷…………………………………………………. 70 一 寄託身世之慨…………………………………………………… 70 二 表達愛國之切…………………………………………………… 72 第三節 感時諷事…………………………………………………… 75 一 即事而言者……………………………………………………. 75 二 寄事而發者……………………………………………………… 78 第四節 交游酬贈…………………………………………………… 81 一 酬贈至親知交之作……………………………………………. 81 二 酬贈僧友之作…………………………………………………. 86 三 憶友傷逝之作…………………………………………………. 88 第四章 柳宗元永州詩之主題內涵(下)………………………… 91 第五節 種樹蒔花…………………………………………………… 91 一 美化環境,憑添雅韻…………………………………………. 91 二 治病防癘,珍愛生命…………………………………………. 92 三 寓託情志,詠嘆羈愁…………………………………………. 94 第六節 味道詠禪…………………………………………………… 97 一 說理談禪,圓妙有致…………………………………………. 97 二 情景交融,禪趣自見…………………………………………. 100 第七節 生活鱗爪…………………………………………………. 101 第八節 傷逐懷鄉…………………………………………………. 104 第五章 柳宗元永州詩之特色……………………………………. 107 第一節 眾體兼備…………………………………………………. 107 一 古體詩…………………………………………………………. 107 二 近體詩…………………………………………………………. 109 第二節 用典博贍…………………………………………………. 111 一 言典……………………………………………………………. 111 二 事典……………………………………………………………. 113 第三節 鍛鍊工緻…………………………………………………. 116 一 鍊字精工………………………………………………………. 117 二 對偶整麗………………………………………………………. 118 第四節 譬喻生動……………………………………………………119 第五節 意象鮮活……………………………………………………121 一 天象、氣候……………………………………………………. 121 二 鳥獸、蟲魚……………………………………………………. 124 三 花木……………………………………………………………. 126 四 人物……………………………………………………………. 126 五 其他……………………………………………………………. 127 第六章 柳宗元永州詩之風格………………………………………129 第一節 幽冷孤峭…………………………………………………. 129 第二節 沖淡簡遠……………………………………………………133 第三節 剛健雄奇……………………………………………………135 第四節 典雅清麗…………………………………………………. 138 第七章 柳宗元永州詩之定位………………………………………141 第一節 永州詩在元和詩壇的橫向地位……………………………141 一 柳宗元自外於元和詩壇之主流………………………………. 142 二 五古諸詠在元和詩壇成就突出………………………………..143 第二節 永州詩和柳州詩的縱向比較…………………………… 145 一 永州詩清朗明麗;柳州詩沉重蒼茫…………………………. 145     二 永州詩徒有理想;柳州詩紀錄政績…………………147     三 永州詩以五言古體為主;柳州詩以七言近體為宗…149 第八章 結論…………………………………………………………152 附錄一…………………………………………………………………156 附錄二…………………………………………………………………160 參考書目………………………………………………………………174

    參考書目
    (古籍按經、史、子、集分類後,再依時代先後排列,若四庫全書未收入之古籍,仍按其分類法歸入。其餘則按出版年月之先後排列)

    一 古籍
    (一) 經
    〔漢〕鄭玄箋:《毛詩鄭箋》,臺北,新興書局,1990、8初版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0、10五版
    《尚書》,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藍燈出版社,重刻宋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周易》,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藍燈出版社,重刻宋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清〕惠棟:《易漢學》,收入嚴靈峰編輯:《易經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禮記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國立編譯館主編,2001初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1990、2出版
    (二) 史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79、11初版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晉〕陳壽撰:《三國志》,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後魏〕酈道元撰、〔清〕戴震校:《水經注》,臺北:世界書局,1965再版
    〔唐〕李延壽撰:《南史》,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4出版
    〔唐〕韓愈:《順宗實錄》,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書局,1936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蔡焯舉例舉要:《史通通釋》,臺北:世界書局,
    1973、5四版
    〔唐〕李肇:《唐國史補》,臺北:世界書局,1962、2初版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宋〕歐陽修、宋祁合撰:《新唐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注、章鈺校記:《新校資治通鑑注》,臺北:世界書局,
    1962初版
    〔宋〕王讜著、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二刷
    〔宋〕王存謹:《元豐九域志》,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初版
    〔宋〕歐陽忞:《輿地廣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初版
    〔宋〕樂史撰、〔清〕陳蘭森補闕:《太平寰宇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初版
    〔宋〕樂史撰:《影宋本太平寰宇記補闕》,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初版,
    (據宋槧殘本影印補闕)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初版
    〔宋〕祝穆:《方輿勝覽》,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出版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初版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臺北:里仁書局,1985出版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臺北:大化書局,1977、5初版
    〔清〕曾國荃:《湖南通志》,臺北:華文書局,1967
    〔清〕隆慶修、宗績辰纂:《永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清〕嵇有慶修、劉沛纂:《零陵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 
    (三) 子
    〔魏〕王弼注、〔日〕石田羊一郎刊誤:《老子王弼注》,臺北:天士出版社,1982、10
    初版
    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89、8初版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收入《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1978、7新三版
    〔漢〕高誘注、〔清〕畢沅校:《呂氏春秋新校正》,收入《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1978、7新三版
    〔漢〕王充:《論衡》,收入《新編諸子集成》,臺灣:世界書局,1978、7新三版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
    〔宋〕張耒:《明道雜志》,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12初版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一版一刷
    〔明〕洪自誠:《菜根譚》,臺北:金楓出版社,1998、12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7一版一刷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收入《大正藏》第8冊.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收入《大正藏》第10冊.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大般涅槃經》,收入《大正藏》第12冊.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維摩詰所說經》,收入《大正藏》第1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收入《大正藏》第3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983、1修訂版
    《中觀論疏》,收入《大正藏》第4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肇論新疏》,收入《大正藏》第4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摩訶止觀》,收入《大正藏》第46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佛祖統紀》,收入《大正藏》第4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1修訂版
    (四) 集
    〔前漢〕劉向編、〔後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陳直拾遺:《楚辭章句補注》,
    臺北:世界書局,1965、3再版
    〔漢〕阮瑀:《阮元瑜集》,收入《彙刻建安七子集》,〔明〕楊德周編、〔明〕陳朝輔增訂,
    明崇禎間元刊本,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善本書
    〔晉〕陸機:《陸士衡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東晉〕陶潛撰、陶樹注、戚煥塤校:《靖節先生集》,臺北,華正書局,1987、8
    〔南朝宋〕謝靈運:《謝康樂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9臺一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0、9初版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3三版
    〔清〕丁福保編、世界書局編輯所校正斷句:《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世界書局,
    1962、4初版,全三冊,楊家駱主編
    〔唐〕李白:《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唐〕杜甫:《分門集註杜工部詩》,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唐〕呂溫:《呂和叔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唐〕柳宗元撰:《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
    〔唐〕柳宗元撰、〔宋〕韓醇音釋:《柳河東集》,收入《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臺北:世界書局,1987
    〔唐〕柳宗元撰、〔明〕蔣之翹輯注、〔清〕陸費逵總勘:《柳河東全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重校訂,1965,四部備要
    〔唐〕柳宗元撰、〔明〕孫同峰評點:《唐柳柳州全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
    10初版
    〔唐〕柳宗元撰、吳文治等點校:《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1第三次印刷,共四冊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11一版六刷
    〔唐〕司空圖:《司空表聖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唐〕盧綸著、劉初棠校注:《盧綸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一版一刷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一版四刷
    〔清〕清聖祖御製:《全唐詩》,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5初版
    〔清〕董浩等奉敕編、〔清〕陸心源補輯拾遺:《全唐文及拾遺》,臺北:大化書局,
    1987、3初版
    〔宋〕林逋:《林和靖先生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
    〔宋〕高斯得:《恥堂存稿》,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12初版
    〔宋〕蘇軾:《東坡題跋》,收入〔明〕毛晉編:《津逮祕書》,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本,
    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宋〕鄒浩:《道鄉集》,臺北:漢華文化,1970、10初版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據汲古閣本校刊,四部備要
    〔宋〕陸游著:《陸放翁全集》,臺北:文友書店,1959、7出版
    〔宋〕文安禮:《唐柳先生宗元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初版
    〔宋〕曾季貍:《艇齋詩話》,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一版四刷
    〔宋〕楊萬里:《誠齋詩話》,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一版四刷
    〔宋〕范晞文:《對床夜語》,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一版四刷
    〔宋〕嚴羽:《滄浪詩話》,收入〔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1重印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一版四刷
    〔宋〕許顗:《彥周詩話》,收入〔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2001重印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世界書局,1961、10初版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1、9初版
    〔宋〕陳善:《捫蝨新話》,收入《叢書集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6初版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收入〔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2001重印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中國:東方學會排印本,據日本五山本排印,1928
    〔元〕方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一版一刷
    〔元〕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大本原式精印四部叢刊正編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1973、9 初版
    〔明〕唐汝詢選釋、王振漢點校:《唐詩解》,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9一版一刷
    〔明〕周珽:《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明崇禎八年海昌周氏刊本,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12初版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一版四刷
    〔明〕高棅編選:《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清〕陳景雲點勘:《柳集點勘》,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18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臺一版,1989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9臺一版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收入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12初版
    〔清〕許印芳:《詩法萃編》,收入《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臺一版
    〔清〕劉熙載:《藝概》,收入《劉熙載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12
    一版一刷
    〔清〕薛雪:《一瓢詩話》,收入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12
    初版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收入《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9初版
    〔清〕喬億:《劍谿詩說》,收入《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9初版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 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11臺二版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1重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8四刷
    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12初版
    《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9初版

    二 今著

    林紓:《韓柳文研究法》,臺北:廣文書局,1964、1初版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臺北:文華出版公司,1968初版
    黃雲眉:《韓愈柳宗元文學評價》,香港:龍門書店,1969、10初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11初版
    章士釗:《柳文指要》,北京:中華書局,1972、1二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3、1三版
    高步瀛:《新校唐宋詩舉要》,臺北:世界書局,1980、11八版。
    羅聯添編著:《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臺北:國立編譯館,1981
    孫昌武:《柳宗元傳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林子鈞:《山水知己柳宗元》,臺北:莊嚴出版社,1983、1初版
    林田慎之原著、譚繼山編譯:《柳宗元》,臺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83、7
    顧嗣立:《元詩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2出版
    毛子水:《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7、7出版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7出版。
    何淑貞:《柳宗元詩研究》,臺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1989、4初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5臺灣初版
    劉光裕、楊慧文:《柳宗元新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0一版一刷
    洪淑苓:《柳宗元詩選》,臺北:五南圖書,1990、3初版一刷
    謝重光:《柳宗元傳》,臺北:國際文化事業公司,1990、12
    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圖書,1991初版
    尚永亮:《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12初版
    楊竹邨選注:《柳宗元詩選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袁本秀:《柳宗元之歷史意識與史學貢獻》,臺北:東大圖書股分有限公司 ,1994初版
    施蟄存:《唐詩百話》,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3初版
    溫紹堃:《柳宗元詩歌箋釋集評》,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4、12一版一刷
    劉衍文、劉永翔:《文學鑑賞論》(增補本),臺北:洪葉文化事葉有限公司,1995、9
    初版一刷
    李浩:《唐代關中士族與文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
    馬積高:《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王國安箋釋:《柳宗元詩箋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二刷
    王更生編著:《柳宗元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10初版二刷
    陳寅恪:《隨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合訂本,臺北:里仁書局,2000初版五刷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臺北:萬卷樓
    圖書股分有限公司,2002、2再版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股分有限公司,2003、2初版
    尚永亮撰:《柳宗元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一版一刷
    吳文治編:《柳宗元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1一版二刷,全二冊

    三 學位論文

    儲砥中:《韓柳文比較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66
    丁秀慧:《柳河東詩繫年集釋》,臺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論,1974
    馬楊萬運:《中晚唐詩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論,1974
    呂正惠:《元和詩人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論,1983
    蔡政璋:《柳宗元山水文學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84。
    黃珵喜:《韓愈事蹟繫年考》,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89
    蔡芳定:《唐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論,1990
    南基守:《韓柳散文之比較研究》,臺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論,1994
    藍百川:《柳宗元及其詩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8
    羅志仲:《門閥士族的背景與柳宗元的壓力》,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0
    楊文惠:《韋應物詩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0、8
    張君梅:《柳宗元與佛教》,山西:中山大學哲學系碩論,1998,《中國佛教學術論典》,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
    陳津萍:《呂溫生平及其作品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2

    四 期刊論文

    何淑貞:〈柳宗元懲咎賦非悔志解〉,《高雄師大學報》第一期,1990、5。
    方介:〈柳宗元的聖人觀〉,《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文津,1993初版
    李育仁:〈論柳宗元詩風的多維結構〉,《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2,1999、3
    袁本秀:〈柳宗元〈封建論〉析評〉,《臺中商專學報》,第25期,1993、6
    劉光裕:〈柳宗元與儒學〉,梁超然、謝漢強編:《國際柳宗元研究擷英》,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楊慧文:〈柳宗元與呂溫-柳宗元交游論〉,《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梁超然:〈柳詩風格論略〉,《文學遺產》,1994第2期
    林繼中:〈柳宗元山水詩風格特徵之形成〉,《天府新論》,1995第6期
    劉詩平:〈唐代前後期內外官地位的變化-以刺史遷轉途徑為中心〉,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高林廣:〈柳宗元的詩歌理論及其詩學精神〉,《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第2期
    房日晰、盧鼐:〈韋應物柳宗元五言古詩之比較〉,《晉陽學刊》, 1996第2期
    馬曉坤:〈從柳詩看柳宗元貶後內心世界──兼論貶謫流放文人心態〉,《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總第57期,1996第2期
    謝常彰:〈柳宗元的〈江雪〉〉,臺北:《中國語文》,第466期,1996、4
    林金龍:〈略論柳宗元與佛教的關係〉,《孔孟月刊》,35:4,第412期,1996、12
    陳志信:〈游移於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漢學研究》,15:1,1997、6

    王基倫:〈《書》與柳文表現風格之關係析論〉,中正大學中文系主編:《「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唐代文學論叢》,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8
    梁鑒江:〈柳宗元詩歌簡論〉,《學術研究》,1998第2期
    劉繼才:〈柳宗元與陶淵明比較論〉,《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5:2,1998、3
    李芳民:〈論柳宗元山水詩的個性特徵〉,《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第4期
    陳芒、唐紅梅:〈論柳宗元詩模山範水之模式〉,《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1998第5期
    賴亮郡:〈中唐新春秋學對柳宗元的影響〉,《第四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教務處出版組,1999、1 初版
    蕭揚碚:〈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詩考辨〉,《柳州師專學報》,14:4,1999、12
    〔日〕戶崎哲彥著、陸建林譯:〈我讀柳宗元〈江雪〉詩〉,《柳州師專學報》,15:1,2000、3
    尚永亮:〈寓意山水的個體憂怨和美學追求──論柳宗元游記詩文的直接象微性和間接表現性〉,《文學遺產》,2000第3期
    劉紹衛:〈柳宗元詠物詩的情感寄寓和人文情懷〉,《柳州師專學報》,15:4,2000、12
    張偉:〈試論柳宗元詩歌的淡美風格〉,《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5:1,2001、1
    魯永良:〈從柳宗元詩歌看中唐五言排律的創作〉,《柳州師專學報》,16:1,2001、3
    謝漢強:〈柳宗元在柳州時期的詩文創作〉,《柳州師專學報》,16:1,2001、3
    翟滿桂:〈《江雪》寫於何時何處〉,《古典文學知識》,2001、6
    方介:〈由種樹看柳宗元對生命的關懷〉,《第五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2001、9一版
    李昌年:〈柳宗元「禪語詩」疑義辨析〉,《國文天地》,17:6,2001、11
    王錫九:〈宋人對柳宗元詩歌的評述〉,《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8:2,2002、3
    區克莎:〈柳宗元柳州時期的詩歌探折〉,《廣西社會科學》,第90期,2002、6
    葉丹菲:〈論柳宗元詩歌中的審美移情〉,《柳州師專學報》,17:4,2002、12
    劉紹衛:〈柳宗元柳州山水詩的語言審美特徵〉,《柳州師專學報》,18:1,2003、3
    王正海:〈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歌意境之比較〉,《柳州師專學報》,18:2,2003、6
    夏衛平:〈試論柳宗元種植詩的價值〉,《零陵學院學報》,24:4,2003、7
    莫山洪:〈論柳宗元山水詩意象之演變〉,《柳州師專學報》,18:3,2003、9
    儲兆文:〈山水精神與人格超越──論柳宗元山水詩所顯示的人格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4,2003、12
    王祚昌:〈「單豹且里內,高門復何如」──柳宗元詩〈種朮〉新解〉,《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1,2004、3
    周懋昌:〈音情并茂的二重唱──讀劉禹錫、柳宗元哭呂溫詩〉,揚州職業大學,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 .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