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芊雅 Liao, Chien-Ya |
---|---|
論文名稱: |
台灣政治犯救援結構之分析(1950-1980年代初) The rescu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in Taiwan(1950s-early 1980s) |
指導教授: |
陳佳宏
Chen, Fupian |
口試委員: |
陳佳宏
Chen, Fupian 蘇瑞鏘 Su, Jui-Chiang 歐素瑛 Ou, Su-Ying |
口試日期: | 2025/01/23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畢業學年度: | 11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1 |
中文關鍵詞: | 政治犯救援 、國際特赦組織 、美國國會 、台獨聯盟 、美麗島事件 |
英文關鍵詞: | Rescue of political prisoners, Amnesty International, United States Congress, WUFI, Kaohsiung Incident |
研究方法: | 歷史研究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 下載: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華民國在台灣形塑出的白色恐怖,製造了許多政治犯,這些政治犯因著思想或行動與政府不同而身陷囹圄,陷入家庭破碎、甚至難保性命的慘況,在這樣強勢的政治壓迫之下,台灣島內開始出現了政治救援者,他們利用多元的方式,試圖影響決策者,為政治犯開闢一線生機。
本文即是以對「政治犯」的「救援行動」為研究對象,探討八件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內容、不同身份的政治犯,他們所獲得的政治救援能量有何異同?並以「水流」的意象比擬之,將「救援行動」的內涵細分為「上游救援發動者」、「中游救援傳遞者」、「下游救援匯聚者」,以此進行救援結構的分析。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國際局勢是影響救援行動的重要因素,不過政治犯本身的人脈也相當關鍵,隨著彭明敏案的救援行動發生後,救援者意識到海外的行動相對可行,因此救援類型從「島內救援」,轉為「從海外透過島內協力」、「海外直接介入」。1970年代,「暴力」的政治案件頻傳,這些被貼上「暴力」標籤的政治犯,能否獲得國際人權團體的協助?確實與暴力行為的認定息息相關,在政治救援行動進行了二十多年後,救援者亦知曉救援行動「即時」的重要性,因而在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後,可以觀察到在審判前積極救援的樣貌。
在每一次的救援行動中,都有許多人和團體的參與、協力,這些人與行動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終是帶來了超過救援政治犯的能量,將台灣推向民主化之路。
The White Terror shape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aiwan created many political prisoners. These political prisoners were imprisoned for their thoughts or actions that differed from the government. They were in a terrible situation of broken families and even lost lives. Under such strong political oppression, rescuer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began to appear in Taiwan. They used diverse methods to try to influence decision-make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scue action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By exploring eight political prisoners cas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different contents, and different identities in different eras,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olitical rescue energy they have obtained. In this article, I use the image of "stream" as a metaphor, and divide the connotation of "rescue action" into "upstream: rescue initiators", "midstream: rescue transmitters", and "downstream: rescue aggregators" to analyze the rescue structure.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the 1950s and 1960s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rescue actions, but the personal connections of the political prisoners themselves were also very critical. With the rescue action of the Peng Mingmin case, the rescuers realized that overseas actions were relatively feasible. Therefore, the rescue type changed from "domestic rescue" to "overseas through domestic cooperation" and "overseas direct intervention". In the 1970s, "violent" political cases occurred frequently. Whether these political prisoners who were labeled "violent" could get the help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groups was indee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violent behavior.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political rescue actions, the rescuers also knew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mediate" rescue action, so after the 1979 Kaohsiung Incident,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y actively rescued before the trial.
In every rescue action, there are many people and groups participating and cooperating. These people and actions make a little become a lot, and finally even bring more energy to push Taiwan onto the road to democratization.
(一) 檔案
《台灣高等法院檔案》(台北,檔案管理局藏):〈七十七年度減刑裁定原本〉。
《蔣經國總統文物》(台北,國史館藏):〈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文件(一)〉。
《國防部檔案》(台北,檔案管理局藏):〈雷震等案〉、〈蘇東啟等案〉、〈蘇東啟等案(減刑、執行開釋)〉、〈廖史豪案〉、〈廖史豪等案〉、〈廖史豪等顛覆政府案〉、〈彭明敏等叛亂案〉、〈顏明聖、楊金海等叛亂案〉、〈西德國際特赦委員會等叛亂相關會議會報〉。
《內政部檔案》(台北,檔案管理局藏):〈台獨份子在國外行動情形及外報對我不實報導有關資料〉。
《外交部檔案》(台北,檔案管理局藏):〈王幸男案〉、〈黃文雄、鄭自才謀刺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國際赦免組織查詢案件及我處理罪犯資料〉。
《法務部檔案》(台北,檔案管理局藏):〈中華民國77年罪犯減刑卷〉、〈二五專案案〉。
(二) 史料彙編
吳俊瑩、歐素瑛、黃翔瑜(編)2022 《戰後台灣政治案件:蘇東啟案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何鳳嬌、林本原(編)2022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九)案發後大審前的國際救援》。台北:國史館。
何鳳嬌、林本原(編)2022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十)軍法大審期間的國際救援》。台北:國史館。
何鳳嬌、林本原(編)2022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十一)發監執行後的國際救援》。台北:國史館。
何鳳嬌、薛月順、林本原(編)2023 《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案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何義麟、許維德、藍適齊2022 《思鄉懷國:海外台灣人運動文獻選輯》。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張炎憲、沈亮(編)2010 《梅心怡人權相關書信集(2):跨國人權救援的開端1968-1674》。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沈亮(編)2010 《梅心怡人權相關書信集(3):國際救援力量的成長1975-1978》。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沈亮(編)2019 《梅心怡人權相關書信集(4):海內外的呼應1978-1981》。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陳世宏、張世瑛、許瑞浩、薛月順(編)2002 《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台北:國史館。
陳世宏、張世瑛、許瑞浩、薛月順(編)2003 《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台北:國史館。
陳儀深(編)2023 《宗像隆幸與彭明敏往來書信集》。台北:國史館。
廖文碩(編)2023 《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一):杜魯門至艾森豪時期(1947-1961)》。台北:國史館。
廖文碩(編)2024 《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三):尼克森、福特、卡特時期(1969-1981)》。台北:國史館。
(三) 回憶錄與訪談
艾琳達(口述)、林佳瑩(著)2011 《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台北:遠景出版社。
李世傑1988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1999 《暴力與詩歌 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 口述歷史Ⅲ》。台北:時報文化。
唐培禮(著)、賴秀如(譯)2011 《撲火飛蛾 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台北:允晨文化。
張炎憲、陳美蓉(編)2012 《建國舵手黃昭堂》。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陳美蓉、尤美琪(編)2008 《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2000 《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慶惠2017 《賭鬼的後代—魏廷朝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
陳菊1993 《黑牢嫁粧:一個台灣女子的愛與戰鬥》。台北:新自然主義。
陳榮成2015 《我所知的四二四事件內情》。台北:前衛出版社。
梁肅戎1995 《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
傅正(編)1990 《雷震全集6雷案震驚海內外 雷案風波》。台北:桂冠圖書。
彭明敏2009 《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台北:玉山社。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1991 《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出版社。
鄭自才、張文隆2018 《刺蔣 鄭自才回憶錄》。台北:允晨文化。
(四) 報紙
《中央日報》
《公論報》
《自立晚報》
《聯合報》
(五) 專書
何義麟、陳世宏、楊允言2020 《越洋民主呼聲:舊金山灣區台灣之音手稿解讀》。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周婉窈2019 《少年台灣史》。台北:玉山社。
周婉窈2022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台北:玉山社。
林孝庭2017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台北:遠足文化。
林孝庭2021 《台灣的蔣經國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台北:遠足文化。
若林正丈2009 《台灣 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陳佳宏2006 《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
陳進金、陳翠蓮、蘇慶軒、吳俊瑩、林正慧2021 《政治檔案會說話 自由時代公民指南》。台北:春山出版。
陳翠蓮2023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台北:春山出版。
陳儀深2019 《認同的代價與力量——戒嚴時期台獨四大案件探微》。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特藏管理組(編)2021 《去鄉懷國:戰後海外臺灣政治運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薛化元2006 《自由化、民主化》。台北:日創社。
薛化元2007 《台灣全志 卷四 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魏廷朝1997 《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5》。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蘇瑞鏘2014 《白色恐怖在台灣 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之處置》。台北:稻鄉出版社。
(六) 期刊論文
沈亮2007 〈台灣人權與民主化的推手-梅心怡(Lynn Miles)檔案史料介紹〉,《台灣史料研究》,29:211-231。
周美霞2019 〈臺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之探討〉,《台灣史料研究》,53:70-90。
侯坤宏2007 〈戰後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139-203。
陳佳宏2007 〈「美麗島大逮捕」前後國內輿論情事之發展——以主流平面媒體為主的分析〉,《臺灣史研究》,14(1):191-230。
陳慶立2018 〈二二八事件與廖文毅的獨立運動〉,《新世紀智庫論壇》,81:28-38。
陳儀深2003 〈台獨叛亂的虛擬與真實——一九六一年蘇東啟政治案件研究〉,《台灣史研究》,10(1): 141-172。
陳儀深2006 〈彭明敏與海外台獨運動(1964-1972)─從外交部檔案看到的面向〉,《國史館學術期刊》,10:189-219。
溫秋芬、陳世宏2006 〈歷史的再現—美麗島事件與「台灣之音」史料介紹〉,《台灣史料研究》,28:166-177。
蘇瑞鏘2022 〈余登發父子叛亂案的政治救援與民主運動〉,《解讀檔案.書寫歷史-國史館2022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396-423。
Gruffydd-Jones Jamie J 2021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Political Prisoner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65(4):999-1011。
(七) 學位論文
沈亮2004 〈梅心怡(LynnMiles)與台灣政治犯救援運動(1971-1984)〉。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冠瑜2013 〈戰後臺灣政治犯救援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八) 網路資料
大法官釋憲 釋字第31號,網址:https://lawyer.get.com.tw/justices/detail.aspx?no=25116(2024/08/02瀏覽)。
中華民國法規資料庫 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00012(2024/08/05瀏覽)。
全國法規資料庫戒嚴法,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070002(2024/08/01瀏覽)。
全國法規資料庫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5(2024/08/01瀏覽)。
全國法規資料庫中華民國刑法,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00001(2024/08/05瀏覽)。
全國法規資料庫中華民國憲法,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2024/10/05瀏覽)。
「台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台灣青年》《台獨月刊》,網址:https://tdmebook.lib.nccu.edu.tw/
「蔡金鏗口述歷史影像紀錄(精華中文版)」,網址:https://humanrightstory.nhrm.gov.tw/home/zh-tw/video/327986(2022/08/24瀏覽)。
Human rights in Taiwan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une 14, 1977,網址:國會圖書館https://babel.hathitrust.org/cgi/pt?id=mdp.39015081204532&seq=8&format=plaintext。
國家人權記憶庫,網址:https://memory.nhrm.gov.tw/。
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網址:https://twtjcdb.nhrm.gov.tw/